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原本就受伤不重的肖风凌在经历了造化空间的恢复和修炼后,尽管那念力的领悟依然一无所获,但伤势和力量都已完全复原,显得精神奕奕。
上官谦虽然有灵髓之助,但还是没有痊愈,需要继续调息休养.肖风凌回忆起昨天晚上因为误会而发生的战斗,打算上午出去一趟。
如今的肖风凌处事要老成多了,他知道对方的误解很。
深,想借外出的机会了解清楚当地的民俗情况和寺院的禁忌之类的事情,以便找一个最恰当的方法去色拉寺澄清那场误会,并说明有人挑拨的真相,化解喇嘛们和灵能者之间的矛盾。
上官谦对此有点不以为然,而且有伤在身,所以没有和他一同前往。
拉萨的天亮的时间比内地要晚,直到八点,慵懒的天空才露出完全的光明,沁人心脾的空气极其新鲜,白云漂浮在蓝天之下,雪山显得格外美丽,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尽管是早晨,街道上还是有许多藏民拿着转经筒在转经,而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前来晨拜的人可不在少数,这些虔诚的信徒们对着布达拉宫躬身行礼后,然后全身俯卧在地下,有很多人从出门就开始一步一拜,或许是回报他们的虔诚,布达拉宫所发出的念力感受柔和而极富感染力,如熙日般温暖,令人拜服。
肖风凌虽然极想去布达拉宫瞻仰一番,但开放时间还没到,而自己出来也不是来游玩的。
所以又漫步朝前走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街上地人渐渐多了起来,众多摊点店面也纷纷开张,显得十分人闹,在路过大昭寺时,那里来上香的人已经是人山人海。
看着拥位中各种新奇古怪的货物,肖风凌忽然想到了远在山青村的司徒雪沁,觉得自己难得来西藏一趟,应该买点礼物回去让她开心开心。
肖风凌自度虽然与雪沁有了那样亲密的关系。
但这两年却忙于修炼,有时连陪她逛街都没空。
更无暇带她外出旅游观光了,心中不由有些歉意。
好在司徒雪沁善解人意。
不仅没有怪他,反而更加细心温柔的照顾他,一直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让他十分感动。
想到这里,肖风凌开始对一些小饰物留上了心,他看了看几样被摊主特别推荐的天珠和绿松石,从玄灵眼看出。
都是极其普通,甚至有些还是人工制作的货色,那些所谓的藏银首饰在他这位炼秘道大师的眼中更是不值一提。
逛了半天,还没看到什么好货色,倒是肖风凌和一些会漠语地摊主闲逛时,了解到了一些色拉寺的消息。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
色拉寺可能没有大昭寺地地位崇高,也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有着其独特地风格。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
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脚。
关于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
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
该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还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为世人所敬仰,是一所极具代表性的黄教寺院。
肖风凌得知了色拉寺的地位后,眉头不由紧锁了起来,如果不尽快澄清那个误会,明怕灵能者们还有腹背受敌地威胁.就在他思考得有些出神地在街上漫步时,忽然前方人群纷纷躲闪,原来一辆好像是刹不住车大巴车快速朝这边冲来,人们纷纷惊呼着让道,祗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似乎被吓傻了,呆立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车辆撞来,身体直发抖。
不好!肖风凌也顾不得惊世骇俗,身体一动,瞬间出现在孩子的身前,闪电般地将他掳走,终于使孩子逃过一劫。
就在他带走孩子的一刹那,灵受中忽然感到一阵异样,似乎是有一股奇异的力量与自己擦身而过,这股带着温和感觉的异力与那晚地老喇嘛所使出来的是同一类型,但没有什么敌意,目标似乎是那辆无法停下的大巴。
果然,在他站稳身体时,就见那大巴已经被什么力量推到了一旁地墙上,车轮也停止了转动,肖风凌心知如果自己不多此一举,那孩子应该也会在这股力量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他很快地就感应到了力量的源头,原来那是对街上坐着的一个喇嘛。
这喇嘛年纪较大,相貌丑陋,但目光中透露着一丝丝祥和,使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可亲了许多。
他正拿着书笔,在一个被木匡固定的布上面绘制着什么,他发现了肖风凌的注视,停下手中的活计,微微一笑,只手合十,朝肖风凌施了一礼,继续拿起了画笔.肖风凌知道这是位高人,且不管这喇嘛的力量有多强大,那种暗中救人而不留名的品德却是让肖风凌肃然起敬,马上放下孩子,合拢只手,也回了一礼.他正要上前结识这位高僧,一旁孩子的父母却走了过来,拉住了他的衣服,拼命地说话,还将袒臂之袖搭于肩上,屈腰只手平伸,朝他敬礼,肖风凌这菜鸟哪里知道达时藏族对最敬重之人的行礼,祗是在那里微笑着点头.此时周围已经围了不少群泉,那车辆的司机也下来向孩子家属道歉并对肖风凌表示了谢意,刚才的事故是因为刹车忽然失灵所致。
肖风凌知道自己虽然使用了灵力,但由于移动速度太快,以旁人的眼力,祗能见到一个人影飞快地抱开孩子。
并不知道他是从几十米外的地方飞了过来地,当然,那位喇嘛除外。
虽然肖风凌听不明白这些人具体说的是什么内容,但也明白是表示感激,他不知道怎么回话,也不懂得藏族的礼仪,祗好保持傻笑的表情。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背着一个娄子,从街口走了过来,向肖风凌施了一礼.说道:尊敬的客人,感谢你救了我的孙子。
这老人说的是汉语.而且还非常熟练,肖风凌顿时松了口气。
