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110章 啃老的弟弟(04)

第110章 啃老的弟弟(04)

2025-03-22 08:05:23

嗯, 知道。

我单位您知道的,很少忙的连接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真忙成那样,我就把悠悠送回来跟您二老住段日子。

虽然与前夫离了婚, 杨清接手这具身体以后,可从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前夫以及前公婆的坏话。

她不希望让孩子参与到大人的争吵不和中来。

何况那三人都是她的亲人, 只要他们不是做的过分 , 她就不会在孩子面前说是非。

只是一但那三人做的过分, 她就不得不提点闺女, 不是为了种下仇恨,而是想让孩子能辨别亲情,辩别是非,也能警醒些。

好。

离开的杨清, 在小区大门口遇到了回家的前夫, 两人擦车而过,彼此望了一眼。

但都没有打招呼的意思。

刚开车到超市,打算给家里补货,蔬菜,水果,日用品都要补货了。

手机叮咚叮咚的响起, 是老三的电话,只听电话那头, 老三兴奋的说道, 姐, 我京城区域的第二名,能去湘南录制后面的节目了。

恭喜, 需要投票就给我发信息与链接, 到时候我帮你投。

到时候早点告诉爸妈, 让他们在小区也帮你拉拉票。

谢谢二姐,我知道的。

杨文西心里那个美呀,他用穿越前所在世界的歌曲,作为原创,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要不是第一名是关系户,他就是第一名。

带着另外一个世界的文化,在平行时空,也许能获得成功吧。

杨文西不确定的想着。

杨文西自己一个人在娱乐圈折腾,几个月以后,还真折腾出来了名堂。

签约一家大的传媒公司,因为参加选秀,已经有了名气,还是创作才子的名头,合同可以比肩三线顶峰的艺人。

特别是版权方面,因为有杨清帮他找了律师,更是没有被坑。

分成也不错,与二线艺人一样。

合约在某些方便是比肩二线艺人的。

杨文西走上了正规,杨清的日子更加的清闲。

她的日子其实一眼能望到头,上班下班退休。

多年她也是一直一个人,没有再结婚。

日子过得悠哉,也安静。

一直到八十八岁,有了重孙,才闭眼。

…………*****回城知青平行世界,架空一九七八年,六月燕京大学,一间会议室内,泾渭分明的坐的两方人。

一方是一老一中两位男人,带着三个孩子,一方是三男两女。

老的老同志,农村人的装扮,穿的一身崭新的汗衫,加旧的灰色衬衣。

手中捏着一根烟杆子,盯着对面穿着碎花衬衫的年轻女子说,小杨,老庞家都没了,只剩下这三个孩子。

你是他们的小婶,我们想着,只能把孩子送来。

知道你不容易,峰小子牺牲以后,你一个人带着一个闺女本就不容易,现在又多三个孩子也是不容易的。

可我们也没有办法,真看着孩子不管不可能,管吧,也没有人一天到晚看着他们。

亮小子犟都很,说他能养活弟弟们,见天的进山。

你说到时候出事了怎么办?我们也不放心不是……对面的碎花衬衫女子(杨清),已经明白自己的处境,下乡知青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还有一个身份,烈士军属,在做知青时结了婚,丈夫在去年上半年牺牲。

