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2025-03-22 07:45:17

林嘉回到小院, 趁着还不晒,跳了会儿百索。

喊杜姨娘一起,杜姨娘是不肯跟她疯的, 只帮她数数。

到了太阳高起来的时候, 隐隐听着隔壁有人说话。

杜姨娘溜达到院墙底下立着,竖起耳朵。

林嘉无语,招手让她回来。

杜姨娘只摆手让她走开。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过了片刻, 杜姨娘过来说:我仿佛听着一个声音耳熟,像是南烛小哥?她先是纳闷:不该啊,南烛小哥怎么……忽地反应了过来:是不是九公子那个事成了?林嘉从她一说听到南烛的声音, 就知道是凌昭派了南烛过来传话的。

她笑着点点头:大概吧。

其实内心里是十分肯定的,毕竟凌昭是当面答应她的。

探花郎可不该是说话不算数的人。

只是当然不能跟杜姨娘说实话。

杜姨娘咕哝:桃子这体面可够大的。

当然了。

林嘉忙说,桃子姐是九公子跟前第一人。

杜姨娘老神在在地,不再说话了。

心里想的是, 桃子漂亮能干还那么招人喜欢,该不会是探花郎的房里人吧?又说是书房婢,会写字会读书的,红袖添香的那种?要不然哪来这么大的体面,这事让她一说就成了。

林嘉问:怎么了?杜姨娘撩撩头发:没事。

又道:这么大的事办成了, 隔壁的得好好谢谢你吧?嗐, 我有什么好谢的。

林嘉不以为意,要谢就该谢人家九公子。

杜姨娘气得伸手指戳在她额角给她顶开:滥好人!林嘉只一笑,不以为意。

肖家谢不谢的她真不在意,因为这次事里, 她已经收获了一份莫大的快乐——不是帮虎官儿求到了旁听的资格, 而是, 她, 林嘉,竟也能办成什么事了。

长这么大,还是头一遭呢。

杜姨娘觉得虽然傻外甥女是个滥好人,但隔壁肖氏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总该来表示一下。

谁知道此时隔壁,肖氏正送探花郎的小厮出门,听见自己女儿晴娘对那小厮说:小哥代我问桃子姐好。

小厮应了,离开了。

肖氏才终于从惊喜中冷静下来,生出疑窦:九公子怎么知道咱们虎官儿的?你方才提到的又是谁?桃子姐呀,是九公子身边得用的人。

肖晴娘往自己身上揽功,我就是听她说起来,才知道原来旬日里府里的小郎君们都不休息,俱都在凌九郎那里受指点。

我一想,怨不得这次府试,府里一下子中了三位。

虎官儿要是也能受凌九郎指点,说不定这次就也过了。

她道。

肖氏道:他还小,你看府里的十六郎也没中。

行行行。

肖晴娘习惯了母亲总维护弟弟,略过去,道,反正我就想着,要是能得了探花郎的指点,定是不一样的,就厚着脸皮求了桃子姐。

你看这事,就这么办成了!她有点紧张,因为肖氏一直不喜欢她去结交府中仆妇,怕丢了身份,也怕遇到势利眼受折辱。

果然这次肖氏没有如以往那样呵斥她,反而吁了一口气,称赞她:多亏你有心。

肖晴娘松了口气,心里隐隐得意,又想起来道:可要跟虎官儿说清楚,这次是靠了谁!肖氏戳她额角:瞧把你能的。

又若有所思道:是得让虎官儿知道知道,毕竟以后你嫁了,还得他给你撑腰。

虽然的确是这样,但这话听得次数多了,实在有点腻味。

正暗暗瘪嘴,忽然肖氏又道:这个事多亏了那位桃子姑娘,我们得好好谢谢人家。

肖晴娘眉心一跳,忙问:要怎么谢?肖氏踌躇了半天,看了看日头还早,道:我出去一趟吧。

匆匆解了围裙,去找六房管事的大丫鬟领对牌。

她走了,肖晴娘翻了翻自己的床头,从褥子底下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来是一对银手镯。

