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作者:不懂云 > 第140章 代号:改天换日

第140章 代号:改天换日

2025-03-22 07:39:09

为了卖书, 方瑜还用手上的钱买了个门市房,打算自己开家书店卖书。

只是又一想,单纯开个书店实在不像能赚钱的模样, 京城里的书铺本就很多, 市场都饱和了。

还没想出个头绪来, 皇宫中尊贵的读者就反馈了热烈的读后感。

美臻之前写的《庸俗姻缘录》虽好,但其内容多局限在后宅女子中,和熙帝能看下去,但感触不多,还是皇后和公主能共情, 对这故事念念不忘。

这次的《读书人家》就不同了,兼顾了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 科举生涯和市井生活。

还能真切地还原出科举考试的大部分细节, 这就很让皇帝稀奇了。

皇帝当然很了解科举的制度和规则,但他却没有从考生的视角体验过考试全程。

哪怕他身边的官员大多都是科举出身的,也不会有人和皇帝细说考场上吃饭如厕的各种艰难困苦。

太子也是如此。

他把主角参加科举考试的部分都重读了两遍, 心中对每三年出来一科的进士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多的重视。

至于皇后和公主,她们对两条剧情主线都很喜欢。

感情戏扣人心弦, 市井生活细节的描写让她们感到新鲜, 科举方面的内容也令她们啧啧称奇。

皇帝大手一挥,让教坊排演《读书人家》, 他要看这出戏。

皇后和公主又是把方家姑嫂俩宣进宫,开了场古代版的书友交流会。

这天沐休, 方瑜带着家里人去新买的门市房考察。

方安成小朋友也跟着一块来了。

她有模有样地在店内转了一圈, 学着她爹思考时的深沉模样, 突然发问:爹, 娘, 我长大后不能去科举做官,那我能不能开店赚钱啊?方瑜点头:能啊,不过开店做买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安儿可要做好准备。

冯婉却说:家里当然会给你铺子做嫁妆,到时候还会配上可靠的掌柜来经营,你只要稍加费神看账就够了。

方瑜对孩子她娘使了个眼色,冯婉见丈夫不喜她说的话,就赶紧闭上了嘴。

别看方安成现在还是个半大小孩,可她已经很有自己的思想了,她听到母亲的话,歪头说:嫁妆是我嫁人的时候才会给我的,那要是我像美小姑一样不嫁人的话,我就没有铺子了嘛?冯婉一听女儿说这种离经叛道的话,就想直接来句你怎么可能会不嫁人。

只是又马上想到了美臻,冯婉便活生生把这话咽了回去。

方瑜蹲下平视安成,对她说:你和弟弟妹妹都会有铺子的,等你们十五岁时,我就分给你们一个商铺,让你们独立经营。

那真是太好啦!我还有七年多就能开店赚钱啦!方安成快乐地说道:等我赚钱了,我就给家里每个人都买好多礼物。

然后小安成又想到了一个事情,看向美臻小姑,问爹爹:美小姑都二十多岁了,怎么她还没有店铺呢?爹爹你是不是偏心啊!方瑜和美臻对视一眼,被可爱的自家小姑娘给逗笑了。

美臻揉揉小侄女的头帘,眨巴着眼睛说:你爹读书厉害有出息,才能给你们这些孩子买铺子。

我爹,也就是你爷爷,不大厉害,手里没钱,买不起京城的铺子,所以我才没有的。

这番道理说服了方安成小朋友。

美臻又装出可怜兮兮的模样,吸着鼻子对小侄女撒娇:安成好孩子要长本事好好赚钱哦,还要记得对可怜的美小姑好哦。

方安成小朋友挺起胸膛,对美小姑保证:你放心吧,等我赚了钱,小姑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乐妍也凑了过来,同样可怜兮兮地忽闪睫毛求关爱。

方安成也不偏心,同样地保证,以后赚钱也给小九姑花。

见此情景,方瑜笑了笑,心里却多了层隐忧。

等到晚上,方瑜特意去找冯婉聊天。

冯婉也正好想和丈夫说女儿以后的事。

她不想女儿以后和小姑子美臻一样,她还是想让女儿过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夫君,咱们家的安儿也不小了,咱们也该替她的终身大事多操操心了。

冯婉一直在考察关系不错的人家中和大女儿年纪相当的小郎君。

依我看,张大人家的次子就很不错,从小就知道认真学习,八岁时就能作诗,有神童的名头,一举一动都很有章法规矩,模样也周正,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

