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自己的家, 大毛三兄弟冲得很快,几乎是王爱国刚推开房门他们就冲到了客厅里,然后两家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场合里火辣辣地相见了。
你们是谁, 怎么在我家!王爱国非常震惊地瞪视着客厅里的大毛三兄弟。
这话该我来问你吧, 看看,用眼睛好好看看, 这是你家吗?这房子干干净净,每一个地方都擦得一点灰都没有, 再看看我们, 看看我们现在站立的姿势, 你不觉得自己走错了门?二毛一点都不客气地毒舌。
走……走错了门!王爱国被二毛这番话震住了, 看着长相精致,穿着出挑的小孩, 他下意识后退了几步,然后看向院子里他娘,紧张道:娘, 咱们走错门了?扛着大包小包的潘秋兰也被屋里有人的事惊住, 赶紧看向一侧的女儿。
女儿读书,识字,是她带的路。
不……不会啊, 我特意问的路,不是一零九号楼吗?真以为自己认错了门, 王晓萍背着沉重的包袱满脸尴尬地走出院门看了一眼门顶上的门牌号。
上面确实写着一零九号。
跟随而来的王家人全都盯着王晓萍。
丫头, 真没错, 确定是109?潘秋兰不识字, 语气问得很不自信。
娘, 真的是109号, 我没看错,不信你问两个弟弟,他们虽然识字不多,但这几个数字还是认识的。
十八岁的王晓萍脸色更红了,都不敢看向不远处看着他们一家人的大毛几兄弟。
娘,是109,我认识。
最小的王爱兵认可他姐的识字本领。
应……应该是的吧,虽然我只认识中间那个0,但我相信姐姐。
王爱国也决定相信自己的亲人。
见三个儿女都肯定地说这里是109,潘秋兰没了顾忌,用力一挥手,斩钉截铁道:这里就是咱们家,可不是咱们乱说的,而是接待咱们的人说的,我们有钥匙。
有了这句话,王家人心稳了,然后他们又进了院门。
这时,苏蔓青也带着赵铁柱到了楼下,分开站在门前的三个孩子,她看向了潘秋兰一家。
个个脸色黝黑,皮肤粗糙,穿着很土气,但有一股庄稼的蓬勃生机感,第一眼,她并不反感,反而很亲切,她觉得王家人像张氏,也像虎子娘。
性格应该是个爽朗的。
嫂子,来家里坐,咱们坐下谈,可能有什么误会。
苏蔓青很客气地邀请潘秋兰等人进屋,大热天身上扛着大包小包,换位思考,她觉得肯定很难受。
说完这话,她又转头吩咐三个孩子,去倒水。
哦。
三个孩子虽然还是看王爱国有点不顺眼,但却听话地去翻杯子倒水。
萧家人热情,潘秋兰却突然没有底了。
看着如同仙女一样漂亮的苏蔓青,她有点自惭形秽,对方太漂亮,太干净,跟他们家的人一比,就好比是凤凰与乌鸦。
嫂子,来,进家里坐坐,咱们总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苏蔓青向潘秋兰伸出手。
面对漂亮得像玉一样的纤纤手指,潘秋兰最终放下行李走向了苏蔓青,她没有从苏蔓青的眼里看到鄙夷,也没有高人一等的气势。
孩子们也赶紧进屋歇歇,屋里凉快。
见王家三个孩子还愣在原地,苏蔓青又笑着招呼他们。
家属区虽然绿化不错,但院子里可没什么遮挡阳光的大树,这种天气站在阳光下绝对是种酷刑,起码苏蔓青就看到王家三个孩子额头不停里冒出汗珠。
进……进屋吧。
苏蔓青太亲切了,亲切得潘秋兰没有一点顾忌心,主动招呼自家孩子进屋歇息。
得了潘秋兰的话,王家三个孩子才缓过神跟上,身上的大包小包也忘了放下。
苏蔓青没再提醒,而是热情地领着几人进了家门。
一进家门,王家人更拘谨了。
这是他们见过最漂亮,最干净的家,看着自己那满是灰尘的布鞋,他们甚至都不敢落脚,脸也立刻烫得,然后黑红黑红的。
嫂子,坐,别客气,你们都坐。
苏蔓青亲切地拉着潘秋兰往沙发上坐,刚坐下去,潘秋兰噌一下就站了起来,局促地解释道:俺……俺身上的衣服脏。
他们坐了好几天的硬座火车,全身又是汗,又是灰尘,确实有股不太好闻的馊味。
他们这一路过来可都有人翻白眼嫌弃呢。
