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和关秋茗出去玩了几次, 两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通过接触,方瑜对关秋茗的好感度更高了,这人真挺不错的。
府试的成绩出来后, 吴氏就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回家了。
临走前, 吴氏把方瑜喊来, 好心地和方瑜讲了她的想法:你才九岁,就考上童生了,已经很厉害了,其实你不必这么的着急,等下回再考院试也赶趟, 而且能更稳妥一些。
方瑜知道师娘讲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想拼一把试试。
他先谢过师娘的好意, 然后平和地说:院试是三年两考, 若是今年不考的话,明年八月份就考乡试了,等下一次院试就要到后年, 时间隔得有些远了,我还是想先试一下。
而且这次院试还就在同宁府, 我也不必再赶路, 挺方便的。
你说得也有道理,只是师娘看你还小, 怕你顶不住考试的辛苦。
吴氏拍拍方瑜的手,最后劝了他一句:秀才和秀才还不一样呢, 有廪生、增生和附生之分, 那最优秀的廪生之间也要按考试名次排个先后。
你再多学两年, 努力考个案首多好啊, 说出去也好听, 外面那些人就看这些呢。
吴氏这个秀才娘子确实是见多识广,很了解科举考试中的弯弯绕绕,她给出的思路其实才是最优解。
方瑜听完很心动,但他还是要追求速度,毕竟姑娘家的年纪可不等人,方家本身又太普通,只有他这个做兄弟的越优秀,才越能给家里人带去更好的生活和机遇。
吴氏没有说动方瑜,也就不说了,她一个当师娘的,该说的话都说到位就行了,再多说人家就该烦了。
师娘也不放心你一人在这待着啊。
吴氏说着场面话。
方瑜连忙说:小师弟还在家呢,您为了陪我都离家多少天了,小师弟肯定想您了,您就赶紧回家吧。
我在这里住着也有您家的下人伺候,勤书师兄没事还会回来指导我功课的,秋茗师兄也能陪我,您根本不用担心我的生活。
唉,要不是你小师弟年纪太小不能跟来,我就一直在这儿陪着你了。
吴氏特意拿出钱塞给方瑜,嘱咐他不要委屈自己,想买什么就买,平时读书也不要太累了,要多注意身体。
方瑜身上的钱够用,来到府城的吃喝开销又都是先生家出的,方瑜自觉已经给刘家添了不少麻烦,现在师娘又要给他钱,他就想推拒掉。
吴氏还能不知道方瑜的心思,她把钱按在方瑜的怀里,佯装生气地说:长者赐不可辞,我是你师娘,和你亲娘也差不了多少,做娘的给孩子钱花天经地义。
再说了,我又不差这点钱,你只身在外就该多带点钱傍身。
方瑜最后只能收下师娘的恩惠。
刘家对他十分照顾,他欠了刘家太多的恩情,此生难报啊!当晚,方瑜回屋里写信。
一封给家里,一封给启蒙恩师方老秀才,一封给先生,最后一封给好兄弟方瑾。
其中,给家里的信最长。
首先就是报平安,把他这边的情况挑好的给家里说说,希望能安家里人的心。
其次就是问家里的情况,老太太的身体啊,二妮该生孩子了吧,三妮的婚事要压着,女孩子们学习练字的情况,还有就是程瑞这上门女婿有没有作妖啊。
林林总总写了许多张纸,方瑜有大半年没回凌河村了,和家里的联系很少,也没办法分心,他是真怕家里有什么事,而他远在府城鞭长莫及。
第二天一早,吴氏要回去了,方瑜送行,把写好的信托师娘给带回去,刘勤书和关秋茗也赶了过来。
送走吴氏,刘勤书心里轻松不少,也愿意在家里待了,他招呼两个师弟去书房讨论功课,又吩咐厨房中午时做一桌好菜。
刘勤书学问扎实,现在又是廪生秀才,指导两个童生师弟的功课还不是手到擒来。
方瑜和关秋茗听得认真,两人都是好学生,十分珍惜勤书师兄给他们上课的好意。
最近几天放松了许多,功课没有进步,真是惭愧啊。
休息时关秋茗自省道:之后还有院试,我不能再懒散了。
我也是,之前是生病,好了之后还游手好闲了几天,现在看书都觉得和书生分了呢。
方瑜风趣地说道,突然很想很想方瑾那小子。
至此,刘勤书开始回家住了。
家里离府学也不远,平时他就隔三差五地回家住,只是继母过来了,他不耐烦应付就一直没回来住。
六天之后,吴氏终于回了家,见到了她朝思夜想的儿子。
刘秀才让学生自习,他回正院和妻子说话。
吴氏抱着儿子不撒手,笑着对丈夫道喜,宣布方瑜和关秋茗考上童生的好消息,又把刘勤书、方瑜和关秋茗写的信交给丈夫。
刘秀才高兴得在屋里直打转,低头依次拆开大儿子和两个学生的信,读完后还要夸几个孩子的字比以前精进不少。
