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4.王者已逝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2025-03-30 06:29:00

宿舍楼前门的警卫不见了。

走廊上也是空空如也。

他们大概到总部办公楼去了吧。

警官说。

不,埃勒里说,不会,如果出了什么事,那就肯定发生在这里!他们推开没有上锁的门进到里面。

一个仆人的身影也不见。

东西都乱了。

马克斯?警官叫道。

埃勒里已走向本迪戈大王的套间。

等警官追上来时他已站在大卧室门口向里张望。

是不是马克斯……警官后半句话没说出来。

他站住了——构造不可能那样用力。

埃勒里点点头,但他似乎并没有听进去:这么说在发生了那一切之后——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把戏——还是又出了差错,他低声说,埃布尔在匆忙中还是忽略了射击的角度。

不知他是怎以对付马克斯的。

那就去问他吧。

警官说。

他们在本迪戈大王的办公室找到埃布尔。

埃布尔,朱达,还有卡拉,都在这里。

斯普林上校也在,他穿的是便服。

脱下他那身漂亮的制服,穿这套皱皱巴巴的衣服显得很不协调,他本人也不自在。

但也只是一小会儿。

他的手上还是拿着雪茄烟,一边咳嗽一边说着什么。

他指挥着一群也是身着便装的人忙着搬东西。

这些人频繁进出大桌子旁边的保险库,空手进来,再抱着文件、钱箱和其他装着贵重物品的密封容器出去。

保险库差不多已经空了。

朱达整个人裹在一件外套里;他看上去好像很冷。

卡拉穿一身套装和一件长外套。

她的脸通红,有些浮肿。

埃布尔·本迪戈坐在他已故哥哥的桌子后边,在收拾抽屉。

有一个男人默默地站在一边,撑开箱盖。

埃布尔把文件往里边放。

上校和他的手下人没有理会奎因父子,但做妻子和当弟弟的都很快抬起头来。

埃布尔站起身,向身边的人示意,那人盖上箱盖,上了锁,提着它从父子二人身边走过,出去了。

我们基本上做完了。

斯普林上校对总理大臣说。

好的,斯普林。

其余的人背着抱着,带上最后一批东西走出门外。

斯普林上校跟着出去了。

走过奎因父子面前时,他又点燃新的一支雪茄,微笑着抬眼望着他们,以潇洒的姿态摊开双手,一耸肩膀,跨步出门。

这就溜吗?埃勒里说。

是的。

埃布尔说。

看上去像是一锅端嘛,本迪戈先生。

谁留下来看家?警官问。

你们最好也作准备吧,埃布尔说,我们很快就动身。

在回答一两个问题前先别动身,本迪戈先生!马克斯在那儿?马克斯一号?埃布尔的语调像是很认真的样子,这我可真不知道,警官。

疏散开始的时候他就不见了。

搜索分队在四处寻找。

当然,我希望在我们离岛前能够找到。

警官的下巴动了动。

埃勒里默默地站在一边。

我们在泳池边分开后,警官粗声问道,你,本迪戈夫人以及你弟弟朱达都去了哪里?埃布尔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我们三个——我重复一遍,警官,我们三人直接来到总部这间办公室,而且我们一直在这里,三个人一起,从一开始到现在。

不是吗,卡拉?是的,卡拉说。

不是吗,朱达?是的,朱达说。

我想你们连这个房间的门也没出去过吧,警官说,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三个人一齐点头。

斯普林上校和他的人什么时候到的?几分钟前。

埃布尔脸上现出淡淡的微笑,可这并不重要,不是吗,奎因警官?我们三个人还需要相互作保吗?现在该警官语塞了。

然后他说:不,不,如果你们相互作保,我也不认为那有什么意义。

顺带提一句,请接受我的哀悼。

哀悼?埃布尔说。

抱歉,本迪戈先生。

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你的兄王已经死了。

卡拉转过脸去。

她就那么面对着墙,不再动了。

朱达从外套中取出酒瓶,打开瓶盖。

我们知道,埃布尔说,我不敢肯定你们也知道。

我哥哥的死已经有人告诉了我们——几分钟前,据我所知,他自杀了。

他是被谋杀的。

埃勒里说。

他们长时间地对视着。

最后埃布尔说:如果有时间调查的话……但肯定是没有时间了,奎因先生。

你懂吗?埃勒里没有言声。

埃布尔绕过本迪戈大王的桌子,扶住他嫂子的臂肘。

来吧,朱达。

难道你们就让他躺在那儿——警官话未说完。

我哥哥,埃布尔说,警官在他的凝视下全身绷紧,将以适当的方式下葬。

半小时后父子二人已置身一艘汽艇上,带着他们的行李,周围是喧器的海湾。

在他们前方的那艘大一些的汽艇上是本迪戈兄弟俩和卡拉。

奎因父子谁都没话。

警官的思绪已远远离开这些汽艇、岛屿以及那几个人——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谋杀了一个头脑不清、精神混乱的人,而埃勒里则把海滩和海湾里这难得一见的景象尽收眼底。

