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夜的心潮澎湃和头脑风暴后, 方瑜第二天早上顶着一双大大的熊猫眼打着哈气。
不行了不行了,亢奋失眠的人儿伤不起啊。
方瑜罕见地派人去翰林院请了一天假,按时吃完早饭, 又继续回到书房躺着想事。
新买的门市房开成剧院, 一楼临街的窗户可以改造成展览架, 上面摆着方家出品的话本,再挂些宣传话本戏剧的油彩画。
冯婉陪房的那些老婆子正好可以去招呼客人,要不然放在家里也是祸害,总想拉帮结派、吃拿卡要。
至于演员和表演方式嘛,方瑜打算雇人画大幅的油彩画, 与皇宫里的表演类似,再让家里培养出来识字的丫鬟小厮充当演员, 在画布前分角色朗读对话, 加上些简单的表演。
这样可以压缩经营成本,降低票价,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可以消费得起。
方瑜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一通操作,才发现家里的人手不够。
现买肯定不赶趟了, 而且也不敢用啊。
古代的富贵人家都有蓄奴的习惯。
这时候人口买卖合法又不贵, 而且从小在家里养大的仆人用着才能让主人家合心又放心啊。
方瑜之前从老家乡下买丫头小子也是这个道理。
他让这些穷苦人家的小孩子吃饱穿暖,再教他们读书忠诚, 长大了就可以去家里的产业里工作。
这样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救助了吧,虽然还是有主仆之分。
如今他立志要干一番事业, 人力资源就必须要充足, 而且还要有高质量和高忠诚度。
这时, 院子里传来小孩子的欢笑声。
安成、佑成和顺成带着身边伺候的人跑到爹爹的书房外, 笑嘻嘻地喊道:爹爹在家不要躲, 快出来和我们一起玩!方瑜听到孩子的动静,放下笔,走出去和孩子们玩闹说话。
七岁的安成如今已经是爬树小达人了,她特意向妹妹和三弟显摆,徒手爬起院子里的树。
跟着她的丫鬟都习惯了,直接把随身背着的包袱展开成一块毯子,两个跟着宴三娘习武的壮实丫头扯着,拦在爬树的大小姐身下,算作一重安全防护网。
安成挑了个结实的主干树杈骑着,对爹爹说:爹,我厉不厉害!厉害,真厉害!方瑜对皮猴子竖了个大拇指,表示支持和夸奖。
五岁的佑成也跃跃欲试,催姐姐下来,她也手法娴熟地开始爬树。
底下的安全毯照样护着,两个壮实丫头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接住二小姐。
佑成年岁小,力气也小些,爬不到姐姐那么高,但也已经很厉害了。
方瑜这个做父亲的十分鼓励孩子的活泼淘气,看到孩子活蹦乱跳地撒丫子快跑,他比谁都高兴。
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如此,多运动,身体好,心情好,他就觉得很好了。
至于学习啊,顺其自然就行,孩子乐意学就多学些,不乐意学就培养些别的爱好特长,只要三观不长歪就算是完成教育目的了。
方瑜从树上抱下老二,颠着夸她爬得好、爬得妙、爬得呱呱叫。
三岁的顺成见两个姐姐玩得野,就也抱着树,生爬了一小截,离地半个手掌高,像个无毛丑考拉。
方瑜把老二换到右胳膊,用左胳膊抱起老三,一起夸。
等到父子三人傻笑傻夸过后,方瑜就带他们进书房洗手吃水果。
收拾干净后,就顺道抽考了一下孩子们的功课。
反正都到书房了,不考白不考嘛。
方家的三个孩子从小就学习惯了,也不觉得是什么苦差事,天天和父母一答一对的,就和游戏也差不了多少。
别说方家的孩子了,就算是跟着他们的丫头小子,也都习惯学习考试了。
方瑜先问过三个儿女,然后又随机考了他们身边的丫头小子。
其中有几个答得不行,支支吾吾的,还有两个特别聪明的,问什么都能流利地答出来,其余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水平。
方瑜留了心,特意把这两个聪明孩子记了下来,以后打算重点培养。
这俩孩子正好一男一女。
男孩原来叫李二山,现在改名叫善书,今年十一岁,是方瑜搬家进京前第一批买来的。
女孩原来叫刘五丫,是前两年入的府,现在改名叫做青儿。
之后的几天里,方瑜特意教了他们更难的功课,有算术和论语,这两个小孩完成得都很好。
方瑜突然来了灵感。
若是他们家能多培养些小孩子,优秀的男孩出去科举做官做吏,优秀的女孩去经商当掌柜,剩下中不溜的出去当演员或教书先生,那几十年后他们方家不就很有势力了嘛。
