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113章 回城知青(03)

第113章 回城知青(03)

2025-03-22 08:05:23

那倒是, 老三你这点没有说错。

虽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房产不能交易。

但还是有一些房产,是私人的。

每年也有那么几套房产交易,不说别的地方, 我们隔壁胡同前几年就卖了一套房子。

价格确实有上涨, 你们几个别不当一回事。

咱燕京的房价,不会跌,知会越来越高, 早买早好。

老大老二,手头要是有余钱,就先买一套。

甭管大小, 先买着。

没钱先买小的, 等以后再攒一笔钱就把小的换大的。

你们兄弟俩都有两个儿子, 以后他们成家立业都要房子。

房子是要早早的准备的,要不然等到孩子们大了,你哪有房子给他们结婚。

老四老五, 你们也听着, 刚回程两年至四年, 我知道你们手中的存款也不多, 但你们以后也别大手大脚花钱。

把工资存下来,以后能自己攒钱买套大房子。

有了房子, 一生才能安定下来。

你们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杨父就是典型的受父辈遗泽, 现在他住的四间房子,就是父亲买下来的,还有一处院落在隔壁一条胡同, 那是杨父哥哥的房子也是四间。

他更能理解杨清说的话。

靠国家分房子, 不是级别高的大干部, 分的房子压根不够住。

还有有的单位等一辈子也分不到房子, 还是自己有房才能安心。

爸,那你有空在咱家边上,帮我打听打听,有没有卖房子的,大的买不起,但买一间两间可以考虑。

杨大哥相信妹子不会骗自己,既然买房子能比存钱的利息划算,那就买房子。

到时候还能租出去赚一份租金。

就那租金,也比等利息划算。

老二也立即举手,爸,帮我也留意下,我买不了两间,一间也行。

老四老五光看着,他们没钱。

老五杨媛才回城两年多,真是没有多少存款 。

只能干看着。

姐,你真想好了。

四个孩子,负担多重?老五还是有些担心。

她今年二十一岁,十七岁下乡,下乡一年多就回了城。

没有考上大学,接了杨母的班,在工厂上班。

女孩子爱美,也没有存下什么钱。

没事,你姐我呀,能挣钱养好四个孩子。

别说我了,有没有喜欢的人,有了喜欢的人,可要告诉姐,帮你把把关。

杨清说话的时候,从两个侄子背的小篓子里拿出来一瓶面霜,一瓶洁面乳,还有一支口红,一小瓶香水,媛媛,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