他在想,敦刻尔克撤退也不过如此吧,只不过没有炸弹罢了。

整个岛似乎在向相反的方向漂去,那些舶位逐渐缩小成一个点。

仍停在浅水区的其他船只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一个信号或夜幕的降临。

天空里,还有飞机在轰鸣,其中多是离岛的,也有一些是刚飞来的。

他们刚一登上大船的甲板,就有一名水兵上前敬礼,然后引他们来到海图室。

本迪戈兄弟和卡拉已经在这里了,正在用望远镜眺望港口,另外两架望远镜是为他们父子准备的。

不发一言,埃勒里和他父亲每个人拿起一架。

五个人默默地向岛上望去。

那里的活动显然己经趋于停止。

路上的运输车辆稀稀拉拉的已见不到多少。

整个海湾的水面上已基本上没有船只了;那些凸式码头仍然堆满货物,但这些东西看来是最后一批了。

离最后的时刻还有90分钟。

最后一艘船沿着码头边缘驶出来,直奔外海。

道路、凸式码头都空了。

整个港口,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已没有人影活动。

最后一架飞机从本迪戈岛的中心升空,盘旋一圈后直冲云霄,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一个穿着黄铜钮扣蓝制服的红脸汉子进来。

他对埃布尔说:都准备好了,先生。

岛上一个人也没有了。

至少还有一个,奎因警官说,本迪戈大王。

军官看着埃布尔·本迪戈,神色慌乱。

我哥哥已经死了,埃布尔坚定地说,现在我说了算,船长,执行命令吧。

埃勒里把手放在埃布尔的胳膊上:阿克斯林博士呢?他问。

在船上,很好,也很安全。

本迪戈号慢慢启运了。

大船驶向大海。

现在他们都来到船尾,看着本迪戈岛逐渐缩小,颜色和轮廊都没有了。

大船在加速。

海很静,风很柔。

由大小不一的船只组成的舰队都开足了马力。

大部分已经消失在天边。

通过高倍望远镜,埃勒里仍在向岛上眺望。

已没有任何活动的物体,没有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离岛五公里时大船速度又慢下来,海浪开始出现,然后逐渐增强,船开始在波涛中上下颠簸。

突然,非常突然,整个岛升上天空,向空气中飘散。

或者这只是一种错觉?一大团黑烟从岛所在的位置升起,形状像蘑菇,或者说像一个魔鬼。

大船开始抖颤。

一股热浪扑打在船身上,令人站立不稳。

然后又是一次爆炸,爆炸一次接着一次。

不停地爆炸,爆炸……他们辨不清次数了。

终于,烟雾消散,碎片落下,一切归于平静。

一道光亮在本迪戈岛所在的海空闪过。

全岛开始燃烧起来——毁坏的建筑、树木、道路、甚至沙滩。

等到火自己烧完,几天或几周后,海面除了焦炭和熔渣不会再有别的。

埃勒里转过脸时,埃布尔·本迪戈也转过脸来,他们四目相对。

埃布尔的目光似乎在说:相信我吧。

埃勒里仍然脸色阴郁。

他陷入极度的不安中。

这时警官却尖刻地大声说道:这有什么区别?什么也没有改变。

不过是一个大王换成另一个大王!还是有变化的。

埃布尔说。

是吗?什么?现在是我了,不是他。

是的。

权力本身并没有错。

这个世界需要权力。

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权力。

强化的权力——你最好还是不要当这是玩笑。

权力指向善,而不是相反。

埃布尔略显难堪,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你以为我会信这套?警官嘲讽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你已经改变了27年了,改了多少呢?我哥哥经常对我讲他的一个梦想,埃布尔小声说,一个辉煌的世界的梦想,一个只有权力绝对统一后才能实现的梦想。

我相信他的梦想。

我说服自己说,只要手段和方法恰当。

埃布尔凝视着火光,一只手放在朱达支在栏杆上的手上,另一只手则放在卡拉的手上:可这时我发现我哥哥是一个说谎者,他身上根本没有善。

我看清了一个人是怎么用‘理想’来愚弄别人的,而他自己却口是心非。

因为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会明白,没有任何一种理想是值得无所不用其极去追求的。

