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黑户

2025-03-22 08:02:25

知道了观里诸人的事迹, 接下来自然就问廿七自己了。

问多大了,廿七:二十多吧应该。

问皂角什么时候去世的,廿七:不记得有没有十年了。

问遗书什么时候写好的, 廿七: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写好了。

那场异族侵华的战争持续了好多年,没人知道观里的人到底哪一年下山的。

没人知道皂角到底多大年纪。

随随便便模糊一下, 时间上的误差能有个十年,并且完全无从考证。

廿七说:爷爷算不清时间了,我后来大了, 也没去特意记录时间。

在山里,记不记都是一样的。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

吃喝拉撒,念念经文。

每天都是一样的。

他表现的很淡然。

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来那句山中无岁月来。

其实对阮祥云来说, 这些也并不重要,没有谁非要去当个福尔摩斯一定要调查清楚的必要。

尤其七叔爷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 二十多年前, 那个谁家的闺女,没结婚先把肚子搞大了。

后来嫁得远远的。

只没人知道那孩子哪去了!可那个姑娘远嫁千里之外快三十年了,她父母也早就去世了。

她家是村里的外姓, 不是老姓, 也没别的亲戚了。

那时候农村也没手机,甚至电话也没有。

山村不比平原,那时候平原农村还一个村里一部电话呢,可山村要到乡里才有电话。

找也找不到了,可以说是死无对证。

没想到七叔爷神助攻!阮卿侧目。

她适时地插了一句:那……他算是咱们村的人吗?大家伙顿了顿, 都看向阮祥云。

阮祥云试探地问:你……上过户口吗?廿七演技上身, 无比自然地反问:户口是什么?七叔爷骂道:上个屁!我师父都半辈子不出山,谁给他上户口去!这是生在解放前的人!呀。

阮卿掩口, 故作惊讶,上台词诱导,那他是黑户啊。

那怎么办呀?大家纳闷,阮爱华的闺女怎么说起话,动作神情这么造作,劲劲儿的?城里人真怪。

这还不好办,没户口就补户口呗。

搁农村不稀罕。

七叔爷说。

阮卿从小生长在城市,有点身边即世界,总以为世界上的事都该是有序的,遵守规则的。

她不知道在一些偏远贫困甚至并不偏远也不贫困的农村地区,有些事跟她想的不一样。

譬如有些人活到四五十岁了,也还没上户口——前两年县里组织干部下基层,就摸出了好几个。

譬如有人结婚十几年,孩子都上中学了,过不下去了闹离婚才发现根本就没扯过结婚证——村里就有这样的,还不止一对,因为结婚的时候还没到法定年龄,办完婚礼过几年就全然忘了该扯证的事了。

总之七叔爷一指自己的儿子:这事你去办。

阮祥云也一口答应。

不说离廿七这里最近的就是他们老梅沟村,既然被他知道了这里有这么一个黑户,职责所在本就该管。

单就说野人观里诸人事迹和廿七小兄弟之所以成为黑户的历史原因,阮祥云这一腔热血也不能不管。

他答应了,但是心思不在眼前,飘得很远。

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阮卿高兴死了。

她脸上的笑就绷不住,带出了形迹,大家不免多看她两眼。

她忙说:他是我救命恩人,我替他高兴。

七叔爷也说:就是,该高兴!他看阮祥云走神呢,踹了他一脚:那明天,咱带廿七一起下山?嗯?哦!好。

阮祥云回神,对廿七说,你跟我们下山,上户口手续不少,得好些天呢。

你先跟我去村里住。

廿七道:多谢。

他身上有一种古风,一言一行都能带出来,特别让七叔爷着迷。

天黑了,廿七站起来安排大家住宿。

说起住宿,阮卿不需要演了,真情实感地抱怨:昨天睡得我浑身骨头疼!其实大家看看条件没觉得有啥。

虽然现在日子过得比从前好了,但是村里人夏天木床板上直接铺床席子就睡的也挺多的。

阮卿这种城市女孩睡惯了席梦思才会受不了。

好在事先沟通得还算清楚,大家带了被子来,都是薄被,就一床厚些的是特意给阮卿的。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阮卿也不可能再跟廿七睡一个屋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七叔爷拉着廿七往另一个屋走:走,给我好好讲讲你师父。

