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我很好奇,自己是否会透露出,谋害佛西特参议员和佛西特医生的凶手,是马格纳斯典狱长之外的某个人。
虽然很难确定,但我想应该是没有。
对我来说,在很多地方,惊人的真相几乎是不解自明了。
我学过很多抄写侦探故事的技巧(无论是基于事实或虚构),或许在这本书中,可以发现哲瑞·雷恩——以及隐隐有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从每一个点,以不同的方式推测出答案。
当我们追索凶手时,这只是一个核对过程;而且更有甚者,在阅读时,这只是一个核对解答的过程。
……为了让读者做最适当的判断,我尽力把这个案子侦办过程的全貌重新呈现。
我无法采纳那个神奇老绅士的分析构架,对于他的缜密思考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就是没有他那种领悟和应用的敏锐度。
我知道,还有一些事情尚未说明后续的发展,为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都必须加以交代。
虽然我们后来都很清楚,这些事情于破案都不重要,比方说,马格纳斯典狱长犯案的动机——有人会说,他是最不可能受到诱惑犯下血案的人。
但也有人告诉我,根据以往的记录,有一位曾任典狱长的犯人,现在就在监狱里服刑,以他在惩戒犯罪上的资历,根本难以相信他会犯下这样的罪行。
马格纳斯后来在他的自白书中表示,他是因为缺钱。
经过漫长而清白的这些年,他似乎小有积蓄,却在股票市场中血本无归。
他回顾自己的生涯,发现自己到头来一文不名,然后佛西特参议员找上门来,对得奥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而且还提到勒索的事情。
到了得奥正式出狱那天,就如同马格纳斯之前说过的,参议员打电话给他,说已经决定要付给得奥那五万元。
可怜的马格纳斯!他正缺钱缺得凶,诱惑压倒了一切。
当天晚上他去参议员家,并不完全是这么想的,此时他并不知道得奥握有佛西特兄弟什么把柄。
可是当他面对参议员,或许是看到那些钱,他盲目而迅速地下定决心杀人。
他打算杀害参议员,偷了那些钱,让得奥项罪。
于是拿起书桌上的裁纸刀,犯下不可思议的罪行。
然后检查现场时,他发现那叠信的最上面一张,是要写给他的哥哥佛西特医生的信,这给了他一个念头,于是佛西特医生也卷入其中!信中提到了那艘船,希贾兹之星,以这个消息为起点,他后来很轻易就追查出得奥和佛西特兄弟之间的关系和整个故事的真相。
他烧毁那封信,免得落入警方手中。
要是真相暴露,他就无法勒索佛西特医生了,可是如果只有他和得奥知道这件事,得奥就会因为谋杀参议员的罪名而送命,马格纳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勒索佛西特医生了。
这个计划似乎完美无缺,可是阿伦·得奥并未因谋杀佛西特参议员被处死,而是获到终身监禁。
以马格纳斯的观点来看,这好像也不错地可以再度利用这个人。
他等待着,在偶然的机会里,他得知机灵的塔柏经营了一个地下管道,偷偷走私文件进出监狱。
马格纳斯不动声色,等待时机到来。
机会终于来了,他检查夹在缪尔神父祈祷书里的这些文件,有一天,他拦截下佛西特医生给得奥的纸条,背着塔柏看过内容,得知得奥脱逃的计划,又发现了一个大好机会。
可是脱逃计划在星期三,而星期三他必须主持史卡西的死刑,于是马格纳斯伪造了一张得奥的纸条,把脱逃的日期改为星期四——这一天马格纳斯就有空了。
在他拦截下来的那张佛西特医生的纸条背面,他用大写印刷体伪造得奥的笔迹,偷偷送给佛西特医生,以解释得奥不会在星期三逃狱。
就像所有的犯罪事件一样,他愈陷愈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当他送出那张纸条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安全,没想到却使他因此露出马脚。
还有其他一些小事情。
我还记得次日我们都坐在缪尔神父的门廊上,伊莱修·克莱问起,马格纳斯典狱长为什么要拆开佛西特参议员书桌上那封信给他的,上面注名阿冈昆升迁案的信。
老绅士叹了口气:这个问题很有趣,你是否记得,我昨天晚上的分析里,提出了一个煽动性的解释。
我想我知道为什么马格纳斯会拆开那封信。
在我原来的分析里,任何监狱里的人都可能会把信拆开,任何人都可能,除了典狱长以外,因为信是写给他的,而且‘阿冈昆升迁案’根本不会影响到他的位置。
因此当我后来的分析无可避免地指向马格纳斯时,我自问,他为什么要拆开那封信?因为他以为信中的内容和信封上的提示不一样!参议员之前拜访监狱时,曾向马格纳斯暗示,得奥手上有他的把柄,马格纳斯便以为那封信的内容可能会提到那次拜访,如果信落在警方手中,会因此使马格纳斯脱不了关系。
当然,这个自以为谨慎的想法错了,因为当时他处于异常激动的情绪中,无法清楚的思考。
无论如何,凭一般法则是无法解释真正原因的。
那么,父亲问,谁把小箱子的第二截送给艾拉·佛西特,还有第三截送给芬妮·凯瑟?得奥不可能办到的。
这一点让我想不透。
我也想不透。
我闷声说。
我想我知道暗施援手的人,哲瑞·雷恩微笑道,就是我们的朋友马克·柯里尔律师。
我并不确定,不过得奥在等待判决时,一定曾经趁着某些空当,要求柯里尔把剩下的两截箱子寄出去。
我猜想,得奥事先已经把箱子和信藏在普通邮寄的包裹里。
