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2 章

2025-03-22 07:29:58

看着满载而归的三个孩子, 苏蔓青没有说什么,她知道那些曾经柳树村的村民为什么这样对待三个孩子,笑了笑, 让孩子们洗手吃饭。

闻着饭菜的香气, 三个孩子把兜里的礼物掏出放在桌上才去洗手。

中秋佳节,苏蔓青做了丰盛的晚饭。

除了爆炒猪肚, 还有卤猪蹄,红烧鲤鱼, 蒜蓉小白菜, 丝瓜汤, 四个人, 餐桌上摆放了五道菜,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

鱼!大毛他们一上桌就看了红烧鱼, 笑容更灿烂。

今天七猫爹去放田水抓到的,分了咱们家两条。

苏蔓青一边给孩子们添饭一边回了一句。

可惜咱家没粮食收获。

大毛遗憾地说了一句,不然他肯定每块田都去放田水, 这样就能抓到更多的鱼。

听到大毛的话, 苏蔓青神情有点淡然。

一旁的二毛戳了戳大毛的腰眼,他们苏家以前是地主,田里的粮食都捐给县里了, 今年哪里有粮食收,大毛这家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大毛还算机灵, 立刻明白二毛的暗示, 赶紧讨好地给苏蔓青夹了一块鱼肉, 笑得小心翼翼, 妈妈, 你放心, 以后我跟两个弟弟养你,挣多多的钱。

苏蔓青顿时乐了,这小子的嘴是真甜。

苏家这顿饭吃得特别的开心,主要是饭菜都好吃,加上几个孩子的童言童语,苏蔓青一点都没有感到孤独,甚至在孩子们的闹腾声中她都想倒点葡萄酒喝。

饭饱,意满,母子四人开始收拾碗筷。

人多力量大,嘻嘻哈哈间一会就收拾完。

到了这时,天色还亮堂,祭拜月亮的事还得再等一等。

苏蔓青看着几个孩子的头发都有点略长,想了想,干脆给孩子们理发,简简单单的男孩发型难不倒她,院子里,她用废弃的被单围在孩子们的身上,开始动剪刀。

剪刀很锋利,加上夕阳正好,一会的功夫三个孩子的头发就剪好了。

摸着清爽的发型,孩子们赶紧跑到房间里照镜子。

好看!非常好看,苏蔓青把孩子们的头发剪得比较短,也就比寸头长那么一点,这么短的发型孩子们的脸型完美展现,比没剪发前精神了无数倍。

真好看。

大毛用手摸着圆溜溜的后脑勺,笑得无比的臭屁,也不知道这话是在夸发型好看还是夸自己好看,反正他非常满意,满意得想立刻出门找小伙伴们显摆。

跟他一样心思的还有二毛、三毛。

虽然两人比大毛要矜持一点,但同样很臭美。

大毛,你们去洗个澡,把衣服都换了。

院子里,苏蔓青一边收拾地上的碎发一边交代了几个孩子一句,哪怕之前剪得再小心,但肯定是还有些碎发黏在肌肤上,必须洗澡才能全部清洗干净。

知道了,妈妈,我们这就去。

大毛看了一眼挤在自己身边照镜子的两个弟弟,乖巧地去拿衣服。

天气还热,孩子们每天都洗澡并不脏,简单冲洗一下就出来了。

换了发型,又穿着新衣服,三个孩子看上去跟城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来,跟妈妈一起摆祭品。

八月十五是个大晴天,月亮早早就升在了空中,夜幕降临时,月亮的光辉开始普照大地,月色朦胧中,整个苏家又温馨又漂亮,苏蔓青在前院摆了一张桌子,今天这里是祭拜月亮的主场地。

母子四人开始往桌上摆祭品。

祭拜的月亮,那么主打的肯定是月饼。

因为孩子们非常喜欢吃月饼,之前做的月饼所剩不多,苏蔓青干脆又多做了一些,早就凉下来,跟后世的月饼外型并没有两样。

两盘叠放整齐的月饼摆上,然后是橘子,剥好的柚子。

摆放完,三个孩子跟苏蔓青围坐在桌旁,闻着满屋的香气,他们开心又满足,祭品香气,桂花香气,混和在一起,醉人无比。

月亮慢慢爬上墙头,母子四人沉默了。

苏蔓青想的是萧旌旗。

都说中秋思团圆,她想的当然是离家千里的萧旌旗,也不知道萧旌旗此时到那了,吃上月饼没。

就在苏蔓青思念萧旌旗时,三个孩子也在各自思念着自己的父母,跟着苏蔓青生活了几个月,其实父母的面容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淡化。

