对于二牛的哭闹萧老太太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近期萧兴和这些萧家老人对他们家打压得厉害,她一个快六十的老太太还经常被婶娘叫去立规矩,她真的没法帮二牛。
二牛, 明天奶奶上集市给你买肉吃, 你快别哭了。
实在没有办法,萧老太太只能对撒泼不止的二牛承诺。
真的?正在地上打滚的二牛听到萧老太太的话立刻不哭了。
真的, 真的,乖孙, 快起来把饭吃了, 不吃肚子会饿。
见二牛终于不再哭闹, 不仅是萧老太太松了一口气, 就连萧老头也有了精神头。
刚刚二牛的闹腾声真是让他头痛不止。
我要吃红烧肉,一碗。
一身灰尘的二牛躺在地上讨价还价。
行, 一碗,咱明天吃一碗。
哪怕心头在滴血,但萧老太太还是答应了下来, 就这么一个亲孙子, 钱不给二牛花他们老两口留着也没用。
那行。
二牛满意了,满意的他爬起身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就抱着碗吃起了饭,边吃还边埋怨饭菜的口感不好, 不好吃,没油荤等等。
一旁的三丫羡慕得赶紧低下了头。
二牛的饭菜跟她吃的可不一样, 里面的油比她的多太多, 就这样二牛还不满意, 真的太不知足了, 她对二牛嫉妒上了, 无比的嫉妒。
萧家的闹腾周边几家邻居可都听见了。
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一边翻白眼, 都是曾经柳树村的谁还不知道萧家老两口对二牛的溺爱,那态度,跟对大毛那几个孩子可是天壤之别。
啧啧,这人心要是偏了,可比什么都难看。
二牛闹了一通得到萧老太太的承诺满意了,看着二牛闹腾的牛翠花也无比的满意。
萧家的钱都在萧家老两口手中,作为儿媳,她可没摸过,对于二牛从萧老太太手里扣吃的事她非常满意,肉买回了家,肯定有她的份。
毕竟萧家的饭可是她做的。
转着眼珠子,牛翠花突然说道:娘,小叔这次出去这么久,也没个消息回来,咱们要不要上县里问问?她这哪里是关心萧旌旗,分明是关心萧旌旗手里的钱。
她至今还耿耿于怀上次萧旌旗给苏蔓青的那封信,她强烈怀疑信里塞了钱,不然苏蔓青哪有钱给三个孩子报名读书。
三个孩子都送学校,真有钱!牛翠花的小心思萧老太太当然知道,她手里还有一大笔钱,也没惦记萧旌旗,想了想,说道:老二走了还没几个月,时间这么短,没必要去县里问。
更重要一点,萧旌旗真要寄钱回来,时间长短是把握不住的。
曾经就遇到过打仗,萧旌旗两三年没给家里送过钱,但安稳后送的钱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想到这,萧老太太眼里带上了怀念与温情。
她家老二啥都好,就是看人的眼光不好,找了个光有外表但心思歹毒的媳妇。
一旁蹲着剥玉米的萧老头没有说话,但神色有点深沉。
对于萧旌旗,他的感官非常复杂。
曾经他也是把萧旌旗当作亲儿子看待的,也真心为对方着想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二房跟老大之间的利益冲突,他才明白,亲生的跟不是亲生的永远都不一样,他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萧家各人的心思苏蔓青是一点都不知道,此时他们家正在吃大毛这三个孩子带回家的‘战利品’。
黄鳝切段下葱姜蒜爆炒,辣口,几个孩子吃得吸溜吸溜停不下来。
泥鳅红烧炖了老豆腐,好吃又下饭。
妈妈,明天我还去抓黄鳝,黄鳝太好吃了。
拌着黄鳝汤里的油汁,大毛一边呼啦啦刨饭,一边对苏蔓青信誓旦旦地许诺,这是他第一次吃黄鳝肉,真的太好吃了。
百忙中三毛从碗中抬起头,提醒大毛道:明天咱们得跟妈妈去县里。
去赶集,他都好久没去了,虽然黄鳝跟泥鳅的味道很吸引他,但他也想去集市上逛逛,集市上好多又好吃又好玩的东西。
大毛:……哎呀,忘记明天答应妈妈去集市了。