我认为柯里尔并不是太拘泥于一般社会规范的人,因此他可能已经追查出勒索的事情,觉得自己可以从中赚一点钱吧。
不过千万别说是我讲的。
在证明得奥无罪之前,缪尔神父怯怯地问,让得奥逼近死亡边缘,不是有一点危险吗?老绅士的笑容消失了:非如此不可。
神父,请记住,我没有任何可以带上法庭的证据足以让马格纳斯定罪。
我们必须让他意外地进入异常的情绪激奋状态,我安排了分析的时机,精确地掌握了现场的紧张气氛,也目睹了结果。
当他面对毫无证据的指控,一时激动而紧张失控——如我所料,愚蠢而盲目的——企图逃跑!真是可怜的家伙。
他静默片刻,他后来认罪了。
如果我们采取循规蹈矩的手法,马格纳斯就有保护自己的时间,把事情想清楚,机警地否认一切指控。
而在没有证据之下,我们想把他定罪,即使不是可能,也会相当困难。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约翰·休谟当选了提耳登郡的州参议员。
伊莱修·克莱的大理石公司业务略略衰退,不过至少比以前干净。
芬妮·凯瑟被判在联邦监狱长期服刑……我还没提到阿伦·得奥后来怎么了,他是引起这一切纷扰的主角,也是一个疯狂凶手阴谋之下的受害人。
恐怕是出于故意吧,我迟迟没有提到可怜的得奥。
我想,这是——唉,是他这条低贱小命的最后下场。
命运注定,不管他在这些谋杀案中是否无辜,他毕竟是对社会无用的人。
无论如何,正当雷恩先生大声宣布结论,而马格纳斯典狱长被擒之时,老绅士开心的地转向那个坐在电椅上的可怜虫。
然而当他想把得奥带离那个法定酷刑之下的噩梦座位时,我们看到他依然非常安静地坐着,甚至还带着一抹微笑。
得奥死了,医生说他是死于心脏衰竭。
我好几个星期都惊吓不安,他是因为过于激动而死吗?我永远也不知道。
虽然他在阿冈见监狱的病例表上说明,其实他早在十二年前入狱时,心脏就已经非常虚弱。
还有一件事。
就在雷恩先生为我们补充说明的第二天,年轻的杰里米挽着我的手臂,带着我出外散步。
我必须说,他计划得非常周详,一夜之前的种种事件,搞得我有点精神衰弱,在那种情况下,我实在是极度缺乏自制力。
无论如何,杰里米小心翼翼地握住我的手。
然后,我把这个长长的故事尽量简化,他用迷茫的男高音问我,愿不愿意成为杰里米·克莱太太。
这么一个好男孩!我望着他的卷发和厚实的肩膀,心想,知道有个人那么在意你,想跟你结婚,真是太甜蜜、太称心了。
他高大健康的年轻身影,尽管他极力颂赞着素食主义的优点,这也无妨,因为即使聪明如萧伯纳也是如此——虽然偶尔我自己喜欢尝尝烟熏牛排的滋昧……但是接着我想到,他在他父亲的矿场丢炸药的种种,很明显,事情就不对了。
因为我只要想到,今后我每天都得担心,自己的丈夫傍晚会完好无缺地回来,还是被炸成一堆拼图般的碎片,我就不寒而栗。
当然,他不会永远都在丢炸药……我思索着借口。
我不是不爱杰里米,而从小说的立场来看,在故事结尾,让男女主角相拥于日落景色中,说:噢,亲爱的杰里米——我愿意,我愿意!——那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然而我握住他的手,踮起脚尖亲吻他下巴中央的凹陷,却说:噢,亲爱的杰里米——不。
我说得非常甜蜜,他那么好,让人不忍心伤害他。
然而佩辛斯·萨姆不适合婚姻,我是个高瞻远瞩的年轻姑娘,而且我隐约可以预见到,数年之后,我穿着装得笔挺的衬衫和大鞋子,站在那位神奇老人的右边,他会指引我的道路——哈利路亚——我将成为他的女性搭档,我们将联手解答所有人的犯罪疑案……好傻,不是吗?还有,说真有,要不是因为父亲——他是个亲爱的老爸爸,但就是少了根筋——我会把名字改成一个独特不俗的,像是哲瑞亚·雷恩之类的。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头脑多了。
——(完)——推理!以奎因的名义——奎因系列译本全推荐伤痕★1、《罗马帽子之谜》(1929)* 郭乙瑶、江素侠、范菁、贾旭/译这是奎因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
奎因系列贯穿国名中的主旨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并培养了我怀疑一切的习惯,这就是任何奇怪之处,必有原因。
而这点,在罗马帽子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剧院内的谋杀,嫌疑人数量的巨大,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一切都要靠推理,只有推理,才能走出迷雾,迅速锁定凶手。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又名《法国香粉之谜》)(1930) * 叶秀敏/译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
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
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的成为历史经典了。
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 敖堃/译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可恨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居然推理这么简单。
