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56章 一家人

2025-03-22 07:54:32

王素心对王素兰道:你就是小气的, 吃点东西,哪里就能吃的穷了,哪里就能没的吃了?!说到底, 粮食还是足的。

只要没有天灾,大自然给的馈赠,是吃不完的, 只是少见肉而已。

王素兰叹了一口气, 她不是心疼粮食啊, 她心疼的是调料之类的啊。

算了, 大姐也是心疼人, 再则, 她也有个计较,真不至于把家里吃得穷了。

孙玉林和王连杰高兴起来, 推了王素兰道:二姐,你且走, 等好了再叫你吃,你在这碍手碍脚的。

王素兰翻了个白眼,气哼哼的走了。

王素心笑道:她是咱们家的小守财奴, 将来进了钱财,进了她的手,包管守得住。

王连杰一个激凌道:大姐, 不要,进了二姐的手里, 要出来可难了,咱们就吃不着好的了, 千万别全部给她……王素心哈哈大笑。

王连良和王连信也乐了, 一时忙上忙下的帮她烧火啥的。

不亦乐乎。

本来略有些不熟的, 现在也完全的没有了生疏,亲亲热热的就是一家人了。

一家人是什么,一家人就是吃同一个锅子里饭的人。

虽人多口杂,可是只要守心而又纯朴的心性,不计较,其实相处起来真的很温馨。

王素心渐渐的爱上了这里,这开门见山,自然清新,人性纯朴的地方。

等螺咝粉煮好,一人捧了一碗,开始舍不得的吃了起来,王素心怕他们吃撑了,因此一人只给了半碗,所以他们又馋又想吃,却是舍不得吃,只是一根根的嗦进嘴里,一面欢呼着好吃,可真好吃。

王素心端了两大碗到了帐蓬这来,道:螺咝粉,吃么?!年轻男子与车夫忙站了起来,接了过来,其实二人早闻见了,不禁乐道:怎么是有点臭臭的。

又香又臭,王素心道:今天正好有螺咝的汤汁,倒了可惜,就做了这个,试试看吧。

别嫌弃就行。

你这姑娘,尽喜欢做臭臭的吃食,车夫笑嘻嘻的道,也是奇怪,吃起来真香!王素心也没说啥,只谢了他们的肉食。

车夫摆摆手只说这不值一提。

对他来说,常能猎到的,真不算啥。

却也知道,对于不是猎户的乡野之人来说,吃点肉,是真的难,买是要花钱的。

两人肚子撑撑的吃完,有点意犹未尽,年轻公子道:不想走了……车夫笑道:真没想到,竟被这里馋的不想走,啧啧,这厨艺和巧思……府上的厨子莫不是草包不成?年轻男子无语道。

车夫却明白,在贵人府里做事的厨子才不会多事,尤其是这种创举。

万一真吃坏了,是要挨打的。

因此便中规中矩了,这也是人之常情。

乡野之间的丫头,哪里会有这种负担?本就味少,若能有创举,添些口味,这日子也就能有些好了。

两人取了水洗漱,便进帐蓬里睡了,也是艺高人胆大。

汤氏年纪大,早早睡了,王素兰给服侍她洗了澡,吃了药。

直到给汤氏舒服的睡到了被子里,才出来收拾鸡舍啥的。

鸡舍被她打理的极好。

她心情也很好,一直哼着曲,也不知道哼啥,可见日子优渥,吃到了肉,人也会变得轻松愉悦。

所以,吃苦能锻炼心志,但适当优渥的生活,也能叫心情变得更好。

那年轻男子和车夫在这住了两天半,打了不少猎物,吃不完的都给了王素心,因此王家人倒沾了不少光,天热,又存不下来,王家人因此很是吃了两天的肉食,竟是心满意足。

期间也会有稀稀落落的食客经过,但都是吃过一顿,或是买了方子,或是买了点吃食或是杂酒,调料等的走了。

年轻男子走的时候,带走的东西堆了小半马车,杂物当然是包好了堆放在马车上面的,这样省空间。

什么辣椒,孜然,盐,醋,还有一些杂酒,零零碎碎的买了一堆,当然最值钱的还是王素心给的豆腐方子。

年轻男子爱不释手,细细的品读,虽然不可能亲自去做,然而这品味这方子,仿佛品味到了现成品一样,不禁令人口中流出口水来。

主仆二人继续上路了,路上的时候因为有了调料,猎到了什么,自然也有了不少口味。

不知不觉,王素心的方子以一种慢吞吞的浸透式的方式,在这片大陆慢慢的蔓延开来!在云阳镇上也是,天虽热了。

家家户户不可能天天都做豆腐,因此都是协商好了,每天一家做一桶,然后一家分个两块啥的,轮流着来,因此,每天桌子上都会多一道菜,哪怕清淡,平淡,对老百姓来说,也很高兴了。

