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季大娘所说,这天一放晴,铺子里的生意就好了起来,客人明显多了许多,虽然还没到以前的顶峰状态,但慢慢会恢复的。
忙完后,孙书月赶紧去接了大宝他们,一家人吃过晚饭,这才回村子里去。
一路骑车到自家门口,孙书月发现今晚村子里特别热闹,到处都有村民聚成一堆,也不知道在商量着什么事情。
娘,今天村子里有啥大事吗?季小花好奇的问道,瞅着人群。
按理说,村子里一般有什么大事情,只要是关乎每个人的利益,村长都会挨个通知,没理由他们家不知道。
不过,白天季老三家没人,就算村长来通知,也找不到人。
我也不太清楚,你们先回屋去,我找隔壁的打听一下。
季大娘说道,下了车,便往外面走去。
其余人便安心待在屋子里,等季大娘去打听回来。
季大娘走到邻居家那边,正好还有几个人也在这里,大家纷纷讨论着,见到季大娘,打起了招呼。
平三家的,你们都回来了!季大娘点头说道:是啊,这不每天都这时候回来嘛,对了,我看到处都有人,这是村子里又有什么大事了?你不知道吗?季大娘心说他们白天都在县城里,哪有功夫知道这些事,但她这么一说,其他人肯定不爱听,于是只能笑一笑混过去。
我是不知道啊,我要知道了还问你们干啥呢?季大娘说道。
哎呀,不还是那打井的事儿!打井?季大娘倒是有印象,村子里早有意向要打一口井。
为此,村长还请了懂行的人专门来预测过位置,但要挖一口井,前前后后总共得花二十两银子左右。
这井是全村人共用的,这费用自然就该平摊,当时都说好了的事,季大娘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又讨论了起来。
打井有什么好说的,这算算每家该处多少钱,把钱给村长不就完事了吗?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对方要加价不成?季大娘不解的问道。
倒不是要加价。
以前是这么商量的来着,但你也知道,咱们村还有些人家不富裕,这分摊的钱要拿出来也很困难。
村长就想了个法子,让季远他们家的人想想法子,看能不能说服县太爷那边,给咱们村子拨一笔补贴银子来,用来打井,这样好歹也能让咱们每家都少出一点,是吧?这原本村子里打井,都是能跟衙门那边登记一下,每年朝廷派送下来给各地的银子,多少能补贴一点的。
但是前阵子村长去衙门那边报备的时候,衙门那边说前几天打仗,什么国库空虚,朝廷那边送来各个县城的银子不如从前了!这不,我们打井的钱就只能全部自己出了,那二十两就是村子里出二十两,啥补贴也没有。
现在我们看季远回来了,而且县太爷也很是讨好,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拖个关系,让人帮个忙。
对呀,季远家现在可风光了,有了个当将军的儿子,这远近谁不知道?再说了,万一补贴得多,说不定咱们就不用出这笔分摊钱了,直接朝廷补贴打井!那可不是,好歹是从咱们村出去的人,总归还是得念点咱们村的好吧,让季远家里的人去说,说不准真能行!难怪所有村民都在讨论这件事,要是成了,确实每一家都能省点钱,所以村长带着几个村民代表一起去季远家里说情,其余人都在外面等着消息。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季大娘道。
说实话,季大娘是打心底里羡慕季远家的人,不止是人家的儿子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而且还那么出息,立了军功,当了将军。
村里哪家人不是暗地里偷偷羡慕来着?至于那打井的费用,季大娘以前还会觉得心疼,但自从家里做了吃食铺子的生意之后,家里条件好了起来,那点平摊费还真不至于对她们家造成什么影响。
想起季阳舒,季大娘也没心思继续听村民们聊天,找了个借口,便先回去了。
你们聊着,我屋里还有事没做完,先走了啊。
此时此刻,村长带着几名村民代表,正在季远家里。
季远本人当然没在,但季大成、赵如花和刘春华可都在,而且他们仨才是村长这次上门来,主要想找的人。