想了想,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就后天去抓黄鳝,我一定要巡视完整个田坝,抓到更多的黄鳝,我们一定能美美地吃到饱。
听着大毛的宏大理想,二毛忍不住吐槽道:你不是答应狗蛋他们周日上山玩吗?大毛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两个臭弟弟怎么老给自己拆台,太过分了。
再说了,黄鳝这么好吃,他抓回来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吃,两个臭弟弟也有份的。
笑看着三个孩子打嘴仗,苏蔓青夹了块黄鳝肉进嘴,肉质非常嫩,又香又辣,确实好吃,难怪被喜辣的大毛惦记上,不过她还是得泼冷水。
整个田坝的田沟之前都被人翻过,你们今天抓的这些算是漏网之鱼,再加上你们回来又不遮掩,信不信你们现在出门看,田坝有很多人在抓黄鳝,翻泥鳅。
大毛不信,迅速刨完碗里的饭,一抹嘴,往大门跑去,我去看看。
他得眼见为实。
看着大毛跑走的背影,二毛跟三毛努力吃饭,他们多吃一口,就让大毛少吃一口。
哼,让那家伙显摆。
本来是大家一起抓的黄鳝,泥鳅,这家伙回来向苏蔓青邀功时话里话外都是他的功劳,怕蚂蝗怎么了,没下田沟又如何,他们也帮了忙的。
就在二毛跟三毛努力吃饭时,大毛一脸神色恍惚的回来了。
没人问他,但看他脸色就知道现在田坝里是个什么情况,估计很多人家全家都出动了,毕竟这田沟里的黄鳝、泥鳅谁抓到就是谁的,不花钱。
唉,他们速度怎么能这么快。
坐下身子,大毛神情还有点恍惚。
赶紧吃饭,一会啥都没了。
养了三个孩子这么久,苏蔓青也搞清楚了三个孩子的饭量,天热,她也没做多,每顿就按照饭量做。
哦哦。
听到苏蔓青的提醒,大毛赶紧去抓馒头。
然后他的眼睛瞪大了。
我的黄鳝!看着已经没什么的空碗,他赶紧把筷子伸到泥鳅碗里,好家伙,就剩豆腐了。
活该。
满足地打了个饱嗝,二毛放下了手里的碗筷,他吃饱了。
跟他一样动作的还有三毛。
太过分了。
大毛见苏蔓青也在优雅地擦嘴,赶紧把馒头泡进豆腐汤里埋头苦吃,他不就是去看看田坝是不是真的已经没了抓黄鳝的地方,至于一块肉都不给他留吗!就在大毛心有戚戚然时,两双筷子同时塞到了他的碗里。
每双筷子上都夹了好几块肉。
我就知道两个弟弟最喜欢我了。
看着二毛跟三毛,吃到肉的大毛立刻满血复活。
苏蔓青没管几个孩子之间的相处,吃完饭的她起身去了卧室。
其实明天去县里除了赶集,她还要去县政府,之前吴镇军把她的功劳汇报给了省里,省里的嘉奖正式下来,她得拿户口去领取。
也不知道是什么嘉奖。
苏蔓青对于嘉奖还挺期待。
碗是三个孩子一起洗的,这早就成了苏家的铁律,苏蔓青做饭,三个孩子饭后洗碗,扫地,擦桌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收拾完,苏蔓青只允许三个孩子玩了一会就让他们去写作业。
开学了,老师布置了作业,不想点灯做作业就得在天黑前写完。
三个孩子的学习都很好,曾经都在大城市上过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在石桌旁,就在晚霞明亮的光线开始了做作业。
他们做得很快,也很认真,甚至还暗暗较量。
看谁第一个又快又没错的写完。
苏蔓青在井边给三个孩子洗衣服,下午在田沟里玩了一下午,虽然衣服被孩子们在河里搓洗过,但没经过肥皂的洗礼,肯定没洗干净。
幸好夏天的衣服又轻又薄,十几分钟苏蔓青就洗好晾好。
就在她擦拭手上的水珠时,二毛的声音响起,妈妈,我作业做完了。
我看看。
自从孩子们上学后苏蔓青也养成了每天给孩子们检查作用的习惯,面对二毛递来的作业本,她仔细检查起来。
二毛性格比较稳重,字写得好,也没有错误。
就在苏蔓青点头时,大毛的作业也递了过来,邀功道:妈妈,我的作业也做完了,你检查。
