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在古代开食肆 作者:呦呦雨 > ◉ 第072章 请客村族

◉ 第072章 请客村族

2025-03-22 07:54:32

你这孩子, 怎么准备了这么多?!朱氏叹了一声,道:罢了,就依你便是, 这一路,便是累些驮回去,也不辜负了你的心意。

王素心这才嘿嘿笑, 又叨叨了好些话。

朱氏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 笑道:这性子, 真是一个操心的性格。

又担心这一路汤氏会冷, 所以王素心直接拿了一个厚厚的毯子以及路上要用上的暖水宝, 把能想到的都想的差不多了。

只等着明天牲口到了就走人。

到了初四, 一家人叮嘱着这一路要慢一些,要仔细当心啥的, 这才帮着把汤氏包裹住了厚毯子扶上了驴。

汤氏不怎么重,驴几乎是没啥大负担的。

暖水袋一揣, 感觉就不咋冷了。

这毯子好,从头包到脚,真暖和, 特别好。

汤氏慈爱的看着王继祖和王素心,笑道:不过是回家一些日子就来了。

你们也歇几天,出摊也等十五以后再说吧。

大冷天的, 别守在外头,仔细冻着。

诶。

章氏和王继祖有点不舍, 道:连良连信扶着点你们奶。

放心吧二叔,连良连信忙道。

一家人依依不舍的送着王继祖和朱氏, 汤氏, 连良连信出镇走远了。

路崎岖不平, 驴子驮着汤氏,而连良连信一人推了一个手推车,一面回头摆手,一面回村去了。

过了一个热闹的年,乍然冷清下来,家里人都有点不太习惯。

缓了一天半,方才渐渐适应。

天冷也不出摊。

王素心就在家里歇着。

王素兰带着两个小的忙忙碌碌的,小事一堆。

章氏偶尔帮着织些布,熟能生巧,有时候便是眼睛不怎么方便,也能上手的。

王继祖则是开始规划着年后的一堆事情,沾满灰尘的书架子书桌也用上了,不再荒废,一面画点图,和王素心商议一二,一面则得了闲,便教导孩子们一些读书认字和做人的道理。

王素心没事就教教其它三个记帐算帐的法子。

顺便把画表格记帐法教给了王继祖。

王继祖略微有些惊讶,发现极为好用,也就用了,他没说什么,只能想素心的脑子是真好用。

其余的,不敢想,不能想,也不必去纠结。

她,总归是自己的女儿,这样就行了!王素心得了闲,便弄了些鱼饼送去给借了驴的人家,郑重的谢过人家大冷天的给借了牲口用。

对方喜不自胜。

本来总是借,他们也未必高兴,比如其它人家要借,他们心里其实是不怎么乐的,但是王家不同,在于王素心真的太会做人了,每次借用东西,必然会归还很多的人情,这样知趣又会知恩回报的邻居,谁会不高兴呢?!收了鱼饼,只叫王家尽管用,反正还未开春,他们且用不着驴子呢。

王素心这一次也是因为借用的时间长,所以格外的礼给的重了些,初五到十五以后才回来,要借用十几天,不给点回礼,心里上也过不去的。

索性,她是不用花费什么的,都是并夕夕上购买的,于她来说,倒不值什么。

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眼下这个村,这个镇的条件,这样的回礼,是真的极好了。

且说王绍祖一家子人回了村,村族里的人都来看,连村族里的老人都给惊动了,是因为汤氏几个月没回来,他们要来看看她,或是凑热闹的,竟是半个村都惊动了,村里没啥大事,一点小事都能惊动不少人,其余没来的,要么是家里来了客的,或是出村作客去的。

所以能来的都来了。

王连良王连信现在也挺会做事的了,见这么多长者来了,便忙开了门端板凳给坐,一面又给来的小孩子们一人一颗糖,小孩子们眼睛发亮,郑重谢了,方才小心翼翼的接过,有好些人根本舍不得吃,双手捧了,站到大人跟前去。

