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蔓青的长相不仅不像农村妇女, 就连穿着打扮也不像,衣服质量看上去不是什么高档货,但款非常新颖, 新颖得让李学民在沈阳这座城市都没有看见过。
站在苏蔓青身边的三个孩子也让他无比震惊。
他知道那三个孩子的真实身世, 正是因为知道才觉得无比的震撼。
三个孩子都穿着新衣服,气色良好, 身姿笔挺,一头寸发更凸显他们的气质, 可以从他们的神态就能看出他们生活得很好。
很幸福。
随着刹车的嘎吱声响起, 让无数人偷偷观望的军用吉普车停在了苏蔓青的面前。
苏蔓青同志你好, 我是北方军区后勤管理部的李学民。
一下车, 李学民就向苏蔓青伸出了右手。
面对伸到自己面前的手,苏蔓青没有握上去, 此时不是后世,不是握手礼普遍的几十年后,作为一名女性, 她现在没有必要跟对方握手。
见苏蔓青没有回握, 李学民在赵铁柱审视的目光下有点尴尬地把手缩了回去,然后敬了一个礼,解释道:苏蔓青同志, 不好意思,我习惯了。
他之前在苏/联留学过, 苏蔓青的气质让他忘了对方是个从农村来的‘首长夫人’。
李学民同志你好, 天色不早, 咱们走吧, 孩子们坐了三天车, 想好好休息休息。
苏蔓青对李学民神色自然地点了点头, 不过分热情,但也不冷淡,适合的话语恰好让李学民的尴尬随风飘散。
走,马上就走,苏同志,我都安排好了,你放心。
李学民热情地拉开车门招呼苏蔓青跟三个孩子上车。
李同志,我们先放行李吧。
听赵铁柱说李学民是军区的后勤主任,职位算起来不低,苏蔓青可不能真把对方的客气当理所当然。
弯腰提起行李,她打算先把行李放后备箱。
李学民对于苏蔓青的礼让非常满意,但他肯定不会让苏蔓青自己提行李,抢过去说道:苏同志,你们连续坐了几天车太辛苦,行李我来处理,上车,你们先上车。
李同志,不用这么客气,我们能行的。
苏蔓青再次客气。
看着苏蔓青那双清澈的大眼,李学民被太阳晒得有点黑的脸飘过一丝不太看得见的红润。
苏同志,其实我跟萧旌旗的关系很好,他比我大点,按我跟他的关系,我应该叫你一声嫂子,嫂子,你别跟我客气,你跟几个孩子坐了这么久的车肯定很辛苦,行李不算多,我来处理。
李学民的话都说到这份上,再客气就是矫情,本身也比较累的苏蔓青微笑着点了点头,那就辛苦李同志了。
不辛苦,不辛苦。
李学民很高兴。
苏蔓青带着孩子上车后,李学民才看向一直没说话的赵铁柱,关心道:拐杖还没扔?快了。
赵铁柱跟李学民熟悉,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我是伤残人士,行李就不帮你了,辛苦。
说完也不用对方招呼,自己拉开车门上了副驾驶。
看着一点不客气的赵铁柱,李学民笑着摇了摇头,老老实实把苏蔓青一家人的行李塞到宽大的后备箱。
这人不错,我喜欢他。
就在李学民忙忙碌碌时,大毛把头凑到两个弟弟耳边轻轻说道。
就因为他帮咱们搬行李?二毛诧异地看了大毛一眼,有点无法理解这人怎么才见第一面就对李学民产生了好感。
他职位比铁柱哥高多了,但你看他对铁柱哥的态度。
大毛也有自己的看人准则。
听了大毛的话,二毛跟三毛若有所思,但也没有全信。
赵铁柱是萧旌旗的警卫员,虽然没有李学民的职位高,但萧旌旗这庡㳸个正师长的职位肯定比李学民高,李学民如此对赵铁柱,也许是看在萧爸爸的面份上。
这也不是不可能。
就大毛三兄弟各怀心思时,放好行李的李学民也坐上了驾驶室。
油门一踩,吉普车呼啸而去。
而沈阳这种城市的美景也进入了苏蔓青母子四人的眼帘,大家沉稳地看着从车窗掠过的风景,很多高楼,比他们县城漂亮了几百倍。
时间在大家的观察中缓缓流逝……北方军区没有设置在城市的中心,就算是开吉普车,也开了快一个小时才到,还没下车,苏蔓青他们就看到了热火朝天的热闹场面。
是扩建。
苏同志,军区正在扩建,估计明年初就能全部建成,到时候军区才算是正式成立,但我们的工作却一直在开展,各项设施也在配备,绝对会让你们这些家属安心生活。
李学民一边开车一边跟苏蔓青简单介绍。
他说的都是能说的,不存在泄密。
也就是说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家属进入这里?苏蔓青见过后世的这座军区,知道这座军区在全国的地位如何,也知道规模怎样。