在享受这个落差的同时,我静静的开始了我的奎因探索之旅,并一本本看了下来。
作为奎因对我的启蒙作品,我自然万分怀念。
而作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的确是不无道理的!★4、《希腊棺材之谜》(1932)*王敬之/译堪称黄金时代最曲折最离奇的作品,挑战读者的智力和耐力到极限,一案四破,精彩异常。
虽然当时读的过程很长,但是我都一直忍了下来,并收获了最终的果实。
记住本书在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但是一定要读足本,不要读简写版,会丢掉很多东西。
这本集中也能看到奎因巨大的成长!★5、《埃及十字架之谜》(1932)* 庄锦树/译曲折离奇的四起无头命案,哥特式的谜团和作案现场,复杂迷离的故事情节,挑战理智到极限的作品,也是我心中黑名单上前十名的作品。
在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
可惜本书大陆没有出版!★6、《X的悲剧》(1932)* 周枫、唐诺/译什么叫完美?这就叫完美!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杀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多勒鲁·雷恩的初登场。
这部小说汇聚了太多构成完美的元素,使本书当之无愧的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作之一。
★7、《Y的悲剧》(1932)* 许琼莹/译相比与《X》的那种平均的完美,《Y》则是一种突兀的完美。
《X》的每个完美的要素重量都比较平均,而《Y》却在拥有相当多称得上完美的推理小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让人震惊的东西!这是一部华丽的解谜小说,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推理故事。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梦幻般的推理小说。
★8、《美国枪之谜》(1933)* 夏愉/译本书的诡计比较惊人,但是还是被我看穿嘿嘿。
但是如果不仔细分析,还是会落入怪圈,上作者的当。
其实里面有稍稍有些不公平竞争的意味。
这次嫌疑人场面要更宏大。
露天大剧场上的两万多名观众都是嫌疑人,而众目睽睽之下,牛仔被枪杀,经过严密的搜查,发现凶器居然不翼而飞。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真相是惊人的!!★9、《孪生之谜》(1933)* 李小刚/译封闭山庄的杀人模式,山火造成的恐慌和紧张,惊天的诡计手法,戏剧化的过程和结局。
本书也属国名系列中的一部,原名《暹罗双胞胎之谜》(注:暹罗=泰国)★10、《Z的悲剧》(1933)* 林大容/译故事情节相对平淡,凶手的推理也并不很难,最后一段的描写感觉有些做作,让人想起某些廉价的电影。
但是谜团的构成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阅读重点:雷恩先生的人性展现!★11、《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1933) * 林淑琴/译一直没看到本书有多大的好评,但是我看的时候觉得非常过瘾。
因为是最后一本,有些东西我的确有点先知先觉了,而这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看着短短出现两年但却深深吸引了我的侦探雷恩先生以那样的方式死去,胸中不免有一些忧伤和不舍。
短短的四个故事,却在我心里刻下了一个完美的侦探形象,我真的很感动!★12、《中国橘子之谜》(1934)* 方力/译说真的,要不是因为那个密室,这部作品的分也许能高些。
虽然贵为史上密室的前十作品,对于这个密室我却颇有些不以为然,也许我没理解到精髓吧。
但是所有不合理之处,必有原因这句话,倒是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展现,通过本书,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里面描写中国人的镜头有些感觉莫名其妙了太过神秘,毕竟本身就是中国人吧。
★13、《疯狂下午茶》(又名《 奎因冒险史》)(1934) * 谢德潾/译包括11个短篇,属于严格黄金时代的解谜作品,每部小说都可以分开成一部极高水准的谜题,挑战推理的朋友不妨在奎因作解释之前停住,整理一下思维,挑战埃勒·奎因!★14、《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 唐诺/译虽然怀疑自己喜欢的作家让我一度非常困惑,但是这部作品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没有感觉。
推理过程可谓非常之简单,但是作者掩饰的还算不错。
★15、《半途之屋》(1936)* 敖威/译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时,埃勒里已经从纯粹的解谜走向了另一种分格。
本期也是收到好莱坞和光面杂志的影响。