尤其是豆腐滑嫩,没了牙的老人也能吃,因此很受欢迎。

每每吃的时候,都会念叨着王素心的好。

到这个时候,倒还没有人看到她做生意,便也起心思也来做生意。

镇上的人都来看过,王素心做的饭食花样多,调料多。

他们一则没那手艺,做饭都是清炖,或是蒸食多,二则,此时人的心性是真的纯朴,目前还没有什么嫉妒或是眼红的想法,因此竟还没有人有心思来抢这种生意。

反而乐呵呵的来看一看的人是有很多的。

也只是新奇的心思。

王素心和镇上大娘们说,快天热,若是很晒的时候,得了闲在家中无事时,可以编些扇子或是席子来给她售卖,她代卖,不收取费用,能卖一张是一张。

镇民们很高兴,对他们来说,反正这个是无本的买卖,无非是费些功夫的事罢了,能卖出一张也是好的。

因此也没有计较辛苦的心思,很多人会编了来卖。

这种小杂物,还挺好卖的,路过的车马,见有,也就顺道买几把扇子,或是草席,在路上方便使用,反正也不贵,而方便路上的体验,这比啥都好。

见如此之顺,镇民很高兴,因此王继祖组织赋闲的人手要开始准备建窑的时候,只要得了闲的人都来了。

也没人计较谁出力多谁出力少的事了,王素心给了王继祖一个窑的模型图。

王继祖一一记于心中,见镇民也没有经验,也就做主开始按这个模型来建了。

镇民很钦佩王继祖,赞他道:不愧是读书郎,连这个也懂。

王继祖谦虚的很,从不拿大,只道:以前无事时在书上见过模型,照葫芦画瓢罢了。

若是实用上哪里有不妥的地方,大伙儿商议着改便是。

众人连连点头,笑道:必不差的。

此时地里的活也少,只是碎细,就是除草浇水啥的,没有到丰收的时候,人也就没那么忙。

他们商议好了,现在把窑给挖好,垒好,然后经过一个夏天也就烘好了,入了秋就开始砍柴来烧炭,到时候能卖多少是多少。

夏天,也就只卖柴火,不卖炭了。

王继祖看着王连良和王连信,这两个半大小子,不是帮着割猪草,就是抢着干活,嘴甜人勤,再加上天然的亲近,对这两个侄儿是十分欢喜的,便与汤氏商议道:娘,连良连信样样都好,也长成了,只是在为人处事上,略差点锻炼,家里的活也不是太多,不如叫他们跟着我跑跑腿罢,与人打打交道,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成家。

汤氏点头笑道:是你侄儿,但与亲儿又有啥区别,你看着安排。

王继祖很高兴,便白天带着他们跑腿,忙这忙那的,到了晚上还要教他们一会儿写字识字,算帐之类的。

这些初步的东西,王素心和王素兰都会一些了,但这两个却是并不会的,因此很是磕磕绊绊的,但学的很认真。

王连杰和孙玉林也是初学,因此都跟在两个兄长身边一并学习。

甭管年纪大,还是年纪小,在学习这件事上,都是新生,谁也别笑谁便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了下来。

汤氏经过汤药的调养,果然好了很多,现在夜里不怎么咳了。

加上吃的好,脸上气色也好了很多。

章氏听她说话,中气十足的,很是欣慰。

王素心也没闲着,把池塘那一块浅水坑给围了围,就买了小鸭子回来养,没事的时候就能听见嘎嘎叫,在水坑里扑腾着的鸭子,仿佛都给这平静的路上带来许多的生机。

草木莺飞,初夏的脚步已然近前了。

等窑建的差不多,王素心便去看。

不住的点头,道:爹,建的不错。

窑并不算大,就是用湿泥调好比例,然后慢慢的抹着垒出形状来的。

等好了,还得用细火慢慢的烘,才会慢慢的变结实。

并且还得按科学的方式来浇水。

这水啊,浇的还不能太多,多了会稀烂,并且还不能太勤快,不然这窑不结实,后期容易裂开。

要十分的用心,才能叫这窑牢固。

王继祖笑出声来,松了一口气,道:等弄结实,用个十年八年的应该不难。

不光可以供应给路人,镇上人家到了冬里也能烧些炭,天冷的日子也好过些!这倒是。

王素心笑道:等到了冬里,家里盘个火炕吧。

王继祖诧异的道: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