嫂子,没事,我们也是刚到不久,我们身上也干净不到哪去,坐,你们都坐,这沙发套子可以拆下来洗,脏了也没事,大不了再洗洗。
苏蔓青说的也是实在话,按照她那微洁癖的性格,沙发套子过几天空闲下来肯定要拆下来重新清洗一遍的。
你……你们也是刚到不久?苏蔓青的这句话拉近了跟潘秋兰的距离,潘秋兰对苏蔓青的好感度更高,信任度也在不停上升。
对,嫂子,我们也是刚到,只比你们早了一点。
说完这话,苏蔓青再次把潘秋兰拉着坐下,然后接过大毛递来的水杯递向对方,嫂子,渴了吧,先喝点水,一会我带你们去食堂吃饭。
谢……谢谢。
在老家的时候潘秋兰特意跟女儿学过道谢的话。
另一边,王家三姐弟也接过了二毛、三毛递去的水杯。
喝了一口凉悠悠的井水,王家人顿时觉得精神头都好了很多,力气也恢复了些。
闺女,你不能叫我嫂子,你得叫我婶子,我说不定比你娘都大。
喝了水,潘秋兰的心也稳了下来,然后才开始好好跟苏蔓青说话,对了,闺女,你们娘呢?苏蔓青的面容太年轻,年轻到潘秋兰以为苏蔓青跟大毛他们是姐弟。
忍着笑,苏蔓青解释道:嫂子,我就是他们的娘,我男人叫做萧旌旗,职位是师长,这楼是我们刚分的,我们也是随军家属。
她这是不动神色提点潘秋兰。
之前潘秋兰跟王家孩子的话她都听见了,如果对方是按照门牌自己找来的,那还真有可能找错。
因为领导家属区的家属都有人去火车站接,房子也是后勤部的人员带着挑,不可能是自己找来,说实话,不是她觉得潘秋兰不配住领导家属区,而是不合理。
果然,听到苏蔓青话,王家人震惊了。
他们震惊的原因有两层。
一是苏蔓青这么年轻就有了三个孩子,实在是不像,另一层意思就是听明白对方的男人是位师长,比他们家的团长级别高。
红着脸,潘秋兰有点不好意思了,大……大妹子,难道家属区有两个109房?嫂子,你们带的证明呢,我给你们看看。
苏蔓青不好说出自己猜测的话。
有……有的!潘秋兰看向女儿王晓萍。
王晓萍立刻手忙脚乱地翻包袱,十几秒钟后从里面掏出一份保存得非常完好的证明递向了苏蔓青,婶……婶子,给。
苏蔓青叫潘秋兰嫂子,作为女儿,她只能低了苏蔓青一辈叫人。
点了点头,苏蔓青接过证明,往内容上一看,顿时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指着证明上的字,她给潘秋兰一家人解释道:嫂子,你们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你们家在家属区一号楼的9号房,虽然跟我家门牌看着很相似,但却是另一栋楼,我一会陪你们去。
果然错了啊。
深深吐出一口压在胸中的闷气,潘秋兰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大方地笑道:大妹子,幸好遇到脾气好的你,要是换了一个人,肯定得吵架。
她还是知道自己脾气的。
嫂子,不至于,家属区的家属都很好相处,你多待待就知道了。
苏蔓青不愿意说人事非。
误会说开,潘秋兰心更稳了,跟苏蔓青自来熟地吐槽道:大妹子,你是不知道,其实我们找到这里我内心也一直在犯嘀咕,我觉得这房子太好了一点,就我家那口子,一个团长,能分这么好的房吗,这不,你这么一解释,我就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苏蔓青觉得潘秋兰这人实诚,能处,于是笑着开了一句完笑,嫂子,你就不怕我骗你?都住一个家属区,抬头不见低头见,你骗我一个农村人能有啥好处,嘿嘿,大妹子,我相信你。
潘秋兰自有属于她的生活经验。
嫂子是通透人。
苏蔓青喜欢潘秋兰这种看似大大咧咧,其实粗中有细的性格。
因为这种人实诚,也好相处。
嫂子,饿了吧,要不,我带你们去新家,然后领你们去食堂吃饭,天色不早,我怕一会食堂关门了。
苏蔓青也是刚进家属区,家里也有很多东西需要买,她打算送潘秋兰他们出去顺便把借食堂的碗还了。
行,大妹子,我们刚来,人生地不熟,很多东西都不懂,辛苦你帮忙带带路。