还没接过大毛的作业本苏蔓青就在心中叹息,这孩子刻意追求速度,字写得就差了很多,看来,得磨磨这孩子的性子了。
果然,因为太追求快,大毛的字不仅潦草,还出现了错误。
虽然只是一点,但苏蔓青也指了出来。
面对苏蔓青指出来的错误,大毛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推脱着嘟囔道:我明明算对了的,只是写的时候写快了,才写错。
嗯?苏蔓青淡淡看向大毛。
大毛闭嘴。
二毛跟三毛毫不留情地嗤笑,错了就是错了,不管怎么错的,就像下棋一样,落子无悔。
对不起,妈妈,我下次一定认真检查不再犯。
大毛真心承认错误。
这篇课文你抄一遍,错一个字或者是少写一笔就加抄一遍。
苏蔓青对大毛要求很严格,她是真担心这孩子性格太毛躁以后惹事。
面对苏蔓青的惩罚,大毛可怜兮兮地眨巴着眼。
赶紧抄,天快黑了,抄不完明天就别跟我去县里。
对于教育,苏蔓青心硬得很。
哦。
大毛老老实实一笔一划认真抄写课文。
见大毛不再闹腾,三毛才把自己的作业递给苏蔓青。
三毛别看还小,字跟二毛一样写得干净整洁,非常的赏心悦目,更重要一点,全都对了,没有任何一个错误。
不错,全对,奖励你们吃无花果。
苏蔓青赏罚非常分明。
谢谢妈妈。
二毛跟三毛笑眯了眼睛,然后去井里捞无花果,这些果子是虎子娘送来的,虎子家院里种了好几颗无花果树,今年结得非常好。
现在离晚饭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几个水果还是能吃下的。
看着美滋滋吃无花果的两个弟弟,大毛眼里都是羡慕,但他没有马上去吃,而是低头专心抄写课文,哪怕无花果的香气不停引诱他,他也没动摇。
给自己泡了一壶茶的苏蔓青见大毛稳了下来,才真正满意。
她不怕孩子们调皮,就怕不服管教。
幸福的时间过得很块,周六中午一下课大毛就带着两个弟弟往家里跑,他们今天要去赶集,得回家放书包。
苏蔓青早就收拾妥当,见三个孩子冲进家门,吩咐道:书包放前厅就行。
知道了,妈妈。
三个孩子乖巧地放下书包然后去背属于他们的竹篓。
竹篓都不大,是苏蔓青按照他们的身形让罗平大叔编织的,里面能装些东西,但绝对不会超过几个孩子的承重,穿着清爽的苏蔓青也背上了她的竹篓。
妈妈,咱们是走路去还是坐罗爷爷的牛车?大毛一边给自己带草帽一边问了一句。
罗爷爷今天不去赶集。
跨出家门的苏蔓青一边锁门一边回答大毛的问话。
三个孩子一惊,如果没有牛车坐,那么就得走路进城,他们挺担心苏蔓青的。
大毛,这里,这里……就在此时,一道欢快的声音从转角响起。
顺着声音看去,是虎子,此时的虎子正坐在牛车上,那是他家的牛车。
看了一眼逗自己玩的苏蔓青,大毛跑向了牛车,找好地方,立刻坐了上去,他胆子大,还想抢虎子爹赶牛的棍子驾驶牛车,虎子爹可不敢让大毛驾,只能承诺等大毛大几岁就教他赶牛车。
大毛这才满意。
嫂子,给你们添麻烦了。
苏蔓青对于大毛的调皮也无奈得很。
没事,小孩都这样,我家虎子也抢过他爹驾牛车的棍子。
虎子娘笑容满面地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让苏蔓青坐她旁边,方便两人说话。
对虎子爹客气地点了点头,苏蔓青才坐在了虎子娘身边,两人开始就集市上哪家的菜新鲜,哪家的好吃,谈论起来。
都是妇人们平时扯闲篇的常说话题。
其他几个孩子早就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遇到的新鲜事。
牛车的速度不快,但很稳,慢悠悠的不到一个小时就进了县城。
这次进城所有人深有感触。
可能是田地都分到了手里,也可能是日子好过了,进城赶集的人非常多,到处都是人,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最纯朴热情的微笑。
笑是心情。
这就是新国家带来的变化,而这变化也是根深蒂固的。
