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2025-03-22 07:45:17

七月初一, 张氏醒来睁开眼,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一是难受家里败落,一是难受管钱的权力移交了出去。

没精打采地用过了早饭,林嘉却来请她:媳妇想往铺子里去看看, 只我年轻, 还得娘压阵。

张氏想, 果然还是得我。

的确林嘉不仅年轻, 还太漂亮,让她单独出去也不放心。

遂精神一振:等我, 一起。

我鞋子呢, 鞋子呢?收拾停当,林嘉还戴上了帷帽, 唤上了小宁儿,三个人出了家门。

张氏道:也不算很远的,咱走着过去, 不必叫车了。

林嘉道:好。

她素日里本是一直坚持跳百索的,新婚这几日累着了,便没跳。

昨日张安不在家, 她好好睡一大觉,年轻的身体又蓄满了精力,走过去便当是锻炼身体了。

且她真的很喜欢在街上走。

一路走到了聚宝门的双桥街,也并不觉得累。

倒是张氏老腰酸得不行,进门就坐下起不来了。

掌柜, 林嘉道, 我看看库存的货。

原就是昨日说好的, 掌柜已经在等她, 便引着她去看。

张氏腰酸腿疼, 坐在店里等着。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林嘉回来了,眉头紧蹙着。

张氏现在就怕林嘉蹙眉头,忙问:怎么了?林嘉道:许多霉坏了的。

张氏道:很多吗?林嘉点头:挺多的。

张氏恼怒,问掌柜:怎么回事!掌柜无奈:库房漏雨,我与小郎说了,屋顶得重铺。

小郎不愿意花这个钱,只让铺几张席子。

虽漏得没那么厉害了,终究还是会漏。

一潮湿,就发霉了。

张氏哑然。

林嘉道:这些看着是卖不出去了,可能折价贱卖了?掌柜道:我试着折价卖,不太卖得动。

旁的客人进来看到霉了的,吓得走了,还影响正常生意。

是,不该摆在店里。

林嘉点头。

外面的街上也有许多摊子,凡有店面的,本身就是已经有一定档次了。

发霉的料子摆着,正经的客人看不上,还影响正经生意。

那些贪便宜不介意质量的,又不大会进正经店铺里来。

林嘉问小宁儿:你们买菜的早市在哪里?小宁儿道:就在东市,离家里四条街。

林嘉道:早市全是妇人吧?小宁儿道:摆摊的有男人,买菜买东西的全是妇人。

林嘉与掌柜道:发霉了都裁开成尺头,有霉的煮一煮,晒一晒。

咱们到东早市摆个摊位折价卖,你看可行否?这一听,就是真的用心做事的人。

这些其实根本都不难,掌柜也不是想不到。

只是少东家和老奶奶把着钱不肯再往铺子里投入,只想从铺子里收钱。

遇到事少东家只会说你看着办,遇上这种东家,掌柜的也敷衍应付,凉拌。

谁还不晓得翘着脚歪着比辛勤做事舒服啊,大家比烂呗。

如今遇上真肯花心思动脑子的人,掌柜也打叠起精神来:可以,好好烫洗过,能救回好几分。

只细看不行,还是能看出来。

也只能折价卖。

林嘉遂与掌柜商量细节,都敲定了。

铺子里如今就只有一个掌柜一个伙计,做这些事显然人手不足。

还说好要把家里的英子和刘婆子都借过来搭把手。

张氏一直点头:对,让她们干活。

待要回去,一想到还要走那么远,张氏就觉得老腰又酸疼起来。

林嘉搀扶住她,柔声道:娘,我脚累了,咱叫个车吧。

瞧你,真没办法。

张氏欣欣然,那就叫一个吧。

舒服坐车回到了家,一进院门就闻到了肉味。

张氏抽抽鼻子:怎地这样香?林嘉道:走之前我叫刘妈烧了肉。

张氏有心想说,家里如今这样了,还烧肉,可媳妇奔波一天受苦受累,全心为家里生意忙碌,她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想想算了,忍了。

谁知道待上饭,林嘉端上一碗肉给她:娘,你吃。

张氏道:你怎没有?林嘉笑笑:我不用。

娘吃就行。

她夹了青菜,道:现在家里情况不好,是该省着点。

只再省不能省到娘身上,也不能省在相公身上。

娘尽管吃,家里还有我呢。

张氏心头一酸,道:那怎行?我岂是那种自己吃肉让媳妇看着的恶婆婆!硬是夹了好几大块肉给林嘉的碗里。

林嘉甜甜一笑:谢谢娘。

婆媳和睦地吃了一顿饭。

回到厢房,小宁儿探头:姑娘。

林嘉摁着她的小脑袋给她摁回去,闪进来低声说:把嘴擦干净啊。

小宁儿忙掏帕子把嘴上的油光抹干净,悄声道:我给你留了肉。

林嘉一笑:我吃过了。

待张氏歇过来午觉醒来,林嘉拿了一个荷包给她:娘,这些钱你拿着花。

家里用的钱都从我这里走,你不必管,这钱你自己买瓜子买糖吃。

张氏道:我又不是小孩,买啥瓜子糖。

荷包接过来,沉甸甸的。

其实全是铜钱,还不及一块碎银子。

但入手沉甸甸的,就是让人心里舒服。

林嘉离开,张氏自己在屋里掂着装满铜钱的荷包感慨。

刘婆子拿着针线进来,见状叹道:少奶奶实心实意为着咱家啊,又贤惠又孝顺又能写会算的,你以后有福享了。

张氏一想,自己管着钱箱子,其实也并不能乱花,每日里还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一个心软,把钱借给了娘家,还要被儿子记恨。