此时的思念只是一种寄托。

对亲情的寄托。

苏家院子里安安静静,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都那么认认真真看着缓慢升空的月亮。

月亮非常圆。

如同一个银盘一样仿佛近在眼前。

真漂亮。

托着腮帮子,大毛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月亮上,他能看到月亮上的部分阴影,像变形的人脸,又像山脉,据说是神话里的吴刚在砍伐桂花树,桂花树下还有一只成了精的玉兔。

玉兔全身毛发雪白,一双眼睛鲜红无比。

妈妈,你说月亮上真的有嫦娥仙女吗?随着大毛开口,所有人的思绪回归,然后孩子们对于能发光的月亮就有了无数的猜想。

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也在脑海里回荡。

小时候的苏蔓青也幻想过月亮上有什么,自己能不能像嫦娥一样登月,看着三个孩子好奇的目光,她开始给孩子们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就在她说故事的时候,狗蛋几个小朋友也来了。

他们乖巧地找地坐着认认真真听苏蔓青讲故事。

苏蔓青的声音很温柔,听着她讲的故事,孩子们在脑海里编造着各种神异,这就是想象力,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同,脑海的情形也不一样。

故事说完,孩子们久久没有回神。

他们还沉浸在翻天覆地的神话里。

切开圆圆的月饼,苏蔓青给孩子们分了分月饼才再次说道:刚刚那只是神话故事,你们想知道真实的月亮上都有什么吗?上过大学的她知道自然科学。

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早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对月球的认知也在逐渐科学化。

她此时就算给孩子们讲讲月球,也不会是过于超前的内容。

大毛是最先响应苏蔓青的,妈妈,我要听,你给我们说说月亮什么样,上面都有些什么,真的有桂花树,玉兔,吴刚吗?没有。

苏蔓青看着孩子们摇头。

那都有什么?二毛的好奇也被无限扩大。

除了矿石,什么都没有,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也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土,没有人……随着苏蔓青的再次诉说,一个不一样的月亮进入了孩子们的脑海。

对于真实的月亮,苏蔓青说得很慢,也说了很久。

久到狗蛋这些孩子的家长找来。

青丫头,没想到真实的月亮居然是这个样子,我们还一直以为月亮上有仙子,有宫殿,有山有水,都是美景。

听完苏蔓青讲的故事,来了一会的张氏忍不住说了这么一句。

是啊,我也一直以为月亮上有仙人,哈哈……七猫娘笑得很爽朗。

作为经历过后世的人,苏蔓青当然知道神话故事为什么盛行,不过是掌权者对于百姓思想的控制,是一分寄托的美好,于是笑着说道。

婶子,嫂子,其实神话故事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寄托,我觉得挺好的,以后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这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很有帮助。

嗯,听你的。

张氏跟七猫娘都笑了起来,然后各自揪着自家孩子离开了苏家。

她们都没有空手来,她们都尝过苏蔓青送的月饼,真正吃到才明白到底用了什么值钱的料,今天她们借机来找孩子也是为了还苏蔓青的礼。

礼都是农家自己出产的东西。

红枣,花生,橘子,柿子,等等。

故事讲完,月亮也祭拜完,眼看时间不早,苏蔓青带着孩子们关了大门,洗漱洗漱就早早歇下了。

这一晚所有人都美美睡了一个好觉。

苏家的桂花树长了很多年,每年开花时香气会影响大半个村子,加上其他人家也种得有桂花,可以说,开花季整个苏柳村都沉浸在醉人的桂花香气中,浓而不烈的香气让所有人心神放松,睡眠质量也超级好。

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很多人天还没亮就下田干活了。

苏蔓青母子四人是在太阳升起后才打开的家门。

站在家门口,他们看向了山脚下的田坝,经过时间的酝酿,整片田坝里的稻谷全部黄了,金色的非常好看,也让人赏心悦目。

这代表着丰收即将到来。

而丰收就代表着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来年不会挨饿。

妈妈,真漂亮啊。

指着整片稻田,大毛深深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过了八月十五,早晚的气温开始偏低,算是进入秋天。