集市跟县政府是两个方向,到了路口,苏蔓青带着三个孩子先下车。
青丫头,我们今天买的东西也多,回去得晚一点,不着急,你慢慢办事,我们在城门口汇合。
这年头也没手机,但老百姓自有相聚的办法。
那就麻烦大哥跟嫂子了。
苏蔓青是真心感谢虎子一家。
六七里地,真要自己走,脚肯定要吃亏的。
豪爽的虎子娘瞪了一眼客气的苏蔓青,说道:叫一声嫂子还跟我这么客气,我可不爱。
行,那我就不跟嫂子客气了。
苏蔓青笑着跟虎子一家挥手道别。
大毛三兄弟也跟虎子告别。
县政府还跟第一次来时一样,还是那么威严肃穆,进出的人员都很稳重。
由于苏柳村的分田地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陈向东这个土改队队长也在九月前就回了县里,不过他们也没闲着,而是加入其他村的土改工作中。
总有一些村的工作开展没那么顺利,正是他建功之时。
张延没有再参加土改工作队,而是当了县长秘书,他本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加上之前在苏柳村做出的成绩不错,被吴镇军看重,调回县里。
此时的县长秘书不是单指给一个县长当秘书,而是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
职位跟前途都非常有分量。
因为是老熟人,苏蔓青直接带着孩子们去了张延的办公室。
张延正在埋头写文稿,听到敲门声立刻抬起头,等看清是苏蔓青后,脸上立刻挂起了满满的笑,起身热情道:苏同志来了,坐,快坐。
张同志。
跟张延打过很多次交道,苏蔓青也没跟对方客气,而是带着三个孩子坐在了待客的椅子上。
这里是县政府,级别不高,待客区没有沙发,只有木制椅子。
苏同志,省里对你的嘉奖下来了。
可能本身也忙,张延没有说客套的话,直接进入主题。
说话间,他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
看着这么厚的文件袋,苏蔓青心中的期待多了一分。
苏同志,柳树村的危险是你发现并汇报给村长的,算起来,你救了一村的人,这是你的功劳之一,二是你劝回了那么多老人,这才让柳树村没死一个人,也是大功劳,第三,那批粮食,虽然被周福平偷回了自己家,但那批粮食出自你家,你无偿捐献出来解了县里的燃眉之急,是大功德。
每听张延说一点苏蔓青的神情就严肃一分。
苏同志,因为你不是县里的工作人员,省里有两个决定,你选。
是什么?苏蔓青期待更高。
张延把文件袋打开,轻声说道:你是大学生,之前因为出身问题有些人不服,所以才没能给你安排工作,但省里重视人才,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去省里工作,安排进省政府。
这诱惑太大了,大得苏蔓青的心跳突然加快。
省里可不是县里,如果能去省政府工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她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努力平息着心跳,苏蔓青不动声色问道:请问第二个选择是什么?看着沉稳的苏蔓青,张延有瞬间的恍惚,才回答道:第二个选择包括两样,一是奖励你一百五十块钱,二是转三个孩子的粮食关系,村里你们分得的田地还是你们的,但单独让孩子按照部队关系每月领取粮食。
就是说,我家三个孩子以后就算不种田地每月也有粮食吃?苏蔓青追问。
是的。
张延点头,然后把手里的文件递向苏蔓青,苏同志,请问你如何选择。
只思考了几秒,苏蔓青就笑了起来,回答道:让三个孩子吃国家粮。
为什么?张延无法理解,看向苏蔓青的目光也充满了震惊,他实在没想到苏蔓青最终会这么选择,按道理说去省政府工作才更有前途。
不仅是他这么想,大毛几个孩子也这么想。
要不是他们是小孩子,要不是得有礼貌,他们早就参与发表意见了。