如今不管了,只管拿着钱零花就行。

那些烦人的忧愁的事反倒都不用沾手了。

张氏心里终于通畅了,不堵了。

不管了。

她感慨道,我娶了个好媳妇,以后就等着享福。

接下来几日,林嘉按照和掌柜约定的,调了刘婆子和英子过去帮忙。

小宁儿人小力弱,留她在家陪着张氏。

整匹的布料先裁开成大小合适的尺头,干净的和发霉的分开。

发霉的煮一煮再晾晒干,果然好了许多。

便让伙计早上去东早市搭个摊子,因花色都有些老旧,不是时兴的,便干净的尺头折价卖,洗煮过的贱价卖。

早上集市采买的都是妇人,最喜精打细算。

见着打折贱卖的东西简直像刺激了什么神奇穴位似的。

买菜顺手就买块尺头回去,挺好。

林嘉算过帐,勉强回本。

但不管怎么样,都比烂在库房里强。

季白来到铺子的时候,里面正在修葺库房的屋顶。

掌柜被喊出来,忙请他后面房里坐,又上茶。

季白今日过来两件事,一是谈凌府换季衣裳料子的事,一是告诉掌柜上一单可以结算了,叫他回头去府里找账房领银子去。

掌柜大喜过望,顺嘴秃噜了一句:那少奶奶就不用动用嫁妆钱了……季白的耳朵一下子就支愣起来了。

怎么回事?他当场站起来了,张家让林姑娘掏嫁妆钱?这才出嫁几日?就急赤白脸地掏媳妇嫁妆钱了?不是,不是。

当初这门亲事是怎么撞上的,掌柜的很清楚,他忙解释,不是你想的那样。

季白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下摆一撩,重新坐下:我可是娘家人!说清楚!掌柜额上冒汗。

……凌府,水榭。

季白将知道的信息尽量还原地禀告给凌昭:林姑娘现在已经掌了家,掌了铺子。

这次给府里看的样品也是她亲自挑的,六夫人那边已经过目没有问题了。

她把家里的现银都还了赊欠的货款,因差得还多,所以打算动用自己的嫁妆银子。

正好这笔银子结算了,倒先不必。

只等这次采买的账目再清一笔,她那边就可以周转过来,能把铺子盘活了。

凌昭认真地听完,做了总结:她很用心。

何止用心,季白心想,这是全心全意地去经营了。

这是真的把张家当作自己的家了。

理论上这当然没有什么错。

这女子嫁入了那个家庭后,冠上了那一家的姓氏,延续那一家的血脉香火,一辈子融入这个家庭,自然该全心全意地去经营。

便是季白自己,也希望桃子能全心全意地融入他家。

每个男子对自己的妻子都有着这样的期望,希望她能像林嘉在张家一样全身心地融入。

但问题在于……你期望的那个人现在她嫁入了别家。

咳。

季白把视线放低,避开凌昭的脸,低声问:我们要做些什么吗?他没直接问是不是要帮一下。

因就连季白这自认为众人中最了解主人做事风格的人,都不知道现在凌昭如果出手,究竟是会帮着向前推,还是下黑手向后扯。

真,吃不准。

许久,凌昭道:不用,什么都不用做。

一个小小铺子,一间小小院子,她可以的。

林嘉从小就和凌府姑娘一起上府里的家学,一直上到和她年龄相仿的十一娘、十二娘订亲后不再上学,她也才一并退了。

她基本上已经完整地完成了一个女孩子能在学里接受的全部教育,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家主母的基本素质。

接下来十一娘、十二娘在六夫人那里被手把手地教导主持中馈的细务。

具体的流程、内里的猫腻、世仆间的关系、利益派系、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这些她是学不到了,但一个简单小院子,一二丫头婆子,也根本用不到这些深宅大院才需要的东西。

凌昭知道,以林嘉的头脑,她能应付得来。

让她放手去做吧。

正好给她练练手。

凌昭道,季白,我还有一年的时间。

季白垂下了头。

凌昭差不多还有一年才出孝。

太早把林嘉从张家弄出来,万一中间出了什么纰漏泄露出去,就会成为孝期的大丑闻。

所以凌昭快不得。

在那之前,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她先在张家安稳待着,徐徐图之。

是药三分毒。

季白沉沉地道,不能一直喝。

那怎么办?凌昭的声音轻轻落下。

季白,我睡不着。

她在张家一日,我便一日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