本来她与丈夫就有一个女儿,现在又多了大伯哥,二伯哥家里的三个孩子。

大伯哥,二伯哥两对夫妻,坐便车进城,牛癫狂,翻车。

两对夫妻加车上还有三人全死了。

那三人家里,也有孩子,但还有其他亲人。

只有庞家的三个孩子没有人管,他们也不是一个亲人都没有,外祖家那边条件都不好,也养不了他们。

有个小姑,家里也有两个孩子,也养不起他们。

偶尔去瞧瞧他们倒是可以,只是养他们,都做不到。

生产队商量来商量去,只能把三个孩子给杨清送来,好歹是大学生,跟着杨清以后也比跟着别人有出息。

收拾收拾三个孩子的行李,就拽着三个孩子给送了来。

杨清身边坐的是系里的主任,还有教授,辅导员,以及她班上的副班长。

都有给她做见证也有给她撑腰的意思。

老支书,盼盼才四岁,我自己每天要上学,照顾几个孩子确实有些困难。

但我也不能看着他们三个不读书,这么小就……说道后面,她自己都有些哽咽。

语气低沉,难受。

小杨,唉,你别怪我们。

真是没有法子了。

亮小子又不听劝,总是要往山里跑,我们真怕亮小子进山出事,到时候我到了下面也不好意思与你公公大伯哥他们交代。

老支书,三个孩子我养,只是需要队里帮忙多照看我们三家的宅子。

以后我们肯定会找机会回去的,您知道的家里的房子对几个孩子的意义。

房子破烂是天定,但我不想房子被其他人占了。

明白明白,你放心吧,你们三家的房子,我保证队里不会有人侵占。

不管何时,房子都是你们的。

老支书看对面的人答应了养孩子,哪有不答应帮忙看着房子的。

谢谢老支书,那天亮他们三个出来有没有开长期证明。

我想让他们在燕京读书,至少毕业之前我无法离开燕京。

有,我们已经想到了。

不能耽搁你读书,也给他们打好了各种证明,放心吧!老支书早想好了各种问题需要的一些证明。

隔壁坐的会计,从挎包里拿出来一大摞的证明,还有一些书面文字材料。

包括三个孩子的户籍证明,还有三个孩子家里的钱财,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点,用两个纸包包住。

被会计推给杨清,小杨,亮小子家里处理完他父母的后事以后,还余有十块钱。

华小子家里余有十六块钱。

我现在全部交给你,之前没有给三个小子,也是想着在他们用的着时候给他们。

陈会计,谢谢。

杨清也没有数,接过那两个纸包随手揣进兜里。

也拿起那些各种证明。

低头轻声问辅导员,郑老师,我们学校附近有没有小学初初中?能收外地孩子吗?有的,你放心吧,你这种情况学校帮你出具证明,几个孩子都能上学的,没事的。

辅导员是知道的,他帮助班上的其他已婚带孩子的同学也处理过这事。

那就好,谢谢老师。

辅导员是高他们十多届的优秀学长,恢复高考之前就被昔日看重他们的老师报上他们的名字调回来当辅导员。

不用谢,只是你自己一个人既要上学又要几个孩子,可是很辛苦的。

没事,我还有些积蓄。

我丈夫牺牲以后,他的工资还有抚恤金以及他们部队的捐款,我都没有用过。

原本想等孩子长大,给我闺女,现在用来养几个孩子。

杨清的话一出,身边的人都对她投来敬佩的目光。

不容易啊!系主任也吱声了,杨同学,马上就要放暑假。

考试也考试完了,我看你就先放假。

带着孩子回去安顿好他们,读书的事,你就找你们辅导员。

是,谢谢主任。

三个孩子也不敢看小婶,他们也知道小婶不容易。

也从不提找小婶的话头。

庞天亮低着脑袋,声音低沉,小婶,我们就在京城住段日子,等您上学以后,我们就回去。

你放心吧,我能带着弟弟们好好过日子。

杨清摸摸最小的庞天华肩膀,搓吧两下,天亮,我知道你怎么想的,想着不麻烦我。

可我也需要你们。

盼盼还小,我上学的时候,都是把她寄在租房隔壁的人家 。

其实我是不放心的,你们来了也好,天华九月份也能上一年级,到时候让他带着盼盼一起。

行不,天华?七岁的天华一听需要他帮忙带妹妹,可高兴了,小脸上露出了笑容,拍着干巴的小胸脯保证,小婶,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盼盼的,绝对不让别人欺负她,谁敢欺负妹妹,我打死他。

