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025-03-25 10:31:32

方淮是第一个冲进大殿的,禁军在外,没有旨意不敢擅闯太庙。

他才刚踏进殿里,就见那本该帮着皇帝焚香的司礼监宦官口吐鲜血而亡,皇帝却躺在大殿中央,恭亲王与澜春都惨白着脸。

方淮眼神一沉,二话不说单膝跪在皇帝跟前,伸手去探他胸口的伤势。

皇帝忽地握住他的手腕,低声说:我没事。

方淮一顿,对上皇帝漆黑透露的眼眸。

皇帝在他耳边说了四个字:将计就计。

太医匆匆赶来,太庙的正殿连朱红色的漆门也闭合了。

庙外众人惶惶不安,恭亲王负责稳住大局,称皇帝抱恙,须请太医及时诊治。

皇后站在最前面,越过铜鼎中袅袅升起的青烟,隐约看见殿门阖上前皇帝似乎倒在地上,身旁还有一滩氤氲的深红。

她顿了顿,觉得自己作为皇后不进去侍君似乎不合理,可心里虽悬着,到底脚下没动。

她身后立着大皇子奕熙与公主奕柔,奕熙九岁了,个头比三岁的奕柔高些,似乎也匆匆瞥见了什么,猛地伸手拉住了她的衣袖。

皇后下意识地抽回手来,侧头恰好看见奕熙怔怔的眼神,她顿了顿,又不自然地把手垂了下去,安抚似的朝他笑了笑。

一旁的素清见状,赶忙走上前来拉住奕熙的手:殿下,眼下皇上龙体有恙,娘娘心里着急,您跟奴婢到这边儿来休息片刻,莫惹娘娘不开心。

她看着大皇子白苍苍的一张小脸,心里一阵叹息。

多少年了,皇后还是不愿意亲近他。

***阖宫上下都知道,皇帝去了趟太庙祭祖,还没出太庙的门呢,自个儿就先倒下了。

恭亲王急得跟什么似的,白着张脸主持大局。

太医院的提点自打从太庙出来就神情凝重,一言不发。

禁军统领方淮进了庙里就没出来,最后亲自背着皇帝上了辇。

从太庙回来后,皇帝进了养心殿,再也没出来。

早朝停了,赵侍郎传皇帝口谕,各位大臣有事递折子,无事就退了。

但那折子批下来,任谁都看得出与皇帝的字迹大相径庭,分明是那赵侍郎代为批注的。

后宫妃嫔心惊胆战地在养心殿外跪了一地,可皇帝连皇后都没见,她们跪得脚发软,最后无功而返。

太医院的提点态度就更古怪了,头天出来,恭亲王问起皇帝的状况,他捋捋胡子,当着众人的面说并无大碍。

可回头就召集太医院一帮白胡子老头议事,议得个昏天黑夜,议得药罐子药碗一个接一个送入养心殿,议得外面人心惶惶。

阖宫上下大到主子,小到宫女太监,个个都如履薄冰。

这,这皇帝突发恶疾,莫不是大兴要变天了?流云也跟着长吁短叹:可怜见儿的,咱们皇上那么个周正人,我还没来得及见他一面,一睹芳容,他这就病来如山倒了……昭阳一把捂住她的嘴,四下看了看,好在午间的司膳司并无他人。

她压低了声音:你长点心,皇帝病没病,病得如何,连提点大人都没露点口风,你倒是清楚得很呐!见流云神情也凝重起来,她倒又开始嬉皮笑脸:哎哎,不是我说你,你还真挺把皇上放心上啊,成日里皇上长皇上短的。

