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上学啦

2025-03-22 07:39:09

二妮喜欢学习。

学习使她自信, 又改变了她的人生。

福娃你放心,姐姐向你保证一定会尽全力学习,然后每天教给妹妹们, 再时时督促她们学习。

二妮坚定地说:我现在每天晚上跟着你学完后还会和你姐夫一起学几句三字经呢, 所以你不用担心。

那就好。

方瑜看着提起学习就神采奕奕的二妮, 觉得他自己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让一个年轻女性有了自己的快乐和追求。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家里还要提着灯笼到河边挑水,说这叫引田龙。

方瑜从前在现代也没见过这样的习俗,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看热闹。

从河边挑完水回到家, 男人们还要在家里点灯、烧香、上供,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女人们就聚在厨房炸油糕, 油脂的香气飘满院子, 小孩子们都扒在厨房门边,吞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锅里。

炸油糕一年也就能吃这么一回,毕竟谁家平时也不会舍得花这么多油, 只有龙抬头这天才能做上一点。

第一块油糕照例是给方瑜吃,方瑜接过碗筷, 旁边围着小六小七和小八, 她们的目光十分炙热,弄得方瑜都不好意思吃了。

方老太太见几个小孙女这样, 笑骂道:别盯着你们兄弟瞧了,过来拿好碗, 你们的油糕这就好了。

孩子们一人一块油糕, 吃得香甜满足, 小嘴油亮。

晚上, 方老太太搂着孙子, 交待了许多话。

方瑜听得认真,心中有兴奋也有不舍,最担心的还是家里的女孩子,也想多照顾这辈子的娘,只可惜他现在还是小,能做的也只有努力读书了。

第二日天刚亮,方家的牛车就已经出发了。

这次还是方瑜他爹赶车,方老秀才和方老太太带着两个孩子。

方瑜回头和家里摆手作别,几个大姑娘只是目送,小的那三个追着车跑了一小段,方瑜这辈子的娘却是泪眼婆娑,她是真的疼这个儿子。

直到看不见家人,方瑜才回过头,靠在老太太的怀里,感觉心里有点闷闷的。

方老太太拍拍孙子,抱紧他,给孙子一些安慰。

等回去我也买辆牛车,这样就能去县城就方便了,也能多去看看你们。

方老秀才客气道:用我家牛车就够了,弟妹不用特意再去买了,省下来钱给福娃留着娶媳妇多好。

马上就春耕了,您家的牛还要用呢,我这再弄个车咱们两家可以轮换着用,能省下不少时间呢。

方老太太从过年就在想这事,她很有成算地说:以后咱们可以隔半个月就去一趟县城,要不然两个孩子这么小咱们也放心不下。

还有就是在县城卖东西能卖得上价,等过一阵子小菜下来了咱们就可以带过去卖,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方老秀才点头,也觉得不错。

牛车上,两个老人聊家里的事,方瑜和方瑾就说私塾的事,晃荡晃荡,快到中午时才进了县城大门。

这次,方老秀才直接来到学生家,刘秀原自然是出门亲自恭迎先生。

刘勤书也过来陪着方瑜和方瑾,一行人进了内院,秀才娘子也赶过来请安。

之后就是上酒菜吃饭聊天的一整套流程。

吃完午饭,秀才娘子特意领着方老太太去看他们家给孩子准备的住处。

这处小院子环境清幽整洁,屋舍齐整,靠近前院私塾,院子里还有一棵一人多高的银杏树。

秀才娘子笑着介绍院子:勤书住的院子就在旁边,两个孩子闲时找勤书玩也方便。

瑾哥和瑜哥是头一次出来住,我就想着还是住在一起做个伴比较好,就让人在正屋里并排放了两张床,东厢房和西厢房都改成了书房,让两个孩子有单独学习的地方,还有个老妈子住在角屋里,是个手脚麻利的老实人,平时照顾两个哥儿,老夫人您就放心吧。

方老太太看这比家里好了一百倍的条件,才算是放了心,她对秀才娘子感谢道:没有再比这好的地方了,娘子你费心了,以后这俩孩子还要劳烦您多照顾,给您添麻烦了。

秀才娘子见自己的安排受到了夸赞,也跟着高兴,之后的相处也更亲近了一些。

堂屋里,方老秀才把他们两家的学费和住宿费塞进刘秀原的手。

刘秀原哪能收先生家的钱,连忙推拒。

方老秀才把钱按在学生怀里,坚持地说:这都是应该的,而且这钱已经很少了,是我们家占了便宜,这点学费不过是个意思,要是你再不收下那就是让为师难堪,为师就把孩子领走送到别的学堂去。