然后他又抱过妻子怀里的小儿子,乐呵呵地说:勉书啊,你以后也要像你大哥那样,勤学不辍,早日成才啊!学堂里,方瑾也知道师娘回来了,他现在特别着急,真想冲回后院,看看小鱼回没回来。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的时间,方瑾窜出教室,先左右环顾一圈,看堂弟有没有在前院等他。
没有小鱼。
方瑾心里有了猜测,估计堂弟是考上童生了,然后没有回来,直接留在府城候考了。
他直接跑去了正院,给师娘问安,然后就着急地问堂弟的消息。
和他猜想的一样,堂弟果然考上了童生,还是第三名的好成绩,方瑾脸上的笑都要飞出去了。
师娘又交给他一封信,是小鱼专门写给他的,然后还有两封信,说后天家里来人接他时再给他带回去。
方瑾接过小鱼给他写的信,放在怀里,从正院跑回他现在自己住的小院,才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
这可是方瑾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呢!方瑾展开信纸,一字一句地读着。
只见信上写道:臭屁小瑾,见字如晤。
愚弟不负所望,府考成功,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童生了。
哈哈哈,你是不是想我啦!你肯定想我了。
而且现在还在想我,说不定心里还挺失落,因为我没有跟着师娘一起回去。
小瑾同学,请千万不要太想我,因为我现在沉迷学习,根本就没有时间想你(此处画了个可爱鬼脸)。
时光匆匆,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小瑾弟弟,你想我的时候就去学习,学上习了你就不会再想我了(此处画了个严肃笑脸)。
对了,你不要趁我不在就偷懒了,每天的晨跑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府考比县考还累人,你过两年也是要考的,如果你不坚持锻炼,就凭你那小体格子根本就抗不过府考的……方瑜在信中详细描写了他在府考中面临的各种非知识性挑战,逗得读信的小瑾同学前仰后合,趴在床上咣咣砸大墙,最后还乐出了几个屁。
嗯,可能是笑的时候肚子里吸入了太多的气体。
方瑾读了一遍信,又读了一遍,再读了一遍。
人也由最初的大笑变成了委委屈屈的小哭。
他想小鱼了。
哼,那个没良心的小鱼现在肯定在学习呢,他估计也不会想我。
方瑾擦干思念的泪,去院里的小书房抄写《孟子》。
没了方瑜的陪伴,方瑾孤独了许多,也成长了不少。
他现在也开始抄书赚钱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练字和温习功课。
等到了放假的时候,方老秀才估计方瑜那边已经有消息了,就坐在方瑜他爹赶的牛车来县城找刘秀才说话。
刘秀才迎着方老秀才进门,笑着说:我就知道先生您今天该来了,学生特地备下了上好的酒菜,就等着恭喜您呢。
瑜哥这孩子考上了!听话听音,方老秀才见学生这般喜色,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方仟吉,你别傻愣着了,没听到嘛,你儿子考上童生啦!哈,哈哈哈,大伯,咱们家福娃真考上童生了,他才那么大点,就这么有出息了!方仟吉高兴到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
考上了,考上啦!方老秀才拍手大笑道:咱们老方家后继有人了!大伯,你快掐两下,我怕我是在做梦,我之前就老做这种梦,都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真事了。
方瑜他爹是真的乐懵了,他小时候也跟着大伯读过书,不过怎么都学不好,就放弃了,哪能想到他亲儿子学习这么厉害,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童生。
方老秀才和侄子又傻乐了一阵,然后在刘秀才的盛情邀请下吃了午饭,但没有喝酒,他们着急赶回村子里给家人报喜信。
方仟吉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往嘴里吃了什么,虽然都是他平时都吃不到这么好的东西,但这些在他看来都不重要了。
方家三个男人,快速吃完午饭,快赶着牛,回到家,给家人传喜信。
作者有话说:本来能早半个小时的,结果小边同学不听话,我就先去收拾狗了。
哈哈哈,今天的我,霸气十足,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