要是皇上知道了你的一片真心,指不定多感动,一朝把你拎到跟前赐个封号。

流云白她一眼:皇上病得连朝都上不了,还有那功夫拎人赐封号?***养心殿的梨花开了,一树一地皆是花,三月风软,吹得满眼晃悠悠的白。

皇帝倚在软榻上,只着素白中衣,腿上搭着如意云纹绣被,随手拎了本淮南子看。

赵侍郎不乐意了,和颜悦色地劝皇帝:皇上,您看您这都在养心殿休养三日了,总该活动活动筋骨才是啊。

我看这批折子就挺好,活动量不大,活络活络手上不说,脑子也能跟着转转。

他把手里的毛笔往桌上一搁:要不,臣这就把折子交还给您?皇帝病了三日,他就在这儿做了三日的苦工,不单要念着子给皇帝听,还要帮着批注。

皇帝说一句,他给批一句。

皇帝搁下书,眉头微蹙:朕病得不轻,有气无力的,如何提得动笔?赵侍郎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还欲再做抗争,方淮就来了。

武将就是武将,行个礼也铿锵有力,不像赵侍郎举手投足都是富贵气。

方淮这几日,日日都来汇报和那日太庙行刺一事有关进展。

皇帝道:来得正好,赵侍郎他不想替朕批折子了,朕病得这样重,他还叫朕自己动笔。

方淮,朕这还没病得一口气喘不上来,朕的臣子就这副德行了,你还不把他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方淮面色不变,只不卑不亢地说了句:臣遵旨。

转眼间就要去叉赵侍郎。

赵侍郎傻眼了。

皇帝也愣了愣,赶忙挥手:朕说笑呢,你还真上手呢?方淮又停住,回头道:臣愚钝。

算了,皇帝想笑又笑不出来。

他不是愚钝,是不苟言笑,太过正经。

想了想,他问:有什么头绪了没?方淮把进展一五一十说了,那太监就是司礼监普通宦官,在太庙待了有七八年了,孤家寡人一个,打小就进了宫,没牵没挂的。

但再往上查,他还没去太庙之前,曾经在成华宫伺候过敬安皇贵妃。

静安皇贵妃?皇帝面色一沉。

口口声声提先帝遗诏,果然和北郡王有关系。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把太医院那边看紧些,但凡上前打探消息的,都禀回来。

养心殿里的一干奴才也要看好,漏几个出去放长线。

北郡王远在淮北,离京城十万八千里,他就不信没个内应四弟的手能伸到他眼皮子底下来。

和方淮商议了片刻后,他的视线落在床头那包染血的油纸包上,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赵侍郎。

孟言,那油纸包你到底是怎么得来的?赵侍郎笑了:是从司膳司一个小典膳那讨来的。

当下把和昭阳两次遇见的事粗略说了下,亏得臣当日没脸没皮抢了人姑娘家的吃食,要不,皇上您今儿也不会这么好端端坐这和臣唠嗑了。

皇帝闻言一顿,似乎想起什么:司膳司有几名典膳?方淮较为清楚宫中之事,当下回禀:据臣所知,尚食局统共三十四人,司膳司十三人,其中典膳两人。

两人?皇帝想起那日在甘泉宫,佟贵妃说这一年来教她做羊眼包子、无锡排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司膳司一个小小典膳。

如今这油纸包里与众不同的咸食同样来源于那两个典膳之一,难不成……她也算有功,你去请她来养心殿走一趟。

皇帝心细,又叮嘱,眼下朕病着,阖宫上下都知道,你去了司膳司只管说是佟贵妃要见她,把她带来就成。

臣领旨。

方淮又跪地上了,他这人就是这么死板,皇帝都说了在养心殿里就他们三人,不必行这种大礼,他偏要丁是丁卯是卯。

方淮转身往外走,皇帝又想起什么:要是那丫头半路要落水,你得仔细点,别让她掉进去。

哦,别的岔子也不许出,她要是花样多,你就说她今儿就算死在半路上了,你用抬的也得把她抬来。

方淮从来都是执行命令,绝不好奇半分。

倒是赵侍郎在喝茶,喝到一半呛住了,咳得惊天地泣鬼神。

养心殿外的奴才们忧心忡忡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咳成这样,可怜见的,皇帝这是病得有多重啊……作者有话要说:  方淮大人也是极萌的^^,本章开始送红包啦,留言逢8就送~下一章,皇帝和昭阳真的见面啦。

☆、小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