这瓶长的高的,是洁面乳,打湿脸挤点出来,清洁脸上皮肤的。

能清洗脸上的灰尘,油污,还有细小的细菌。

洗完脸,再擦矮瓶子的面霜。

你闻闻,一股子淡淡的清香,好闻的很。

两瓶递给杨媛,让她自己拧开,自己闻闻。

再把一支口红还有小瓶的香水放在她面前,口红,香水,也是你的。

一整套,女孩子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自己好点。

还有这颜色,特别的适合你。

那些什么粉啊,别上脸。

擦多了,对皮肤不好。

杨媛已经拧开洁面乳,面霜闻了闻,惊喜的大声说道,姐,栀子花味道的,好好闻。

嗯,是蛮好闻的。

香水不多,很贵,我也买不起大瓶的送你。

一次一滴两滴就可以了,擦在手腕与耳后。

与对象约会的时候,用点。

杨清与杨媛说话的时候,大嫂二嫂心里那个酸呀。

还是骨肉亲,说了半天,大姑子都没有看她们一眼,真是讨厌。

杨媛高兴的一把抱住姐姐,嘻嘻哈哈的说,姐,谢谢你。

你最疼我了。

去去去,你是觉得有礼物,我才最好。

一根食指戳在老五的额头上,不让她抱着自己作怪。

推开死死抱住她的杨媛。

嘿嘿,不要说的那么直白嘛?杨媛抱着自己的四件宝贝,傻笑着。

杨清弯腰低头,从篓子里再拿出来三套洁面乳与面霜,递给亲妈一套,大嫂二嫂一人一套。

大嫂,二嫂,这个口红香水我可不敢买,洁面乳与面霜我还是敢买的,你们一人一套。

我可没有厚此薄彼,不许背后说我偏心哟。

杨清笑眯眯的看着两位各自有小心思,但本性不差的嫂子们。

杨大嫂拿着两件礼物,笑着说道,三妹,你说什么偏心不偏心的。

我可没有那意思,我明白的,五妹是大姑娘要找对象,口红香水那是要的。

我们用用这两样就已经很好了。

杨二嫂也是,对呀,我们也不需要搞对象,那口红香水不适合我们。

三妹,谢谢哈!不用谢,大嫂二嫂,你们与我大哥二哥好好的,不吵架不打架,与爸妈相处的好,那是最好的谢。

继续掏礼物,杨清掏出来两坛子酒,先递给杨父,爸,我记得您的腰多年前受伤以后一直没有痊愈,我托人从东北弄来了两坛药材虎骨酒。

这两坛酒已经有百年,药效极好,老猎人有交代,说一天只能喝一两最多二两,不能多喝。

我让我妈监督您,可不许多喝。

里面的药材都是极好的野生药材,喝多了虚不受补,反而对身体有害。

一定不能多喝。

再三交代,杨清真怕老爷子多喝。

杨父抱着其中一坛子酒,恨不得现在就咪上一大口,脸上堆满了笑容,好好好,我听话,接受你妈的监督。

其余三个哥哥弟弟,都满脸希望的望着杨清,爸妈与妻子妹妹都有礼物,那他们也有吧。

可惜,发放礼物环节,到此结束。

拍拍手,好了,发礼物到此结束。

接着再拿的就是家里需要的实用物品,油,大米,面粉,肉,鱼等。

孩子们在外面喝完汽水,退完瓶子,在胡同里与邻居家的孩子们玩闹着。

小盼盼被哥哥姐姐们保护着,跟着一起嬉闹。

小姑娘开心极了,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抿着小嘴偷乐。

家里,两个嫂子一起做饭,老五也跟着帮忙。

倒是杨清被嫂子与妹妹按住,让她休息。

陪陪爹妈,与爸妈多聊聊日安。

杨家的厨房也是自己搭建的小屋,今天有了油,有了好菜,一会儿功夫,厨房里的鱼,红烧肉的香味,传到了外面。

院子里的几户人家闻着味道,吸吸鼻子,老杨,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做的这么香?院子里的一位大爷,扯着嗓门喊道。

没什么好日子,家里孩子们都在家。

改善改善伙食,我家老三回来了,是她带来了肉,鱼,说是孝敬孝敬我与她妈。

这孩子,真是的,说过多少次,让她自己顾好自己,就是不听。

拿他没有办法。

杨父走出来与东厢那边的另外一户邻居老林说道。

那话语中透出来的喜悦,院子里的几户人家都能感知到。

凡尔赛……哎呦,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有本事的呢 。

小清以后的日子你老家伙不用担心了。

老林语气中都是羡慕。

他家里也有孩子下乡做知青,虽然到今年都已经回城。

可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

同人不同命。

不说他们家,就是整个大院,恢复高考这一届就老杨家老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还是最好的大学之一。

还好 ,这孩子,放假了没事,写了小说投到报社,还真的刊登了。

赚了一些小钱,这不,就买了一些家里用的上的,回来孝敬我们。

这孩子就是闲不住,我让她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她不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搞这个,让我都不好说她。

杨父的话,让老林无语,很想骂他。

老杨,小清写的什么文章,你说说名字?老林半信半疑,问道。

杨父早就记住了名字,闺女写的,说一遍他就能记住。

现在形势早就明朗,读书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再次回到以前,一样的受尊重。

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可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能做到的。

他第一时间就记住了闺女说的小说名字。

早就等着老林问他,咳咳两声清清嗓子,然后大声的说道,是咱燕京早报上的那个小说连载《最后一道密电》,老林你肯定没有看过。

不过不要紧,我家有报纸,你可以来我家借看,但不能带走。

我家老伴儿说,要剪下来,做成简报。

杨父的话,声音不低,满院子都能听到。

语气中满满的炫耀。

姜家的人昨天就知道杨家老三欺负姜茶的事情。

此时想说点什么,却没有找到机会。

听着杨父的炫耀,那是满心的不舒服。

憋在家里干脆不出门也不搭腔。

我明天自己去买燕京早报,不借你的。

对了,老杨,适可而止吧,别讨打。

说完,也搬着椅子进屋,都不带多看杨父一眼的。

站在门口的杨父被老林的话弄的全身一僵,嘴里还嘀咕,老林真不可爱,嫉妒,他纯属嫉妒我有个孝顺闺女。

噗呲!杨老四听不下去了,笑出了声,笑完赶紧跑。

怕挨打。

杨清倒是忘记了一件事,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票,递给杨母,妈,这是一张电风扇票,您拿着,给家里添一台电风扇,别惹着自己。