赶紧说道:您别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先走了,请您的孙子下次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样地救命大恩,怎能说走就走,我家就在这里,恩人如不嫌弃简陋。
请进屋一谈。
说着,拉着他就往前面走去,肖风凌无奈地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喇嘛,明见那喇嘛还在专心地绘画,明不过喇嘛虽然没有看他,却仿佛知道他的情况一般。
露出了会心地笑容。
来到老人的住所,肖风凌才知道这位名叫次仁地老人居然是自己的同行——医生,而且还在当地甚有名气。
这下倒真的引起了肖风凌的兴致。
藏医和藏药在一些广告中向来被冠以神奇的名头,虽然肖风凌知道那些广告大多是夸张,但也从各种典籍中得知,真正的藏医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
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
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地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悠久历史的藏医药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名医辈出,医着博大精深,不少医药学成就曾达到时代顶峰,许多成果至今海难解释,尚在研究。
次仁老人替肖风凌倒上一杯酥油茶,又拿出不少小吃,和他聊了起来,当听到他是一位中医时,也是谈兴大增。
这时恰好来了几位病人,老人立刻开始诊治,那些奇怪地手法让肖风凌开了回眼界。
首先是把脉的部位,平常人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但肖风凌一眼就看出了两者的差异。
中医诊脉地部位临床运用的是寸口诊法,即按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
寸口脉分寸部、关部、尺部三部分。
正对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
关于切脉独取寸口的道理,中医认为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太渊部位正当寸口,五脏六腑之气皆会聚于此,故全身脏腑气血的情况都可以从寸口反映出来。
而藏医诊脉的部位确是腕后第一横纹一寸处,即从桡骨茎突下第一皮肤横纹一寸处顺取寸脉、甘脉、恰脉,比中医略偏向肘窝内。
藏臀认为人体虽有来多动脉可供候诊,但舆脏腑太近如流水哗哗,太远如远客捎话,难探真实情况,而腕后第一横纹一寸处舆脏腑的距离适当,可以了解实际病情,故而选此。
而且中医切脉无性别之分,均先诊左手,后诊右手。
藏医则不同,男子先诊左手,后诊右手。
女子先诊右手,后诊左手,并且女子右手的寸部候心与小肠,左手寸部候肺与大肠,与男子恰好相反。
光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中医和藏医之间仅仅从诊治方法和理论体系来说,就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次仁老人所用的疗法更是让肖风凌长了见识,在治疗一位因寒热交加引起急性腹痛的男子时,他所使用的方法是: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熟后,布包裹热敷患处,居然使疼痛的症状慢慢减轻.据次仁老人介绍,着种熨敷疗法是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的效果。
接下来是一位因关节炎引起的轻度偏瘫女患者,肖风凌想到自己曾在山青村用斜灸之街治疗过几位同类的病患,不由兴趣大增,当下提起精神,仔细观看老人治疗的每一个细节。
老人这次用的也是藏医独有的特色疗法——药浴法。
藏医的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沟述药浴疗法。
13世纪藏医南北两派和新宇妥?;元丹贡布等历代藏医名家都着书论述蔡浴疗法。
延用至今,经久不衰。
药浴法分为水浴、缚浴和蒸浴三种方法,次仁老人采用的是蒸浴法。
方法是用以圆柏叶、黄花杜鹃叶等主药辅以黄精、天冬、喜马拉雅紫茉莉根等药一同制成的五味甘露汤,倒入一个特制的大锅中蒸煮,大锅上盖一个有许多小孔的木板,上铺毛毡毛毯,让患者卧于其上盖被进行蒸气蒸腾治疗。
次仁老人说,这种治疗对瘫痪、偏瘫、强直拘孪等症有特别的疗效,但也有其必须注意的事项,如药浴前停止服用激素舆非甾类抗炎药两周以上者才可药浴,治疗期间必须保温、避风湿、卧床休息,食用羊肉汤等热性营养食品,禁止剧烈活动、劳累、风吹雨淋和房事。
这位前来就诊的女病患已经是第三次来进行蒸浴治疗了,自我感觉效果相当不错.肖风凌正感叹藏医神奇的功效时,老人的小孙子在父母的授意下,拿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走了进来,鞠躬九十度,只手高举过顶朝肖风凌献上,放到肖风凌手上。
肖风凌知道这是藏族最高的礼节,由于不知道具体的礼节,明得只手含笑接过,看老人和孩子父母高兴的样子,心知侥幸这个动作没有失礼,但他拿着那跟光滑的哈达却不知道怎么放,是挂脖子上,还是收起来?听说献哈达还要回礼,自己应该怎么回?一时间,肖风凌僵在那里。
好在老人知道他是外地人,也不为难他,笑着告诉他这种是晚辈献给师长的哈达,师长不用回敬,将受赠的哈达要珍藏起来就行了。
肖风凌点了点头,将哈达收了起来,这时,那孩子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忽然打了个嗝,这一打就不可收拾,一直持续呃逆的现象,竟然无法停下来。
次仁老人和孩子父母都露出无奈的神色,这孩子经常有这毛病,一次起码两、三个小时,除非自动停止,而且很难用其他方法停下来。
老人也试了好多方法,却一直没有效果,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老人的儿媳不由难过地哭了起来,肖风凌沉思了一阵,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