潘秋兰也知道苏蔓青他们刚来正忙,不好意思一直打扰,就顺着话头站起了身。
走,嫂子。
苏蔓青起身帮潘秋兰提东西。
潘秋兰哪里敢让气质高雅的苏蔓青提重物,只递了个比较干净的小包袱过去。
苏蔓青也没强求,带着人就出了门。
大毛拿着食堂的碗跟在他们身后,至于二毛、三毛,他们则留在家里跟赵铁柱一起归置物品,他们又大了好几岁,能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
衣柜赵铁柱早就擦拭干净,晾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任何气味,二毛摸了摸,再闻了闻,把包袱里的衣服整理出来放了进去。
衣柜不算大,但放几个孩子的衣服还是够的。
一人一格,占了三格,多余的留出来以后放被褥这些床上用品。
洗脸帕挂进浴室,漱口杠、牙刷……等等都一一归到合适的位置。
就在二毛他们在家里收拾时,苏蔓青也领着潘秋兰一家人来到了一栋平房,这栋平房离领导家属区不算远,还有点顺路,难怪之前王家人会走错。
嫂子,这就是你们家,去开门吧。
苏蔓青站在门上挂着9号门牌的房门鼓励地看着潘秋兰。
之前闹了一场乌龙,第一次来到这种大城市的潘秋兰其实有点底气不足,但在苏蔓青那鼓励的目光下她还是掏出之前在登记处领的钥匙上前去开门。
咔嚓一声,门锁应声而开。
看着打开的门锁,所有王家人脸上都烫得不好意思,他们之前真的是找错了家门。
嫂子,军区后勤部非常负责,新家之前都经过打扫与通风,不算脏,你们先把行李放下,咱们去食堂吃过饭再回来收拾,不急在这一会。
苏蔓青建议道。
妹子,你老实跟我说,食堂的饭菜贵吗?潘秋兰扭捏了几秒,然后就在苏蔓青耳边轻声问。
她家人口多,老王工资又不能按时寄回家,家里每一分钱都得省着花,如果今天全家人都去吃食堂,她心疼花太多钱,新家什么都没有,要买的东西很多,不行就饿一顿,一会收拾完家,出去买点菜自己做饭。
自己做饭肯定比在外面吃更划算。
潘秋兰有点后悔,早知道就再多带点干粮了,不然也不会遇到这窘样。
但她也忘了一点,天气太热,干粮带多会馊。
看出潘秋兰的窘迫,苏蔓青没有取笑,而是认真回答,嫂子,不贵,比自己买菜做饭还便宜,量大管饱,菜的口味也不错,你们放心去吃,花了几毛钱。
真的?潘秋兰意动,三个孩子也深深吞了吞口水。
他们饿了,很饿,很饿。
真的。
苏蔓青点头,进一步解释道:嫂子,咱们住的是军区家属院,本就是关照军人及其家属,你放心,食堂就是给大家工作忙的时候提供方便,不会像外面的饭店那样是为了挣钱。
妹子,我信你,今天我就豁出去了,去吃食堂。
听苏蔓青这么一解释,潘秋兰可以说是彻底放心,放下行李,带着孩子就跟苏蔓青往食堂走。
路上,苏蔓青给他们介绍哪是副食品店可以买日用品、菜,哪里是食堂,就连运动锻炼的操场也指给了王家人看,很是尽心。
这一切都看在王家人的眼里,潘秋兰又感动又高兴,由衷感谢道:大妹子,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肯定是两眼一抹黑,幸好遇到你,你心真好,是个好人。
被发了好人卡,苏蔓青心情更不错。
家属区马路两旁都是移栽的高大树木,经过几年的成长,已经可以遮荫,一行人走在树荫下,都没有觉得这大夏天的天气过于难受。
走着走着,潘秋兰突然感叹了一句,大妹子,我咋觉得这里的夏天好像没有我们老家热,如果还是在老家,这会能把人油都晒出来。
嫂子,这里是北方,经纬度更靠北,春秋时间短,冬天时间最长,如此一来,夏天也就没那么热,但冬天要注意防寒,会非常冷。
知道潘秋兰没有在东北生活的经验,苏蔓青提点了一句。
俺们那冬天也可冷了,难道能比咱老家还冷?潘秋兰咂舌。
苏蔓青笑,会更冷,冷好几倍那种,不过能烧炕,有煤。
煤是什么东西?潘秋兰好奇。
苏蔓青也没有不耐烦,一边带着人往食堂走一边慢慢解释,她这人就是这样,对真心对自己好的人,她也愿意付出真心,而交朋友不一定看出身。