苏蔓青当然有自己的考量,去省政府工作看似更有前途,但事不能看表面,现在全国都在土改,这是大形势,很多出身比她好,比她更有资本的人最终都不一定能保住自己,更何况她是一个什么背景都没有的人。
她的出身永远都改变不了,只要稍微出一点错,她可能都等不到萧旌旗回来。
所以还是苟在苏柳村好。
村长跟农会主席都受过她的帮助,村民的关系她也打好,这种地方才最符合她暂时待着。
等萧旌旗回家就好了。
到时候只要随军就不会再有危险,只要待在军区里,不管是哪一次的运动都会安全渡过。
苏……苏同志,你真的选好了?张延是真的希望苏蔓青去省里工作,他欣赏苏蔓青这个人,更欣赏对方的才华,这么好的才华不该被埋没。
苏蔓青笑得很温和,坚定道:张同志,我决定好了,麻烦县里给我把三个孩子的粮食关系转了。
这……张延有点麻,又有点可惜,还想再劝劝。
张同志,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就算我去省里工作孩子们的粮食关系还是在村里,我一个人的工资在省里可不一定能把三个孩子养好,还是村里好,能相互帮忙的乡亲多,稳定。
苏蔓青不想去省里淌水。
看出苏蔓青的坚决,张延最终没有再劝说,而是点头,好,你把你跟三个孩子的户口给我,我去办理,钱一会我也给你领来。
给。
苏蔓青早有准备,立刻从布包里把户口材料递了过去。
深深看了苏蔓青一眼,张延出了办公室。
这事他得跟吴镇军这个县长汇报一下。
听了张延的汇报,吴镇军愣了好一会才一脸佩服地说道:苏蔓青同志太高义,她选择了对烈士遗孤负责,这样的好同志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镇军同志,那我这就去给他们办理……张延请示。
按照苏蔓青同志的选择办理。
吴镇军支持苏蔓青。
是。
张延退了出去。
出了吴镇军的办公室,他才真正理解吴镇军话语里的意思,也明白苏蔓青为什么会这么选。
有的时候养恩大于生恩。
苏蔓青他们没有等多久,张延只出去半个小时就领回来钱还把三个孩子的粮食关系转好。
看着粮食关系上红彤彤的印章,苏蔓青非常满意地接了过来,客气道:张同志,时间不早,我还想带三个孩子去集市上逛逛,就不打扰你了,再见。
苏同志再见。
看着苏蔓青跟三个孩子远去的背影,张延有点恍惚,他在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选,不管怎么衡量,他觉得自己一定会选择去省政府工作。
毕竟省政府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出了张延办公室,憋了很多话的三个孩子脸色通红,他们想说点什么,但却又不知道从哪说起,只能不停地偷看苏蔓青。
妈妈太好了,好到他们内心无比忐忑。
苏同志?刚出县政府大门,苏蔓青正想跟偷看自己的几个孩子说话,就听到了叫唤声。
声音略微熟悉。
循着声音侧头看去,县政府旁边是公安局,此时公安局门口正站着一个身穿公安制服的人对着他们挥手,是赵永兴。
赵同志。
看到赵永兴,苏蔓青立刻想起了女主周美云,两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对方怎么样。
苏同志,还真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了。
赵永兴走了过来。
见对方一脸有话说的样子,苏蔓青客套了几句,刚好到政府办点事,没想到能遇到赵同志。
说这话的时候她在心中猜想对方是不是想跟自己说柳素珍母女。
果然,赵永兴明说道:苏同志,近期太忙,一直没空去找你,正好,遇到你,我就跟你说说柳素珍的情况,我们对她做了深入核查,虽然她确实是烈士家属,但有些地方还是很可疑,经过上级领导决定,我们暂时扣押了她。
扣押?苏蔓青心情更好了。
对,扣押,有些事她解释起来颠三倒四,这不正常,我们可不敢把她放出来,此时已经被挪到省城附近的农场看管,如果真有问题,按照政策来,如果没有问题,再放出来。