还有,你练的是啥功夫?适合老人练不?廿七是真看出来了,七叔爷和阮卿的的确确是血脉相连的。

他俩看似都市与农村,精致与粗糙,富裕与乡土,截然不同。

但有些东西存在共同的血脉里,一样一样的。

就是中二魂。

这一晚虽然没有了廿七这个人体火炉子,但阮卿有了厚被子,把自己裹起来,一半在身下,一半在身上,睡得比昨晚好多了。

大家今天听了传奇事迹,又见识了传说中的轻功,大开了眼界,也是新奇的一天。

在炕头上嘀嘀咕咕讨论廿七那飞来飞去的功夫,说着说着,渐渐也睡了。

就连七叔爷,缠着廿七问东问西,到最后也打起呼噜睡过去了。

就只有阮祥云睡不着。

屁股决定脑袋,或者说,在其位谋其政。

七叔爷见到廿七想的只是:道观,武功,师父。

阮支书在想什么呢?他越想越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事迹,事迹,事迹!开发,开发,开发!拨款,拨款,拨款!修路,修路,修路!旅游,旅游,旅游!就业,就业,就业!民宿,民宿,民宿!致富,致富,致富!!!人民书记为人民。

前几年县里有一个旅游开发项目,阮祥云就极力为老梅沟争取过,惜败于几十公里之外的胡家庙村。

就因为他们那里有个庙,算古迹。

旅游局翻翻县志,翻出几个百年前的老故事,开始打造背景,把那边开发成一个景区。

胡家庙村的村民,开民宿的开民宿,开饭馆的开饭馆,搞停车场的搞停车场,卖纪念品的卖纪念品。

顺带手,当地的土特产也一起卖。

没几年,家家户户赚得盆满钵圆!都开始翻修房子。

还统一了样式,全盖那种仿古的。

游客们更爱来了。

阮书记羡慕嫉妒恨好几年了。

就一破庙。

县志里记录的也都是那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谁也不知道真假,就能炒作起来。

眼前的野人观,感人事迹,孤勇精神,道家风范,实打实的证据就在他手里!这不比一个破庙强!!明天!明天出山有信号,他要打电话!给县里领导!给旅游局!给道教协会!给民宗局!还要给媒体!得打出名气来!对了,现在都流行网络宣传,那个要咋整?明天打电话给县里搞宣传的朋友咨询咨询!阮支书越想越激动,半夜才合眼。

第二天被吵吵醒了,两个村民正在吵架。

一个说:墓碑上都刻了‘道号未得’,那不就是未得师父!另一个说:人家是道号未得,不是道号‘未得’。

前一个说:对呀!就是道号未得呀!另一个说:是道号未得!不是道号未得!!!那人脑子出了名的轴,转不过来弯来,梗着脖子:你看你自己都说是道号未得!!另一个要被活活气死了。

阮祥云没睡好,脑袋疼得要死,揉着太阳穴走出来,大家都起了,他起得最晚。

祥云叔,来吃饭!阮卿啃着烤土豆招呼他。

昨天晚上廿七把剩下的土豆都埋在了灶膛的灰里,留了小火,慢慢烘着。

早上起来就熟透了,闻着特别香。

而且阮祥云他们带了盐来,撒上盐就有滋味了,阮卿吃了一整个。

昨天晚上说好了的,廿七今天跟着大家下山,办理户口的事。

他给大家弄了早饭,还把观里的东西也都拾掇好了,门窗都小心关好。

等有了身份,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等走到前院,将要离开的时候,阮卿却在石砖道上站住,看了眼古朴的道观,又看了一眼廿七。

廿七明白她所想。

前天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他还记得。

廿七在众人注目之下,一撩衣摆,冲着三清殿,两座坟茔,跪了下去。

爷爷,我下山去了。

他说。

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三清在上,诸位仙魂有灵。

在下廿七,世间一无根飘萍之人。

生计所迫,不得已借用贵观名号,重造出身来历。

半生腥风血雨,过往已抛,不再回头。

余生,绝不行恶。

如违此誓,叫我身首异处。

七叔爷叹道:看看,这才是跪。

你们那叫啥,过年祭祖叫你们跪,一屁股就坐在了小腿上,那叫跪?那叫坐。

他也提提裤腰,对着皂角的坟茔作揖:师父,我带他下山去。

等给他上完了户口,就送他回来。

阮卿:?等下!谁说要回来了!不要自作主张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