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躺在床上, 想了半宿。
他是真的不太善于处理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
在现代方瑜就是个十分怕麻烦的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或事,只要和他本身没有太多的关系, 他肯定是绕老远的道走。
就连平日里见到街面上有人吵架斗气, 他都不去看热闹, 因为没有兴趣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麻烦事。
在现代他可以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当宅女逍遥自在,和亲戚保持一定距离,只在逢年过节时见面。
到了古代就没办法再这样了。
古代是宗族的社会,搞得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这套统治理论, 这样的社会必然要求治下的百姓忠于君主、孝敬长辈。
修齐治平。
先不说齐家,哪怕是第一步修身都绕不过个人所在的家族, 没有全家的供养个人哪有钱来读书。
方瑜反省他之前的疏漏, 不合时宜的现代思维,以及轻视人心的变化多端,只想着用个人的进步来盖过总体的薄弱, 还有那种获胜后的放松,和拿钱就想摆平一切事的暴发户气质。
他将家里所有的人都仔细想了一遍。
老太太爱权又有管理的能力, 想要掌控家里所有的人, 这其中也有他,方瑜需要提高警惕, 树立自己的权威。
他这辈子的娘呢,从前给他的印象就是个可怜软弱又有点糊涂的乡下农妇, 天天受婆婆和丈夫的气, 除了干活什么事也办不成。
现在呢, 通过二妮信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来这位可怜的妇女也并非良善之辈, 但凡给她一点施展的舞台, 她就能完成从被欺压到欺压别人的转变。
欺软怕硬,不外如是。
不过,二妮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全信,很明显,二妮写出来的话最起码有一半是在为她自己辩解和拉票。
二妮肯定不想让家里最有出息的秀才弟弟对她不满。
方瑜苦想了一圈,家里其他人的事情都可以先放放,就是他娘这个人该怎么安排要仔细思量。
在这之前,首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家还需要老太太来撑着。
方瑜所有的安排必须要先紧着老太太来。
他娘不能放着不管,必须接到县城来。
无论是放在外面欺负别人,还是被锁在家里,对他娘和方家都不好。
在这之前就必须要说服老太太,只有老太太心里舒服了,他娘才能有好点的日子过。
方瑜打算用教导的名义来劝说,让老太太多教教他娘,要不然他娘的糊涂容易给全家招祸。
方老太太同意了,打算把老二媳妇放在身边看管,以后轻易不许出门或见客,省得丢人惹祸。
第二天一早,方瑜他爹就回去了,老太太让他明天把媳妇带过来。
大妮从娘家往回走,心里还在想二妮的事。
终究还是没吃过苦头,虽然二妮识文断字是个少有的聪明女人,但她在对待二婶的这件事上做得还是太蠢了。
二妮根本就没在婆家过过苦日子,嫁人不长时间就回家住了,程家离得远自然也管不到她头上。
但凡二妮吃过她在婆家受过的苦,她都不会这么狂。
二婶说到底是弟弟的亲娘,弟弟现在又这么有出息,她们这些做侄女的把头低下去多伺候伺候有什么不成的,就非得惹是生非。
要是弟弟真生二妮的气了该怎么办!要是弟弟真因为这事对大房有了看法该怎么办!女人这一辈子过得好不好,那是一半看丈夫,一半看娘家兄弟。
他们大房没有男丁,他们姐妹没有亲兄弟,好不容易堂弟出息了还不多讨好溜须,二妮的脑袋是被驴踢了嘛!真是榆木脑袋!大妮使劲踢着路边的石子发泄情绪,她可不想被二妮连累着受弟弟的冷眼。
不行,她要再说说二妮。
大妮转身小跑回娘家,拉着二妮说到天黑。
大妮口干舌燥地回到家里,发现小儿子在哭,大儿子留着大鼻涕没人管,心里不高兴,沉着脸过去管孩子。
她亲婆婆不乐意了,说了她两句,大妮今天不想理她,就去了厨房,打算煮点面糊糊喝。
自从方瑜考上秀才的消息传回村子里,方家人的地位就开始上涨,连大妮的婆婆都不敢像之前那样骂她了。