小家伙的眼睛内闪烁着狠厉,小小年纪已经有了狼性。

看来,这段日子,三个孩子吃了不少苦。

之前原主也没有收到来自婆家队里的消息,一点也不知道三个孩子变成了孤儿。

突然来,确实有些措手不及。

好,我相信天华能保护好妹妹。

杨清带着孩子们,带着老支书,陈会计去租屋那边认认门。

老支书,陈会计坐,我去你们倒茶。

先坐会儿,我去买菜,中午一起吃饭。

招呼着两位客人,原主租的房子不大,就一间房,是燕京大学附近的一处四合院的倒座房,好在是单独的一个大四合院。

院子里收拾的齐整,在外面她有放一个藕煤炉子,还有一张缺腿的旧桌子,放着切菜板,做饭的时候还能放油盐,放碗筷。

还有一堆煤球,在另外一个角落。

上面还有个烧水壶,正烧着热茶。

杨清一进门,在对面正房老太太家里玩的盼盼,飞奔的跑回来,妈妈,妈妈,你怎么中午就回来了?小家伙飞奔过来抱着妈妈的腿,蹭了蹭。

盼盼还记得大哥二哥三哥吗?快进屋去瞧瞧,还有支书爷爷,会计伯伯。

进屋要有礼貌,知道吗?杨清摸摸小家伙柔软的头发 ,温柔的叮嘱。

嗯,妈妈,是老家的哥哥他们对吧?小丫头才出来几个月,还记得哥哥们。

大眼睛里闪烁的都是兴奋。

是,快进去吧。

小丫头进屋就看到坐在桌子边的支书爷爷,会计伯伯,小嘴甜甜的,支书爷爷,会计伯伯。

哎,小盼盼回来了。

老支书看着小姑娘比在村里的时候白皙,水灵,高兴的咧开嘴笑了起来。

庞天亮三个见到妹妹,掏出来他们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山货。

一个劲的与妹妹说话,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他们也很想妹妹。

给客人沏好茶,杨清出去买菜,拎着一个大篓子。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宽松了一些,加上夏天的辣椒茄子豆角已经出来,倒是能买到一些还凑合的菜。

买了小菜,杨清从空间拿出来几斤五花肉,还有三条活鱼,还有半只鸡。

也从空间拿出来不少调料,生姜大蒜等。

顺带的还带有几瓶油(橄榄油),她在别的世界买的最多的就是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茶油,芝麻油也有一些。

回到家里,天亮,天明帮着择菜洗菜,小婶,我还是想回去。

天亮是大哥,看着小婶就一间房,住的也不宽裕,不愿意给她添麻烦。

之所以愿意来,也是想见见小婶与妹妹。

来了见到了小婶与妹妹,天亮就想回去,回去他能养活两个弟弟。

杨清回头眼睛一瞪,回去什么,别担心没有地方住。

等下吃午饭以后,我就去问问,东厢有两间房没有租出去,租下来,我们五人居住,刚刚好。

你可别多胡思乱想,我们是一家人。

以后小婶供着你们读书,觉得不好意思就好好读书,知道吧?小婶,你一个人养我们四个,会很辛苦的。

天亮比弟弟们懂的多一些,也能知事一些。

没事,辛苦归辛苦,但没有过不去的坎。

还有三年半,等小婶毕业,我有了工资,咱们的日子就会好些,现在还有一些钱。

日子会慢慢的好起来,你别想那么多。

十二岁的小天亮抿紧小嘴,没有再说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他比弟弟们更加的明白,他们三个拖油瓶,是怎样的负担?要不然姥爷家,姑姑家,怎么不收留他们。

他们也是亲人,也不是什么恶人坏人,一向对他们都还行。

不收留他们,是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

仰着脑袋,让眼泪不流下来。

他是男子汉,不能哭。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一桌子好菜,香喷喷的红饶烧肉,快熏晕了屋内的每一个人,多久没有吃肉了,过年都没有吃过一口肉。

院子里的还有三户邻居,也张望着:好香啊。

这小杨家里是来了什么贵客?当然没有人瞎想,小杨一直开着门,屋里几个人,他们来来往往也能见到。

人家大大方方的,还有一位老人在里面,再龌龊的人也不会胡乱猜测。

老支书看着一桌子好菜,连连摆手,小杨,快别炒菜了?太多了,都吃不完。

他是吓的,全是好菜。

这孩子也太实诚。

杨清还给两人准备了一瓶普通白酒,去隔壁借来酒杯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烫。

老支书,好不容易来一次,我做点好菜没啥。

还有一个汤,等下。

锅里还有最后一个菜:瘦肉粉丝汤。

吃完午饭,老支书好奇的问,小杨,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家就是燕京的,你怎么带着盼盼在外面租房住?杨清笑笑,老支书,我家兄弟姐妹多,家里的房子又只有那么几间,下乡那些年,家里多了不少孩子,哪里还住的下我们母女。