哎哟,这不是村长嘛,怎么大晚上来我们家了?刘春华问道,态度还算客气,招呼大家都坐下,来来来,都先坐,只不过我们家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大家见谅啊。
上门求人,谁还敢责怪他们家招待不周了,大伙儿全都客客气气的说没事,话里话外都捧着这家人。
咱们村子最近要打井,你们也都知道这事吧?村长率先开口说道。
季大成点头:确实是知道了。
是这样的,咱们之前说的是,这打井的费用统共需要大概二十两左右,然后全村人平摊,不过吧……你们家季远是有出息的,现在都当上将军了,想必平时跟县太爷也都有交情。
刘春华一听,大概明白这是上门来求他们了,心里很是得意,说道:村长,大家都是明白人,你要是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季远媳妇,你不愧是将军夫人,这爽快劲儿就是不一般,那我就直说了吧,我们是这样想的,看你们能不能跟将军提一嘴,这村子里打井,要是县里能拨一点补贴的话,这对咱们村子里每家人来说,都是件好事,你们觉得呢?村长说道。
村民代表也顺势发言,说道:是呀,本来打井应该是有补贴的,但是因为前几年打仗的事情,衙门那边之前说没银子可补贴,只能我们全出,你们看,季远现在也是将军了,你们和县太爷也是关系匪浅,看看能不能帮这个忙?呵呵……赵如花立刻阴阳怪气的笑了一声,没说话。
这事,跟我们家也没多大关系。
季大成说道,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以前,因为他们没什么钱,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不怎么看得起他们家,而现在居然上门来求他们了,这多么好的机会,可不得拿乔出出气?我爹说得没错。
刘春华也端起了架子,她可享受这种感觉了,高高在上地说道:村长,咱们家是早晚要搬离村子里的,估计也要不了多久,我相公在京城都买好府邸了,这口井打不打的,怎么打,说实话跟咱们家真的没啥关系,用处也不大。
村长和村民代表:……这种情况,他们来之前也考虑过了,但既然是求人,自然得拿出求人的态度,不可能遇到一点刁难就后退。
村长又劝说道:话不能这么说呀,咱们好歹也在一个村子里,几十年了,这想让村子越来越好,大家都有责任嘛,再说了,咱们村始终都是将军的故乡,要让人知道咱们村这么不好,对将军也不好嘛!刘春华立刻就不干了,脸色一变,反驳道:村长,你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怎么着,意思就是我们家相公要是不帮这个忙,还成了我相公的错了?赵如花也装腔作势道:这帮忙啊,是情分,不帮啊,也没什么好说的,村长你这话,倒更像是在威胁人吧。
村长真是头疼,他都快流汗了,赶紧说没这意思。
哎哟,误会大了!我怎么会这么觉得呢?咱村里多少年了,就你们家出了这么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我哪敢威胁,你们想多了!也就是觉得打井这事,季将军肯定能帮上忙,这才来找你们说说情。
村长说道。
第70章 这家里有人当了官,还真是完全不一样了打从进了这屋,村长的态度,村民代表们的态度,都让这一家子人觉得特别得劲。
于是他们各种端架子拿鼻孔看人,折腾了半天,才终于觉得够了。
这忙,其实季远家人是愿意帮的。
多好一个机会,等于是给了全村人一个面子和恩情,到时候他们家在村里的地位不就更高了?哪怕在这村子里待不了多久,这该显摆、该耍的威风,那不耍白不耍!我们也知道,这打井不容易,但这事儿也不是我相公说了算,我可不敢保证的啊,村长,我只能说会给我相公提这事,至于成不成……那得再看,况且这本来也就是该全村分摊的事,你说是这个道理吧?刘春华说道。
见这一家子人终于愿意答应了,村长也松了口气。
是是是,你说得对。
村长说道。
那行吧,等我相公回来了,我跟他提提这事。
刘春华说道,那语气就跟在施舍全村人一般。
季大成和赵如花也是,全程不怎么说话,好像现在已经不屑跟这些普通人说话了似的。
好,那就多谢你们了,这大晚上的,我们也不好叨扰,就先走了。
村长说道。
不管是村长还是村民代表,别人来了你家,离开的时候,总归该起身送一送,哪怕是装个样子,送到门口。
