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季阳舒就主动进宫,求见皇帝。
皇上,季将军有事求见。
太监总管禀报道。
季将军?皇帝诧异,最近挺太平的,他疑惑季阳舒为何突然求见,宣。
是,皇上。
总管应道。
季阳舒进来,向皇帝行礼之后,便道明了求见的目的。
皇上,微臣想替家人求几个名额。
季阳舒说道。
什么名额?皇帝询问道。
微臣的大舅哥,几年前便已经考上了举人,微臣的三个儿子,在去年也已经通过了童生的考试,所以微臣斗胆向皇上要个赏赐,希望皇上能允许他们去国子监念书,不过,能不能进国子监,全凭他们自己的本事,一切都靠考试结果说话,只求皇上能赏赐几个名额下来。
季阳舒请求道。
季阳舒的要求并不过分,朝中有不少大臣,他们的子女也在国子监念书。
以季阳舒的品阶来说,他要几个名额,实属小事。
而且人家也没说直接就要进国子监,只是要名额,想凭本事考进去。
从这一点上来看,皇帝根本没必要拒绝。
行,这事朕批了。
皇帝痛快的答应道。
谢皇上。
季阳舒连忙跪下磕头。
要到了赏赐,季阳舒立刻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孙书月,还有孙敏征和孩子们。
皇上答应了,让你们去参加国子监的考试。
季阳舒说道。
国子监跟普通的私塾可大不一样,里面除了皇子、公主、贵族之后、大臣子女外,还有不少的伴读,当然也包含了女学,甚至还有骑射等。
里面有好几个班级,不按照男女、年纪区分,而是按照考试区分,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去更高级的班级,而且学文学武皆可。
甚至表现得特别优异的话,将来能直接进入朝廷。
这最后一点,才是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着国子监的真正原因,毕竟科举虽然每年都有,但状元只能有一个。
四宝也可以去吗?四宝激动的问道。
当然。
季阳舒回答。
四宝高兴坏了,她本就比普通女娃更加聪颖,在琳琅私塾念了这么久,说实话,继续在那里念下去,对她的助益不大,要是能去国子监,肯定能学更多的东西。
孙敏征没说话,安静的坐在旁边,不过他放在椅子上的手却紧握成拳,足以说明他内心也是很激动的。
那可是国子监啊!以前,孙敏征从来没有妄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机会去国子监!皇上只是答应了放几个名额出来,至于最终能不能进国子监,还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事,要是不能通过考试的话——季阳舒没说完,但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爹爹放心,我们肯定能考上的。
大宝信心十足的说道。
二宝是里面最心虚的一个,不过他心里也是想去的,毕竟国子监听起来那么厉害,能进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爹、娘,你们放心,二宝一定会努力的。
二宝握紧了拳头,眼神中是势在必得。
考试时间就在几天之后,中间这几天,就是他们最后的努力时间了。
这几天,四个小家伙都不去私塾了,也暂停了习武,全心全意的准备国子监的考试,因为考试是文试。
孙敏征也是同样,由于他已经通过了举人的考试,水平相对更高,所以也会指导外甥和外甥女一些。
至于季大娘、季小花她们,学问方面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就专心于后勤工作,每天都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几位学生,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备考。
几天之后,便迎来了去国子监考试的日子。
妹妹,你们就不用送我们了,这考试得持续一整天,我带着他们就好了。
孙敏征主动说道。
一来家里还有五宝和六宝,孙书月不能离开太久;二来考试时间太长,要是他们都跟去,也没有让他们休息的地方,没必要大家都跟着操劳。
好。
孙书月答应道,但还是给一大四小五位考生安排了马车,接送他们。
心态放平,尽全力了就行,要是能进最好,不能进也没关系,尝试过就是好事。
孙书月鼓励着他们,并且不希望他们有太大的压力。
没错,不管考得怎么样,你们这段时间都已经表现得很好了。
季阳舒也说道。
嗯,我们考完就回来,你们安心在家里等着吧。
孙敏征说道,然后带着四个小孩离开,去国子监了。
当着五位考生的面,一个个都表现得很轻松的样子,然而等考生走了后,季大娘他们就绷不住了,一个比一个更紧张。
敏征已经很久没考过试了,他会不会不适应了?洛小莲担忧道。
毕竟孙敏征考举人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后来更是没有再经历过这种场合,因为不适应而发挥失常,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孙敏征就像是在背水一战。
和洛小莲的担忧比起来,孙书月反而对孙敏征最放心。
以她这段时间对这个哥哥的了解,孙敏征心态很好,有着远超出他这个年龄的沉稳,这种人很难发挥失常,再怎么样也能保持个正常的水平,所以孙书月对他很有信心。
娘,你不用过分担心,哥哥肯定没问题。
孙书月说道。
其实她也没说出多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就是因为她这句话,洛小莲竟然真的放心了许多,或许是一直以来,孙书月都表现得特别值得信赖,所以她有一种让人安心的能量。
是啊,亲家,你不要这么紧张,我瞅着敏征这孩子可聪明了,肯定能考上!季大娘也宽慰着洛小莲。
哎哟,我确实有点着急了,这考完试,还得等几日再出结果,太难熬了。
洛小莲说道。
不是的,娘,这跟考科举不一样,不用等几日,他们今天考完就能知道结果。
季阳舒解释道,关于这些问题,他一早都已经打听过了。
是吗?这一点孙书月也不知道。
是的,所以咱们都甭操那个心,安心等他们回来便是。