确实漂亮。

苏蔓青的目光也停留在山下的田坝。

这片田坝夹在山间,算是峡谷,但非常宽大,一眼看去金色的稻谷在风吹下荡起一浪又一浪的谷波,非常美,也非常震撼人心。

可惜如此美景不能用相机拍下……走,回家吃早餐,一会你们得去上学了,不能迟到。

眼看村里很多人家的烟囱冒起青烟,人声四起,苏蔓青率先转身进了厨房。

吃早餐,吃早餐咯。

三个孩子追随着苏蔓青的脚步走。

吃完早餐,孩子们在学校预备钟声的敲打下背着书包去了山脚的学校,苏蔓青收拾完厨房后就拿出织了一部分的毛衣接着织。

随着手感与针织法的熟悉,她现在对于织毛衣一点都不担心。

两根竹签上下飞速翻飞,毛线球也在缓慢缩小,时间流逝。

县里的动作非常快,八月十五结束就成立了巡山队。

每个村一支队伍,人数为三十,待遇比不上县里正式员工,但有粮食补贴,每个月都有,三十斤,这完全够一个成年人吃一个月,要是省省还能多养活一人。

对于巡山队员的名额,苏柳村的村民还算理智,都是深思熟虑后才报名的。

队长是苏明锋,苏水生的大儿子。

苏明锋在柳树村出事后就一直跟在公安人员身后跑前跑后帮忙,学了点简单的擒拿格斗,于是成了苏柳村巡山队的队长,很服众。

当上队长后,苏水生带着苏明锋上门感谢。

当初要不是苏蔓青提点了一句,苏明锋也不会跟在公安人员身后帮忙学习,真要是什么都不会,肯定当不上巡山队长,这个队长别看只管着三十人,但大小也是个领导。

以后要是有机会肯定能更进一步。

更何况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每月粮食比普通巡山队员多五斤。

如此一来,苏水生家对于苏蔓青的感激那是更甚。

见面先说了感谢的话,苏水生才看着苏蔓青请教如何面对老虎,苏蔓青打死过老虎,比一些纸上谈兵的人强了无数倍。

深山林木繁茂,隐藏着危险,苏蔓青也没有藏私,结合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指导了苏明锋一番,最终叮嘱,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千万谨慎。

得了苏蔓青传授的经验,苏水生父子才满意地离开了苏家。

他们前脚才走一会,后脚何为民就带着人来了。

木仓法的事肯定要问过当事人,这是原则问题,何为民能成为一县公安局长为人很严谨,亲自带人来了解情况,是走程序,也是负责。

苏蔓青按照吴保成提供的信息交代了一边。

一点没藏私。

确定苏蔓青的木仓法是吴秀珍教导的,何为民才带着人满意地离开,离开前向苏蔓青承诺,以后三个孩子的粮食他们公安局每月会派人送上门,不用苏蔓青费心跑。

送走何为民等人,放下重担的苏蔓青再次坐在桂花树下织起了毛衣。

阳光正好,风吹过桂花树,已经感觉不到热。

中午孩子们按时回了家,午饭苏蔓青做得简单,热馒头加卤豆干,还有骨头汤煮的青菜。

自从跟城里的朱屠夫熟悉后,苏蔓青每次去买肉对方都会送筒子骨,骨头也不像平时剃得那么干净,骨头上多少还连着一点肉,骨头多了,苏家的骨头汤就没停过。

虽然骨头熬煮的汤补钙没有后世的钙片强,但多少也是有作用的。

连续喝了一段时间的骨头汤,几个孩子的身高都猛窜了一截。

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苏蔓青非常满意孩子们的身高,她相信只要坚持给孩子们熬骨头汤喝,孩子们一定能长大高个。

饭桌上,苏家没有食不言的讲究。

苏蔓青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几个孩子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给宽大的苏家增添了人气。

吃完饭,母子四人一起收拾了厨房,收拾完她就让孩子们去睡午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养成。

