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作者:不懂云 > 第162章 春风得意嘚瑟时

第162章 春风得意嘚瑟时

2025-03-22 07:39:09

和熙帝辍朝五日, 以表达他对发妻的哀思。

宫中一片素白,皇子公主们为母后守孝,京城里也是禁了一段时间的宴饮娱乐。

方家的启明星大剧院关门歇业休整, 美臻和方华这两位大作家也能趁机歇一歇。

只不过, 美臻和冯婉这对姑嫂在家里很是真心地为张皇后哭了几场, 聚在一起念叨着往日里皇后的风姿、德行和恩惠。

东宫里,太子殿下把亲生的妹妹和弟弟叫过来一起用膳。

太子妃张罗了一餐精致清淡的素斋,说了两句得体的话,便适时退了出来,留人家亲兄弟姐妹叙话。

这三位人中龙凤都清减了不少, 太子身为长兄,哪怕还沉浸在丧母之痛中, 也没忘了关怀弟妹。

用膳吧。

哪怕茶饭不思, 也要吃下正常的一餐饭量。

要不然身体受不了,会得病的。

我们身为人子,最大的孝敬就是保护好父母恩赐的身体。

太子以身作则, 首先拿起白瓷勺,喝粥。

宁平公主和晋王领了长兄的教, 也红着眼眶, 姿态认真地喝下温粥。

宣北,宣义城, 桂香沁人心脾。

立志要完成祖父遗愿的方瑾考过今年的乡试,带着家丁正挤在人群里, 等着看桂榜。

方瑾心里乱跳, 既期盼又害怕, 比洞房花烛那晚还躁动不安。

他和几个素来学问好的秀才对了答案, 总感觉这次他考得不错, 可又实在是怕感觉错了,心里揪着吊着。

顺着榜首一路看下去,前十名没有,前二十五名还是没有。

方瑾下意识地抚着胸口,喘着粗气,继续往下看。

终于,在第三十六位上,看到了方瑾两个大字。

三十出头的方瑾,过几年长子都要娶亲生子做祖父的年纪了,才终于考上举人。

方瑾用长袖遮住脸,偷偷落泪,在心里说:爷爷,孙儿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教导。

这时,方瑜在省城已经置下了产业和宅院,方瑾和方瑜比亲兄弟还亲,他来到省城自然是住在方瑜的大宅子里。

这次他提前半年过来,还带上了嫡出的儿女,也让他们来省城多长见识。

方婵娟和三个哥哥一起等在离放榜处不远的茶馆雅间里,从二楼的窗子往下望。

等看到他们家下人都喜气洋洋地围在父亲身边,他们才放下心来,也喜气洋洋起来,快步下楼迎了过去。

方瑾涨红着脸,脚步飘忽地接受着周围人的道喜。

等走出了人群,他才看到四个儿女。

不是让你们在家等着嘛,怎么还偷跑出来了?这里人乱糟糟的,也不怕被冲撞到了。

方瑾笑着摸摸几个孩子的头,心里很受用孩子们的孝心。

之前方瑾不让儿女们跟来,是因为怕他自己失态,在儿女跟前丢了做父亲的颜面。

现在,他夙愿得偿,正是春风得意时,自然乐意带着儿女们见证他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了。