季阳舒说道。
这样也好,毕竟等待才是最让人焦躁的事情。
第279章 这是他媳妇,他凭什么不能争宠了?既然今天就能知道结果,孙书月便想着,趁他们还在考试,她下厨去做点好吃的,等他们回来,不管结果如何,都能先大吃一顿,毕竟这段时间也挺辛苦。
那我先去给他们做点吃的。
孙书月说道,往厨房走去。
季大娘和洛小莲自然是帮着照顾五宝和六宝去了。
季阳舒倒是有点不高兴,跟在孙书月身后。
媳妇,这段时间你尽顾着关心他们了。
季阳舒委屈巴巴的说道。
言下之意,就是责怪孙书月太关注孙敏征和孩子们了,对他这个丈夫反倒是有些忽略了。
孙书月:……还跟小孩吃醋?你好意思吗?跟人小孩争宠?孙书月都懒得搭理他。
好意思。
季阳舒理直气壮道。
这是他媳妇,他凭什么不能争宠了?他不仅要争宠,还要争赢!孙书月:……人一旦脸皮厚起来,就能发现脸皮厚真是能无往不利,尤其是你脸皮厚的对象还吃你这一套,那可不就是要啥来啥了。
行,先不给他们做吃的,先给你开小灶好不好?孙书月无奈,只能先哄这个最难对付的大小孩。
好在季阳舒也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只要孙书月稍微表现出来一丁点对他的偏爱,他立刻就能尾巴翘到天上去。
媳妇,你对我真好。
季阳舒眼睛里全都是藏不住的笑意。
孙书月瞪他一眼,这人越发的没皮没脸了,有时候甚至都让她有点招架不住。
行了,你能先松开我吗?孙书月无奈道。
这人打从进了厨房,只有他俩在,就立刻腻在她身后,伸手从后面圈住了孙书月,圈得紧紧的。
季阳舒听话,乖乖松开了手,让孙书月能够行动自如,脸上是没来得及收起来的偷笑。
孙书月在厨房里忙碌了大半天,给五位考生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当然,在这之前,她还先喂饱了某人,给他做了好几样专属的点心。
季阳舒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仅有的一丁点不平衡也已经一扫而光。
一家人等得多少有些心急,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将军府门口才传来了马车的声音。
是不是他们回来了?季大娘赶紧往门口跑。
刚到门口,就看到孙敏征带着四个小家伙从马车上下来。
快进来,你们娘给你们准备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季大娘说道。
有好吃的?二宝瞬间眼前一亮,他可太馋了。
是,给你们做了两盘香蕉飞饼呢!季大娘笑嘻嘻的说道。
时至今日,二宝的最爱依然是香蕉飞饼,没有任何吃食能取代,要说的话,大概只有孙书月还没开发出来的新品,或许可以与之一战。
季大娘心里跟猫抓似的,特别想知道结果,又不敢问,她小心的打量着几人的脸色,这看起来……应该还行吧?进了屋,一大四小先是被桌上的美食吸引了视线,都忘记了汇报结果。
慢着,先说说考试结果怎么样了?季阳舒开口提醒道。
四个小家伙哪还忍得住,一个个的就跟饿虎扑食似的,只好由孙敏征来向焦急等待的家人们汇报结果了。
我们都通过考试了,只是被分在了不同的班级。
孙敏征说道,尽管他脸上表情淡淡的,但也能看出一丝高兴。
这句话一出来,季大娘和洛小莲明显都是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
哎哟,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季大娘双手合十,闭着眼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感谢老天爷对子孙们的照顾。
洛小莲眼眶红了,她就知道,她儿子能行,这回进了国子监,以后肯定越来越好。
分在不同的班级?具体情况说说看。
孙书月问道。
大宝进了秀才班,虽然他还没考上秀才,但是在考试时,学识得到了国子监夫子们的认可,所以破例让他直接进入了秀才班。
二宝和三宝在童生班,他们本来就已经通过了童生的考试,这次也是没什么悬念,就直接进了童生班。
女学的话,国子监女学不分功名,是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分配的,四宝暂时在国子监女学的初级班。
孙敏征先说了四个小家伙的情况,一直迟迟没有说自己,洛小莲听得心急,终于等他交代完四个小家伙的分班,就立刻询问了起来。
那你呢,敏征,你进了哪个班?洛小莲问道。
其余人都盯着孙敏征,毕竟他现在可是家里学问最高的人了,连大宝都进了秀才班,那么孙敏征肯定应该是比秀才班更高级的班才对。
我在举人班。
孙敏征说道。
他介绍大宝他们的班级时,都尽量说得非常详细,但到了自己这里,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像是不怎么好意思多说自己的样子,但家人们全都目光殷切的看着他,他只好再多介绍一点。
举人班里面都是已经考上了举人的学子,而且教书的夫子也都是曾经的状元、榜眼、探花,或者是一些贡士。
孙敏征说道。
家人们就算再不了解国子监里的情况,但一听到教书的都是曾经的状元,就知道这国子监有多厉害了。
孙书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国子监确实厉害,你们既然进去了,就好好珍惜在里面读书的机会。
一家人这才完全放松下来,开始享受孙书月准备的美食,不过四个小家伙早就吃得嘴巴油光水亮的了。
舅舅,你吃这个章鱼小丸子,特别好吃!四宝见孙敏征说完了,立刻叉了一个章鱼小丸子喂他。
孙敏征虽然也尝过孙书月的手艺了,但吃到她做的小食,还是第一次,咬进嘴里之后,立刻眼神都亮了许多。
难怪这几个小家伙刚开始连话都不愿意说呢!不过,考上了国子监,也就意味着他们住在家里的好日子结束了,往后大概都会直接住在国子监里面。
就是想着这一茬,四个小家伙才拼了命的吃东西,估摸着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尝不到娘的手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