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2025-03-22 07:45:17

宅中的人都歇午觉的时间, 自然也是凌昭该歇午觉的时间。

但这个时间里,他将林嘉安排在了书斋的后院里。

诚如他自己所称,他并非欺人暗室之辈, 林嘉既在后院做事,他就避到了前院来。

只是他也没有在书房,而是待在原本放琴摆棋的房间里。

因这个房间坐在临窗的榻上, 窗子外面就是通往后院的廊庑。

这是离后院最近的房间。

榻几上的棋盘收了去,摆着的全是笔墨纸砚、刻刀、磨石、棕帚、朱泥等物。

印床上固定着一枚芙蓉石,质腻脂润, 如膏如腴。

凌昭执笔起稿。

作了几稿后, 终于有一版满意的。

放下笔, 侧耳听, 隐隐能听到后院传来的琴声。

比之昨日,少了许多滞涩之感。

乐器, 就得勤练不息。

凌昭感到满意。

他将印床又紧了紧, 捉起刻刀起了刀。

入刃沉稳, 石屑纷起。

待旁边院子的琴声再也听不到, 凌昭已经刻好了湖和林两个字。

看一眼底稿,还有人字和琴字。

湖林人琴。

推窗见湖。

对岸有林。

人在月下。

琴在耳边。

这是他丁忧在家的日子。

很闲, 故刻一枚闲章为记。

待几十年后致仕休养在家, 偶翻出来,不知道还会不会记得月下的林,林中的人。

那夜彩云蔽月, 湖光实在很美, 或许不会忘。

也应该学父亲, 写进手札里。

后院里没有了琴声。

凌昭交待过桃子, 掐准时间喊林嘉。

因凡事只要有规有矩, 就容易让人心安。

林嘉内心中还存着忐忑,凌昭是能看得出来想得到的。

便用这种方式安她的心。

今日里不过去见她亦是。

待最后一个琴字也刻好,有人影从窗外过去。

凌昭看着那影子消失。

过了一会儿,桃子进来禀报:林姑娘回去了。

凌昭用砣石开始打磨,眉眼专注,却问:她今日如何?挺好的。

桃子道,我瞅着林姑娘没昨天那么绷着了。

嗯。

凌昭道,就这样吧。

三天转眼就过去,林嘉连着去了水榭三天,不知不觉心就定下来了。

也不担心练琴太投入耽误了做事,时间一到,桃子一定会进来叫她,时间准准的。

该做事的时候就认真做事,要对得起人家给的这份酬劳。

杜姨娘起先还担心着,瞅了三天,瞅着林嘉明显放松了下来,也跟着放松下来。

八月二十六这日午后,林嘉才出门,杜姨娘正准备歇午觉,隔壁肖氏却来了。

这可稀罕。

杜姨娘精神一振,迎出来:哟,她婶子来了?稀客。

肖氏知道杜姨娘也不待见她,但她有求于人,只能低头来求。

想借些干果,红枣、莲子、桂圆什么的,你这里可有?她有些难为情地问。

这些东西能常备的,这一排院子里也就杜姨娘这里了。

杜姨娘道:当然有,这是要做什么?这还不到旬日啊。

旬日里虎官儿在家,肖氏会为他专门做些特别的吃食,杜姨娘是知道的。

肖氏叹气,道:我家丫头这两天胃口不好,吃不进东西。

我想给她做个八宝饭。

唷,给肖晴娘啊,真难得。

杜姨娘道:换季没胃口吧?肖氏不想说肖晴娘是因为一块衣裳料子郁郁得吃不下饭去。

她其实也不能理解,明明都给她换了好料子了,怎么就难过成这样。

说出来,显得她家的闺女眼皮子恁浅。

肖氏便含糊道:是吧,我也是觉得这几天胃口不大好。

杜姨娘没觉得,秋天要贴秋膘啊,她胃口好着呢。

以前只是隔三差五地做些点心来吃,现在林嘉天天都做,杜姨娘天天吃。

前几天去给三夫人请安,三夫人都笑她心宽体胖了呢。

难得瞅见肖氏这么低眉顺眼地,杜姨娘心情舒畅。

大方地去灶房开罐子各样东西都给她包了些。

肖氏跟着进了灶房,看见梁上悬着一排腊肉,罐子里是咸鸭蛋,其他瓶瓶罐罐各种东西满满当当的。

记得以前肖晴娘嘟囔过做妾都比我们过得好,当时肖氏怕她眼皮子浅贪慕富贵生出给人做妾的心思,给她了几巴掌,但现在看来,她说的又的确是事实。

女儿小时候过过好日子,如今苦了,要先紧着儿子,的确对她有些苛刻,伤着她的心了。

肖氏叹口气,接过东西,低低道了一声谢,匆匆回去了。

让她这么一折腾,杜姨娘不困了,拉着王婆子坐在院墙底下晒太阳嗑瓜子,支着耳朵听隔壁动静。

可惜虎官儿不在家,隔壁也只听见点水声,大概是在淘米或者洗干果,没啥有意思的。

百无聊赖,嗑了一地的瓜子皮。

林嘉今日终于又见到了凌昭。

凌昭检查了她这三天练习的成果,点点头,开始正式教她。

但他待的时间不长,讲解了之后,又听她弹奏一遍,纠正了错误之处,没什么问题了,他微微颔首:你自己练。

说完,他便离开了。

南烛跟着离去,桃子照例陪着。

林嘉松了口气。

回到小院,杜姨娘拉住她,塞给她一个油纸包:这是我刚炒的香瓜子,你给晴娘送点去。

……林嘉很了解杜姨娘,你想干嘛?哎呀,瞧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咳……就是吧,杜姨娘放低声音,挤眼睛,隔壁不知道怎么了,你去瞧一瞧嘛,回来给我说说。

