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025-03-22 07:45:17

南烛和桃子都一个激灵。

凌九郎要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合意了,动作起来,就要有人遭殃。

哪能呢。

南烛忙找补,咱们府里,向来规矩分明的。

凌昭又填了一口凉糕到嘴巴里,缓缓咀嚼。

视线却没有离开南烛,耐心地等他的说辞。

就是,嗐,杜姨娘一个孀居的姨娘,住得也偏些……南烛绞尽脑汁,林姑娘,我看她也十分习惯了,想来不是一天两天这般了。

毕竟她身份也……凌昭缓缓垂下眼。

南烛和桃子都松了口气。

凌昭却在想,那个女孩子的身份的确十分尴尬——妾的亲戚,委实算不上正经亲戚,比之打秋风的亲戚们身份都差了一层不止。

下人们慢待她,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她自己也硬不起来腰杆,就连说话都是那样声如蚊蚋。

不知道她来到凌府几年了,本就是未及笄的年纪,想来就是在这样的自我认知和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那种娇怯的气质。

凌昭又剜了一块凉糕,这一次换了一种味道。

很用心,味道很好。

凌昭咽下去,又撩起眼皮:杜姨娘为什么不住在三房?住在那里?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当时没在意。

现在莫名有点在意,想知道原因。

然而桃子和南烛都不知道。

南烛只是个半大小子,桃子跟林嘉打交道的时间短,只来得及打听一些必要的信息。

去弄清楚。

凌昭道。

南烛和桃子一起低头应道:是。

身份是一回事,使唤不动下人还有一层原因是钱没到位。

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她的糕点做得很好。

凌昭吩咐,下个月多给她些报酬。

桃子应道:是。

能在凌昭身边贴身伺候,南烛自然是个脑子活的人。

但他到底年纪小,此时他脑子里想的全是公子为什么要管杜姨娘为什么住在那里?只他当然不敢问。

头垂着,一双眼睛转来转去,只看见桃子的衣角和一截鞋面。

待两个人退出来,他悄声问了一句。

桃子嘿了一声,突然拧住了南烛的腮肉。

南烛吃痛也不敢叫出声,唯恐惊扰了里间的凌昭。

被桃子拧着腮肉拎到了外面屋檐下。

淅淅沥沥地还下着雨呢。

桃子借着雨声掩盖,低声教训南烛:就你聪明是不是?公子做什么需要你去问‘为什么’?嘶~姐姐快放手!南烛低声求饶。

桃子放开了手,呵斥:公子叫你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做该做的,闭好嘴巴。

公子的心思,别猜,别问,不是你该管的。

南烛揉着被拧红的腮肉,缩了缩脖子:姐姐别骂了,我知错了。

这就去。

说完抄起廊下的伞,一溜烟地就跑了。

桃子隔着雨帘笑骂了一声。

哪知道不用南烛打听,凌昭第二天就知道为什么了。

却说林嘉送走了南烛,拎上另一个食盒,撑着伞去给三夫人送点心去了。

府里的老太太宽容慈爱,凡这种天气,都免了儿媳们的请安。

三夫人这会子还没起身呢。

她贴身的妈妈接下了点心,还夸了林嘉:正说着这两天没胃口呢,还是杜姨娘想得周到。

林嘉自然要嘴甜地客气两句,顺带恭维一下这位在三房里有实权的妈妈。

今天看样子反正是见不着三夫人了,待想要告辞离开,妈妈看看天,叹道:日子过得真快啊。

明天又是旬日了。

林嘉心中明白。

这也是她为什么提醒杜姨娘明天是旬日,今日赶着给三夫人把点心做出来的原因。

凌氏一族在金陵城外聚族而居,族学设在那里。

未取得举人功名的族中子弟都在那里读书。

金陵凌府里的十二郎和兄弟们也都在族学读书,还有一些亲戚故旧家的子弟在那里附学,譬如住在林嘉隔壁的肖晴娘的弟弟。

金陵城凌府的这些少年们日常并不回家的,一总都住在城外族学里,旬日才回。

明天便是旬日,十二郎大约今日傍晚时分就会回来了,明天会在家休息一天。

又是林嘉该回避的日子了。

林嘉乖巧地说:姨母得了新的花样子,我赶着要给夫人做副新鞋面。

明日里先不去采梅露了。

明示了自己会老实在院子里待一日,明日不会过来三房的院子。

妈妈满意地点点头,嘱咐她:记得鞋面的线选好了,颜色不要太亮了。

妈妈放心。

少女笑靥如花,我晓得的。

三夫人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其实若没有十二郎这破事,留林嘉这样一个漂亮的少女在身边解闷也挺好的。