她十分舍不得,摩挲半天,最后一只套在自己手腕上,把另一只又重新包起来,揣进怀里,就去了隔壁。

杜姨娘看见她,皮笑肉不笑地招呼:晴娘来了。

姨娘。

肖晴娘问,嘉娘呢?林嘉在东次间里推开窗户探头:这儿呢,屋里来。

肖晴娘便熟门熟路地去了她屋里。

去了便说:成了!事情成了!林嘉早知道了,一点不惊奇,只笑道:那可好,值得加道菜。

肖晴娘握着她的手:多亏了你。

林嘉道:我不过传个话罢了。

肖晴娘掏出怀里的小布包塞给她:这个给你。

什么呀。

林嘉推辞,不至于。

肖晴娘执意要给她:你拿着。

这和我这个是一对的,你看。

她解开布包,又伸出手腕:以后咱们俩一起戴。

这倒挺新奇的,林嘉还没有和别人这样过呢。

有一回她去十三娘那,正赶上十二娘和十三娘试穿新作的衣裳。

她们姐妹俩的衣裳是一样的,只在微小的细节上不一样,特别有意思。

让林嘉生出羡慕。

一只银镯子也不算贵重,林嘉现在攒的私房也够自己打一只的。

再加上肖晴娘执意要给她作谢礼,她便收下了:好,以后我们一起戴。

肖晴娘看她郑重收起来,又道:还有个事,须得你帮我圆一下……林嘉微愕:什么事?就,我娘那里,我跟她说是我去求的桃子姐。

肖晴娘吞吞吐吐地说,你知道,我娘常常念叨的,我以后都要靠虎官儿撑腰……林嘉立刻明白了,松了口气,道:晓得了,我当个锯口葫芦就行了。

这事是你办的,不关我事。

就知道你好。

肖晴娘欢喜地抱住她胳膊,以后我就跟你好。

待她走后,杜姨娘摸进来:她干嘛来了?林嘉又把收起来的镯子拿出来给她看:来谢我的。

杜姨娘掂了掂分量,应该是实心的,还算满意,还给了林嘉:还行。

林嘉一乐,又告诉杜姨娘:还叫我帮她圆个话。

因为杜姨娘也是知情的,怕她跟肖氏说漏嘴,还得跟她通一下气,遂把肖晴娘求的事跟她说了。

杜姨娘嗤了一声:瞧把她精得。

杜姨娘在榻上坐下,胳膊肘搁在榻几上,闲闲地道:兄弟啊,也就是那么回事。

要真那么靠得住,二姐姐何苦带你来找我。

林嘉只无奈一笑,不再说话。

那时候她小,对舅舅们的印象不深。

只记得有一回忘记哪个舅舅趁娘出门的时候带她出去了。

一开始她是很高兴的,但是时间长了她隐隐有点害怕。

舅舅带她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跟陌生的人待着。

她隐约记得是个老婆子,院子里还有好几个年龄不一的女孩子。

后来娘追来,她跑得头发都散开了,疯了似的要带她回去。

那个舅舅跟她还吵架了。

再后来一段时间,老吵架,然后某一天,娘就趁着舅舅们不在,带她跑出来了,一直跑到了姨母这里。

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好久没想起来了。

现在想起来,那些陈旧的画面又翻上心头。

林嘉忽然窒住。

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小时候不懂的事,刹那间懂了,只吓得面色苍白,冷汗涔涔。

杜姨娘吓了一跳:怎么了?林嘉定定神,把想起来的事告诉她。

杜姨娘听明白,骂了句一群短命鬼!,又道:以前二姐姐多么照顾他们,在家里干了多少活!选秀给的安家钱也都给他们分了!她气得胸膛起伏,林嘉反宽慰她:都过去了。

杜姨娘长长叹一口气,道:你看吧,兄弟就是这样的。

别说兄弟,就是父母也是靠不住的。

杜姨娘是怎么给别人做了妾,林嘉是不太清楚的。

想来,也逃不过就是人间常见疾苦。

无非贫、病、贪三样。

杜姨娘气了半天,待气消了,发呆半晌,又道:我是佩服二姐姐的。

她好聪明,在回家前就把值钱的东西寄存在当铺里。

果然家里待不下去,她跑出来再把东西取出来,带着你来找我。

这些事以前也跟林嘉说过了,只每次再想起,总觉得她娘亲还是聪明。

杜姨娘起身,过去拍了拍林嘉床头的箱笼,尤其是压在下面的那只。

二姐姐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我给你收好了。

她道,你以前小,我也没跟你细说。

二姐姐病的时候把钥匙给了我,我开了箱子一看,她有四十多两银子。

给她看病花去了一些,还剩不到三十两,都在这里,我给你收得好好的。

以后你出嫁,都带过去做嫁妆。

她道:到时候,我再给你点,凑个五十两整。

我那些旧首饰到时候拾掇拾掇,给你凑一套体面的。

其他的我再给你置办一些,总之不会让你光身子出门的。

姨娘的月例是二两,其他的胭脂水粉、衣裳料子、茶叶香药、冬日的炭火都给的是实物。

这都还是在三房不克扣的前提下。

除了这些之外,因为没有男人了,就意味着没有打赏和其他的进项了。

杜姨娘用她的月例养着林嘉,在保证林嘉一定水平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省了,便是想替林嘉攒出嫁妆来。

已经无父无母无兄弟了,若再没嫁妆,嫁人以后日子怎么过?在夫家直不起来腰杆的。

林嘉鼻子一酸,又忍住,抱住杜姨娘的胳膊摇晃,娇嗔:不用你的钱,我自己多做些活,多赚些。

才说了这个话,下午桃子就来了。

我这有个赚钱的活儿,来问一声林姑娘做不做?她笑眯眯地说,林姑娘要不做,我就问问隔壁肖姑娘去。

反正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公子是想包给府外头的人,我说咱们府里就一定有人能做的,所以过来问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