现在的现有建筑跟后世比起来不过是冰山一角。
对,这里以后是整个北方军队的指挥中枢,会有很多随军家属到来,我们已经在家属区开辟了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副食品店也有,很方便大家的生活所需,苏同志,要是有什么需要是没落实到的,你可以跟我反映,我会敦促人员去办理。
作为后勤部下辖家属区这部分的主任,李学民的权力非常大,管理的事务很繁杂。
部队已经对家属的需求考虑得非常全面,让我们这些家属有宾至如归感,李同志,我得说一句,感谢国家,感谢党,也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苏蔓青知道怎么说话更能体现思想立场。
果然,听到苏蔓青的话,李学民非常满意苏蔓青的思想觉悟。
话语也多了起来。
苏同志,家属区现在已经很大,分两个片区,一部分是普通家属区,一部分是领导家属区,咱们现在去的是领导家属区。
说完又解释了一句,苏同志,你放心,我们都是按照政策给家属分房子的。
李同志,两片家属区有什么区别吗?是独立的还是合成在一起的?苏蔓青装作好奇的样子问道。
都处于家属区,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普通军人家属住联排的平房,领导家属住两层的独栋,房子都是新建的,通风良好,保暖性能也很好。
李学民说完这话,车刚好转了一个弯,前面开始出现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房子。
无数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飘出,看来已经有很多家属赶来随军了。
小心翼翼从后视镜看了一眼神色没什么变化的苏蔓青,李学民接着介绍道:苏同志,你们算是来得早的,领导家属区那边才住进了五户人家,还有很多空房子。
那一会就麻烦李同志给我介绍下。
作为外来的,苏蔓青知道自己肯定没有李学民这个管后勤的主任了解住房,提前请对方帮忙。
听出苏蔓青的意思,李学民乐呵呵道:苏同志你放心,我是萧旌旗同志手下出来的兵,肯定会尽心给你们安排。
苏蔓青点头致谢。
家属区还不错,不仅房子修得很漂亮,就连绿化也可以,外围周边修了高大的围墙,进门还有看守的持/枪军人,安全系数非常高,也对,里面住的都是级别不低的军人,保卫级别肯定很高。
吉普车进入家属院大门,还让苏蔓青拿出身份证明做了登记。
登记完,车才接着往里面开。
苏同志,左边是副食店,右边是食堂,要是家里不想做饭可以吃食堂,饭菜都不错,花费也少,非常实惠,很多单身汉可是天天泡在食堂里。
李学民尽职做好介绍工作。
看着都很干净。
顺着李学民的介绍,苏蔓青一行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不管是副食店的门面还是食堂大门都很干净,这让他们有了尝食堂的欲望。
一会安顿好就可以来食堂吃饭,我会给你们提前打好证明。
李学民办事非常让人舒服。
那就太感谢李同志了。
苏蔓青承情。
应该的,嫂子。
客气了一句,李学民接着把车往家属区里开,大家先看到的肯定是平房。
平房方方正正,看着还挺大,一间连着一间。
可以看出很多都住了人,烟囱也正在冒烟。
这是团级及团级以下人员住的,后面还有单身宿舍,没成家的部分军人也住在里面,但他们的级别必须是连级以上或者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军人。
李学民接着介绍,车也接着往里开。
地都是水泥地,看着干净又宽敞,让大毛三兄弟特别喜欢。
车再次开了几分钟,苏蔓青他们就看到了整整齐齐的十几栋楼房,红砖房,非常醒目,跟周边灰色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许这种鲜艳的颜色还有身份的象征。
苏同志,到了,红色楼房就是领导家属区,你看看,你喜欢什么位置,我带你去。
为了让苏蔓青有选择的余地,隔着一点距离,李学民把车停了下来。