而且我知道如果权力转到我手上,我要另做他用。

还有朱达和卡拉也同意我的观念。

他在他们的手上加了把力气。

埃布尔转脸瞥了一眼指挥塔。

他举起了他的胳膊。

翻腾的海水又溅起白色的浪花。

本迪戈号晃动了起来。

朱达·本迪戈活动了一下身体。

当他再次回望岛上时用双手遮住了眼睛。

卡拉离开栏杆。

他的眼中充溢着泪水。

她低头看着甲板,走开了。

埃布尔·本迪戈把外套领子竖起来。

他的嘴唇绷得紧紧的,似乎在下一个很大的决心。

这么说来,王者已逝,埃勒里用一种不带热情的声音说,王者已逝,大王万岁。

现在的重点是:有谁能看住在任的这一位?朱达·本迪戈回头来,恰好只露出双眼,盯在他弟弟埃布尔身上。

这是一双模糊的睡眼,但显然已有了一种坚毅的光芒。

有我。

朱达说。

——(完)——推理!以奎因的名义——奎因系列译本全推荐伤痕★1、《罗马帽子之谜》(1929)* 郭乙瑶、江素侠、范菁、贾旭/译这是奎因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

奎因系列贯穿国名中的主旨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并培养了我怀疑一切的习惯,这就是任何奇怪之处,必有原因。

而这点,在罗马帽子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剧院内的谋杀,嫌疑人数量的巨大,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一切都要靠推理,只有推理,才能走出迷雾,迅速锁定凶手。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又名《法国香粉之谜》)(1930) * 叶秀敏/译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

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

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的成为历史经典了。

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 敖堃/译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可恨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居然推理这么简单。

在享受这个落差的同时,我静静的开始了我的奎因探索之旅,并一本本看了下来。

作为奎因对我的启蒙作品,我自然万分怀念。

而作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的确是不无道理的!★4、《希腊棺材之谜》(1932)*王敬之/译堪称黄金时代最曲折最离奇的作品,挑战读者的智力和耐力到极限,一案四破,精彩异常。

虽然当时读的过程很长,但是我都一直忍了下来,并收获了最终的果实。

记住本书在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但是一定要读足本,不要读简写版,会丢掉很多东西。

这本集中也能看到奎因巨大的成长!★5、《埃及十字架之谜》(1932)* 庄锦树/译曲折离奇的四起无头命案,哥特式的谜团和作案现场,复杂迷离的故事情节,挑战理智到极限的作品,也是我心中黑名单上前十名的作品。

在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

可惜本书大陆没有出版!★6、《X的悲剧》(1932)* 周枫、唐诺/译什么叫完美?这就叫完美!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杀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多勒鲁·雷恩的初登场。

这部小说汇聚了太多构成完美的元素,使本书当之无愧的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作之一。

★7、《Y的悲剧》(1932)* 许琼莹/译相比与《X》的那种平均的完美,《Y》则是一种突兀的完美。

《X》的每个完美的要素重量都比较平均,而《Y》却在拥有相当多称得上完美的推理小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让人震惊的东西!这是一部华丽的解谜小说,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推理故事。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梦幻般的推理小说。

★8、《美国枪之谜》(1933)* 夏愉/译本书的诡计比较惊人,但是还是被我看穿嘿嘿。

但是如果不仔细分析,还是会落入怪圈,上作者的当。

其实里面有稍稍有些不公平竞争的意味。

这次嫌疑人场面要更宏大。

露天大剧场上的两万多名观众都是嫌疑人,而众目睽睽之下,牛仔被枪杀,经过严密的搜查,发现凶器居然不翼而飞。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真相是惊人的!!★9、《孪生之谜》(1933)* 李小刚/译封闭山庄的杀人模式,山火造成的恐慌和紧张,惊天的诡计手法,戏剧化的过程和结局。

本书也属国名系列中的一部,原名《暹罗双胞胎之谜》(注:暹罗=泰国)★10、《Z的悲剧》(1933)* 林大容/译故事情节相对平淡,凶手的推理也并不很难,最后一段的描写感觉有些做作,让人想起某些廉价的电影。

但是谜团的构成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阅读重点:雷恩先生的人性展现!★11、《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1933) * 林淑琴/译一直没看到本书有多大的好评,但是我看的时候觉得非常过瘾。

因为是最后一本,有些东西我的确有点先知先觉了,而这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看着短短出现两年但却深深吸引了我的侦探雷恩先生以那样的方式死去,胸中不免有一些忧伤和不舍。

短短的四个故事,却在我心里刻下了一个完美的侦探形象,我真的很感动!★12、《中国橘子之谜》(1934)* 方力/译说真的,要不是因为那个密室,这部作品的分也许能高些。

虽然贵为史上密室的前十作品,对于这个密室我却颇有些不以为然,也许我没理解到精髓吧。

但是所有不合理之处,必有原因这句话,倒是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展现,通过本书,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里面描写中国人的镜头有些感觉莫名其妙了太过神秘,毕竟本身就是中国人吧。