苏蔓青这顿解释,不仅潘秋兰大开了眼界,王家几个孩子也惊奇不已。
石头居然可以烧!石头居然比柴火还要好烧!跟在苏蔓青身边的大毛没有插言,而是安静地跟随着,一边跟随也一边用目光打探着整个家属区。
这都是新地盘,他还不熟悉,得多看看。
苏蔓青赶到食堂的时间点很幸运,是最后一拨,王家人去打饭吃饭,苏蔓青没有再做陪,而是还了食堂的碗就带着大毛再次去了一旁的副食品店。
他们家收拾得差不多,可以买点菜回去自己做晚饭。
此时还没到各种票据购物的时间点,苏蔓青买了新鲜的五花肉还有活鱼回家,第一天住进新家,怎么也得好好开火吃一顿。
就当是暖房了。
赵铁柱跟二毛、三毛都是能干的人,等苏蔓青回家,家里已经归置得差不多。
妈妈,刚刚李学民叔叔让人送了米面油,还有一车煤来。
拉着苏蔓青,三毛把人领到了厨房,厨房的一面墙已经堆满了块煤,大小均匀,看来是煤中精品。
煤堆旁还堆放着一些引火用的木柴。
看来李学民考虑得很周到,也不知道这是对方的职责所在还是出于对萧旌旗的战友情,反正苏蔓青非常满意,满意到赶几个孩子去洗澡。
连续坐了好几天火车,虽然坐的是卧铺,但没有空调的卧铺夏天一样很热。
是该好好洗洗了。
洗澡间赵铁柱之前就打扫好,水是凉水,但大夏天洗凉水澡正合适,更何况屋外裸/露在阳光中的水管经过曝晒里面的水温早就变温。
一家人轮流好好洗了个澡,才舒服地躺在了炕床上。
邮寄来的被褥还没到,只铺了粗布床单的床非常硬,但再硬所有人都高兴,也开心。
傻笑着,大毛在床上不停地翻滚,一会招惹一下二毛,一会又挠一把三毛,成功把两个弟弟惹冒,然后三兄弟直接开战。
主卧,听着孩子们房间离传出的笑闹声,苏蔓青也在笑。
她笑的是终于熬出来了。
随了军,离见到萧旌旗的时间就不晚了。
三年的梦中相处,就算她不去翻看萧旌旗的照片也能在脑海里清晰刻画出萧旌旗的模样,回忆着那个熟悉的男人,苏蔓青慢慢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她太累了。
过了一会,隔壁孩子们的房间里声音也消失,随着窗外的蝉鸣,身心放松的孩子们也安心睡着。
只有一楼客房里的赵铁柱睡不着。
摸着属于自己的房间,赵铁柱的嘴角裂开的幅度非常大,他没想到自己也能分到一间独立的房间,这间房配置齐全,跟楼上的卧室并没有什么区别。
嘿嘿——嘿嘿——他控制不住发出兴奋的笑声。
时间过得很快,四十分钟后,苏蔓青醒来,没有手表,她站在窗户边看了看空中的太阳,猜测时间。
太阳离地面还有点高,这个时间点做饭有点早,不过红烧肉炖煮需要时间,可以先做上,其他菜晚点再做。
想好后,苏蔓青先去隔壁房间看了一眼三个孩子,见孩子们还睡着,她就直接下了楼。
还没进厨房,苏蔓青就透过窗户看到赵铁柱在院子和泥。
于是走了出去。
嫂子,我觉得苏柳村的炉坑非常好用,我打算家里也做一个,你看建在哪比较好?赵铁柱之前睡不着,就出了一趟门,结果逛着逛着就遇到了熟人。
熟人正在自家房前搭灶台,他一看那泥非常适合建炉坑,就要了些搬回萧家。
苏蔓青没想到赵铁柱这么有心,苏柳村的炉坑她用得非常顺手,火感也把握出来,正忧愁以后不能再烤面包跟月饼,没想到赵铁柱就给了她这么大的惊喜。
快步走到赵铁柱身前,她打量着正在被赵铁柱和的泥。
乳白色的黏土,这是最适合做炉灶内壁的泥,于是苏蔓青笑了起来,铁柱,你看看屋里,哪个位置适合砌炉坑,咱们建在屋里,北方冬天雨雪多,不适合建在院子里。
赵铁柱早就等着苏蔓青这句话,要泥回来后他就把屋里都考察过了一番,早就有打算。
洗了手,他跟着苏蔓青回了客厅,指着客厅的一个方位自信地说道:嫂子,厨房空间有点小,加上堆放了煤,我觉得炉坑可以修在这里,冬天烧火时还能给屋里增添温度。
苏蔓青的眼睛亮了起来。
赵铁柱这建议跟苏式建筑里的壁炉很像,改良一下绝对行得通,弄好后,烤制东西的时候关上炉壁,不烤制东西还能烧火给室内增温,这样一来,冬天太冷就不用缩手缩脚地猫在炕上。