十几栋楼房排列成两排,前后距离都很宽,围得有院子,既有独立的隐私空间,又跟邻居相邻。
嫂子,中间那几户都已经住了人。
指着领导家属区最中间的几栋楼,李学民指点着苏蔓青。
苏蔓青水灵灵的大眼闪了闪,问道:都是谁家?家里人口多吗?她希望邻居是人少好相处的。
至于位置,她反而没那么看重。
住中间又能怎样,难道还能住出皇帝感不成。
李学民最欣赏苏蔓青这种聪明加明智的性格,小声透露道:五家分别是邓司令,周政委,张参谋长,政治部长刘部长,还有陈副司令。
苏蔓青倒吸一口气,问:是按职位挑房子吗?不是,只要是有资格住进去的房子随便挑,哪栋楼都可以。
李学民怎么敢说是按职位挑,现在全国上下都推行平等,军队也一样。
但苏蔓青还是懂了。
军队是上下级分明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想了想,她指着领导家属区问道:李同志,萧旌旗的职位是不是这里最低的。
她知道萧旌旗现在是师长,回国后可能职位还会做出调整,但现在不是还没升职吗。
不算最低,中等偏下一些。
李学民回答。
苏蔓青又把目光看向了赵铁柱。
嫂子,师长说了,一切由你做主,他没有任何意见。
赵铁柱看懂苏蔓青的目光。
赵铁柱的这句话也让李学民明白苏蔓青在萧旌旗心目中的地位。
苏蔓青再次看了一眼所有房子,然后把视线移到四栋最边角的位置。
也是独栋楼房最外围的。
这样的房子也有好处,那就是邻居少两户,不像其他家前后左右都有人家。
看出苏蔓青的打算,李学民不得不在内心赞了一句通透,指点道:苏同志,第一排最右边那栋院里有口井,还有颗桂花树,每年秋天,花香四溢,闻着都让人心情舒畅。
苏蔓青看中的也是那栋。
之前不知道里面有井,现在知道了更是欢喜。
妈妈。
大毛几个孩子也期待地看向苏蔓青,他们喜欢有桂花树也有井的那栋,因为跟苏柳村他们的家很像。
知道孩子们也做了决定,苏蔓青拍板道:李同志,麻烦你,就那栋房子了。
好,咱们这就过去。
李学民发动汽车。
苏蔓青心中还有点疑惑,李同志,我们选的那栋房子除了稍微偏一点,但整体却非常不错,为什么没人选?这年代可不是想用冰箱就能用冰箱,一口井在夏天真的很珍贵。
李学民话语说得比较含蓄,位置稍微有点偏。
苏蔓青懂了。
选择中间那几栋搂的一是地位高,二是放不下面子,就算她选的这栋楼更实用,但那些人也放不下面子,毕竟住中间代表了相应的地位。
没人愿意降低身份,这也就便宜了苏蔓青他们家。
要是再来晚点,再多来点家属,那栋房子绝对不会属于他们家。
妈妈,幸好咱们早点来了,来的太及时。
大毛笑得格外开心。
那灿烂的笑容差点闪瞎李学民的眼,李学民忍不住多看了大毛一眼,笑道:你跟你爸爸真像。
说这话的时候他眼里有着深深的感叹。
也有追思。
大毛抱紧怀里一直没放下的小包袱,里面是他爸爸妈妈的灵牌,你认识我爸爸?他看向李学民的目光非常认真,认真到近乎严肃。
二毛跟三毛也看向李学民,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听人说起过亲生父母了。
认识,我不仅认识你的爸爸妈妈,他们俩的爸爸妈妈我也认识,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是我最尊敬的战友,哪怕已经为国牺牲,但他们永远活在我跟同志们的心中。
面对大毛的追问,李学民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因为李学民的这句话,车厢内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沉默着。
战争是残酷的,有些创伤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辈子的痛。
看着神色暗淡下来的三个孩子,苏蔓青依次薅了薅他们的脑袋,安抚道:他们都是英雄,你们是英雄的后代,你们要代替他们见证历史,见证美好的未来。
是,妈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苏蔓青的温柔让三个孩子瞬间恢复活力。