几个孩子都没睡多久,半个小时就起了,起床的他们各自洗了一把脸就背着书包去了学校。

下午上课的时间是一点半,三点放学。

学校建在乡村,就必定有乡村特色,三点放学天色还早,孩子们还能帮家里捡拾柴火或者是打猪草,毕竟半大小子也是家里的劳动力。

送走孩子们,苏蔓青再次织起了毛衣。

别看才刚到八月十五的秋老虎,但冷起来却非常快,露水一起,霜一降,说冷就能冷,她可不敢大意,得赶紧把毛衣织出来。

说实话,她怕冷。

但今天好像就是不让苏蔓青好好做事,刚织了一会的毛衣,敲门声又响起,是萧晨光跟他妹妹。

两人提着昨天大毛放弃的篮子进了门。

嫂子。

远远看到苏蔓青,萧晨光脸色通红地打着招呼,他对苏蔓青没有非分之想,就是看到漂亮的女孩容易脸红,这事他实在控制不了。

晨光。

看着萧晨光提着一篮满满的橘子,苏蔓青吃惊了。

嫂子,这是你家的篮子。

萧晨光也没多解释,放下篮子就打算离开,对面苏蔓青,他非常紧张,紧张到话都不敢多说。

见萧家兄妹打算离开,苏蔓青赶紧把人叫住。

然后拿了好几个月饼塞到两人手里,笑道:昨天也没去叔爷爷家送礼,大毛他们还收了你们那么多东西,这几个月饼你们拿回去给叔爷爷尝尝味道。

嗯……嗯……感觉额头已经冒出了汗,萧晨光说不出拒绝的话,抱着苏蔓青给的月饼就急匆匆出了苏家门。

一出苏家门,他脸红心跳的毛病就好了。

哥,瞧你那点出息,不知道的还以为嫂子能吃了你。

看着萧晨光的怂样,他妹妹忍不住笑话了一句。

去去去,你知道啥,主要还是嫂子太漂亮了,我不敢看,也不敢跟她说话。

萧晨光也无奈得很,他以前可没这样的毛病,只有遇到苏蔓青才出现。

他妹妹也知道情况,无奈地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视线就停留在了手里的月饼上。

这样的月饼之前石头带了三个回去,她家人多,她昨天只分到小小的一片,就尝了尝味道,但那味道让她一个晚上都没睡好,太好吃了。

她还想吃。

现在看着同样的月饼,十二岁的小丫头蠢蠢欲动。

不行,得拿回去给爷爷。

萧晨光抢过妹妹手里的月饼自己拿着,他虽然也想吃月饼,但想到之前苏蔓青交代的话,他打算认真执行。

哥,咱俩分一个,你不说,我不说,肯定没人知道!萧晨光的妹妹诱惑自家哥哥。

萧晨光狠狠吞了吞口水,他心动,无比的心动,说实话,他对苏家的月饼也念念不忘,要不然昨天不会主动要求送篮子上苏家门。

对吧,哥,你也想吃,咱们就吃一个,剩下的全部交给爷爷。

萧晨光妹妹的手伸向自家哥哥。

不行。

最终萧晨光还是拒绝了。

为什么?晨光妹妹傻眼,她明明看到哥哥心动了。

萧晨光狠狠吞了吞嘴里的口水,加快回家的脚步,同时解释道:这是嫂子给咱们那篮橘子的回礼,回去肯定要跟爷爷说清楚,不然咱们可就对不起嫂子了,这样的事咱们不能干。

听到这话,晨光妹妹心痛得差点没法呼吸。

挣扎了好一会,才再次说道:哥,要不咱们吃了跟爷爷老实汇报,大不了被骂一顿。

算了。

萧晨光还是拒绝。

他主要还是怕自己吃了月饼就控制不住欲望,没见昨天家里人吃了苏家月饼的眼神吗,他敢猜测,要不是爷爷坐镇,肯定会出现打架争抢。

苏蔓青可不知道自己送出的几个月饼让萧晨光兄妹闹腾了好一会,她在送走两个人后就剥了一个萧晨光送来的橘子尝。

非常甜。

比昨天张氏送她的橘子还要甜。

据说这橘子是种在柳树村那边的,那边现在虽然不能再住人,但萧兴和家的橘子园却没受到影响,今年虽然不是大丰收,但收成也还过得去。

还没到橘子大量上市的季节,萧晨光送来的这些估计是整片橘子园里挑选出来的,这样的礼真是让人开心,但也很有压力,苏蔓青决定以后多跟萧兴和他们走动走动。

这些人的人品她都看好。

一切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萧老头他们有萧兴和这个长辈压制着,也不敢轻易找苏蔓青的麻烦,而山上有了巡山的队伍,渐渐的也有村民敢上山。

