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作者:不懂云 > 第113章 殿试超神发挥

第113章 殿试超神发挥

2025-03-22 07:39:09

皇帝的脚好大啊!方瑜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个无厘头的想法, 差点没把他自己给逗笑喽。

幸好他的神经系统还紧绷着一条弦,让方瑜面部肌肉暂时麻痹。

有的时候个别人的脑子就是这么犯二,明明有很重要的事, 可思绪就是很飘忽。

这可能是大脑在紧张状态下的应激反应?考卷还没有发, 现在是在聆听圣训(说场面话)的时候, 所以思维开个小差溜个号都很正常。

从表面上看,方瑜是个规规矩矩地好学生,但其实他也有点小叛逆,还特别具有好奇心。

对于皇帝和朝中官员并没有古代人的那种天然的敬畏心理,他现在就想抬起头来好好瞧瞧所谓的真龙天子。

不过他还是克制住了, 毕竟是在古代,方瑜还是要守些规矩。

等听完了圣训, 贡士们才再次叩谢皇恩, 入座准备答题。

方瑜深呼吸几下,调整一下状态,然后用左手拍拍大腿, 在心里对自己的大脑说:答题就好了,认真写字, 其他的都不用想, 今天这个大殿上最靓的考生就是方瑜。

专注的人类最有魅力。

方瑜还像平常练习时一样,先读两遍题, 然后在草稿纸上再把题干写一遍,加深理解。

等到把题目吃透, 再在草稿纸上写出文章总脉络, 尽量简洁, 纲目式列出观点, 后面用小字标上要用的典故和例证。

然后构思最重要的开头, 定下稿,揣摩好后方才会在正式卷纸上落笔。

方瑜凝神静气,按照平时的练习一步一步往下走,精神高度集中。

写毛笔字本就有静心的作用,外加上十多年的不辍练习,方瑜现在一提笔就有那种不拘外物、舍我其谁的架势。

再加上他座位在前列,又是少见的年轻脸,想不引起新帝的注目都难。

和熙帝今年二十有七,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去年好不容易才继承的大统。

论世上最难的工作,其中之一肯定包括了太子一职。

周元义天庭饱满,一脸福相,多年行走在审慎的天家父子关系线上,养成了他内敛中庸又谨慎周全的性格,举手抬足间永远都是仁人君子的儒雅风度。

别看他被养成了中庸的品格,但这位和熙帝本人却最喜欢那种有着鲜明个性的人。

方瑜的气场全开,虽然只是在低头写卷,可也成功地吸引了皇帝的注意。

这是周元义登基后主持的第一次殿试,他很重视,特意提前了解了前二十名的贡士信息。

根据座位分布,再看这位贡士年轻的模样,皇帝心里就有了数,知道这是方瑜。

等到他下场巡考的时候,就多往那边转了一下。

周元义在大殿上缓缓踱步,时常停下来看几眼贡士们正在写的考卷。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经验,如果你在考试时有主考官停在你身后看你写的卷子,你大多数时候都会感觉出来,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的答题思路和速度。

那么,在古代最高级别的殿试中,可以主宰你一生命运的皇帝停在你身后时,你会不会紧张呢?答案是,绝大部分人都会紧张。

大部分紧张的贡士还算能绷得住,不会出什么大纰漏。

只有少数几个心理素质不过关或实在太倒霉的小可怜,会直接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掉链子,比如说写错了字,或手不受控制地小幅颤抖。

冯晋就是那几个小倒霉蛋,当皇帝走到他附近时,手一抖就写错了一个字,最后只能划掉重写。

科举考试,卷面是很重要的,印象分是很多的!冯晋心里暗叫不妙,可考试还得继续下去。

他就只能安慰自己,他失误的话,别人也会失误,大家一起失误也没什么事。

大殿最前面,方瑜渐入佳境,已经进入到了那种玄之又玄的境界,就好比在游戏里的超神时刻。

此刻,天地之间只有书桌、试卷、笔墨和他自己。

当他写完结尾的最后一个字,才回过神,放好笔,知道此时身后就站着最高统治者皇帝。

方瑜福至心灵,回过头去,终于看清了和熙帝的正脸。

他拱手作礼,脸上带着欢快的笑意,眼神清亮,让人观之可亲。

周元义走遍大殿,也没见过这样的贡士,平时接触的人中也没有人这样笑过,他就微微回了个笑。

再看方瑜写完的文章,首先就卷面和书法一项上,行云流水,银画铁钩,十分出彩。

及至日暮交卷时,众位贡士依次退下出宫,继续等待考试结果。

等到阅卷的吉时,十余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依次读卷,选出最优的十本,呈上御览。