两人又对老人们道:仓促来家,还要收拾,竟是没有茶水给叔伯们喝,实在惭愧,等明天收拾好了,还请无论如何来我们家里略坐一坐,也尝尝小的们奉的茶果。

族老们看着这两个拔高了不少的小子,听的都赏心悦目,对汤氏道:这两个小子,成长不少,还是继祖会教人呐,都一表人材了。

还要多学多问,长进在后头。

汤氏笑道:你们这般夸他,可得骄傲了。

众族老们都笑了,又问汤氏身体养的如何了。

汤氏笑着对他们道:去了镇上请了大夫,配了药,一直吃到现在,咳疾好了不少,今年冬天这般的冷,都没咳几声了。

我那二儿媳妇眼睛不咋好,继祖腿脚又不好,可是这也没叫我吃着苦,与在村里是一样,把我伺候的好好的,我无所事事,是真闲的慌。

我这也是命好,在村里,有大儿这两口子照顾,在镇上,有连良连信还有我那四个孙子的孝敬,竟没叫我操半点心。

众人见汤氏容光焕发,满面笑意,穿的暖,人也不像吃过苦的样子,自然是信的,不禁羡慕道:老太太儿孙都出息了,好,好啊……又问继祖怎么不回村。

王绍祖听了,怕村里有意见,便道:二弟妹眼睛不怎么好,二弟腿又不便,家里还有四个孩子,来来回回的万一磕着碰着,又怎么办呢!?他们又不是像连良连信这般大了,继祖夫妇现在还是负担重,牵挂多的。

若不然早飞回来了。

若是等他们到了连良连信这般大的时候,不用说,继祖也得回来见见族老们。

现在又下了雪,他们两个多灾多难的,我这个作大哥的,说什么都不能叫他们回来,若是冻着,又是一场心疼,娘也操心。

所以,就拦着不叫回了。

村族里一向是慈祥的,一直以来都是心疼继祖的,哪有叫他们这么折腾的。

叔伯们不会,我更不会了。

继祖心里过不去,在镇上也烧了羹饭,也祭了祖宗。

等我上坟去把继祖的一份也一并代烧了,尽了孝心才好。

只望族老们也心疼一二分继祖。

等以后,孩子们大了,没了牵肠挂肚的,必定回村,侍奉祖先的……这话说的十分周全。

族老们听了默然,也就没话说了。

朱氏道:继祖从小就得族老们庇护,回来前一直牵挂着呢,这次虽然人没回来,却是叫咱们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只等明天,叫我做了,好叫各位叔伯前来吃顿酒,嚼些瓜果,也叫继祖尽一尽孝心,他才心安呢,明天可千万得来。

这话一说,众族老们便又喜悦起来,只道王家请,一定得来吃席的。

族老们看到老大一家,这般的维护继祖,便笑道:老太太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汤氏笑道:也是村族里教养大,若不然我哪能生出这两个儿子来。

继祖到如今,都是因为族里包容他,要不然,又哪能有今天呢。

这话听的叫人心里舒服,族老们的不快已经尽去了,笑道:继祖两口子有自己的困难,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别折腾了。