长子方良成带着弟妹一起向父亲行礼恭贺,方瑾这下是喜上加喜,简直都要找不着北了。

还是方婵娟管家有经验,特意让小厮赶紧去郑源伯父府上报喜。

等回到省城方宅,方瑾特意站在大门前看下人们放完好几挂鞭炮,然后就给家里所有人都放了赏。

这时郑夫人也带着家人上门道喜,附近的邻居也有听说方家喜事的,虽然不大熟,也派管家过来贺了贺。

当晚,方瑾和郑源师兄一醉方休,喝得十分尽兴。

待到第二日,方瑾还没从宿醉里完全清醒过来,就有不少人过来连祝贺带送礼,顺道旁敲侧击地问方瑾有没有续娶的意愿。

方瑾一听到这,头脑立刻就灵光起来,心里的算盘也扒拉开了。

他肯定是要续娶的,只是这次他不想再草草结亲,一定要娶个官家小姐,毕竟他中举后肯定是要出仕做官的。

这是小鱼和他去年就商量好的事了。

只要他这边能中举,方瑜和他的老丈人就能给他在府城活动出来一个小官当,这几年里多刷点好政绩,到时候再往上慢慢升。

方瑾对着前来探听他口风的人含糊其辞,只是叹气说对发妻的感情,又说怕委屈了几个好孩子,端得是一派情深慈父的人设。

就这样,方瑾在省城应酬了一月有余,终于看好了一家姑娘,托郑夫人替他相看,家世性格模样都没什么可挑的,才最后敲定了婚事。

方瑾的新岳家往上数几代都在省城经营,先是地主,后头出了个秀才做了书吏,再后来又有人中举当了官,在省城根子深人脉广。

虽说这连家没什么大官,但他们家几代下来姻亲盘根错节,想在省城办什么事都能找到人来操作,实在是很有一些势力了。

方瑾就是看重了这一点。

他知道小鱼弟弟的发展规划,自然也想替方家出一份力。

娶了连家族长的嫡出姑娘,以后方家在省城的生意也能更容易做了。

连家七娘年方十五,父母就作主将她说给了一位举人老爷。

虽然是嫁出去做填房的,要嫁得丈夫也比她大了许多,差出来的年纪几乎都能当她的爹了,但家里人还是说连七娘的福气好,寻了个如意郎君。

连七娘性格温顺,听家人说得多了,也开始觉得她命好能当个正经官太太了。

连家父母看重的是方家在京城的势力。

他们都细细打听过了,说这位新姑爷从小就和方探花一起长大,同吃同住,感情比亲兄弟还好。

京城的方探花又是皇帝的宠臣,现在他堂兄考中了举人,必然是有官做的啊,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差。

他们家的姑娘嫁过去肯定能享福,给娘家带来好处。

若是以后连家在省城能有什么摆不平的事了,还能求求京城里简在帝心的方探花。

人家京城的天官,还不是挥挥手就能帮他们摆平省城的小事了。

方、连两家各有打算,互相中意彼此的条件,这婚事进展得自然飞快。

为此,方瑾还特意把四个儿女都叫到一处,恳切地和他们谈了心。

你们永远都是我最心爱的儿女,就算是有了这个小后娘在,我这个当父亲的也不会偏心的。

要偏心,我也偏心你们,你们才是我的亲生骨血呢。

方瑾拍拍长子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你们都已经长成的好孩子了,又个个出息,以后就算是连氏再生了孩子,也越不过你们去。

咱们方家的担子还要你们这三个靠前的小郎君来扛着。

尤其是你,良儿,身为长子,你可是咱们全家未来的掌门人,一定要读书科举做大官。

方良成严肃地点头应下,心中更添了几分学习上进的动力。

等消息传到京城,方瑜知道了小瑾同学出息了的大好新闻后,也是喜得不行,连夜作出好几首给堂哥贺喜的好诗来。

然后又提笔画了几副从前和小瑾一起读书学习玩闹的回忆画,挑出好的偷偷派人送回宣北。

没过几天,方瑜又连着收到几封从宣北省城发来的信件,都是方瑾之前陆续写下来的,在信里说了他中举之后不少的事。

在最后一封信里,方瑾说了要续娶连家姑娘的事,然后又说了怕自家大姑娘受委屈,想把方婵娟送到京城来,受累让方瑜照顾一段时间。

方瑜对自家侄女肯定是欢迎的啊,连忙写信说乐意,还嘱咐了方瑾,让他别轻易给侄女定婆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方瑾这边在省城结束了交际,就打算择日回府城家里。

连家这边却想让方瑾多留一段时间,最好就在这两个月把婚事办完,等姑娘归宁后再跟着方瑾一道回去。

方瑾却不乐意。

他心想到,哪里有丈夫迁就妻子的道理。

再者说了,他的官职已经定了下来,就在府城冯大人手下,当官这种事自然是越早越好的,岂有往后推上一日半天的道理。

郑夫人居中传话,她自然是偏向师弟的,就和方瑾通了气,然后又找连夫人嘀咕了几句,把意思传到了。

方瑾坚持,连家也没有办法,还要想办法说软和话。

毕竟现在已经定了亲,要是不顺着男方的意思来,再惹来退亲可怎么办。

人家做官的男人不愁娶,自家姑娘就要没活路了。

方瑾对岳家人还是肯给好脸的,毕竟以后还要来往办事,不好把关系弄僵。

只是在心里记上一笔,决定以后连氏过了门好好生管教,省得再生了外心不好好做方家的媳妇。

方瑾是十月份中旬回到的府城,他要求连家十一月末从省城发嫁女儿。

原本他是想明年再娶妻的,毕竟连七娘才十五岁,还是太小了,娶进来也不懂事,还不如让岳家替他多教一年。

只是又一想,新妻子年龄小不大知事才好呢,正好嫁进来他这个做丈夫的亲自管教,也好摆弄。

方瑾到家的头一日,方宜佳和刘勤书就过府来看望新科举子了。

方瑾谢过姐姐和堂姐夫的好意,又把小鱼弟弟的意思传达了一下,还说了他要送女儿进京的打算,问四姐要不要带着金桂外甥女一起去京城看看。

作者有话说:本云开心地嚎叫:我回来啦!打滚,快乐,来回跑!明日双更,作为庆祝,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