苏蔓青惊异于柳素珍真的的问题。
那个孩子呢?对于柳素珍,苏蔓青其实不是太在意,她更在意的是周美云这个女主。
毕竟对方十几年后是原剧情里萧旌旗的妻子,权力跟手段都是有的。
见苏蔓青问到周美云的情况,赵永兴也没隐瞒,直接说道:那孩子也有点奇怪,有点像是精神不正常,我们送到省城里的医院治疗,你放心,有人二十四小时看管,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周美云之前显露了太多不合时宜的超前观点与认知,不得不让人怀疑。
听到周美云的下场,苏蔓青立刻绷紧了神经。
看来她得隐藏好身份,书穿或者知道历史进程又如何,任何时代都没有傻子,她可不想被切片研究,看来之前给三个孩子选择转粮食关系才是最正确的。
见苏蔓青听了自己的话愣住了,赵永兴以为吓到了人,赶紧安抚道:苏同志,你是军人家属,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你放心,以后我们一定不会让这种身份存疑的人轻易接近你跟三个孩子。
那太感谢你们了。
苏蔓青在心中对周美云默哀了一秒钟,然后就释然。
就这点手段根本就不配做她的对手。
苏同志,如果有什么困难就来公安局找何为民同志,这是何同志交代我的。
作为公安人员,赵永兴也很忙,在跟苏蔓青说完柳素珍母女俩的事后就回了公安局。
等人走远,苏蔓青才带着三个孩子往集市去。
进一趟城,解决了很多问题,她心情非常好,打算给三个孩子买点布料做衣服,秋天了,时间会过得很快,转眼就能进入深秋,冬天。
得提前准备起来。
妈妈……跟在苏蔓青身边,三个孩子都很沉默,走了好一段路大毛才出声。
知道孩子们想说什么,苏蔓青也没瞒着几个孩子,直接就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苏家曾经有那么的田地,光凭一份‘开明绅士’的证明是不能横着走的。
特别像省政府那种地方,任何职位可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生地不熟的她贸然闯进去很容易得罪人。
真要得罪人,萧旌旗又不在身边,那后果……听苏蔓青这么一明说,三个孩子的心情才没那么沉重,集体保证道:妈妈,我们一定会变强保护你,一定不让你被人欺负。
笑眯眯看着三个孩子,苏蔓青给孩子们下套。
那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人上人,这样才没人敢欺负我。
妈妈,我们一定好好读书,一定上最好的学校,一定成绩第一。
三个孩子对自己的智商还是很自信的。
好,妈妈等着。
依次薅了薅三个孩子的脑袋,苏蔓青为今后的躺赢生活心情愉悦,说起来,套路三个孩子她也非常满足。
即将八月十五,赶集的人很多,虽然此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但街上到处都是人,集市上摆的摊子也从原本规划的地方沿着街道摆放开来。
母子四人兴致勃勃地看着地摊上的商品。
大部分都是蔬菜,一部分是日用品,还有山珍野味。
看着磨盘一样大小的蜂巢,大毛三个孩子对于明天进山的心又重了好几分。
蜂蛹可是好东西,油一炸可好吃了。
就在三个孩子盯着蜂巢看时,苏蔓青看向了肉摊,这个点也不知道还剩多少肉,近期民众的生活有盼头,也有很多人舍得吃顿肉,这个点她都担心肉卖完了。
拉着三毛的手,她一边叮嘱大毛拉着二毛跟紧自己,一边挤到了肉摊。
果然,肉已经不多了。
卖肉的是朱屠夫,因为苏蔓青经常跟他买肉,也算是相熟。
见到苏蔓青对方就知道不是光看不买的,立刻乐呵呵地问道:大妹子,要点啥肉,我给你割,这几根腿骨我都搭送给你。
苏蔓青每次买肉都大气,朱屠夫也不斤斤计较。
案板上带肥的肉全都没有了,只剩下猪屁股上的一块纯瘦肉,这是最不受大伙待见的肉,他们嫌弃没油水,但却是苏蔓青最喜欢的。