但极度膨胀的这仨人,连装样子的耐心都没有,一个个趾高气扬的点了点头,算是回应,就这么坐着看人走。
毕竟他们一家现在已经是将军的家人了,哪有起来送这群村民的道理?那不是自降身份吗?村长心里当然觉得膈应了,可又能如何?他刚才一番好说歹说,才让人点头帮忙,除了忍着,能怎样?离开季远家,村长和村民代表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这家里有人当了官,还真是完全不一样了,哎……村长感慨叹气道。
就是,以前季远没回来的时候,他们家可没胆这样跟村长说话,刚才那架子端的,搞得像是他们自己当了官似的!那有什么办法呢?这季远当了将军,人家就是将军的父母、夫人、儿子,他们真要沾季远的光,那没得说,只能说是这副嘴脸,未免太难看了一点。
可不是?以前那都是说话客客气气的,求我家借银子的时候,我也是很痛快的借了。
我也没想到,前后能差了这么多!听着大家的抱怨,村长也是满心无奈,只好和稀泥一般说道:好了,不过这事总算是成了,能拿到补贴就行,别的话可不兴往外乱说,省得最后把事情搅黄了。
其余人自然明白村长的意思。
季大娘回到家,把这件事跟家里人说了,大家都没什么反应。
孙书月直接说道:随便他们怎么弄,不管有没有补贴,该让我们家分摊多少,我们给就是了,不用分摊就算了。
季大娘也是这个意思,凡是沾上了季远的事,她其实都不怎么想听到,省得勾起伤心事。
对了,虽然今天放晴了,接下来这段日子也不太可能再下雨,但这温度肯定是要下降的,天气会越来越冷,你们都多穿一点衣服,不准贪凉快。
季大娘叮嘱道。
大宝立刻站出来说道:奶,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的。
大宝真乖。
季大娘摸摸大孙子的脑袋。
孙书月给全家人都买过新衣裳,这正好降温,就可以把厚衣服拿出来了,她都放在她那屋里。
小花,跟我一起去拿点新衣服出来。
孙书月说道。
有新衣裳穿,小孩子们都特别开心,孙书月还给季小花和季大娘也都买了厚衣服,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拿了新衣服,大家都喜滋滋的去睡觉了。
到第二天晚上,温度下降得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到了孙书月半夜感觉到了凉意的程度。
孙书月也没想到这里降温这么快,温度说变就变了。
前几天穿夏季的里衣睡觉,不盖被子都觉得热呢,这一下子就冷了这么多。
看来是得换上厚点的被子了。
孙书月翻了几床新棉被出来,先给自己床上的被子换上,再拿着一床被子去隔壁孩子们的屋子门口。
孙书月轻轻敲了敲孩子们的房门,估计睡熟了,都没什么反应。
但夜里这么冷,不加棉被的话,孙书月不放心,第二天小孩们肯定会感冒。
于是,孙书月又敲了几下。
谁?大宝谨慎的声音响起,身边是已经醒了,但有些害怕的弟弟妹妹们。
是我,给娘开个门,娘给你们换一床厚点的被子。
孙书月压低了声音说道。
大宝这才敢打开门,孙书月抱着棉被摸黑进去。
淡淡的月光让孙书月能看清屋子里大概的轮廓,她给孩子们换被子的时候,一个个都在黑暗中盯着她模糊的影子。
孙书月将新的被子给他们盖好,又挨个给孩子掖好被角,轻轻拍了拍柔软厚实的棉被。
谢谢娘。
小孩们奶声奶气的说道。
还觉得冷吗?孙书月问道。
不冷。
孩子们说道。
新棉被可暖和了,娘还半夜专门过来给他们加被子,四个孩子不仅被窝暖,心里也是暖暖的。
好,那娘回屋了,你们快睡。
孙书月说完便起身,又去拿了被子去季大娘和季小花的屋子里。
季大娘觉比较浅,孙书月敲门的时候她就醒了,于是孙书月把被子给了季大娘和季小花,这才回到自己屋子里,继续睡下了。
翌日,四个孩子都齐刷刷的穿了新衣服,大清早的,脸上全都带着喜滋滋的笑容。
倒是季小花和季大娘,因为平日都要干活,舍不得穿新衣,还是穿的旧衣服。
娘,小花,你们怎么不穿新衣服?孙书月问道,上回买衣服的时候是大家一起去铺子内选的,按理说应该不会尺寸不合适才是。
难道这段时间长肉了?是不是尺寸不合适?那就带出来,正好我今天拿去换了。
孙书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