但是情节却是非常完美,也有令人震惊的推理段子,让人大呼过瘾。
以后的作品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个MM了……但是就推理和故事性,《半途之屋》绝对是精品。
★16、《生死之门》(1937) * 纪晖/译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就能构成难以破解的案件。
本书也算是一宗密室杀人,而且复杂的超出想象,结尾一波三折,回味无穷。
这部作品,是近期让我产生联想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中间作者一定程度上没有进行公平的竞赛。
★176、《红桃4》(1938)* 魏红、郝红梅/译这个故事比较具有故事性,可以说是非常之复杂,而动机却……落差比较大,让人觉得有些郁闷,凶手也没找到,不知道是我不行还是他们耍诈?★18、《龙牙》(1939) * 李黎明、赵青/译这个故事明显能看得出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而凶手我几乎是毫不费力的指了出来,因为线索实在太明显。
奎因这段时间水平确实有所下滑,是收到了好莱坞的影响比较大,有些不太专心于创作。
★19、《上帝之灯》(1940)* 谢德潾/译这是一部中篇,讲述了一个房屋消失的诡计故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表演,虽然事先几乎被漏了底(各种卡通和日本的小说),阅读感依然很好。
属于惊艳型的小说!★20、《凶镇》(1942)* 李玉民/译奎因转型的代表作,也是后期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更有预告杀人的诡计,而身份替换杀人手法更是应接不暇。
★21、《从前有个老女人》(1943)* 许敏娟/译这部作品完全不象转型后的作品,奎因也许在怀念黄金时代的那种纯净的感觉。
完全的解谜作品,童谣城堡式的杀人,曲折离奇的情节,意外的结局。
(典型的奎因式意外,没有看透啊……)★22、《十日惊奇》(1948) * 沈云聪、李黎明/译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涉及宗教、英文字谜、世界观等等诸多因素,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也是奎因事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奎因后期的生活和探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后面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到。
★23、《九尾怪猫》(1949) * 张立/译应该说,这部小说符合奎因后期的所有特征,是典型的后期代表巨作。
连环杀手是永远无法褪色的恐怖,一个连环杀手就能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犯罪心理学,连环杀手,很多精辟的论点,奎因精神态度的变化(由于《十日惊奇》的影响),都是本书的看点!★24、《王者已逝》(1952) * 李小刚/译不可能犯罪的杰作!密室之外众目睽睽下放出空枪,却导致密室内的国王中枪而死。
没有灵异现象,没有不可解释的事,相信这一点,相信自己的推理!本书有些地方非常BT,让我有些郁闷,总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25、《犯罪日历》短篇小说集(1952) * 吕博、黄芳、张日美/译活泼的人物构成,严谨的推理,非常不错的短篇。
★26、《玻璃村庄》(1954)* 谢德潾/译非常平淡的一篇,没有什么出色的谜题,也没有什么震惊的场面,诡计也比较平淡。
★27、《另一方的玩家》(1963)* 夏愉/译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篇。
而日本的一个我蛮喜欢的作家也尝试了这种模式,但是却有些像BT的心理学作品。
相比之下,本书的谜团诡异富有吸引力,让我不确定到了最后。
★28、《然后是第八天》(1964)* 李黎明、夏愉/译是个相对平淡多了的案子。
但是推理已经不是主要。
本书充满了怪异空灵的气氛,一个莫名来到世外桃源的故事。
前后充满了想象力。
★29、《脸对脸》(1967)* 郑乐、张吉明/译也是比较无聊的一篇,有些聒噪嘈杂,但是感动于奎因的父子情深!基本上,国内已经有的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就大致介绍到这了,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完结。
奎因的相当多的经典作品大陆出版社还没有引进,像《恶之缘》《狐狸杀手》《最后一击》等等,希望国内出版社继续努力。
而我们读者,就尽情的享受奎因带来的推理乐趣吧!======本书由一舟书库http://book.guyizhou.cn从互联网上搜集得来,仅供爱好者非商业性的研究讨论使用,阅后请及时删除,喜欢的读者请购买正版以支持作者。
如作者认为本站损害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