★13、《疯狂下午茶》(又名《 奎因冒险史》)(1934) * 谢德潾/译包括11个短篇,属于严格黄金时代的解谜作品,每部小说都可以分开成一部极高水准的谜题,挑战推理的朋友不妨在奎因作解释之前停住,整理一下思维,挑战埃勒里·奎因!★14、《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 唐诺/译虽然怀疑自己喜欢的作家让我一度非常困惑,但是这部作品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没有感觉。

推理过程可谓非常之简单,但是作者掩饰的还算不错。

★15、《半途之屋》(1936)* 敖威/译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时,埃勒里已经从纯粹的解谜走向了另一种分格。

本期也是收到好莱坞和光面杂志的影响。

但是情节却是非常完美,也有令人震惊的推理段子,让人大呼过瘾。

以后的作品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个MM了……但是就推理和故事性,《半途之屋》绝对是精品。

★16、《生死之门》(1937) * 纪晖/译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就能构成难以破解的案件。

本书也算是一宗密室杀人,而且复杂的超出想象,结尾一波三折,回味无穷。

这部作品,是近期让我产生联想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中间作者一定程度上没有进行公平的竞赛。

★17、《红桃4》(1938)* 魏红、郝红梅/译这个故事比较具有故事性,可以说是非常之复杂,而动机却……落差比较大,让人觉得有些郁闷,凶手也没找到,不知道是我不行还是他们耍诈?★18、《龙牙》(1939) * 李黎明、赵青/译这个故事明显能看得出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而凶手我几乎是毫不费力的指了出来,因为线索实在太明显。

奎因这段时间水平确实有所下滑,是收到了好莱坞的影响比较大,有些不太专心于创作。

★19、《上帝之灯》(1940)* 谢德潾/译这是一部中篇,讲述了一个房屋消失的诡计故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表演,虽然事先几乎被漏了底(各种卡通和日本的小说),阅读感依然很好。

属于惊艳型的小说!★20、《凶镇》(1942)* 李玉民/译奎因转型的代表作,也是后期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更有预告杀人的诡计,而身份替换杀人手法更是应接不暇。

★21、《从前有个老女人》(1943)* 许敏娟/译这部作品完全不象转型后的作品,奎因也许在怀念黄金时代的那种纯净的感觉。

完全的解谜作品,童谣城堡式的杀人,曲折离奇的情节,意外的结局。

(典型的奎因式意外,没有看透啊……)★22、《十日惊奇》(1948) * 沈云聪、李黎明/译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涉及宗教、英文字谜、世界观等等诸多因素,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也是奎因事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奎因后期的生活和探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后面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到。

★23、《九尾怪猫》(1949) * 张立/译应该说,这部小说符合奎因后期的所有特征,是典型的后期代表巨作。

连环杀手是永远无法褪色的恐怖,一个连环杀手就能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犯罪心理学,连环杀手,很多精辟的论点,奎因精神态度的变化(由于《十日惊奇》的影响),都是本书的看点!★24、《王者已逝》(1952) * 李小刚/译不可能犯罪的杰作!密室之外众目睽睽下放出空枪,却导致密室内的国王中枪而死。

没有灵异现象,没有不可解释的事,相信这一点,相信自己的推理!本书有些地方非常BT,让我有些郁闷,总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25、《犯罪日历》短篇小说集(1952) * 吕博、黄芳、张日美/译活泼的人物构成,严谨的推理,非常不错的短篇。

★26、《玻璃村庄》(1954)* 谢德潾/译非常平淡的一篇,没有什么出色的谜题,也没有什么震惊的场面,诡计也比较平淡。

★27、《另一方的玩家》(1963)* 夏愉/译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篇。

而日本的一个我蛮喜欢的作家也尝试了这种模式,但是却有些像BT的心理学作品。

相比之下,本书的谜团诡异富有吸引力,让我不确定到了最后。

★28、《然后是第八天》(1964)* 李黎明、夏愉/译是个相对平淡多了的案子。

但是推理已经不是主要。

本书充满了怪异空灵的气氛,一个莫名来到世外桃源的故事。

前后充满了想象力。

★29、《脸对脸》(1967)* 郑乐、张吉明/译也是比较无聊的一篇,有些聒噪嘈杂,但是感动于奎因的父子情深!基本上,国内已经有的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就大致介绍到这了,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完结。

奎因的相当多的经典作品大陆出版社还没有引进,像《恶之缘》《狐狸杀手》《最后一击》等等,希望国内出版社继续努力。

而我们读者,就尽情的享受奎因带来的推理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