主要是不上山损失太大。

家里田地少的人家每年可都盼着秋天早点到来。

巡山队伍连续在山上巡逻五天都没有遇到老虎,感觉到安全的一些村民坐不住了,他们自发组织了几家人跟着巡山队伍进山了。

为了生存,人们只能心存侥幸。

幸好山上再没出过事,无数野果跟山珍被村民们采摘回家,只等赶集日送到县里换成钱。

一大家子人,吃穿用都需要钱。

日子就这么飞速而过,苏蔓青约束着几个孩子不准上山,她不知道山上到底有没有真正安全,但孩子们还小,反应能力肯定没有大人快,真遇到偷袭的老虎或者是野猪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

谨慎点好。

幸好几个孩子还算听苏蔓青的话,没有偷偷上山。

这期间虎子爹也出院回家将养,虎子爹回到村里,村里人又去看了看,苏蔓青也跟着张氏去了。

她带了几个自己现做的月饼。

至于老周,伤势实在是太重,命算是救回来了,但目前还出不了院,在没有发烧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勉强转到普通病房接着治疗,只等伤口彻底愈合才能出院。

生活在继续,时间也在流逝。

一转眼,阳历的金秋十月到了,整个田坝黄灿灿一片望不到头,家家户户的地面也都敲打严实,打扫得干干净净,就等着丰收。

学校,班主任放学前站在了讲台上。

同学们,马上十月一号,咱们放假,放农忙假,十天,假期结束每人带两斤稻穗回来上交,同时还要写一篇农忙作文,写得最好的奖励五斤粮食,依次是三斤跟一斤,同学们,好好完成任务。

此时的田地都分了,这要换做以前,地主家的田里可没有人敢去捡拾稻穗。

捡了也会被地主收走。

而穷人家的田根本就没有稻穗可以捡,田那么少,打完谷子后都想用放大镜把掉在田里的每一粒粮食捡走,大毛他们遇到了好时辰,才有了农忙假捡拾稻穗的任务,这也是国家提倡的勤俭节约。

噢——太好了,放假咯,放十天假咯——听到班主任的话,所有学生都兴奋地蹦跳起来。

记住,不能下河游泳,不能去危险的地方。

班主任是县里安排的老师,对孩子们的管教还很严的。

知道了,老师。

拖拉着长长的尾音,学生们集体向班主任保证。

好了,放学,同学们,再见。

眼见孩子们的心神全部都在放假上,班主任笑着摇了摇头,果断放学,放学后他也得赶回县城坐车回家。

他家的稻子也等着他回家打。

老师再见——再次拖着长长的尾音,几个孩子比班主任还先跑出了教室。

放假了,可以出去玩了。

大毛几个小孩集合在一起,他们今天没打算早早回家。

去哪玩?村里的小孩都学会了弹弓,可以说是人手一把,苏柳村周边的鸟雀、秧鸡可就都遭了殃,他们肆虐着整个田坝,大毛他们早就打不到秧鸡了。

看着金灿灿的田坝,大毛想了想,说道:咱们沿着河岸走走。

好。

小朋友们集体响应。

反正也没目的地,那就走哪算哪。

走在河边,所有小孩都看着一旁的田叹气,为了打谷子,田里的水早就放干,鱼虾也早就没了。

唉——一声叹息,不仅代表大毛的心声,也是其他孩子的心声。

不过大家也能理解田里没水的事,打谷子的时候要是田里还有水那不仅不好割谷子,打也很费劲。

我家明天要打谷子,我明天可能不能出来玩了,我得帮忙。

扯了一根杂草叼在嘴里,虎子最先说明天不能一起玩的话。

我家明天也打。

我家也是。

其他几个孩子也都向大毛三兄弟汇报着。

没事,我们明天去帮你们,等你们家打完我们就去地里拾稻穗。

大毛之前早就请示过苏蔓青,他家不用打谷子,农忙对于他们来说不用忙也不用辛苦,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