是的,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了,但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是为了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而战,他们死得其所,也死得光荣,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妈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成为你们爸爸妈妈他们那样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苏蔓青看向三个孩子的目光满满都是爱。
李学民没有插话,他震撼地听着母子四人对话,也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他不仅看清了苏蔓青的为人,也看出三个孩子为什么那么幸福。
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爱,有大爱。
吉普车的速度很快,苏蔓青他们只交流了几句车就停了下来。
看着今后的新家,三个孩子兴奋地跳下车,以后这就是他们的地盘了。
苏同志,进屋看看,你们看还缺什么就跟我说,我让人给你们送过来。
打开后备箱,李学民全身挂满了行李,赵铁柱也在帮忙。
苏蔓青母子四人也转身搬行李。
坐那么远的火车,他们的行李是经过精简又精简的,不算多,加上有了李学民帮忙,苏蔓青跟孩子们需要提的就少了很多。
大毛第一个推开院门冲了进去。
其实还没进门所有人就都看清楚了新家。
院墙很矮,一米高的原木栅栏,还带着树皮的那种,虽然光秃秃,但有种粗犷的自然美。
院子里之前应该是有人打扫过,只在桂花树下落得有几片落叶,井离桂花树不远,跟苏柳村他们家的布局很像,看着这充满了熟悉感的新家,大毛兴奋的声音再次传来,妈妈,妈妈,这里跟咱们家好像,我好喜欢这里。
小心点,别撞到头。
看着大毛一边跟自己说话一边倒退着走路,苏蔓青不得不提醒了一句。
知道了,妈妈。
大毛嘴里答应得很好,转身就开开心心推开门进了屋子,两层的楼房,进门就是宽敞的客厅,客厅里不仅配备得有独坐的布沙发,还有配套的矮桌。
这样的配置让人惊艳。
面对苏蔓青的诧异,李学民解释道:是为了让首长们工作起来更没有后顾之忧。
毕竟这里是大军区,能住这十几栋楼的军人前程似锦。
真是太人性化了,给我们省了很多麻烦。
苏蔓青非常满意。
苏同志,屋里我们只配备了基本生活品,一些小物品还得你们自己准备。
费用有限,李学民他们后勤部也不可能全部都包了,这种领导家属区他们也只配备了床,桌子,还有门脸的沙发。
已经非常感谢了,我还担心今天要跟孩子们打地铺。
跟在李学民的身后,苏蔓青一边听李学民的介绍一边检查着家里所有的家具,没有问题后才再次满意地说出感谢的话语。
苏同志,院里还给你们准备了扫帚、拖把,你们应该用得上,时间不早,我领你们去政治部办理一下关系落户,你看是你去还是赵铁柱同志,你放心,你们谁去都可以,只要证明齐全。
李学民看苏蔓青满意,就打算告辞。
我跟孩子们一起去。
看了一遍新家,苏蔓青知道缺什么,想着以后就要在这里生活,她跟孩子肯定要把这里熟悉一遍,总不能遇到什么事都找李学民。
毕竟有些话只是客套话,人还是得学会靠自己。
行,那我带你们去,顺便给你们指指学校与菜市场的路。
李学民领着苏蔓青母子四人出门。
至于赵铁柱,他则留了下来。
他腿脚不便,还是尽量少走动一些,但苏蔓青母子四人走后他也没闲着,在院里找到打扫工具就开始清扫整个屋子。
扫完,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放水,几分钟后,见水里一点杂质都没有,他才找出毛巾擦拭屋里的家具。
一边擦一边心里美滋滋的。
他是萧旌旗的警卫员,又还没成家,以后会跟苏蔓青他们一起生活,只要回想起在苏柳村吃的那顿饭,赵铁柱嘴里就开始疯狂地分泌口水。
有口福了,嘿嘿——军区政治部不在家属区,在军区里,经过严格审核,苏蔓青母子四人才跟着李学民到了登记室。
工作人员仔细核对证明与材料,才填写归档。