加上我要上学,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

闺女盼盼的户口随着她回城,也落下来了。

原主手中有钱,但一直攒着,杨清已经想好了,买房子。

即便在市中心买不了,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也要买一处宅院。

最好把另外三个孩子的户口也落下。

老支书还带着户口迁移证明,各种的都有。

就是为万一做准备。

哦,也是,那你一个人带几个孩子没有问题吧?老支书担忧的再问。

没事,以后的日子苦是苦些,但也不是过不去,那三年最苦的时候 ,都能捱过去。

现在也一样能。

是,有这个决心就好。

唉,只怪我们没得用,照顾不了三个孩子。

说到这个老支书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老支书,不用村里照顾。

之前我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现在知道了就不会把三个丢给队里照顾。

老庞家还有我这个长辈,又不是没有了亲人。

是是是,你是个好的。

之前峰小子(杨清亡夫)没有看错人……聊了许久,杨清带着孩子们出去,一直走到胡同口,送老支书与陈会计。

等到他们的背影彻底看不见,才带着孩子们回转。

走了两户人家,发现胡同口第三家门口几人在说卖房买房的事情。

杨清站在边上听着,几人的议论:败家子,老古两口子一去,遇到他们家这个败家子,以后怎么了得哟!老胡,你瞎操什么心,老古的这个院子,是上面退回来的,人家还有两处院子。

地段也好,卖一处咋了?是,也不是一个大院,就是以前的一个小跨院,以前是老古他早就死了的三哥的,也不是老古的。

只是后来老古家里,只剩下老古这一脉,才归了他。

卖就卖呗,那房子糟践成什么样了。

要不是老古家那厉害的儿媳妇,还收不回来。

是,那小跨院说起来也不错。

就这么卖了,看着是有些可惜。

可惜啥,我看小古两口子不糊涂,卖了以后在他们住的附近换一处房子也很划算。

听明白以后,杨清对天亮说,天亮,你带着弟弟妹妹们先回去,小婶办点事。

庞天亮望一眼人群后的院门,再望一眼小婶,点头,嗯,小婶,不需要买房子的,很贵的。

小婶就是问问价格,买得起就买,买不起也可以先租下来。

去吧,带着弟弟妹妹先回去。

没有承诺不买。

等孩子们走了,杨清扯扯身边一位大妈的衣服。

穿着长袖薄褂子的大妈诧异的望着杨清,姑娘,你干嘛啊?大妈,我问问,是不是就是身后的小跨院要卖?是啊,姑娘你想买啊?大妈上下打量一番,问道。

问问,价格多少,里面的布局怎么样?是个跨院,连我们住的大院子,以前有道月亮门,后来堵死了。

你瞅瞅,跨院有单独的院门可以进进出出。

正房三间,东厢房两间,西厢因为开了月亮门,只有一间,没有倒座。

但院子里有口水井,早些年安装了压水的装置,方便的很。

大妈在这里住了半辈子,对隔壁的小跨院了解的很。

我能进去瞧瞧吗?能啊,怎么不能。

进去,进去,大妈我带你进去瞧。

大妈热情的拉着杨清进院子,边上议论的一群人也望着杨清打量。

一群人调转方向,也面朝跨院内,都瞧着。

三步台阶上去,跨进院子里。

杨清进院子就打量,院子里的空地方应该有七十来平,还不小。

看到了封堵的月亮门,还有西厢那一间屋子。

三间正房,大玻璃窗户,中间的大门,堂屋贯穿隔壁两间。

东厢两间,也不小。

只是屋子很破旧,院子里埋汰的很。

西厢的那间单屋边上还有厨房,是搭建的一间小屋。

靠东厢的那边确实有口水井,上面是安装了压水装置的。

院子里的石桌石凳,都非常的残旧,灰色变成了黑色,漆黑,还能见到油光,绝对不是泼上的油。

屋内,空无一物,看来是清理过。

昔日的火炕也早已拆掉。

屋子里墙上脏兮兮的。

姑娘,怎么样?有兴趣吗?有兴趣,只是价格不便宜吧?那是肯定的,肯定不便宜,虽然只是个跨院,但好歹是个整院。

大妈说了价格,说了室内面积。

西厢那边原本是没有房间的,如今的一间房,是解放前房主自己加盖的。

也就是大妈他们口中的老古的哥哥加盖的。

杨清确实手上有些钱,之前丈夫的工资还有抚恤金,当初地方上的慰问金以及部队战友捐款。

刚刚能买下这套房子,还能稍稍剩一点。

刷刷家里的白墙,收拾收拾,置办一些家伙什儿,估计能花的差不多。

十天以后,挤在一间屋子居住的一大四小搬新家。

妈妈,这是咱家?小丫头蹦蹦跳跳的进到院子里,看着院子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

是,是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