好,明天一起拾稻穗。

虎子几人立刻看着大毛三兄弟嘻嘻哈哈笑起来,不过脚步也没停。

河边的芦苇丛开始发黄,透过叶杆的空隙他们能看到芦苇丛的地面,也不知道是不是都被苏柳村的小孩摸过,里面别说野鸡了,秧鸡影子都没见到一只。

走了一两里地,小孩们啥都没遇到,也就换了地方。

他们去了村后的后山捡拾柴火。

后山的树木高大,地上时不时会掉一些枯枝,够孩子们分了。

几个小孩是踏着夕阳回到家的。

回到家大毛他们就跟苏蔓青说了学校安排的任务,苏蔓青虽然没有经历过农忙假,但曾经也听老人说过,知道捡拾稻穗是为了珍惜粮食,很支持孩子们。

她问道:你们是想带着篮子去还是小背篓?大毛的小背篓之前在山上被老虎毁坏,她又请罗平大叔给编织了一个。

妈妈,我们背小背篓。

三个孩子都希望能把手脚空出来,背背篓最合适。

好,一会妈妈给你们准备。

苏蔓青答应的同时在想明天要不要给孩子们准备点干粮,这种忙着收割的季节,还真没人能回家吃饭,都是争分夺秒的忙。

第二天一大早三个孩子吃了早饭就背着小背篓出门了。

而他们的背篓里苏蔓青不仅放了包子,还有竹筒装的清水。

稻谷叶割人,你们得小心些。

苏蔓青叮嘱几个孩子。

知道了,妈妈。

三个孩子点头点得很乖巧。

送孩子们出了门,苏蔓青看向了田坝。

家家户户可能都是今天开始打谷子,田里天不亮就有人在里面忙活,此时一眼看去很多田都被割了一半,同时梆梆梆的打谷声也此起彼伏传来。

那是打谷桶的声音。

看着热热闹闹的田坝,苏蔓青想了想,换上一身长袖衣裤去了隔壁张氏家,她打算帮忙。

青丫头,你可从来没有下田割过稻子,你别去,跟我在家做饭,做一大家人的饭也很辛苦,你帮我。

张氏可不敢让皮肤娇嫩的苏蔓青下田。

真要脸上割几个伤口,她不怕萧旌旗找她麻烦,她担心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苏蔓青也知道自己不是干农活的料,听了张氏的安排立刻点头。