登记完,把证明材料递还给苏蔓青的时候好奇地说了一句,同志,你是大学生?她刚刚看过苏蔓青的身份材料,知道苏蔓青毕业于哪座大学,只是意外让她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
是的,我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
接过材料的苏蔓青笑得很得体。
同志,那你可以让后勤部给你安排工作岗位,这是部队对家属人员的关照。
工作人员说完这话,对着苏蔓青热情地笑了笑,补充道:同志,我们这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可别藏私偷懒,一定要来帮我们。
她这话是暗示军队不会打压人才,只要身份清白,不在乎曾经是地主子女。
党需要我我肯定会全力以赴,以后还请多关照。
苏蔓青对部队的生活彻底放心了。
咱们互相关照,互相关照。
工作人员跟苏蔓青挥手再见,因为又有人来办理登记了。
苏蔓青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带着三个孩子出了政治部。
李学民把他们送到这里就先走了,作为后勤部的主任,他非常的忙,能陪着苏蔓青他们这么久除了萧旌旗的职位,还有与萧旌旗的友情。
妈妈,这里真好。
闻着军区的空气,大毛觉得入眼的一切都顺眼极了。
以后会更好,你会更喜欢。
苏蔓青也感觉到了军队的好处,心情不错地带着三个孩子往回走,路过副食品店时,走了进去。
这个点,家里什么都还没弄,只能吃食堂,先买几个饭盒再说。
别看副食品店开在家属院里,门店也不大,但东西非常全。
什么卖的都有。
苏蔓青知道这应该是后勤部的店,挑了些必须用得上的买了,东西有点多,这个年代没有塑料袋子,但有网兜,网兜一撑开非常大,能把她买的所有东西都装上。
妈妈,饭盒还没洗。
一手抓一个饭盒,二毛的微洁癖又犯了。
去食堂看看,如果能洗咱们就洗了再买饭菜,要是不能洗就带回家洗了再去食堂。
苏蔓青早就做好了打算。
听了苏蔓青的话,三个孩子才放下心来,然后一起走向隔壁的食堂。
此时还没到十二点,进食堂的人不多,不过能看出大部分是带着饭盒的,估计是打饭菜回去吃。
食堂是玻璃门,大大的敞开着,一眼看去非常干净。
地是水泥地面,收拾得很干净,应该是专门拖洗过。
苏蔓青把提着的网兜找了张空桌子放下,让二毛带着三毛照看着,自己则带着大毛往橱窗走,橱窗不大,一米多宽,高度也比较矮,但打饭菜没问题。
同志,你要打点什么,今天有红烧肉,还有炸带鱼。
橱窗里正在打饭菜的工作人员带着白色的帽子,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甚至还带了个口罩。
看着打饭人员的穿着打扮,苏蔓青对于食堂的卫生更放心。
拿着饭盒,客气地问道:同志,我们刚来,这是刚买回来的饭盒,还没洗,请问,你们这有地方洗洗吗?有,同志,你往右边走,出了那道门再左拐,就到了我们后厨专门洗碗筷的地方,那里能洗,还能开水消毒。
估计是没少见刚来还没安稳下来的家属,工作人员很热心。
谢谢你,同志。
跟人道谢后,苏蔓青带着大毛往对方指点的地方走。
见苏蔓青母子走远了,橱窗里的工作人员才对身边的一人说道:我这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客气地说谢谢,好新奇,但也好开心。
一看对方就是受过好教育,那长相,那气质,肯定出身不凡,我估计是哪位首长的夫人。
同伴刚刚也看到了苏蔓青的样子,说实话,他非常惊艳,惊艳到刚刚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这么年轻的首长夫人,也不知道是哪位首长家。
行了,别管是哪位首长家,都跟咱们没关系,咱们就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岗位。
也是,咱们这工作也是人人争着抢着的热门,可不能出一点错。
议论声因这句话而消失,橱窗里恢复了安静。
工作人员指点的地点非常好找,真是出门就能看到,此时那里已经有几个人在洗饭盒,看装扮与气势,估计也是哪家的家属。