周元义在太子宝座上窝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能痛快亲政、独掌乾坤了,他浑身的力气使都使不完,直接让人把所有贡士的试卷都按次序排上来,他要一一查看。

当然了,他还是要先看前十的考卷。

周元义满意地翻看着试卷,果然是盛世英才,都是上佳之选。

他不出所料地在前几本试卷中看到了方瑜的大名,因为对这人还有不错的印象,就会再多认真看几眼此人写的文章。

方瑜和冯晋出了宫门,再走了一段路,才坐上马车。

到了马车上,他们长时间紧绷的精神才松快下来,浑身上下所有的累都一股脑地涌出来。

方瑜想死鱼一下瘫在马车里,年过三十的冯晋更是如此。

两人都是被小厮抬下来的。

方瑜被伺候着沐浴洗漱,还享受了喂饭的待遇,他现在是一指头都动不了了。

昏头昏脑睡上一夜加一上午,方瑜在吃过午饭后勉强爬起来在院子里散步。

方瑜的心里很平静,是穿越过来后这么多年来最平静的一段时间。

也可能是累的,累到没有什么情绪反馈了。

考完了,终于考完了,他现在只想去郊外踏青,多晒晒太阳。

冯晋在家躺了三天,然后又恢复了之前天天呼朋唤友的状态。

殿试结束后,其实还有个朝考,是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和同进士授官之前要进行的考试。

考得好的留在京里当小官,剩下的就分配去地方。

冯晋觉得他去地方的面儿大,就想活动一下,分个好点的地方,最好离家里近点。

方瑜带着三个小厮,来到京郊外有名的天恩山,在半山坡阳光好的平地上赤脚走上几步,然后再吃点带来的餐点,心情大好。

正在方瑜仰头吸收阳光,却在这时遇见了一位熟人。

会员张之青一身青衫,朗声笑道:还是方贤弟风雅闲适。

张兄客气,是在下唐突了。

方瑜现在并不想遇到熟人,他现在不想进行任何社交活动。

没错,考完殿试后,方瑜许久未见的社恐突然发作,他现在就不想多说话,就想懒洋洋地晒太阳。

张之青却是个健谈的,拉着方瑜聊了一阵子,最后才话别。

呼。

方瑜赶紧坐回马车,在冯晋家的客院里闭门谢客、自娱自乐。

与此同时,远在乐平县的方家人和冯家人日日上香祈福。

冯婉出了月子,带着大女儿方安成一起去了山上的寺庙烧香拜佛捐钱。

方老太太带着家里人也开始吃斋念佛,十分虔诚。

入夜里,冯婉睡不下。

她抚摸着夫君专门写给她的情诗,心中甜蜜又孤独。

她去到夫君的书房,用夫君的笔墨抄写下诗句,捂在胸口,望着明月,只盼与夫君早日团圆,情如当初。

京城风景好,夫君是个年轻俊秀的风流才子,又是功名在望,这样的条件怎会不招旁人觊觎。

冯婉虽然相信夫君是正人君子,可她也免不了牵肠挂肚。

唉,夫君若不成器,妻子一定会跟着受苦。

可若是夫君出众,做妻子的又会有另一层隐忧。

以方瑜现在的身家本事,往后宅多收几个内宠都是顺理成章的。

冯婉也是被三从四德教养着长大的古代闺秀,她原本是能接受这些的,可这几年的恩爱日子过下来,她的心也窄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冯婉默默在心里念出这首诗,才体会到其中二三滋味。

京城里的方瑜完全没有这种心思,他现在就是读书练字、作诗作画、锻炼身体。

方瑜在等殿试结果的这二十来天,给他自己来了一场纯粹的精神净化之旅。

等阳光灿烂的一天,传胪大典正式举行。

天子临轩,新科进士听唱名。

第一甲第一名,张青之。

典礼官高声唱名,张青之出列,跪于御道左侧。

第二名,柳恩。

柳恩跪到状元的右侧后方。

第三名,方瑜。

方瑜稍微一愣,赶忙出列,按照典仪官所教,跪在榜眼稍后的位置上。

他是探花!他居然升到了第三名!典礼还在继续,皇帝下达旨意,封一甲三人进士及第,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正七品翰林院修编。

接下来二甲三甲依次唱名,可方瑜的耳朵却听不到那些了。

他现在被巨大的喜悦包裹着,心中充满无限阳光,他真想高歌一整天。

还有就是,他不用再经历一次朝考啦!他直接就能留在京城当官啦!哈哈哈!作者有话说:啦啦啦啦(▽)你们猜对啦,我们小鱼是新科探花郎啦!我对小鱼真好,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