杜姨娘在墙根底下嗑一下午瓜子,还是有收获的。

听见隔壁有摔门的声音,还听见肖氏的声音拔高了:你饿死得了!肖氏自恃身份,说话常轻声细语的挺端着,难得失态。

杜姨娘心痒死了,想派林嘉做先锋去探听探听。

林嘉:……真是拿她姨母没办法,这都是闲出来的。

确实,杜姨娘又不认识字,连书都看不了。

话本子什么的,都是林嘉念给她听的。

她也出不了门,生活太单调了,人就容易变得琐碎,家长里短,爱听个壁角什么的。

这么一对比,林嘉忽然发现,不知不觉地,自己的生活就充实起来了。

每天都有事情做,有赚钱的事,有开心的事。

又总是有书看。

九公子书房里那些书,她大概一辈子看不完。

晴娘好像生病了,吃不下饭。

杜姨娘拿胳膊肘拐她,你们不是好嘛,去看看呗。

要真是生病了,那是该去看看。

林嘉道:等我先洗了手。

细细去洗净了手,拿着杜姨娘新炒的香瓜子,在她的期盼中去了。

到了隔壁站在院门口喊了两声:婶子——,婶子——?肖氏从灶房里快步出来:嘉娘来啦。

林嘉假装没看见她微红的眼圈和鼻头,笑道:我姨母炒了香瓜子,我拿过来些。

晴娘呢?在不在?在这个府里,肖晴娘也是没处去的,当然在。

肖氏道:在屋里呢,你去吧。

她隔窗喊了一声:晴娘,嘉娘来了,你快起来,别没礼数。

模糊地好像听到肖晴娘应了一声。

林嘉进到次间,在槅扇门口问了一句:晴娘,我进去啦?里面肖晴娘没精打采地说:进来吧。

林嘉进去一看,肖晴娘在榻上歪着呢,整个人都没精神。

林嘉吓了一跳,还以为杜姨娘说肖晴娘病了是信口瞎说的,不想几日不见,肖晴娘下巴都瘦得尖了。

怎么瘦了这么多?她过去在榻边坐下,关心地问,可是生病了?没有,就是胃口不大好。

肖晴娘道,你怎过来了?因为肖氏对隔壁的态度并不是特别亲近,杜姨娘和林嘉很少过来串门子。

平时都是肖晴娘往她们那边去探头探脑。

要被肖氏知道了,还要叨叨她两句。

我姨母听你娘说你病了,我过来看看嘛。

林嘉放低声音道,你要有什么想吃的,我帮你做。

虽然听杜姨娘说肖氏借了材料做八宝饭,但肖氏这个人在厨艺上实在没什么天分。

林嘉听肖晴娘抱怨她娘做饭的手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肖晴娘什么也不想吃,只道:不用了,没胃口,什么也不想吃。

林嘉又问她到底哪里不舒服,肖晴娘又说不出来。

林嘉只好安慰她:瘦一些还好看些呢,只是别饿得太厉害,把身子搞坏了。

肖晴娘闻言,从榻几抽屉里取出一面小靶镜照了照,问林嘉:当真好看了?林嘉立刻点头:当然,像大姑娘了。

少女时期,女孩子腮边和下巴常有柔润的线条,当这些线条消失,下巴变得更尖,看起来就更接近女人。

肖晴娘照照镜子,也觉得自己仿佛变漂亮了。

林嘉眼看着她好像露出了些高兴的模样,可很快眉眼间又郁郁了。

肖晴娘以前虽然也经常嘟嘟囔囔地爱抱怨,可也没像现在这样阴晴不定的。

这情绪变化让给林嘉费解。

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她往肖晴娘那里凑了凑,把声音放得更低,是虎官儿还是什么?肖晴娘那些对母亲和弟弟的抱怨,没法跟旁的人说,自然就跟年龄相差不多的林嘉念叨了。

所以林嘉知道得还挺清楚。

肖晴娘眼圈一红:不是。

她抬眼看看林嘉,林嘉杏靥桃腮,肌肤如脂。

她若是有这样的相貌,或许也不是不能搏一搏,可她没有。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问林嘉:嘉嘉,我问你,你有多少嫁妆?林嘉一呆,想了想说:我在慢慢绣呢,攒两年的话,能攒出来点吧。

指的是被褥枕套那些吧。

那些算什么呢,肖晴娘问的可不是那些,她道:有什么值钱的吗?像十一娘、十二娘她们的嫁妆那样。

林嘉扶额:你跟十一娘她们比什么。

她们的嫁妆我们怎么能比。

凌家的姑娘的嫁妆里有田宅有铺子,有绫罗绸缎、金银香药,有陪房有奴婢。

大件的家具能填满整整一个院子,连马桶都是自带过去的。

等姑娘嫁过去,虽从此在别人家里生活,可吃的用的花销的都是娘家带过去的。

还有娘家的人给她们撑腰。

若家族兄弟争气,高官厚爵,腰杆就更挺了。

所以高门大户里的正妻为什么这么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