老大代祭也是一样的。

不妨事。

本来王继祖一直运气不怎么样,村族里是从不嫌弃的,只不过今年继祖的日子好过了些,村里是想着,不管怎么着,也得回来一趟,这也是尊重村里的意思。

没想到没回来。

经过他们母子一番维护,又体面的招待和邀请,话又说的圆。

他们的不快已经消失了,想一想,是否对继祖太苛刻了。

难道是因为读过书,所以对他反而要求格外苛刻吗?!其实想一想,不回村也是可以的。

毕竟是大冬天,王继祖一家,残的残,不便的不便,孩子们又小的需要人管,这么折腾回来,的确是太折腾了。

想一想,等以后孩子们大了回村也是一样。

王家这般周全话一说,再将人客客气气,礼貌的送走,这才开始收拾起家里来。

虽只几天没住人,但还是有灰的,把灰扫了,抹了一遍桌椅板凳,然后把厨房收拾出来,烧水的烧水,生火的生火,然后把家里给用炭火取暖。

汤氏暖暖和和的窝在原先住的屋里歇下了,这一路来是真的累了,朱氏给她倒了温水喝了,给她被子掖好,不一会就睡着了。

还好被子年前拿出来晒过,现在挺暖和。

朱氏道:一会子还得叫娘起来,老人家上年纪了,日里不能睡的太长,不然晚上该睡不着了,生熬着可受不住。

那一会子再叫娘起来,只是窝在榻上吧,这一路骑着驴也累,腿只怕软了,回来又与村里人说了这么一会子话。

肯定累到了。

王绍祖道。

我现在把鸡汤炖上,等娘醒了,就在榻上放个小桌子吃饭吧,这么冷,还是没叫娘起来了。

朱氏吩咐连良连信去杀鸡,准备炖汤。

王绍祖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收拾了一通,才弄好,人也累的够呛,不禁道:还是素心想的周到,给带了不少现成的回来,要不然,只怕有咱俩忙的了。

这孩子贴心。

我就说继祖和弟妹以后有依靠了。

也是咱的依靠,就素心这模样,这作派,像不像咱家的主心骨?!朱氏乐道。

王绍祖乐了,笑道:这孩子主意大的很,不是主心骨是啥?!也是咱的福气,这孩子且孝顺呢。

他们又没个女儿,此时颇感欣慰,其实又与他们的女儿有啥区别呢,是不是?!王绍祖拎了些瓜子,花生,还有一点糕糖,去了帮他们家照看鸡鸭的相熟人家。

这般重礼回礼,对方自然无有不满意的,还推辞说自己没做什么,只是按时投喂啥的,不肯收受。

还是王绍祖坚持给了,对方才收下,又客气的送出来。

王绍祖邀请对方明天来家里吃席,对方答应了,高高兴兴的。

等他到家,汤氏也醒了,小辈们都叫她别起来,只在榻上拿了东西垫靠着,火盆也拿的近些,劝她累了就好好休息休息,不然明天家里人来这许多,没精神可怎么办。

汤氏也没勉强,她确实是人老了,精力不济了,骑一趟驴就感觉缓不过来了似的,特别疲惫,虽然已经睡不着了,但她喝了点鸡汤,便眯着眼睛在小憩,感慨笑道:到老了才知道,我竟也过上了好日子。

我是个有福气的人。

一时都乐了。

晚上没做太多,只用鸡汤下了些擀面条吃了,就都睡下了。

一家人今天都挺累的。

第二天一早,族老们相约来了,才知道王家待他们是真的很敬重。

倒好了的茶奉到了手上,桌子上喜庆的摆上了瓜子花生,竟还有一些稀罕的水果,甚至是一些没见过的果子。

然后就是炸好的麻花,洒了芝蔴,香喷喷的,炸好的锅巴,什么粉糯的糕点,竟都摆上了桌来。

竟是如此的郑重。

这样的东西,村里哪家敢这样摆!?谁家又舍得这么造着待客的。

本来是不想被轻慢的心,此时反而略有一点不安,对汤氏道:这,继祖这也太破费了,何必这般的破费,倒叫我们有些不好意思的。

一年难得一回,继祖也是想尽尽孝心,这些,都是尽全力拿出来的好东西。

好歹也叫族老们晓得,继祖现在总归是有了营生,有了着落。

再好,也不忘了村里的好……王绍祖道。

族老们听了,不知怎么的,心里十分感动。

直道着破费,但也有人睁大了些眼睛,用不可置信,其实是有些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些吃的,想了许久,方才小心翼翼的问汤氏道:继祖,现在境况咋样?一家人日子还过得去吗?!汤氏听了,知道是关心,道:虽是用尽心来准备了吃的,但也不是掏空家底硬充胖子,老哥哥们放心用吧。

众人这才点头。

此时对王继祖的所有不快,全都去了。

菜上桌了。

此时的宴,不像后世的哪怕普通农家的宴也不普通,都是硬菜。

此时,一年到头能上一个硬菜,再加上一个年夜饭的鱼,就已经极好的了。

硬菜难得啊,尤其是肉。

所以朱氏也没准备的太出格,只是花样上用了不少心思,很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