风扇票,你哪儿来的?这种票可不好弄。

是找同学换的。

妈,没事,你放心吧。

下午三点半,杨家吃早晚饭。

分成两桌,热热闹闹的。

通过杨清的大手笔送礼物,杨家父母认可了闺女的能力,似乎不用担心她养不活四个孩子。

杨清用大方达到了目的,比用千百句话语来解释更加的有效。

三个庞家男孩也因为一起喝汽水,一起玩闹,混熟了,也有融入的迹象。

没有之前的忐忑不安,拘谨。

六点前,带着孩子们回到家里。

给家里打过招呼,杨清心里轻松不少。

以后的日子,专心养四个孩子,专心学习,专心工作就是。

几天以后,杨清回到学校交翻译好的资料。

小杨,你速度蛮快的呀?这就翻译好了。

老教授移动椅子 ,侧身问道。

我家里有个孩子嗷嗷待哺,速度不快不行。

教授,还有资料需要翻译了没?杨清坐在一侧问道。

有,等着你来领工作。

老教授也知道眼前的杨清同学不容易,一个人要养四个孩子。

外边儿师母走进来,老关,小杨来还给咱送来了两条活鱼,一块腊肉,还有送来了包好的水饺。

我说不收,可推不过小杨。

师母当着杨清的面,与丈夫说道。

语气中全是笑意。

教授望一眼学生杨清,又望了一眼老妻,笑哈哈起来,好嘛,给我改善生活。

小杨,那我就却之不恭啦,谢谢哈!老教授原本是不想收,可想想还是收了。

小杨是为了感谢他,感谢自己给她那些翻译的工作。

只有他收了礼物,小杨才安心。

为此乐呵呵的接受了这番好意。

杨清也亲亲热热的挽住师母的胳膊,说,师母,那可是湘南那边大山里的腊肉,报存的好。

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异味,您今天做些,试试味道。

可不能一直放着,天气热,说不定过几天味道就变了。

腊肉是从空间拿出来的,在夏天,真放不多了多久。

师母说,行,我也好多年没有吃到湘南那边的腊肉。

还别说,真有点想那个味道。

两人聊起了做菜的心得,相谈甚欢。

在教授家里停留了大半个小时,杨清才拿着资料走。

教授知道杨清的事以后,特意还接了一些适合杨清做的翻译工作。

整个八月,杨清不是在写小说查资料就是在翻译一些资料。

钱挣了不少。

给孩子们做的夏天,秋天的衣服,布鞋已经做好。

九月二日,杨清回学校上课。

因为她的特殊情况,学校特批她走读。

昨天送孩子们报名,去上学。

提前送了小盼盼上幼儿园(育红班)。

小家伙才四岁多一点,幼儿园也在天华他们的小学一个校园内。

与盼盼说好,放学了就先去哥哥们的教室坐,等哥哥们一起放学了。

家里有了大些的天亮帮忙,杨清也不用着急赶时间。

二号,回了老家的同学们已经陆续赶回学校报道。

杨清报完名依然回到宿舍铺好床。

宿舍八个人,有的人下午才能到。

此时还只有五人,睡在杨清上铺的沪海小姑娘颜佳琪,昨天就到了学校,此时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手中拿着一本书。

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找杨清聊天,清姐,你走读,还铺什么床?中午可以休息啊。

有时候累了,回宿舍休息小睡一觉。

怎么不欢迎啊?拍打着手中的枕头,好笑的问小姑娘。

没有,我就收奇怪。

你可以走读,多好。

我也想离家近,能够走读,就可以吃到我妈妈做的饭菜。

小姑娘今年十九岁,是应届毕业生,去年一毕业就在下半年迎来了恢复后第一届高考。

我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也是你一样的年纪,离家再近,我也会选择住宿舍。

我们大学四年以后,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再相见,毕业分配后,有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见面。