大哥,称称看,不多我就全要了。
苏蔓青估算肉可能五斤左右,进一趟城不容易,她打算包圆,大不了回去就做成炸酥肉,有井冰镇着,放一周都没问题。
五斤三两。
朱屠夫也不占苏蔓青的便宜,秤抬得高高的,五斤半的肉他少说了二两。
苏蔓青也满意,行,大哥,给我包起来。
大妹子,你是豪爽人,这样,腿骨我搭送你,你要不嫌弃,我再送你一副猪肠,这东西好吃,够味。
朱屠夫用菜叶包好肉跟骨头递给苏蔓青,然后又从案板下掏出一副分量不少的猪大肠。
别看是猪下水,但这东西只要收拾得好绝对好吃。
谢谢叔叔。
大毛很懂事地接过猪肠,包了好几层大菜叶然后放进自己的竹篓,这东西味道重,他不打算让苏蔓青背。
朱屠夫被大毛的麻溜与懂事惊住了。
忍不住赞美道:大妹子,你这弟弟不错啊。
他看苏蔓青年轻,大毛又有八九岁的样子,直接就给两人定下了关系。
大哥,我这我的孩子。
苏蔓青笑得温和。
大妹子结婚了?朱屠夫震惊。
嗯。
苏蔓青不想多说,背着竹篓就在围观人群羡慕的目光下走远。
一次买了那么多肉还是打眼了一点。
妈妈,好多肉,好多肉。
三毛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只要看一眼苏蔓青背上的竹篓他就特别的开心,开心到想大声吼出来。
回家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回想了一下家里还有什么调料,苏蔓青又去中药店补了一些香料才带着孩子们进了不远处卖布的门店。
现在才五零年,买布并不需要布票,只要有钱,可以随便买。
一见客人上门,老板立刻笑着一张脸走近,热情道:妹子,需要点什么布料,我给你介绍介绍,保管是最符合你心意的。
老板是女的,靠得很近,苏蔓青也没有什么不自在。
直接明说道:我想看看秋冬的布料,给三个孩子做的,你看着推荐,颜色别太沉闷,我喜欢亮色,符合三个孩子肤色的。
一些人家喜欢给孩子买颜色深沉一些的布料,耐脏耐磨,他们家不需要。
听苏蔓青这么一说,老板的眼神亮了起来。
对了,我们住村里,不需要太华丽的。
苏蔓青担心老板推荐一些华而不实的料子。
懂,你要求的我这还真有,是去年的布料,不过你放心,颜色很适合三个孩子,料子是棉的,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太耐穿。
纯棉的布料软和,但确实不耐洗,也不耐穿。
拿来我看看。
苏蔓青来了兴趣。
你等等。
老板转身绕进柜台蹲下身子一阵扒拉,从柜台下扒拉出好几匹布。
颜色确实如她说的那样亮眼。
粉嫩粉嫩。
摸着布料,苏蔓青没有说话。
怎么样?老板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几匹布是去年她家男人进的货,原本是之前城里有户人家打算给小儿子办生日宴订的,结果全国解放,这家人跑了,这几匹布也就砸在了手里。
妹子,我跟你说实话,这布料是真的好,你摸摸这厚度,这柔软度,给孩子做城秋天的衣服真的特别好。
老板说完这句后看了看苏蔓青的神色,一咬牙,低声说道:妹子,你要诚心要,要得多,我给你便宜一点。
这是她最低的底线。
早就看出这是积压货的苏蔓青才满意地问道:少多少。
再次打量了一下苏蔓青跟三个孩子,老板觉得是潜在的大客户,明说道:妹子,如果你能全要,我也不挣钱,就当结识个朋友,你按进价的八成给我就行。
五成。
苏蔓青讨价还价。
虽然她不知道目前全国布料的行情,但她敢肯定,这几匹布老板要是不卖给她,绝对没人会买。
现在全国都解放了,可没人再穿这种费钱又不耐用的料子。
听到苏蔓青的还价,老板的脸色都变了,妹子,太狠了,不行,七成。
最多六成,不卖就算了,我换一家看。
苏蔓青放下手里的布料打算出门,大毛几个孩子当然是跟随。
行,卖了,不过你得全拿。
心在滴血,老板也知道这布料苏蔓青要是不买,以后可能真的卖不出去,做了半辈子生意,这点眼力劲她还是有的。
