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方小秀才

2025-03-22 07:39:09

刘勤书是成绩公布之后第二天才回来的, 因为发榜那天他正好在参加岁考。

恭喜恭喜,方小秀才。

刘勤书满面笑容,开玩笑地拱手道贺。

方瑜迎上前去, 鞠躬九十度, 大笑道:同喜同喜, 刘大举人。

师兄二人相携入室,谈了许多值得人欢喜的事情,而后又商量起了回家之前的安排。

等过几天府学里的训导先生不忙了,你就跟着我先去府学报道,然后再我领你先去拜见几位学识渊博的训导, 如果运气好的话,你兴许还能遇上咱们府学的教授呢。

刘勤书接着说:你带上几篇写得好的文章和诗词, 到时候呈给教授和训导们看, 他们也可以对你有--------------/依一y华/个印象。

方瑜受教地点头,问道:我第一次去拜见各位先生用不用带些见面礼啊?府学里的教授和训导同外面的私塾先生不一样,并不需要咱们交束脩, 不过提盒糕点当做见面礼也可以。

刘勤书喝了口茶,停顿片刻后说道:最重要的还是初次见面时训导先生对你的印象, 他们会考校你的学识, 还有就是品评你写的文章词赋。

我最近几天会好好看书的,再把之前写过的文章誊写几遍, 争取给府学的训导先生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方瑜想就算是院试刚结束他也不能有片刻松懈,还是要抓紧时间温习功课啊。

方瑜有些想家里人了, 就问了启程回家的具体时间。

刘勤书说等去府学报道完, 再等个三五天, 就能跟着他舅舅家的商队一起回去了, 关秋茗也跟他们一路回去, 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之后的几天,方瑜抖擞精神,重新捡起院试之前学习的劲头,天天就是晨跑、读书练字、学习和思考的无限循环之中。

等关秋茗彻底调整好心态来找他玩时,方瑜才想起这个备选姐夫来。

关秋茗感叹道:怪不得师弟小小年纪就能考上廪生,愚兄还在伤春悲秋、虚度光阴,师弟就已经开始继续苦学了。

方瑜腼腆笑道:我之前也是在神游闲逛,根本就定不下心去学习,后来还是勤书师兄来指点我,说去府学报道时训导先生还会考我的功课,这才惊得我翻出书本,临时抱个佛脚。

唉,书生只要一踏上科考这条路,一辈子估计就逃不开这个考字了。

关秋茗叹息地说:在学堂里有小考大考随堂考,想当童生还要连着考过县试和府试,等好不容易通过院试变成秀才老爷,入府学县学还要考试,听说还有岁考呢。

真不知道考到什么时候才能不考试了呢。

方瑜想了想,拍手答曰:等你考上举人、贡士和状元,当上大官,然后再成了一省的学政,你就能不考试反过来考别人了。

哎呦喂!关秋茗望洋而叹,面露难色,连忙摆手:算了吧,算了吧,我还是让别人考吧。

方瑜逗他:别放弃啊,做人嘛,总还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说不定哪天就能成真了呢。

关秋茗对着方瑜左鞠一躬,右鞠一躬,口中讨扰道:哎,秀才郎您可高抬贵手吧,这志向最适合您了,小的就等着您以后当大官和学政来提携我呢。

又隔了两天,刘勤书见府学忙完了,才带着方瑜去府学拜见师长。

府学果然气派,来往之人皆是一身书卷气。

方瑜见到了两位训导先生,恭敬拜见,然后就是考校学识和回答问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就是两位训导先生和方瑜多聊了几句闲话,问了他家里的情况,又问了他从小的学习进度。

方瑜老实地答了,两位训导听说他是农家出身,又是五岁半才开始学习的,今年九岁第一次下场考试就一口气考到了秀才,都十分惊异。

你以九岁稚龄就夺得了县案首,院试也考了第十,真是少见的英才啊。

只是有些可惜了,还是能在潜下心学两年,你兴许还能中个小三元呢。

一位姓江的训导先生对方瑜亲切地指导道:我之前看过你院试两场写的卷纸了,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引经用典也恰到好处,就是文笔还欠点火候,文辞也过于平实,还需要几年的锤炼,等明年开春你正式来府学上课时,我们这些训导先生会再好好指点你的。

方瑜谢过江训导,然后跟着刘勤书回了刘宅。

在这段时间,方瑜还收到了不少文会的邀请,还有宴饮的邀约,都是这次同榜考上的秀才举行的。

宴饮的邀约方瑜就借口年纪小推拒了,文会的却不好不去。

说实在话,方瑜对这种庆功性质的聚会并没有什么兴趣。

一是他和这些人都不熟,年龄差距还比较大,说话都说不到一起去。

二是科举前路漫漫,不过就是考中了秀才,也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成就,有那个胡侃吹捧的时间,还不如读书练字呢。