铁柱,烟道呢,你能做出来吗?苏蔓青衡量可行性。
嫂子,可以的,我既然推荐在这里做,就想好了怎么建烟道,你放心,烟道绝对不会跑烟,也不会影响房子的外观,我爹可是我们那修灶台的好手,我从小就跟着学。
赵铁柱的自信很足。
苏蔓青放心了,看了看位置,点头赞同道:行,就修这里。
这个位置,如果换成后世房间布局,那就是放电视柜的地方,现在国内电视市场还是空白,屋里这个位置就空荡荡的,她之前总觉得缺点什么打算装饰装饰,没想到赵铁柱这个‘壁炉’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妈妈,修什么?苏蔓青刚跟赵铁柱商量好,大毛的声音就从楼梯的位置传了过来。
三个孩子睡醒,来到了楼下。
这里修个炉坑。
苏蔓青笑看着三个孩子。
太好了,以后我们是不是又能吃到烤鸡,烤鸭,月饼,面包……一大串美食的名称从大毛的嘴里冒了出来,小少年兴奋地窜到了赵铁柱身边。
苏蔓青无语:……这孩子,变吃货了。
妈妈,我们去给铁柱哥帮忙。
细问了下炉坑怎么修,三个孩子立刻拉着赵铁柱往院子里走,材料都拉回来了,当然是赶紧修。
早一天修好,他们家就能早一点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小心点,你们看着点铁柱的腿,别让他太劳累,你们多帮忙。
苏蔓青叮嘱了孩子们几句,就开始推动沙发。
客厅这个方位要建炉坑,肯定要占用地方,得提前清理出来。
沙发都是单人沙发,不算重,推到另一侧让出位置就行,苏蔓青担心沾到灰,还特意用几件脏衣服搭在上面,打算建好炉坑再清洗。
做完这一切,苏蔓青去了厨房。
红烧肉可以炖上了。
人多力量大,一个成年人带着三个半大孩子,等红烧肉的香气弥漫整个萧家时,客厅里的新颖‘壁炉’就有模有样初具规模。
加上苏蔓青按照后世的审美指点,建完时,所有人都震惊与它的美丽。
妈妈,咱家的炉坑好漂亮。
大毛看着炉坑边缘的鹅卵石图案眼神放光。
鹅卵石是他们从院子里的地上扒拉出来的,结果就因为加了这些鹅卵石,灰扑扑的炉坑立刻跟上了整个客厅的档次。
确实漂亮。
苏蔓青也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审美没出问题。
妈妈,咱们哪天烤面包吃吧。
回想着桂花酱,大毛也没想非要吃烤鸡,他们家现在没养鸡,要吃烤鸡得费钱,新搬家,花钱的地方可多,他是贴心的好儿子。
苏蔓青也惦记着从苏柳村搬来的桂花酱,看了一眼院子里过几个月就能开的桂花树,点头道:等把烟道修好,在晾干咱们就开炉烤面包。
此时的壁炉还是半成品。
要想彻底完工,起码还需要一天时间来修烟道。
太好了,又可以吃面包咯。
三个孩子蹦蹦跳跳,三毛脸上的笑尤其显眼。
这孩子换过了牙,但对于甜食的钟爱程度还是高,每次家里吃甜制品,他都吃得最多。
好香,好香,是红烧肉。
对炉坑的成就感稍微降低后,所有人就闻到了红烧肉的香气,大毛不仅惊呼出声,人也钻进了厨房。
另两个孩子的速度也就慢了那么一点。
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形,苏蔓青对赵铁柱说道:铁柱,你去把身上洗洗,晚点咱们就开饭。
红烧肉还得炖会,她还要去蒸馒头,做清蒸条鱼,再炒几个青菜,暖房这样大的事必须隆重一点。
诶,嫂子,我这就去。
赵铁柱羡慕地看了一眼厨房的位置,去了院子里收拾自己。
院子里也接得有水管,在院里清洗更方便。
苏蔓青进厨房赶三个孩子,赶紧去把身上洗洗,一身的泥,家里铁柱之前打扫得那么干净,你们可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知道了,妈妈。
三个孩子吐了吐舌头,猛吸了一口包含着红烧肉香气的空气就出了厨房。
一会,就能听到三个孩子在院子里打闹的热闹声,嘻嘻哈哈欢乐无比。