苏蔓青走过去,几人都看了过来。
她礼貌地露出微笑。
只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对苏蔓青回了一笑,其他人直接漠然地低头接着洗自己的饭盒。
看来要不是自顾身份,要不就是性格本就冷淡。
洗碗的地方很宽,一长溜的水槽,水槽上方是一排水龙头。
往左边拧是冷水,往右边拧是开水,中间是温水,大毛留意到旁边人的使用才叫苏蔓青,妈妈,小心点,别拧到最右边,是开水,烫手。
知道了,还是我们大毛观察得仔细。
苏蔓青不吝夸赞。
孩子有维护心,当然要鼓励。
但也是因为大毛的这句称呼,所有人再次看向苏蔓青,但这一次苏蔓青没打算再主动示好,低头目不斜视地清洗好饭盒,她才把五个饭盒放在水槽里用开水烫。
滚烫的开水从水龙头里冲出落入饭盒,带起阵阵白雾,顿时让苏蔓青的面容变得略微模糊。
其他人再次转头专注自己手里的事。
早到的人烫好饭盒就先走了,苏蔓青却没有急着走,正常来说,用开水消毒得时间长一点才行,所以她跟大毛理所当然地留在了最后。
中途,之前对她笑的那个女孩犹豫着看了她好一会,见苏蔓青真没有交流的意思才离开。
七八分钟后,苏蔓青收起饭盒带着大毛回了食堂。
二毛跟三毛并没有因为长久的等待变得着急或者是烦躁,而是安安静静地坐着,漂亮的大眼时不时好奇地看一眼来食堂吃饭的人。
面对白白净净的两兄弟,进食堂的人员也非常好奇。
这年头这个年纪,这么白净,又穿得这么干净的小孩可不多,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孩,长得真好,乖巧得也招人喜欢。
妈妈。
就在众人暗自猜测中,两个孩子突然站起身对着一个方位叫了一声。
顺着声音,食堂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苏蔓青的身上。
看清苏蔓青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么年轻,这么漂亮,真的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二毛,三毛的称呼,再加上大毛对苏蔓青的亲昵,所以人都没有怀疑他们的母子关系。
再等会,妈妈打完饭菜咱们就回家。
早就习惯了万众瞩目目光的苏蔓青一点都没在意众人的视线,而是带着大毛直接站在橱窗口打起饭来。
红烧肉、炸带鱼要了三份,还要了土豆丝跟炒白菜,四个饭盒被装得满满的,馒头一个饭盒装不下,还是食堂借了他们一个最大号的碗。
谢过食堂的工作人员,苏蔓青承诺晚些会让孩子把碗送回来。
等苏蔓青母子四人离开,刚刚还无比安静的食堂顿时出现了很多窃窃私语的声音。
都是在议论苏蔓青是谁的媳妇。
当然,这只是男性们的议论,至于女性,不管心中怎么想,都没有人开口,但低头吃饭的速度明显比平时慢了很多,她们其实也好奇苏蔓青是哪家的人。
要我说,肯定是刚来的。
一人指点江山道。
废话,他们提着那么多新买的必需品,一看就是临时来食堂打饭,这谁看不出来,你要说就说点实在的,到底有没有人知道这位女同志什么情况?有人不信苏蔓青结婚了,还抱有幻想。
一个对这位男同志有好感的女孩忍不住插言道:甭管人家是哪家的,她有三个孩子,你们别打什么歪主意,别犯错误。
喂,我说你这个女同志心怎么这么黑,谁打歪主意了,我们不过是猜测一下对方是哪家的,怎么就扯到歪主意上,莫不是你自己心术不正。
没想过犯错误的男同志们不干了。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们不过是欣赏欣赏,怎么就扯到打歪主意,犯错误上,他们是正人君子好不好。
行了,都别说了,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你们这样议论一个女同志就是不应该,不合适。
一个年纪大些的男人微微皱着眉头不满地指责了一句。
女同志声誉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别人长得好看就在背后议论。
虽然不认识说话的男人,但也因为这句话食堂再次安静下来。