刘秀原是真不差这点银子,先生能送家里孙子来他这读书都是给他面子,他只有好好照顾的份儿,怎么还能收银子呢。

只不过方老秀才坚持,最后逼得刘秀原没法子,只能收下。

刘秀原想了想,以后还是要把这钱花到两个孩子身上去,这样他也就能安心了。

之后就是两个孩子的拜师礼,和被忽悠的程瑞不同,方瑾和方瑜就是简简单单地给孔子的画像磕头行礼,然后再给先生和师娘磕头行礼。

看完拜师礼,方老秀才和方老太太就要离开了,刘秀原带着全家人一起去送,方瑾和方瑜也跟着。

方家的牛车走远了,方瑜还好毕竟前世就在外地读大学,从没离开过家的方瑾就难受了,有些想哭,又碍于面子强忍着。

秀才娘子看这傻孩子可怜,就拍着他的背,又让刘勤书来安慰方瑾。

刘秀原对先生的孙子自然是关心的,他怕方家的两个孩子真的想家,就让刘秀原和这俩孩子一起跟他去了书房,检查他们学过的东西,把他们考得外焦里嫩,无暇想家。

还别说,对于一个想家的孩子,什么安慰都没有考试来得起效。

方瑾:……这下他彻底想不起家来了。

最后还是秀才娘子知道自己丈夫的习性,借着吃晚饭的借口把书房的人都叫了出来。

考试总是很消耗体力的,更何况是一对三的高强度考试,方瑜他们全都饿得不行,每人都多吃了半碗饭。

肚里饱食就容易困,方瑜和方瑾又是赶了半天的路,等他们回到住的小院里,照顾他们唐妈又给他们端来泡脚的热水,等泡完脚两个小家伙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夜里连梦都没有做。

第二天醒来,方瑜还愣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他已经到县城读书来了。

唐妈端着洗漱用的东西进来了,先笑着和方瑜问了个好,然后又叫醒还在酣睡的方瑾,帮他俩收拾好,就带着他们去正院吃饭。

刘勤书已经到了,见方瑜和方瑾来了,就和他们谈了谈私塾的事情。

等一家之主刘秀原坐到主位上,这顿饭才算开始。

方瑜和方瑾这也是第一次在家外面吃早饭,不免就有些拘束。

等吃完饭,刘秀原就领着他们一起去外院的私塾,给他们介绍几个同龄的学生。

方瑜和方瑾被刘秀原分进了一个班里,有坐在第一排紧挨着先生的讲桌。

这个班正好讲到论语,不过已经学了五六天了,刘秀原也不管原来班里的八个人,又重头给方瑾和方瑜讲课。

这时候的学生在先生面前可不敢多说话,学生的家长们也没有投诉老师的渠道和权利,尊师重道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其他学生只能跟着方瑜和方瑾再重头学一遍。

课间休息时,旁边的一个瘦高个男生和方瑾玩到了一起,方瑜也和几个和气的同学说话聊天。

你爷爷真是咱们先生的先生啊?圆脸男生好奇地问道。

方瑜笑着点头,是我的大爷爷,是瑾堂哥的亲爷爷。

这圆脸男生叫王耀祖,是县城富户家的长子,在私塾里人缘不错,带着方瑜认识了不少同学。

方瑜和方瑾很快就适应了私塾里的生活除了不能见到家里人,其实和以前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

私塾里现在一共分了五个班,人最多的就是蒙学班,里面有二十多个小孩。

然后就是方瑜所在的这个班级,是刚讲到论语,一共十个人。

隔壁屋子里的八个学生已经学到了中庸,再往上就是学到诗经的大班,和四书五经都学完已经开始准备考县试和府试的六个学生。

因为刘秀才教出过中举的学生,所以他的私塾在县城里是最有名的,想送孩子来他这读书的人也最多。

来的孩子多,刘秀才选学生的标准自然也就高,收上来的学苗好,他们私塾里学生考中秀才的数量就多,如此循环往复,刘家私塾自然就成为了乐平县第一私塾。

不仅如此,刘秀原还极有经济头脑,他并不拒绝收商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要挑那些名声好、家业又大的经商人家,当然了收商户家的束脩费肯定是要高出普通人家许多的。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刘秀原靠着私塾越赚越多,同时在县里的人脉资源也越来越强。

作者有话说:本云是个起名废,有小可爱说想给二妮她们起个大名,现在征集好听的名字,大家要踊跃留言哦!还有男生名,方瑜的同学们也需要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