孩子们很听话,也没让赵铁柱再动手,而是相互把弄脏的客厅地面收拾干净,沙发也再次推回原位,这样一来,客厅又恢复了大气。
明天还要修烟道,沙发推回来干嘛,不嫌累得慌。
剥着蒜的苏蔓青听到客厅里的动静出来看了一眼,笑话三个孩子。
妈妈,不累,这样好看,明天修烟道时再移开。
孩子们大了,审美跟苏蔓青一样,宁可多干点活,也想让家里看着漂漂亮亮。
行吧。
苏蔓青也觉得这样更顺眼,然后交代道:把沙发上的脏衣服收到盆里泡着,一会好洗。
知道了,妈妈。
三个孩子利落地把衣服收进盆里,都是他们之前穿在身上的衣服。
眼看苏蔓青的身影在厨房忙碌,再闻着诱人的饭菜香,几个孩子把盆端到桂花树下搓揉起来,又长了三岁,他们不仅力气更大,也能把自己照顾好。
夏天的衣服,只沾了一些汗,简单搓洗,用水一漂就干干净净。
晾好衣服,三个孩子跟赵铁柱同一个姿势排排坐在桂花树下看着厨房的方向,这个位置他们能透过窗户看到在厨房里忙碌的苏蔓青。
咕噜噜——响亮的声音响起。
大毛狠狠揉了揉肚子,美滋滋道:我饿了,一会我能吃四个馒头。
说话间,伸出四个手指头不停比划。
我也饿了。
三毛也学着大毛的样子揉了揉肚子。
二毛不想那么幼稚,没揉肚子的他暗自吞了吞口水,幸好他还小,喉结不明显,不然肯定被抓现行。
你能吃四个馒头?赵铁柱在大毛的话语中回神。
嗯。
大毛狠狠点了点头。
赵铁柱赶紧回忆中午的那顿饭,他记得那顿饭大毛只吃了两个馒头。
妈妈做的馒头小一些。
看出赵铁柱的疑惑,二毛解释了一句。
那难怪了。
赵铁柱虽然在苏柳村跟着苏蔓青他们吃了几顿饭,但恰好那几天苏蔓青没做馒头,也就不知道苏蔓青做出的馒头大小如何。
铁柱哥,我觉得你能吃五个。
大毛中午也留意到赵铁柱的饭量,给了精准猜测。
赵铁柱笑了,我中午跟你吃了一样数量的馒头,怎么换成你妈妈做的馒头我就能多吃一个。
说起来他其实也伤心,他一个成年人的饭量居然跟一个孩子一样。
但一想到大毛的力气,他又能理解。
我知道。
三毛举手率先抢答,因为妈妈做的饭菜实在是太好吃,一会铁柱哥会不知不觉多吃一些,五个是你的极限。
赵铁柱的脸红了。
铁柱哥,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我们的饭量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二毛老成地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非常高兴家里又多了一个‘饭桶’。
就在孩子们跟赵铁柱嘀咕的时候,相约而来的何秀媛跟姚雯丽也停在了萧家门不远处。
轻轻耸动了一下鼻子,姚雯丽有点犹豫,大姐,他们家好像要开饭了,咱们这个时间点去,可就有蹭饭的嫌疑了。
如果没闻到这诱人的肉香,她觉得上门就上门,但萧家饭菜那么香,此时上门说不定会被人误会。
何秀媛也犹豫,太香了,萧家的饭菜太香了。
香得她肚子差点咕咕直叫。
这样怎么上门,真会被人认为是上门蹭饭的。
要不,咱们明天再来?看了一眼手里提着礼物,何秀媛有点犹豫不决。
这送人新家礼最忌讳半路又提回去,不吉利。
大姐,咱们礼物都提出来了,还是去吧,再说了,咱们这礼拿得出手,就算是吃顿饭也是应该。
姚雯丽男人是军区副司令,男人性格果决,她也有魄力。
行,走吧,咱们去认识认识人。
何秀媛也见识过大事小情,不至于担心被人误会就怯场。
于是萧家响起了敲门声。
桂花树下,大毛他们齐齐转头看了过去。
面对四双好奇的目光,何秀媛跟姚雯丽都笑了起来。
何大姐,姚大姐,你们怎么来了,快请进。
赵铁柱认识何秀媛跟姚雯丽,只诧异了一秒就赶紧站起身去开门,今天他出门遛弯的时候去检查了一下腿,医生说没事了,他才扔了拐杖。
这事他跟苏蔓青报备过。
小伙子认识我们?何秀媛跟姚雯丽都在军区的政治部工作,认识她们的人很多,但她们不一定记得住每一个人。
报告两位大姐,我是萧旌旗同志的警卫员,叫做赵铁柱。