冯婉说完这一堆话,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丈夫。

方瑜心里直叹气,不过他也能理解冯婉的心思,就温声和气地说:张之青的儿子是不错,都挺会读书的,尤其是你说的这个,京城官宦人家谁不知道张家二郎的名声。

只是你觉得好的,别人家也盯着呢,我听说中书省的孙家也看好张二郎,正商议着订亲呢。

冯婉其实是个挺知道眉眼高低的人,只是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她就有些急了。

张二郎不行就换三郎,你和张之青不是关系特别好嘛,私下里聊好谈成也行啊。

方瑜拍拍妻子的手,说清利害关系:张之青和我的关系好是一码事,两家联姻又是另外一码事。

张家比咱们家的门第可高出不少,张家嫡脉绝不会和现在的方家联姻。

冯婉闻言才失望地点点头,不再纠结这件事。

方瑜却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和妻子说女儿的事:你的心我能理解,但是我之前也和你说过了,对于孩子成亲这事我不强求。

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我都会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我也绝不会提前给他们订下娃娃亲,就算是孩子想结婚也要十八岁之后。

冯婉知道方瑜心疼孩子,可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啊!顺儿、和儿晚点还可以,毕竟是男子,只要有出息,什么时候成亲都能娶到合适的姑娘。

可女儿不行啊!冯婉吃过晚嫁的亏,虽说很幸运地嫁给了方瑜这个潜力股,但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她可不想让女儿也受到外人的非议。

大家族的女儿那都是十岁上就开始相看了,最迟十四五岁就要订亲,十六岁左右嫁人,要是拖到十八岁都没找好婆家,那就只能找续娶的男子了。

好女婿的人选那都是有数的!方瑜知道这些,可他也不想让自家女儿就过这种狭窄的生活。

他很了解官宦人家后宅的生活规则。

安成和佑成一旦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那就万事都要忍字当先了。

她们的丈夫肯定在婚前大概率会有通房。

不仅如此,她们在嫁过去之前就要提前在娘家备下未来给丈夫的通房丫鬟。

嫁过去的女儿就是婆家的人了。

以后回娘家都是有数的事,女儿必须要先孝顺丈夫家的长辈,就算遇到极品公婆也要忍着。

要生孩子,不断地生孩子。

孩子生下来后还兴许会被婆婆抱走养着。

婆家人为难儿媳妇几乎成了不变的关卡。

凡此种种,方瑜决不能忍受自己的女儿去忍受这种事情。

冯婉听了丈夫的话,握着方瑜的手劝道:天底下的女子都是这么过的。

我们现在好好给女儿挑选婆家,女儿以后就不会受罪了。

不,不应该这么过。

方瑜固执地说。

世情如此,难不成你还要改天换日啊!冯婉无奈地说:谁家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你就算是给女儿招赘婿也不行啊,乐意当赘婿的男人你也看不上啊。

方瑜和冯婉谁也说服不了谁。

成亲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夫妻两个不欢而散。

冯婉独自躺在床上,瞪着眼睛想:她不能耽误女儿的终身大事,就算是丈夫不同意,她也要偷偷地相看起来,以后慢慢再劝丈夫。

方瑜在前院书房独坐了半宿,回想着妻子说的话,觉得他是在和卫朝所有的人在争论。

方瑜很清楚,他的所思所想并不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可他也不能屈从,为了女儿的未来,他总要做点什么。

能做点什么呢?怎么做才能让改变卫朝人对于女性的固有思想呢?他要如何努力,才能赶在安成长大前创造出来一个对女性相对宽松的社会大环境呢?方瑜从书柜前走过,眼神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小说,戏剧,文化输出!方瑜来了灵感,赶紧抓起笔用简体字加汉语拼音记下下来。

第一,他要和美臻一起创作话本,慢慢渗透宣扬女性独立思想(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一点一点地来)。

第二,建剧院,组建小剧团,先从京城开始经营,就演他们家写出来的剧本,一定要打造爆款,扩大影响力,然后再派小剧团去外地演出。

第三,他本人要争气,不光要升官,还要提高在文坛的知名度,多写有名的诗作,实在不行就做个抄袭狗,反正就要有几首能传遍大江南北的诗作,成为文坛的意见领袖,说出来的话要有脑残粉追捧。

第三点最重要,方瑜还要警惕缠足陋习的兴起,如果他能成为卫朝文坛大咖,那他写文章痛批缠足时就能一呼百应,一举歼灭陋习。

作者有话说:罕见的第二更!为我欢呼,嘎嘎嘎,汪汪!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