四年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声音轻,但宿舍内的所有人都听到了她的话语。

是,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也许眨眼之间,我们就各奔东西。

夏冬抱着两本书也很是感慨。

是,我们要好好相处。

戴柔坐在床头似乎在位三年半以后的离别惆怅。

一时之间,宿舍里的人都在提前伤感。

开学季,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

都是短暂别离之后的相逢,许多人相互问候别离这段时间干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

大半的学生都没有离开燕京,心疼回家的路费,还有好些都是拖家带口的在燕京,回去更加的不可能。

杨清只是带了一床铺盖,再就是备了一身换洗的衣服,方便在学校弄脏衣服以后换洗还有一双旧布鞋,洗的干干净净,用一个旧盒子装着。

杨清收拾好,与在宿舍的同学们说,同学们,我收拾好了,先回去。

明天正式上课我们再见。

行,你快回去吧?家里还有盼盼他们几个孩子们等着。

我下周去看盼盼。

上铺的颜佳琪胡乱挥手像是赶杨清走一样。

好,今天开学,早上盼盼还说想你呢?你确定,别悠我啊,我好早做准备。

杨清说道。

清姐,不悠你,我要去的,下周周日去。

颜佳琪性子活泼,与在宿舍住过几天的盼盼还处的跟四岁同龄小孩子一样,简直了离开以后,宿舍还有三位也陆续报道,铺好自己的床。

最后到的沈玉,瞟一眼隔壁的下铺,问道,怎么杨清不住在宿舍?不住,她家多了三个孩子,还怎么住学校。

学校特事特办让她走读。

颜佳琪依然抱着一本书,翘着二郎腿,目不斜视一直盯着书本。

但嘴上不闲着。

还能与沈玉搭几句。

哦哦,那她还在宿舍占一个铺位干什么?也是才到的李贞,斜眼不爽的说道,杨清的位置是里面靠窗的位置。

宿舍门后的李贞,早就眼馋里面靠窗的下铺位置。

脾气暴躁的小辣椒颜佳琪炸毛了,从半躺着一瞬间站起来,咔咔咔的跑去李贞那边,叉腰手指指着,李贞你什么意思?怎么叫占位置,那是学校分给清姐的,也没有说她的床铺位置要给别人。

你这人好有意思。

清姐不铺床,也轮不到你。

再有走读就不是咱宿舍的人啦?中午休息也是需要地方的,你说什么说,搞笑哟。

炸毛的颜佳琪跳着脚的模样把李贞给气的倒仰:什么人啊,自己才说一句,那颜佳琪就帮忙说了一大通。

真是像极了旧社会的奴才。

当然,这些话李贞也就是在心里说说。

明面上可不敢再说,再说,那颜佳琪不撕了她才怪。

别人不知道,可她知道,颜佳琪家世极好,不是她能得罪的。

她也是无意中得知。

既然不敢把人得罪死,那就闭嘴吧,她闷闷的整理自己的行李。

心里那个郁闷,就别提了。

只是心里把杨清给恨上了。

三号是周一,正式上课。

杨清早早起床,在天亮的帮助下,早早的做好早饭。

一人吃了一碗米粉,还带小炒肉的浇头。

给四个孩子一人带了一个白面馒头,小盼盼的那份给天亮帮忙带着,到了中午,四个孩子反正坐在一起吃,正好带给小盼盼。

如今的馒头都大的很,小盼盼最多能吃半个,就半个也能吃撑了她。

杨清也带好了自己的午饭,一个二合面的馒头,里面掺着牛奶与红糖,是后世流行的红糖馒头。

没有给孩子们做,孩子们太小,吃多了糖不好。

带一个红糖馒头,足够她一个人吃。

但她特意多带了一个,给上铺的颜佳琪小姑娘带的。

小姑娘贪嘴,最是好吃。

上午上课完,杨清拿着饭盒,拉着颜佳琪走到离教室外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坐在长椅上。

我带你的饭,试试味道。

杨清把饭盒揭开,拿出来一个大馒头,递给颜佳琪。

活泼好动的颜佳琪,也不说多话,接过馒头就咬一口,接着一声惊叫,呀,甜的?嘴刁的颜佳琪就一口,立刻品出来了里面的味道。

不只是有红糖的味道,还有牛奶的味道,丝滑了许多,也不喇嗓子。

味道比她吃的大白馒头还有肉包子都好吃。

讶异的瞪到圆溜溜的杏眼。

但表情更多的是高兴,是喜欢。

轻咬一口的杨清,浅笑着说,嗯,我加了一些牛奶与红糖。

面粉也再次磨了细细的。

吃起来,是不是口感更好?是,我就说怎么这么细腻,吃起来口感更加的好。

清姐,你怎么这么会自己做好吃的。

我都想跟你学习了。

颜佳琪一口接一口的啃起来,吃的津津有味。

你啊,就是会吃,让你做只怕是不乐意的。

眼前的小姑娘,杨清多少有些了解,好吃,但懒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