这里是军区家属院,不是一般人能住进来的地方,在这种地方生活得更谨小慎微,别无意中给自己或者家人招来麻烦。
就苏蔓青那通身的气质,都不是一般人招惹得起的。
就这样,苏蔓青还没见到萧旌旗就在家属院里风光了一把,此时的她正带着孩子往自家走。
萧家,赵铁柱正充满激情忙碌着。
他手脚麻利,屋里楼上楼下都打扫干净,正在院子里扫地,一边扫一边对院里的地盘做着规划。
他是农村娃,习惯前院后院都种菜,此时的他也正在考虑院子里种点啥蔬菜好。
师长还没回来,他腿脚也好得差不多,该适当活动活动。
领导家属区最中间的那几栋楼,周家的媳妇此时正跟陈家媳妇站在两家靠在一起的院墙边远远看着萧家,满脸都是感叹。
家属院里最好的一栋房子有主了。
可惜,跟她们关系好的家属都没赶上,也不知道是哪家家属眼睛这么好,一挑就挑了最好的一家。
大姐,要我说,当初咱们就不应该挑这里,那栋房子里有井,有桂花,旁边人家少,不吵闹,真应该挑那栋房子的,我现在很后悔。
陈家媳妇一边对萧家充满遗憾一边感叹了一句。
说起来周家媳妇也想叹气。
还不是邓家先挑的中间位置,她们后来的当然只能跟着挑,然后就这么错过最好的那栋房子。
也不知道是谁那么有眼光。
她想去认识认识那家女主人。
大姐,要不咱们带点东西去祝贺对方乔迁?陈家媳妇也好奇谁的眼光那么好,更想看看是哪个男人娶了这么有眼光的媳妇,不知道对方有没有闺女,要是有,她觉得可以让自家小子相看相看。
这个点不好吧,估计他们都还没安顿下来。
周家媳妇有点犹豫,她可是知道搬家到底有多麻烦与辛苦,这种时候上门,别说人家家里还没打扫好,可能连饭都还没吃,最好还是晚点过去结交。
大姐,那下午咱们再去,我也去打听打听是哪家的家属。
陈家媳妇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虽然与自己相好的家属没住进那栋房子,但她同样欣赏主动挑了那栋房子的女主人,要知道领导家属区的房子还多,一般人肯定随大流选择住在她们旁边。
行,我先回家看看有什么合适当礼物的。
周家媳妇眼看时辰不早,打算回家做饭。
就在两人打算各自回家忙活时,她们看到了苏蔓青跟三个孩子,虽然隔得远看不清楚长相,但那穿着打扮,那自信的身姿,瞬间吸引了她们俩的目光。
我觉得长得一定很好。
陈家媳妇首先看的是苏蔓青。
苏蔓青年轻,高挑,哪怕只是远远看见,她也能透过身材猜到面容。
陈家媳妇没隐瞒自己的心思,周大姐理解地笑了起来,肯定好看,先说好,公平竞争。
她家两个儿子都大了,与其从外面找媳妇,还不如在家属院里找,知根知底。
行,公平竞争。
陈家媳妇乐呵呵答应。
孩子们的事她其实也做不了主,毕竟现在可是自由恋爱,但牵个线还是可以。
远远看着苏蔓青母子四人进了门,周、陈两家媳妇才各回各家,一回家挑选礼物又用心了些。
人与人交往就是如此,看眼缘。
虽然她们只远远看了苏蔓青一眼,但就是喜欢,喜欢也就体现在挑选礼物上。
从储物间里挑选出一个暖水壶带上,想了想,周家媳妇何秀媛拿了块能做件衣服的布料,陈家媳妇姚雯丽也选了暖水壶,然后拿了一盒小姑子送自己的友谊牌香脂。
可以说,这礼超级重,也是她们对苏蔓青的看重。
就在两家人等着下午去结识苏蔓青时,苏蔓青也正在教训赵铁柱。
赵铁柱坐在沙发上低垂着脑袋老老实实听训。
大毛几个孩子则关心地看着赵铁柱的腿,一个拄拐之人不仅把家里的卫生全部打扫好,还打算找锄头在院子里种菜,真是太不爱惜自己了。
该训!铁柱,原本我是不该跟你说这些话的,但萧旌旗把你当弟弟,你叫我一声嫂子,嫂子就得为你负责,养腿是大事,马虎不得,要是没养好,落下残疾,以后你还怎么跟在萧旌旗身边。
说这番话的时候苏蔓青神色非常严肃。
对不起,嫂子。
赵铁柱满脸通红地道歉。
苏蔓青在梦境中已经知道了赵铁柱的身世,所以更关心, 铁柱,你没有对不起我,而是对不起你自己,对不起你的父母,不上战场,我希望你能爱惜自己的身体。
嫂子,我错了。
赵铁柱明白苏蔓青的爱护之意。
知道错了就行,来,吃饭吧。
见赵铁柱把自己的话听进耳,苏蔓青招呼众人吃饭。
带着余温的饭盒被打开,所有人都坐在了餐桌前。
碗还没洗,咱们先用饭盒盖子将就一顿。
把在食堂用开水烫过的筷子分发给众人,苏蔓青坐下给包括赵铁柱在内的人依次夹了块红烧肉才开动。
早就饿了的众人也没客气,开吃起来。