赵铁柱敬礼后介绍自己。
原来你就是奋不顾身救了萧旌旗同志的那个警卫员,这么说,这是萧家?何秀媛跟姚雯丽恍然大悟,同时看向赵铁柱的目光也带上了欣赏与欢喜。
赵铁柱的脸红了,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解释道:这里是萧家,两位大姐,救萧师长是我的职责所在,不值得你们夸赞。
傻小子,不是人人都能舍己救人的。
何秀媛对赵铁柱笑得和善,她欣赏这样的警卫员。
何大姐,你们这是?看着何秀媛与姚雯丽手里提着的崭新暖水壶,赵铁柱赶紧把目光转到厨房的位置。
此时厨房里已经没有了苏蔓青的身影。
赵铁柱等人能从院子里看到厨房,厨房里的苏蔓青当然也能看清院门的情况,从何秀媛等人跟赵铁柱交谈开始她就把火弄小,整理了一下仪容走了出来。
未施过脂粉的脸因为做菜白里透红,加上美丽的五官,这让第一次上门的何秀媛跟姚雯丽只觉得眼前一亮,无比的惊异。
她们猜测过苏蔓青肯定长得好,却没想到长得这么好。
两位大姐,上门就是客,请家里坐。
客人提着礼物上门,苏蔓青猜到应该是领导家属区早前搬来的五家之二,于是热情请人进门。
还没进门,何秀媛两人已经闻到浓烈的饭菜香,她们觉得肚子更饿了,但来都来了,也没好意思说送完礼就走,只能小心吸了一口空气保持住面上的沉稳,小同志,不请自来,我们没打扰你们吧。
说起来,她们俩还真没反应过来苏蔓青对她们的称呼有什么问题。
因为军区跟家属区里有很多人都叫她们大姐,这种称呼不是按照年龄辈分叫,而是一种亲切的称呼。
面对两位可能是真正‘大佬’的妻子,苏蔓青神情自然,不卑不亢地领人进门,两位大姐,没打扰,我家刚搬来,正想跟邻居多走动,没想你们比我想得更周道,快请进,你们的到来真是让我家蓬荜生辉。
听到苏蔓青的话,两个老大姐都笑得既满意又和蔼。
进了门,她们首先看到了刚修的壁炉,看清的瞬间,两人把礼物塞给苏蔓青就走过去好奇打量起来。
我在沈阳一些老建筑里看到过这种类似的东西,好像叫做壁……壁啥的。
何秀媛见多识广,只是一下没记住这玩意叫啥。
壁炉。
姚雯丽的认知也不逞多让。
苏蔓青就知道瞒不住两人的眼光,笑着说道:这不算是壁炉,是我们老家的炉坑,铁柱经过改建,才成了这个样子,说起来还有点不伦不类,不过挺实用,外型跟屋里也搭配。
炉坑?何秀媛两人看向苏蔓青。
她们能看出苏蔓青的涵养很高,应该上过大学。
对,我们老家这样的炉坑就是用来烤饼干,月饼的。
苏蔓青不敢说烤鸡、鸭,毕竟她不知道何秀媛两人是否是能接受她的‘奢侈’生活。
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
可这跟炉坑一点都不像,温度能起来吗?何秀媛她们没来沈阳前也是用过炉坑的,萧家这炉坑跟她们记忆中完全不一样。
两位大姐,你们看,这是双层的。
知道何秀媛两人奇怪,苏蔓青蹲下身子指着壁炉的内部解释道:这里,还没有装上门,装上铁门温度就能达到炉坑的效果,冬天如果不烤饼子,铁门打开,里外烧火,还能给屋里提供热量,孩子们也有活动的地方。
这样的改进真好,真是一举数得。
听了苏蔓青的解释,何秀媛跟姚雯丽可算明白了,兴致也高昂起来。
两位大姐,这是铁柱修的,我们暂时不知道效果如何,要是好用,你们也可以在家修一个,真的非常实用,面包也能在家自己烤,自己烤的更香。
苏蔓青见何秀媛两人感兴趣,立刻把赵铁柱推了出来。
铁柱,来给大姐说说。
何秀媛两人见苏蔓青要忙厨房里的事,也没非把人留下来,而是拉着赵铁柱了解起炉坑的细节。
被两位老大姐用信任的目光看着,赵铁柱的脸更红。
但也不怯场,细心说着自己为什么想这样改建,改建后的炉坑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一席话说完,时间过去了好一会,苏蔓青也手脚麻利地把剩下的菜做好,就差一个汤就可以开饭了。
两位阿姨,请喝水。