可到底还是嗣子更重要。

妈妈回头再看一眼林嘉离去的背影,暗青的裙子,鹅黄的伞,纵衣裳的颜色沉暗了些,也挡不住青春窈窕的感觉。

若真是亲戚的孩子这妈妈也就不想了。

但林嘉不是正经亲戚,妾室的亲戚罢了。

妈妈便忍不住想了一想。

待三夫人起来了,慵懒梳头,望望外面的天,想起从前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如今被四夫人带得又重新过上了在婆婆跟前立规矩的日子,不由心中生了怨气。

下雨的日子得看心情。

心情好,那便是听雨饮茶;心情不好,那便是没有胃口。

好在妈妈端上了精致的米糕,用了四种不同的米,还有馅料,看着让人食指大动。

三夫人尝了一口就十分确定地说:杜姨娘做的。

妈妈赞道:夫人这舌头真灵。

三夫人叹道:还是她做的合我脾胃,卢旺家的做的,就是老太太喜欢。

妈妈道:她是咱们的人,夫人想吃,使唤她做便是了。

三夫人白她一眼:显得我是个什么缺嘴没见过好东西的似的。

妈妈掩口一笑,打发了婢女,跟三夫人说私房小话。

小林那孩子,真是出落得愈发有模样了。

她道,年初看着还像个孩子似的,这暑气才消了点,看着竟仿佛大姑娘了。

可不是。

三夫人也感叹,要说杜姨娘,也不是不好看,只小林也生得太漂亮了些。

也难怪十二郎会惦记。

说起咱们十二郎……妈妈小心斟酌着说,也是到了该订下来的年纪了。

三夫人的脸拉了下来。

订什么。

她恼道,不立业怎么成家。

这么大的人了,还不如十四郎。

十四郎比他还小,都有了秀才的功名了。

他到现在还没有过院试。

三夫人这一恼起来就头疼。

妈妈忙端茶给她,又帮她顺气:莫生气,莫生气。

也就是咱们家眼光高,旁人家里这个年纪考院试那才是正常的。

别说十几岁,二十几三十几四五十还在考的都有。

三夫人更幽怨:你也说了那是旁人家,咱们是什么人家。

你看人家九郎……这下轮到妈妈头痛了。

我的夫人啊,咱们换个人比行不行?她无语道,凌家这一辈,也就一个九郎。

便是从大郎到八郎,也没一个能和他比肩的。

按说大郎才是承重孙,都没九郎受看重。

三代中有一个凌九郎这样的,就又能旺三代。

好说歹说,把三夫人劝下来了。

妈妈道:十二郎如今大了,也是知慕少艾的年纪,你再压着不给他订下来,怕他心里有怨……三夫人也有苦衷:我非是存心压他。

只凌家旁的儿郎都有父亲撑腰,他没有。

身上没有功名,纵是去说亲,又拿什么去说?又能说到个什么样的?他虽不是我生的,我也拿他当个亲儿子看的,自然希望给他说个好的,可你知道……妈妈劝道:你的这份慈母心,苍天可表,可也不能藏着掖着,不若与他摊开了说。

人呐,就怕话说不明白反落了埋怨。

这是良言,三夫人纳了,叹息一声道:你说的对,我与他好好说说。

要这个嗣子,于凌三爷是有香火,于她是后半辈子的倚靠。

原就是想要个与自己亲近的,否则为什么舍了凌三爷嫡亲的侄子们不要,要从旁支里过一个。

若反养出了怨恨,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妈妈话还没讲完,她凑近三夫人,放低了声音:还有一个事,十二郎对小林……三夫人的眉头蹙了起来:她不行!不成的话,打发她出府。

先别急,我不是那个意思。

妈妈却笑了,我想的正相反。

妈妈说:十二郎看上小林那是明明白白的,也不必我多说了。

她自然配不上做你的媳妇,十二郎的正妻。

她鬼鬼祟祟地说,可要是做妾呢?三夫人顿住。

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还小呢,还不急。

她和杜姨娘连垂花门都出不去,想给她说亲事除了咱们再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我寻思着,等十二郎过了院试,便好给他说门好亲事,尽快给他完婚。

成了家才能真正在你身边扎根。

小林呢,压压她,反正她小,压两三年也没事,等十二郎成亲了,咱们把小林给他做妾。

咱们这般掏心掏肺地对他,我不信十二郎能不把你当亲娘看。

嗣子终究不是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不管怎么掏心掏肺催他上进,总是不得他亲近。

三夫人一直心里也明白。

此时听了身边妈妈这一番谋划,三夫人不由怦然心动。

这主意好。

她想了想,补充道,不若现在就告诉他,想要小林可以,先给我考过院试,拿下秀才功名。

若拿不到,什么都别想。

今年院试的时间官府已经张贴发布,定在了七月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妈妈十分有信心:这么大的饵吊着他,不怕他不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