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就觉得不太对劲,感觉最近不是很太平,心里觉得不安,所以就提前屯了一些粮食,眼下这正好就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没派送过吃食,家里也没那么多工具,所以我想着,要不我出粮食,柳老爷您出工具,咱们还是继续给灾民派送粮食?我想着你们也没这么急着离开。
孙书月提议道。
好,好!孙老板果然是有大胸襟。
柳老爷连连赞叹道。
于是,整个柳府上上下下,还有孙书月一家,包括被喊来的官差们,又全都加入了赈灾的行列。
孙老板,这事我们衙门也得尽一份力,县太爷说了,赈灾是好事,有利于维护县城里的治安稳定,那我就跟兄弟们负责维护秩序。
官差说道。
麻烦你们了。
孙书月说道。
柳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也赶紧招呼其他下人,大家一起把孙书月送来的粮食进行处理,该煮粥煮粥,该和面和面,总之是抓紧一切时间做吃食。
柳府大门重新打开,两边整整齐齐站着官差们。
一个下人从里面走了出来,大声喊道:孙老板给大家派送吃食了,需要的人先排好队,咱们里面马上就出锅了!这么一喊,先前那些被赶出来的灾民立刻都围了过来。
都排队,别哄抢啊!谁敢乱,谁就跟我去衙门坐一坐!官差喊道。
顿时,灾民们都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拿着自己的碗等待派送吃食。
而此刻,柳家之前几个在外面的下人,在孙书月的吩咐下,给灾民们都发了小牌子。
棕色木牌是普通灾民,红色木牌,是之前故意捣乱引起暴乱的灾民。
将众人分成两批后,分别进行排队派送食物。
故意捣乱的灾民送的吃食,都是偷工减料的。
粥要稀一些,窝窝头个头稍微小了点。
因为两边队伍距离比较远,灾民们又是饿极了,几乎是在拿到手食物后就开始吃了起来,根本没时间去和隔壁队伍进行对比。
当下便稳住了所有人。
柳府内,所有人也都忙着各自的事情,有这么多丫鬟下人,做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得多,甚至不需要孙书月一家怎么动手。
不过,想着自己始终是借了柳府的光,而孙书月自己没想着担这个善人的名号,可柳老爷那边已经命令下人,对外都说这是孙老板慷慨解囊,他是绝不会厚脸皮占这个便宜的。
所以,孙书月就打算也做一点事情。
娘、小花,看到后棚子里那个单独分装的大包裹了吗?你们去把它拿过来,我去找柳老爷借他家厨房一用。
孙书月说道。
好的,嫂嫂。
季小花连忙跑过去,她正要搬东西,柳府一个下人就过来给她帮手了。
小花姑娘,我来吧。
谢谢你,麻烦搬到厨房里就可以了。
季小花说道。
厨房?下人觉得奇怪,解释道:我们最近给灾民做吃食,都是在院子里这边新搭的厨房做,这边工具更多。
这不是给灾民准备的,你听我的,搬去你们府上的厨房。
季小花说道。
哦。
那人便不再言语。
孙书月找到柳老爷,说道:柳老爷,我看大家都挺辛苦的,还有衙门的官差也都是义务来劳动,所以能否借你家厨房一用,我想做点吃食犒劳大家。
当然没问题,孙老板你请自便,就当这是自己家一样。
柳老爷说道。
老管家也在旁边说道:老爷,孙老板的厨艺可绝了,她家那个铺子没顶出去的时候,生意老好了。
柳老爷点了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毕竟县城里谁不知道,孙大厨神铺子的老板厨艺惊人。
那就先谢谢柳老爷了。
说完,孙书月便带着季大娘和季小花直接去了柳府的厨房。
怕她们忙不过来,柳夫人还专门拨了几个丫鬟,让她们跟着打下手。
孙书月从空间里弄粮食的时候,顺便弄了一些她们以前做生意用的食材,就在柳府的厨房里,做了很多以前卖的吃食。
当然了,像是烤鸭那些东西,需要空间内的特殊工具,她现在是没办法施展的,就没做,而是做了卤肉、肉夹馍、各种珍珠小笼包、章鱼小丸子、薯条之类的吃食。
柳府大门口,每一个前来领取吃食的灾民,都知道今天给派送的粮食,是孙老板拿出来的,便都会说一声:感谢孙大善人。
这孙书月是大善人的消息,迅速就传开了。
直到天快黑了,所有人都忙得快散架了,总算是把今天的赈灾给办完了,灾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吃食,像是白天那种暴乱的情况,也再也没发生过。
孙大善人真是个好人啊,她可是拉了一车的粮食来!可不是,我还以为我来晚了,没得吃,没想到每个人都能领啊!是啊,孙大善人一出手,官差都过来帮忙了,真的很厉害!柳府内,这些忙碌了一整天的人,还有从衙门过来的官差,全都在里面开了小灶,吃上了孙书月亲手做的吃食。
哇,这也太好吃了吧!早就听说孙大厨神铺子的东西好吃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吃到!以前,柳家的下人可是没机会吃到孙书月做的东西,柳老爷、柳夫人、柳青风还有老管家倒是吃过,不过平时也只有他们能吃到,毕竟东西在这小县城也不算便宜。
至于衙门里这些官差,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毕竟孙大厨神铺子负责衙门吃食很久了。
只不过铺子关了之后,他们也好长一段时间没吃到过了。
孙老板,你这铺子关了,我们衙门新的吃食那简直跟你做的没法比!官差们纷纷感叹道。
孙书月笑了笑,那当然,她也只是今天犒劳各位,不可能以后天天都这样的。
那你们今天就多吃点,保证管够。
孙书月说道。
因为有了孙书月的帮忙,柳府赈灾风波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第126章 我们家可没脸来发这黑心的国难财但经过这件事之后,柳老爷也长了个心眼,当下便宣布以后无法再每日进行粮食派送了。