方瑜再仔细瞧李善书的侧脸,再细心教几年,把他身份洗白,送回家乡科举考试,等读出名堂再入赘他家做女婿。
嗯,不错,可以当作一个备选。
方瑜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人这样做过,但他仔细考虑过后发现可行。
李善书的家就在乐平县境内的山沟沟里,属于冯家的势力范围,只要他收好这孩子的卖身契,宣北就没有人会知道这孩子在他家里当过奴仆。
至于京城这边,善书进府后就没出去过,一直跟着家里小姐少爷在后院活动,见过他的就只有方家的下人了。
方瑜仔细思量一遍,觉得先不用想这么多,善书到底能不能学完四书五经考上秀才都还是未知数呢,其他的想这么多也没用。
就先用这俩孩子试验一下这路子吧。
方瑜让善书和青儿搬到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居住学习,平时不许出去。
白日里让乐妍教他们读书写字,晚上时方瑜会抽出时间给他们快速讲课。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善书和青儿都能跟得上进度,方瑜十分满意。
与此同时,方瑜要开的第一家戏院也开始紧锣密鼓地收拾起来。
戏台怎么设置,背景油画要怎么画,背景转换的手动机关要怎么做,还有演员的培养和训练……计划都是写起来容易,坐起来就千头万绪的。
这时候,皇帝说要排演的戏曲版《读书人家》已经完成。
和熙帝也没有忘了剧本创作者一家,他宣召方瑜一家人进宫欣赏首场演出。
方瑜带着冯婉和美臻入宫,乐妍照例留下看家。
方瑜还对乐妍说:宫里规矩大,也没什么可看的地方,你在家里待着我才放心,若是你好奇宫里模样,我明儿给你画上几副。
乐妍笑眯眯地说:哥,我知道进宫不是好玩的,你放心吧,我就在家里看着,带着安成他们等你们回来。
方瑜欣慰夸道:我家小妹真优秀。
首场演出圆满落幕,皇帝表示很满意,和皇后一起打赏了演员。
和熙五年也接近了尾声。
等到和熙六年春天时,方瑜的剧院才装潢完毕,准备开业。
这两个月里,方瑜继续完善了剧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对要在剧场里服务的仆人进行了岗前培训。
方瑜为这第一家剧场起名叫做启明星大剧院,希望取个好意头。
他还把自家要开剧院的事和皇帝说了,惹得皇帝十分好奇。
背后的画是油彩画,还可以自己转的?和熙帝在春天时就会感觉更舒服,他对新奇事物也会更喜欢。
方瑜空口白牙地讲了半天,和熙帝没看见实物到底还是心痒,就在第二天微服出宫,直接驾临还未开业的启明星大剧院。
方瑜突然收到太监传来的消息,直接从翰林院奔到自家剧院接驾,陪着和熙帝在剧院里转个了遍。
和熙帝着重看了戏台上转油画布的机械装置,还上手试了试。
其实就是些简单的齿轮,方瑜找铁匠订做的,也不算稀罕玩意,古代早就有齿轮的应用,只是没人用在戏台子上。
和熙帝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让方瑜把演员都叫来,他要做第一个观众。
方瑜早就想到了,已经派小厮回家里去喊人了。
皇帝这边一说,那些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就都准备好开始演了。
这次演的是一个短剧,讲得是一对姐弟在自家花园发现一道玄幻门,穿过之后来到西洋国历险的故事。
历险故事嘛,就很容易用图画背景来表现剧情,还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剧本也好创作,要是反响好可以多创作几部,常看常新。
历险时遇到些与纲常不同的故事也很好解释,反正不是严肃文学,就是看一乐。
所以嘛,十分容易夹带方瑜的私货。
和熙帝看得挺乐,还问方瑜怎么不先把话本拿进宫里去。
方瑜就笑呵呵地请罪,说剧院新开张需要全新的故事,所以才略做保密,还请陛下见谅。
和熙帝哈哈一笑,说璟画爱卿新店开业,他这次来也要送一份好礼。
璟画大才子闻言就有些期待了,毕竟他刚掏空家底买了这个门市房,现在手头的现银也就是将够花吧。
和熙帝矜持说道:朕给爱卿的剧院题个匾额吧,到时候你挂在门口迎宾的地方,也能给你长面。
方瑜低头行礼谢恩,心里却觉得还不如赏他一些金银俗物呢。
毕竟,谁能不爱小钱钱呢。
作者有话说:来啦来啦,好开森(▽)话说,我家边边挺气人,我爸包饺子,她偷摸吃了三个生饺子,才被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