打谷子是重体力活,这种时候不管是哪一家都不再省,条件好的多割点肉,条件一般的也蒸上了包子,哪怕是素菜,里面的油腥也重了很多。

苏蔓青帮着张氏包包子,也看着对方烙饼。

葱油饼,闻着香喷喷的。

随着两人在厨房里忙活,张家其他小孩也都去田里帮忙,只有年迈的张氏婆婆坐在院子里等待着。

老人手里拿着晒谷耙时不时扒拉一下地面。

院子里的地面早就光滑得像地砖,这样的地面一会晒谷子是最好的,就在老人等得心焦时,她家的门响了一下,然后几个孙子就挑着金色的谷子进了家门。

倒这里,这里。

老人指挥着人把谷子倒在地上,然后用晒谷耙把谷子耙开晾晒。

在老人一脸笑容忙碌时,几个大男人进厨房喝了口水然后又挑着箩筐走了。

抢天时,耽误不得。

谁知道会不会下雨,得早点把田里的谷子收回来,收完地里的红薯差不多也可以收了。

苏蔓青这一忙碌就跟着张氏忙到了中午。

这期间张家人不停地挑着谷子回家倒在地上晾晒,中午时分,张家院子里就晒满了金色的谷子。

就在此时,全身冒汗一脸黑乎乎的狗蛋回来了,奶,奶,快点,爷爷他们让你赶紧送饭去,他们快饿死了,让我回来催你。

知道了,就知道吃。

送去田里的饭菜张氏早就准备好,都放在箩筐里,人多,篮子装不下,她得挑着去。

青姑姑。

狗蛋眼尖,看到苏蔓青,赶紧冲进厨房叫人,顺便喝了一大瓢水。

他今天也帮着割稻谷了,又晒又热,是真渴。

青丫头,你饿了就先吃,我去给他们送饭,送完就回来。

张氏一边挑起担子一边对苏蔓青叮嘱了一句,苏蔓青今天帮着忙了一早上,饭肯定要在她家吃的。

知道了婶子,你慢点,我先回家看看孩子们回来没。

苏蔓青不确定大毛他们会不会回来,如果在张家吃饭,肯定要等张氏,她一个人可不好意思。

行,我快去快回。

张氏挑着担子跟狗蛋走了。

青丫头,来跟我坐坐。

张氏婆婆坐在树下用竹竿赶鸟雀。

婆婆,我回家看看孩子,一会再来。

苏蔓青见老人也在忙,就没走过去,而是打算回家。

行,一会来吃饭。

老人笑得露出缺了牙的嘴。

粮食收到家里,是所有农人最开心的事。

苏家安安静静,孩子们都没回来,苏蔓青站在家门口往田坝里望了望,到处都是人,有大人,有小孩,还有一些年老的挽着篮子在收割后的田里捡拾着稻穗……这一眼苏蔓青没找到大毛那几个孩子。

只能摇了摇头回家好好洗了脸把,她之前一直在张氏家厨房帮忙,虽然没晒到太阳,但厨房里一直在做吃的,火加热气,她也热得不行。

苏蔓青只在家休息一会张氏就来叫她去吃饭了。

张氏把饭菜送到田里就立马回来,碗筷她晚点再去拿,主要是家里有苏蔓青帮忙,苏蔓青还没吃饭,要是以往,她送完饭就跟家里人在地里吃了,吃完还能帮着割会谷子。

张家条件比村里很多人都好,虽说重新分田地后田地少了很多,但现在他们打的谷子还是曾经自己田地里辛苦劳作的,还属于他们。

所以她家今天的伙食不错。

大早上张氏就去隔壁村买了五花肉做成红烧,红彤彤的诱人胃口。

肉是苏蔓青帮忙烧的,好吃到停不下嘴。

青丫头,你是不知道,我家这饭菜一送到田里,周边临近几家全都围了过来,红烧肉太香了,香得他们就着我家菜香气猛啃自己的包子,嘴里还叫嚷着让他们媳妇晚上也买肉做这样的菜。

张氏一边吃饭一边眉飞色舞跟苏蔓青拉着家常。

神色跟狗蛋很像。

张氏婆婆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平时都吃软烂的,今天的红烧肉她都能吃了好几块,听到儿媳的话,点头赞许道:确实又香又好吃,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

一个快入土的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绝对是对苏蔓青厨艺的最高赞扬。

婶子,我做菜的时候你也看了,你下次照着做,味道肯定差不到哪去。

见张氏婆婆是真的很喜欢红烧肉,苏蔓青大方让张氏偷师。

反正她没打算以后开饭店挣钱,不存在竞争。

那怎么行,不合适,不合适的。

张氏是个很有分寸的人,她这样的年纪了,当然知道这样的红烧肉要是能成为事业,绝对能撑起一个家。

婶子,菜是我自己琢磨的,我说行就行。

苏蔓青打算接着交好张氏,主要是张氏对她帮助挺多,她也从张氏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见苏蔓青是真心的,张氏心里有了底,笑道:那我真学了?学吧,不过丑话我说在前头。

苏蔓青想了想,明说道:婶子,做菜这事得讲究天赋,同样的菜,同样的流程,不同人做出来必定存在着差异,我今天做菜没有瞒着你,你能做成什么样就看各人领会,我不收徒,我也不专门教人。

青丫头,你放心,我懂。

张氏感激道。

一顿饭几人吃得开心又满足。

吃完苏蔓青就回家了,她本就没干过多少活,帮一上午已经到了极限,下午她可就有心无力。

张氏也知足,高兴地把苏蔓青送走。

同时决定接着给苏家送菜,不需要交换的送菜。

苏蔓青今天当着她的面毫不避忌的做菜,肯定就不担心被偷师,这样的信任让张氏很感激,之前村里举办的那场聚餐苏蔓青也做过红烧肉,那次没人知道苏蔓青的厨艺,也就没人留意过红烧肉怎么做。