灾民都知道最后一次赈灾,那些粮食是孙大善人提供的,再加上有官差帮忙,都不敢再随便哄抢。
赈灾的时候,孙书月家四个孩子,也都在柳府满院子跑着帮忙,显得特别懂事且招人疼爱。
尤其是三宝,因为长得跟柳青风非常相似,所以柳老爷和柳夫人总是忍不住多看他几眼,觉得对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亲切感。
柳家少爷跟小三宝看起来,还真像是一对亲兄弟啊!官差们私下讨论道。
那可不是,要不是知道他们是两家人,单这么看一眼,我肯定觉得三宝是柳家的小儿子。
三宝确实跟我们少爷很像。
柳家下人听到了,也加入对话,说道:我是看着少爷长大的,少爷小时候就跟现在的三宝一个模样!我就说,果然不是我的错觉,真是太像了,太像了……很多人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孙书月帮了柳府,柳老爷心里对她们一家人充满了感激,这种感激没办法表达,就只能尽可能的对三宝更好一些,毕竟孙书月是看在三宝的面子上,才愿意施以援手。
三宝,你在学堂读书了吗?柳老爷问道。
是的,不过最近在打仗,学堂都放假了,夫子让我们在家里自己学习。
三宝乖巧的回答道。
柳老爷越看三宝越喜欢,便要领他去书房。
我们去书房干什么?三宝问道,大家都在帮忙,他可不想自己一个人偷懒。
我有东西想送给三宝。
柳老爷说道。
三宝诧异,他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柳老爷,可是柳老爷就说要给他送东西,而且看起来还只是想送给他一个人,他就觉得更加奇怪了。
为什么要送东西给三宝呀?三宝疑惑的问道。
柳老爷却没回答,领着三宝去了书房之后,拿出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递给三宝。
这套文房四宝送给你,你要读书,都用得上。
柳老爷说道。
三宝接过东西,却说道:我要先问娘,如果娘说可以,三宝才能收下,但三宝还是先谢谢柳老爷了。
看着三宝如此乖巧的模样,柳老爷对他的喜爱更甚。
离开书房时,三宝见到书桌上放着一把小算盘,跟那种记账的大算盘比起来,这一把小算盘显得精巧许多,而且那算盘四周还有暗纹,边缘镶着少量的金箔,做工非常精细。
三宝只是多看了那么一眼,柳老爷便注意到了。
对柳府来说,这么一把小算盘,顶多只能算是个小玩意,既然小孩子喜欢,柳老爷自然不会吝啬。
三宝,你喜欢这个算盘吗?柳老爷问道。
三宝老老实实的点头,说道:嗯,我已经会简单的算账了,所以看到这个小算盘,就多看了一眼。
既然如此,这算盘也送给三宝。
三宝吓一跳,柳老爷对他也太大方了,先是送了一套文房四宝,又送算盘,可他也没做什么呀……柳老爷,你已经送了三宝这个了。
三宝举着手里的文房四宝。
不贪心,柳老爷更喜欢这孩子了。
没关系,我喜欢三宝,愿意多送三宝一份礼物。
柳老爷说道。
三宝抱着礼物,展示给孙书月看。
娘,这是柳老爷送给三宝的礼物,三宝可以收下吗?三宝问道,一副乖巧的模样。
他自己心里是喜欢的,尤其是那个小算盘,但只要孙书月摇头,三宝就会立刻把礼物还给柳老爷。
孙书月也有些诧异,她当然知道柳老爷和柳夫人会因为长相的关系,对三宝另眼相待,但她没想到这么直接,一上来就给三宝送礼物。
她们一家是迟早要离开这个县城的,随着战争的爆发,她又给了柳府那样的建议,所以柳府一家应该早晚也会离开这个县城。
茫茫人海,一旦分别之后,谁都不知道这辈子还会不会有缘再见,想到这一点,孙书月没有反对。
这也算是成就原书中,三宝和柳家的缘分吧。
既然柳老爷送给你了,那你就收着吧,你跟柳老爷说谢谢了吗?孙书月问道。
说了。
三宝回答道,脸上顿时露出一个巨大的笑容,又转头跟柳老爷重复了一遍,柳老爷,谢谢你送三宝的礼物,三宝会好好收起来的。
柳老爷脸上也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点了点头。
随着战事愈发紧张,灾民的数量急剧上升。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进了这个小县城内,内需不断扩大,但粮食的总量就摆在那里,并且还得应付衙门不时的征收。
绝大部分县城里的人家都已经捉襟见肘。
同时,为了避免铺子里的米面全都被买走,粮食已经涨价涨了好几轮了,最新的价格是一斤米要卖一两银子!至于面粉、玉米、红薯之类的,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更别提什么肉了,这种时候,有个大白馒头啃着,大家都已经觉得很知足了。
这天,季大娘从街上回来,关了门就开始抱怨了起来。
你们听说了没,大米已经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斤了,这谁吃得起?季大娘说道,她今天路过米铺,听到这个价格,人都吓傻了。
天呐,这也太夸张了,前些天都才几十文钱。
季小花也说道。
那又有什么办法,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哪家铺子愿意错过?就是卖二两银子一斤,那家里没有米吃了,这些人不还是得想办法买?季大娘无奈的说道。
她现在可算是知道孙书月当初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娘、小花,我要出去一趟。
孙书月面色严肃的说道,不过这件事好歹也应该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她便问道:如果我要拿出空间内的一部分屯粮,便宜卖出,你们有意见吗?没意见!季大娘当即就表了态,说道:这可是救人命的事情,再说了,我们家可没脸来发这黑心的国难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