大毛带着两个弟弟一直在客厅,等何秀媛跟姚雯丽停嘴,他们才把早就准备好的蜂蜜水递了过去。
诶,喝水,喝水。
刚才在跟赵铁柱说话时何秀媛两人已经被浓郁的红烧肉香味刺激得口水在口腔里不停地分泌,肚子也在暗自蠕动,她们还真担心不小心会发出什么奇怪的声音。
只是还没有见到女主人,她们不好意思提出要走。
一口浓黄的蜂蜜水进肚,何秀媛两人震惊地低头看去。
水杯里正飘着能看出形状的桂花。
难怪这么好喝。
阿姨,这是用桂花酱泡的水,桂花酱就是蜂蜜跟桂花混和密封最少半年以上才开封,你们喝的这罐我家已经存了三年,是最好喝的蜂蜜水。
大毛主动解释。
真好喝,满口余香,香味悠远却不浓烈,好酱。
何秀媛赞不绝口,就差伸出大拇指表达自己的喜爱,同时她也对大毛三个孩子充满了好奇。
她们也知道这三个孩子的真实身世,毕竟三个孩子的父母那么出名。
是三大战役烈士陵园里的光荣人物。
孩子,来,让我看看。
何秀媛跟姚雯丽对大毛三兄弟招手。
三个孩子也猜出何秀媛两人的身份不简单,他们走了过去,不过他们不是看在对方的身份上,而是这份和蔼与慈祥,这份慈祥里包含了大爱。
高了,高了好多。
摸着大毛的脑袋,何秀媛眼里闪过怀念。
一旁的姚雯丽也摸着二毛跟三毛的脑袋,对三兄弟能有现在这充满了幸福的生活感叹不已。
当初她们也是有心无力,不然就收养这三个孩子了。
阿姨,你也认识我爸爸妈妈?大毛是个顺杆上的孩子,没感觉到何秀媛心坏恶念,立刻蹬鼻子上脸,主要是他想知道更多关于自己父母的事。
之前赵铁柱去苏柳村接他们,他们都抓着人听了好几天故事。
认识,你妈妈还是我手下的兵。
何秀媛摸着大毛的脸,眼神有点恍惚,好似透过大毛看到了一个一脸英气的女孩对自己笑得灿烂。
还别说,大毛的笑像那个女孩。
阿姨,你能跟我说说我妈妈的事吗?大毛看向何秀媛的目光也有怀念。
这是一个跟他妈妈接触过的阿姨。
叫奶奶。
大毛的话换回了何秀媛的神智,看着眼前这个十一岁的小少年,她笑着用手扯了扯孩子那丰满的脸蛋纠正称呼。
怎么要叫奶奶,不叫奶奶,叫奶奶把你叫老了。
大毛可不想叫何秀媛奶奶,他还记得苏蔓青是叫对方大姐的,他要叫奶奶,那可就低了两辈,不划算,超级不划算。
一旁的二毛,三毛也是这样的想法。
哼,不叫就不告诉你关于你爸爸妈妈的事。
何秀媛这年纪难得有闲心逗弄小孩,看着故人的孩子过得好,她的心情也非常好。
大毛纠结了,小脸蛋都皱了起来。
哈哈,小子,改不改口。
一旁的姚雯丽也打趣大毛。
三兄弟对视一眼,然后大毛深深呼吸了一口气,语气坚定道:头可断,血可流,男子汉大丈夫说出口的话绝对不轻易更改,我们不改口。
虽然他们很想知道关于亲生父母的事,但他们更尊重苏蔓青。
他们才不会让苏蔓青在两个阿姨面前低一辈。
你小子可以啊。
何秀媛看向大毛三兄弟的目光充满了赞赏。
她喜欢孩子们这份骨气。
两位大姐,大毛这孩子调皮,你们别在意,家里原本打算今天简单庆祝一下乔迁之喜,难得两位大姐上门帮衬,你们别嫌弃菜少,跟我们吃顿暖房饭吧。
苏蔓青邀请两位客人留下吃饭。
这不好吧。
何秀媛跟姚雯丽早就被萧家的饭菜香折磨了半天,此时被邀请,她们有点犹豫。
大姐,我家还有酿了三年的桂花酒,非常好喝,你们尝尝。
暖房是必须要喝酒的,萧旌旗不在家,苏蔓青这个女主人必须顶上。
苏蔓青话都说到这份上,原本就是带礼来庆贺萧家乔迁,何秀媛跟姚雯丽也没矫情,大大方方上了桌。
客人上桌,主人当然也上桌。
看着坐在主位上的苏蔓青,何秀媛跟姚雯丽后知后觉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对。
想了想,心急的姚雯丽小心问道:闺女,萧旌旗的妻子呢?我就是萧旌旗的妻子。
苏蔓青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误会。
何秀媛跟姚雯丽沉默:……完了,媳妇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