那顿红烧肉让张家所有人念念不忘,张氏回家也学着做过。

不管怎么做连十分之一的味道都做不出,今天苏蔓青能亲自教,她非常感激。

张氏决定苏家的菜以后她家全包了。

苏蔓青可没想过张氏还接着给自家送菜,现在已经十月了,西瓜过季,她当初送给张氏换菜的那块腊肉也早就到了期,她得考虑冬天的菜了。

在院子里来回转悠了好一会,她还是舍不得把铺好地砖的地面翻开。

最终想出一个办法。

她可以学后世一些人在楼顶或者是阳台上种菜的办法。

没有泡沫箱,没事,可以用竹子在院墙修厚实的栅栏,装上土,就成了菜园子,反正他们家人少,沿整个家的墙脚种一圈菜估计也够吃。

他们家院里还有水,浇水也很方便。

苏蔓青也考虑过新分到手的菜园子,不过她觉得自己不是种菜的那个料。

菜园子先放着吧。

想好怎么解决冬天的菜后,苏蔓青满意地躺在了桂花树下的躺椅上,此时正是农忙,罗平大叔肯定很忙,只能等忙完农忙再找对方用竹子给自己修栅栏。

就在苏蔓青昏昏欲睡时,在田里玩耍了一上午的大毛几兄弟正在兴奋地追着青蛙跑。

那么大一片田,田里都是青蛙。

大人们把在打谷桶里敲打干净的稻草顶端用稻草叶一扎,扔在田里就成了一个个稻草扎,稻草扎晒干后能当柴火,此时却成了青蛙的藏身之所。

打完谷子的田里到处都是小孩。

大人们忙着抢天色打谷子,小孩们帮了一上午忙此时已经没有力气再做体力活,最适合去抓青蛙,青蛙可是难得的美味,农家小孩几乎都尝过。

大毛三兄弟背篓里已经捡拾了一些稻穗,此时正跟着狗蛋他们抓青蛙。

青蛙视力特殊,孩子们也没用弹弓打,而是一个个徒手抓取。

田里早就没有了水,孩子们在里面扑腾得特别热闹,青蛙谁翻到就给谁抓,要是抓几次抓不着别人才能下手。

田地宽广,村里小孩再多也没有田地多。

不想一无所获的就自己家几个小孩围堵一块田,狗蛋他们跟大毛三兄弟玩习惯了,没有参加自己家的小孩团体,而是跟在了三兄弟身后。

扎好的稻草一个一个被翻开,大毛的神情很严肃。

他这么大还没吃过青蛙肉,非常好奇青蛙的味道,抓青蛙也就格外的认真与专注。

(特殊年代的特殊食物,没有宣传抓青蛙是合法的,读者请联系文章年代去看待这个问题。

)青蛙,哥,青蛙,抓住它。

随着大毛手里又一个稻草扎被提起,三毛最先看到一动不动蹲在地上的青蛙。

所有人扑了过去。

青蛙的眼神不好,只能看见动态的事物,要想抓住青蛙比的就是看谁的速度快。

只要速度够快就能抢先在青蛙蹦起来前抓住。

二毛是最快的,三毛话一出口他就扑了过去,最先把青蛙按在手掌里。

在稻田里生活了好几个月的青蛙又大又肥,二毛一只手差点按不住,立刻上了另一只手按压,同时兴奋地大叫道:快,串起了,串起来。

早有准备的三毛把手里提着柳树枝递了过去。

此时柳树枝上早就串着好几个蹦蹦跳跳的青蛙。

柳树枝串过青蛙大腿上肉最多的地方,二毛才放心地把柳枝递给三毛,他们家三毛还小,跑不块,最适合做提青蛙串的那个人。

一、二、三……五,哇,有五只了,够一盘菜!提着青蛙串的三毛数了数俘获的青蛙,脸上是兴奋的表情。

不够,青蛙只吃两个后腿,五只青蛙才十个腿,可不够一盘菜,得再抓点。

狗蛋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青蛙串,提点三毛道。

只能吃腿?看着青蛙腿上那发达的肌肉,三毛非常遗憾,他还以为整只青蛙都可以吃。

只能吃腿,其他地方没什么肉。

石头也在一旁乐呵呵说了一句。

好吧,接着抓青蛙,冲……抖擞气势,三毛小手往前一挥,带着一群比自己年龄大的小孩冲向下一块早就打完了谷子的田。

今天是村民们丰收的日子,也是小孩们疯狂抓捕青蛙的日子。

快乐在这个年代就是这么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