可等方家搬去县城后,大妮婆婆觉得没人给她媳妇撑腰了,就又神气了起来,对大妮更严苛起来,仿佛是要把之前一个多月的客气连本带利地骂回来。
大妮婆婆跟进了厨房,阴阳怪气道:呦,你回娘家待到晚上,家里的活儿不干,男人儿子也不管,然后连口饱饭也没混上啊?你也不行啊!看你二妹妹,一个爹一个妈生出来的,人家就能带着男人孩子会娘家住,还能让她男人白读书。
你再看看你,一脸的晦气样,窝窝囊囊,就在我这个婆婆跟前敢耍威风,还说是什么秀才老爷的姐姐呢,我呸,一看你就是个不受待见的便宜货,跟我在这充什么阔气劲儿!大妮心里本来就有火,现在这老婆子还这边火上浇油,她就更气了。
不过,大妮受的气多了去了,她现在还能咬牙笑着说:娘,我爹和我二叔三叔都回来了,我弟弟还托我爹给我带了好东西回来呢。
大妮婆婆一听有好东西她眼睛都亮了,开始上下打量儿媳妇,想把好东西抢到自己手里。
咳咳,娘,是两个银的小长命锁,去我屋,我偷偷给您看看,省得被那群白吃饭的外人看见,再给咱们偷走了。
大妮把她婆婆骗到自己屋子里,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话,直接震住了这个刁老婆子,不敢再给大妮脸色瞧了。
大妮听说二叔要带二婶去县城,就撺掇二妮也跟着一起去,再当面和弟弟解释赔罪,免得弟弟只听二婶的告状。
二妮就和大姐一起去磨她们的爹,方老大一向更偏疼大闺女,这次就答应了下来,允许两个女儿跟着二叔一起去县城家里住两天。
妮啊,你那婆婆能乐意吗?方老大关心地问:我那两个小外孙谁来带啊。
大妮笑道:爹爹您就放心吧,我婆婆现在对我可好了,您的外孙也是她的亲孙子,我婆婆肯定会帮我带两天的。
我还给您请了我那二嫂给您过来做饭呢,您就放心吧,这两天也有人好好伺候您。
大妮还从没去过乐平县城呢,她现在的心都要飞起来了。
大妮回去把这事和婆婆说了,更准确来讲,是通知。
大妮婆婆也没敢再说什么,只能点头。
大妮又拿出二十文钱,是方瑜给她的私房钱,平时就放在二妮那里藏着。
她把这二十文钱给了二嫂,让二嫂去娘家做饭顺道再打扫屋子。
她二嫂乐不得地接过钱,连连保证会好好干活的。
大妮这晚几乎没怎么睡觉,她兴奋啊,活了二十年了,她终于能去县城了。
天还黢黑的时候,大妮就急不可耐地爬了起来,换上她仅有的绸缎衣裳,再裹着一个薄被子,就回娘家做牛车去了。
二妮这边也收拾好了,王氏也满脸放光地穿上缎子衣裳,又涂脂抹粉,想着她儿子要为她撑腰了,就非常得意。
这一日,方瑜特意留在家里,想着要迎接他娘,省得老太太直接发难,他还是要先听他娘是怎么说的。
半上午的时候,方家的牛车就到了家门口。
方瑜一直在前院枣树下看书等着,听到声响就第一个迎了出去。
我的儿啊!王氏一个箭步冲到方瑜身前,使劲搂住儿子,带着哭腔喊道:娘总算是来了,我们娘俩也能见着面了!方家对门的街坊听到声音也出来瞧瞧,正好见到这幕,就撇嘴笑道:哎呦,原来这才是小秀才的亲娘啊,一看就和普通女人不一样。
我是对门你连婶子,秀才他娘没事就过来坐坐,我儿媳妇做的芝麻饼特别好吃。
王氏听连婶子这么说,心里十分高兴,连忙笑道:哎,婶子等我明儿就去你家串门,有空也来我家坐坐,我家从外面买的糕点味儿还可以,到时请你吃。
方瑜赶紧拉他娘进门,想着可别在家门口丢人了。
方老太太也听到了外面的那段对话,脸色阴沉,直直地盯着老二媳妇,直把这位新生出来的胆气吓得魂飞魄散,又变成低头缩背的模样。
王氏这几天被关在屋子里也想了许多,可惜都是她娘和她说的话,只能让她变得更蠢。
方瑜暗暗叹气,心想这个娘确实要好好教,只希望他娘能听进去他这个儿子的话了。
二妮见到弟弟就想赶着去解释,大妮给她使了个眼色,让她别着急上去讨嫌,二妮就和姐姐一样跟在最后面。
方瑜这回也没顾着老太太的心情,直接把他娘领到书房去,打算单独和他娘了解情况。
王氏一离开她婆婆和男人的视线范围就又精神了起来,拉着儿子的手开始絮絮叨叨地告起了状。
什么二妮忤逆,村子里哪家不尊重她了,还有里正夫人现在也做低伏小了,没事就过来奉承她。
儿啊,我可受苦了,被二妮那混账东西告了黑状,你大奶奶就做主把我关了起来,呜呜呜,她凭什么上咱家来管我啊。
还有你大伯和你三叔,回来也不放了我,还让二妮给我苦头吃,他们都没安好心!作者有话说:咳,下章或下下章就要快进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