妈妈,这红烧肉没你做的好吃,一半都没有。
大毛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点评。
其他几人也赞同地点头。
看着赵铁柱也如三个孩子一样点头,苏蔓青无奈的很,教训道:粒粒皆辛苦懂不懂,不能挑食。
妈妈,我们没有挑食,我们只是在说事实。
九岁的三毛活泼了很多,有点老成持重。
赶紧吃,吃完咱们还要把房间收拾出来,不然今天晚上就真得打地铺了。
苏蔓青虽然觉得食堂的饭菜一般,但也没觉得难吃。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她那样的厨艺。
妈妈,听说这边冬天特别冷,你说咱们住楼房会不会冷。
大毛他们可是知道苏蔓青怕冷的事,还没到秋天,他们就关心起冬天的事。
应该能烧炕。
苏蔓青之前看过,卧室虽然在楼上,但房间里都是炕床,睡炕床当然是能烧炕。
嫂子,有火道,所有卧室都弄得有火道,能烧炕。
赵铁柱之前就在这个军区待过,还是知道一些情况的。
那么多炕,去哪里砍柴。
大毛操心的事还挺多。
苏蔓青笑着薅了一把大毛的脑袋,笑道:烧煤。
煤?大毛曾经的家园记忆已经久远,久远到他忘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煤的好东西。
我就说让你好好学习你还不信,连煤都忘记了,真是笨。
二毛找到机会就打击大毛,谁让大毛老爱在他面前显摆比自己高一年级。
大毛才不在乎二毛的挤兑。
自从遇虎归来二毛一边哭一边叫大哥,他就知道臭弟弟只是口是心非。
开心的他忍不住转头四看。
你在找什么?苏蔓青被大毛的动作搞迷糊了。
妈妈,我在找电灯的开关。
他进新家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灯泡,要不是跟着苏蔓青出门,他早就早到电灯开关在哪里了。
那根绳。
三毛指了指门边的一根细麻绳。
跟我记忆中一样。
大毛起身得瑟地去拉扯电灯线,随着他的拉扯,头顶上带着暖光的灯泡亮了起来,虽然是明亮的白天,但肉眼还是能看见灯泡里的钨丝在发光。
二毛跟三毛对大毛超级无语。
这人既然都还记得,干嘛装出那么好奇的样子。
我这不是很久没摸过找个理由摸摸吗。
大毛笑得很欠揍。
苏蔓青早就习惯了三个孩子的拌嘴,也没管,只是吃完就开始整理从苏柳村带来的行李。
苏柳村到沈阳的路程实在是不近,铺盖这种占地方的大件物品他们没带,选择的是邮寄,她跟孩子只带了各自的衣服鞋袜,剩下的空间装的就是张氏他们送的土特产。
一般的土特产苏蔓青没有带。
她带了腊肉,这是张氏家存了好几年的腊肉,早就一点水分都没有了。
桂花酱跟桂花酒她也带了点。
这些东西存放了三年,味道实在是好,好到她舍不得不带。
除了这些,还有最重要的东西也带来了,那就是灵牌,曾经供在苏家供桌上的灵牌都带来了。
用干净地布擦过每一块灵牌,苏蔓青把它们供在了楼上的一间空房子里,两层楼的空间,光楼上就有四间房,楼下除了客厅还有书房,储物间,厨房,与客房。
孩子们还小,她打算几个孩子还是住一间房。
楼上四间房一间供了灵牌,一间是孩子们的卧室,一间学习用,一间是她跟萧旌旗的主卧,赵铁柱就住楼下的客房,这样一来,整个家就满满当当、热热闹闹了灵牌摆放好,苏蔓青带着所有人庄重地敬了一礼。
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
就在苏蔓青几人神情有点沉重时,他们听见院门被推开的声音,同时一道大嗓门的声音响起,就这栋,我们家就选这栋。
苏蔓青神色淡了下来:……有井,娘,居然有井,以后咱们用水可方便了。
还有树,桂花树,跟咱们老家一样,娘,我喜欢这里,超级喜欢,我要先去选房间。
听到这,大毛三兄弟神色也不好看了,这不是他们之前说的话吗。
然后他们冲了下去。
他们的家,谁也抢不走。
赵铁柱的脸色也有点沉,对苏蔓青说道:嫂子,咱们已经先登记落户,这房子不可能被抢走,你放心,我去找李学民了解情况。
不用,咱们下去看看。
苏蔓青也好奇对方是什么来路,居然抢得如此明目张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