苏蔓青本来就想全部吃下这几匹布料,但话可不能这么说。
皱着眉头,她做出一副犹豫的样子。
一看苏蔓青这样,老板顿时急了,妹子,这样,我再给你优惠点,免费给你家孩子还有你做四套衣服,你放心,我家都是老裁缝,手艺在县城可是数一数二的。
苏蔓青笑了起来,可以,这几匹布我全要,我还要挑些冬天防风耐磨的厚布料做棉衣,我也不让你吃亏,冬衣还是在你这做,我给手工费。
一听苏蔓青还要买布料做冬天的衣服,老板脸上的笑真诚了好几分,拍板道:行,我这刚进了几匹冬天的新货,是省里流行的颜色,你来挑。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苏蔓青全部花销为四十块钱。
这四十块钱还包括了四套棉衣里的棉花。
别看才四十块钱,这要换在后世,可是五六千,苏蔓青这笔花销不是一般人能花得起的。
量尺寸,裁出需要的布料,剩下的布料被苏蔓青叠好放进竹篓,一会带回家。
粉嫩色的布料还剩不少,她打算回村让张氏帮忙裁裁做成两床大被套,这样冬天就多了换洗的,至于床单,她不打算用这么好的布料做,村里有人织得有土布,耐用,睡着也舒服。
约好取衣服的时间,苏蔓青才带着孩子们离开。
出了布料店,三个孩子都有点晕乎乎。
他们又要穿新衣服了,不是一套,而是两套。
走,咱们再去买点毛线。
难得来一次集市,苏蔓青打算把该买的东西全部买好。
据说这里的冬天很冷,她得提前把毛衣给织出来。
还……还买?大毛只觉得眼里有很多星星在转悠,同时觉得妈妈好能花钱。
不仅大毛有这种想法,二毛、三毛也有这种感觉。
紧紧拉着三毛的手,二毛绷着一张小脸蛋这内心深处算起了账,然后他在心中立下志向,以后他一定要多挣钱,让妈妈天天都笑得这么开心。
布料店不远处就有一家卖毛线的。
苏蔓青按照三个孩子的肤色买了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又买了一本织毛衣的书才心满意足离开。
如此一来,今天刚刚进账的一百五就花出去了差不多六十块。
有点心疼的她打算就此收手。
卖凉粉咯,好吃的凉粉嘞——就在苏蔓青打算带着三个孩子去城门跟虎子一家汇合时,街道一旁传来了热情的吆喝声。
火辣辣的让人垂涎。
见三个孩子都看了过去,有点饿了的苏蔓青想了想带着孩子们走了过去,老板,多少钱一碗?两分钱一碗。
一看生意上门,老板立刻乐呵呵招呼起来。
给我来四碗。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苏蔓青还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食物,打算尝尝凉粉的手艺,毕竟摊子周边坐了很多人在埋头吸溜凉粉。
好嘞,您稍等。
四碗可算是大生意,老板转头快速切凉粉放调料。
找了空位置,苏蔓青带着孩子们坐下,然后叮嘱大毛看好竹篓,她才去端凉粉。
四碗八分钱,给完钱,苏蔓青把凉粉端回桌上。
低矮的桌上跟后世一样,也摆放着辣椒油,盐,酱油,醋。
凉粉卖相还不错,看出来挺干净,苏蔓青搅了搅就舀了一勺进嘴,对于她来说,味道一般,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味道应该还不错。
母子四人能听到周边人一边吃一边赞美。
三个孩子的味蕾早就被苏蔓青养刁了,他们觉得凉粉没有妈妈做的饭菜好吃,但也不嫌弃。
毕竟粮食难得,不能浪费。
就在母子四人不太满意地吃着凉粉时,他们看到了萧老太太,牛翠花,二牛。
此时的二牛正在埋怨萧老太太。
他怨萧老太太走得太慢,到了集市肉早就卖完,他们空跑一趟。
牛翠花也在心里埋怨萧老太太。
不就是买肉吗,非得自己跑,要是拿钱让她买,早就吃上肉了。
看着神色难看的祖孙三人,苏蔓青四人转头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