不过,他再不耐烦也是笑脸相迎因为方瑜知道这里不是现代社会,不能让他继续过独善其身的宅女生活了,他必须融入这个熟人社会,他必须要交际应酬。

几次文会下来,方瑜把同榜的秀才认了个七七八八,尤其是其余九个廪生,他更是都能说得上话了。

哎,到了古代以后,他真是越来越优秀了。

想到这里方瑜就有点悲伤,原先在现代他活得是多么的随性和懒散啊,想来肯定给父母添了不少的麻烦,真是越想越羞愧。

文会中唯一有趣的人就是冯浩贤了,方瑜大半时间都混在他身边,偶尔发呆想些别的事情,就比如说明年的乡试参不参加。

对于这件事方瑜很纠结。

若是不参加的话,等下次乡试就又要来个三年;若是参加的话,方瑜的基础确实很薄弱,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惊艳绝才的天才,学了不到四年就能考中秀才已经是顶格发挥了。

在答院试题时,他就已经感觉有些吃力了,之前江训导和他说的话也是这个意思,他必须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那就不去了吧,再专心学习上三、四年,厚积薄发,争取十三岁就考上举人。

方瑜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身上的压力瞬间轻松不少。

剩下的几天里,方瑜会安排好时间学习,然后趁着规定好的午休时间出去逛街,用府学发给廪生的钱粮给先生家和自家亲属买些小礼物。

从同宁府回乐平县的路途依旧颠簸,方瑜用薄荷茶和话梅抵御晕车的难受,一路上走走停停,也算是熬了过去。

可能是归来时心情更好,方瑜这次没有难受到吐,人也更精神一些。

九月初三下午,方瑜他们一行人终于站在了阔别已久的刘家私塾大门口。

看门的下人迎上来请安,等他们走到前院,刘秀才和私塾的学生们都瞧见了他们,气氛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方瑾从教室里冲了出来,一下子搂住许久未见的堂弟。

刘秀才也站到儿子身边,欣慰地笑着。

好孩子,你们都辛苦了。

刘秀才先安慰地拍了拍关秋茗的肩膀,然后再摸摸方瑜的头,对他们说:你们先去正院,你们师娘准备了不少好菜呢。

然后刘秀才又笑着说:行了,方瑾你也跟他们一起先去,你剩下的功课我晚上再考你。

多谢先生体恤。

方瑾揽着堂弟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哎呀,小鱼我都想你了,睡着了梦里都是你呢。

听到方瑾这话,前院的学生们都发出了类似猪叫的笑声。

等到了正院,吴氏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这些学生,尤其是对方瑜,那更是体贴入微,比对她亲生儿子还要好上三分。

吃过一顿热闹的晚饭,刘秀才和他们几个谈了有关府试和院试的考情,又关心了一下方瑜和关秋茗之后的打算。

关秋茗自然是要继续来私塾学习,准备后年的院试。

方瑜把他不准备参加明年乡试的打算说了出来,刘秀才很赞同,还嘱咐方瑜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学无止境,要继续保持刻苦的学习。

之后,刘秀才又嘱咐方瑜去拜见知县大人的注意事项。

今年他们县里就考上了四名秀才,其中只有方瑜是廪生,考得最好,其余几人都是三十名开外,以后就只能进县学读书。

等师徒几个谈到尽兴时,都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在没有夜生活的古代已经算是挺晚的时间了,刘秀才也知道关秋茗家里的情况,就留他在家里住了一晚。

方瑜跟着方瑾回到小半年没住的院子里,感觉十分亲切。

小秀才老爷好!唐妈笑着过来请安,方瑜也笑着和她说了几句话,还赏给她一把铜钱。

唐妈得了赏钱自然高兴,更加殷勤地伺候方瑜,还替他烧了一桶洗澡水。

方瑜洗了个热水澡,和方瑾挤在一张床上躺着说话。

两个少年人许久未见,自然是有很多新鲜事要分享给彼此。

两人说着聊着直到夜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天还没亮时,方瑜就醒了,是被方瑾踢醒的。

你小子睡觉老实点!方瑜推推睡姿不良的方瑾,方瑾翻了个身,也没醒,嘟嘟囔囔说着梦话,也不知道他梦里在干什么,先是磨牙,然后是躬身缩腿,最后就是几个连串的响亮屁。

虽说响屁不臭,但方瑜也很嫌弃这屁啊。

方瑜战略后仰,赶紧一只手捂住口鼻,一只手扇走被污染的空气。

结果,一不留神就失了身体的平衡,从单人小床上掉到了地面。

方瑜:一大早上的,这是什么人间劫难啊!作者有话说:小鱼:我太难啦!蠢作者:我也太难啦!没有存稿箱,边牧还叛逆,炒土豆丝时右脚还被油点子给烫了,吃橘子时忘了背后还有个橘子,直接躺下压平,我的衣服和床单……最后今天早上起来鼻头还肿了,嘤嘤嘤,人生啊太艰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