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格林家杀人事件 > 第1章 祸不单行(2)

第1章 祸不单行(2)

2025-03-30 06:32:01

他所参与的第一宗案件,正是我之前已写过的艾文·班森命案(作者注:《班森杀人事件》)。

第二宗呢,就是表面上看来几乎无解的著名百老汇大街美女玛格丽特·欧黛儿的勒死案(作者注:《金丝雀杀人事件》)。

同年的深秋时分,格林家的悲剧就发生了。

和前两宗案件一样,新近的这次调查我也保留了完整的记录。

我掌握了每一份手边的文件,向警方要求对档案逐字抄录,甚至草草记下许多不管是私下或公开的万斯和高层警官间的对话,整个记录的详尽和完整,会让山谬·佩皮斯译注:山谬·佩皮斯,十七世纪时的英国海军官员,以密码写成日记,详细记载了一六六一六六九年间的私人生活和社会变迁,一八二五年时密码才被解译成功。

都感到汗颜。

格林家杀人事件发生时,马克汉到任刚好快满一年。

也许你还记得,那一年的冬季来得特别早。

十一月时有两度猛烈的暴风雪,而且当月的降雪量打破了十八年来所有地区性的记录。

为什么我特别提醒你这个早来的风雪?因为它在格林家事件中扮演着邪恶不祥的角色:风雪,毫无疑问是促成这谋杀计划的重大因素之一。

因为这个悲剧里的所有险恶的内情完全没有公诸于世,所以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甚至意识到,那个晚秋不合理的气候,和降临在格林一家人身上的致命悲剧有什么关联。

万斯之所以投入班森杀人事件,完全是马克汉挑衅的结果;在金丝雀杀人事件里的行动,则是万斯自己想帮忙。

至于参与格林家杀人事件的调查,就纯粹是巧合了。

解开卡娜瑞死亡之谜后的两个月之间,马克汉拜访了万斯好几次,就有关地方检察官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请教他罪犯侦查的纯学术性观点;在某次轻松地讨论其中一个问题时,我才第一次听说了格林家杀人事件。

马克汉和万斯已经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品味,甚至道德观都不同,但对彼此的敬意却由来已久。

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位个性恰恰相反的人,竟会产生如此坚固的友谊?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愈来愈能理解他们独特的友谊。

仿佛是两个人凑在一起后,各自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天性中缺乏的特质--也许带有某种潜藏的遗憾。

这一边的马克汉个性率直、生硬粗鲁,有时甚至盛气凌人,以苛刻严肃地态度看待人生,不顾任何障碍地追随法律良知:诚实,廉洁正直,而且不屈不挠。

另一边的万斯则生性活泼轻快、温文儒雅,而且有一种永不枯竭的尤维纳式的嘲讽译注:Juvenal,古罗马的讽刺诗人,传世的十六首讽刺诗,都在嘲弄帝王的权威和贵族的糜烂生活。

,向令人不快的现实报以冷笑,坚持在尘世间扮演一个奇特的、公正的冷眼旁观者。

此外,他了解人就像了解艺术一般深刻,对动机的剖析、对人物的敏锐判断--就如我在很多场合见识过的--都超乎想像的准确无误。

马克汉显然既能理解万斯身上的这些特质,也很能领会它们真正的价值。

十一月九日早上十点不到,在到达富兰克林大街、中央大街街角上的旧刑事法庭大楼之后,万斯和我直接前往四楼的地方检察官办公室。

在那个关键的上午,两名参与最近一宗薪资抢劫案的歹徒要接受马克汉的盘问--他们都说,杀人的那一枪是对方开的火。

这次的盘问将会决定两个劫匪谁是谋杀犯、谁又是目击证人。

前一天晚上,马克汉和万斯已经在史杜文生俱乐部的交谊厅里讨论过这件事,万斯很希望能参与这场讯问,马克汉则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因此这般,我们才起了个大早,一路开车到市中心来。

在和这两个匪徒对谈了一个小时以后,万斯很让人意外地说,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正开枪杀人的罪魁祸首。

马克汉,你应该看得出来,当承办警官送犯人回纽约市坟墓监狱后,万斯才拉长声调慢吞吞地说,这两个家伙能说的都已经说了,两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实话。

也因此,他们都没有开那致命的一枪。

真可惜,因为他们很明显地都该受绞刑--不,在我看来他们根本生来就该被绞死的。

不能让他们得其所哉,实在是一件极让人遗憾的事……我说啊,没有其他人参与这抢劫案了吗?马克汉点点头。

第三个给脱逃了。

根据这两人的供词,他是一个道上知名的坏蛋,名叫艾迪·马波。

那么,艾迪才是你想绞死的人。

(作者注:后来证明这推断是正确的。

将近一年之后,马波在底特律被捕,移送到纽约后被判谋杀罪。

他的两名同伙则以抢劫罪被判刑,目前还在新新监狱服长期徒刑。

)马克汉不置可否。

万斯则懒洋洋地起身,伸手去拿他的乌尔斯特大衣。

顺便问问,他说,很快地穿上他的大衣,今天早上我发现,连我们最高尚的报纸都以昨晚发生在格林豪宅的大屠杀为头条新闻,夸张地在头版上大刊特刊。

为什么?马克汉迅速地瞥了一眼壁钟,忽然紧皱眉头。

那倒提醒了我。

契斯特·格林一大早就打电话给我,而且坚持要见我。

我要他十一点过来。

你准备在哪儿见他?万斯本来已经握着门把手,这会儿却伸进口袋,拿出他的烟盒来。

我根本不想见他!马克汉恨恨地说,但显然,每个人都认为检察官办公室是他们遇到麻烦事时的情报交流中心。

反正很不巧的,我认得契斯特·格林也很久了--我们都是玛丽邦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所以我不得不听一听,在这桩轰动的格林案上他还有什么好添油加醋的。

/* 6 */第1章 祸不单行(3)他们说是窃贼--是真的吗?万斯连抽了几口烟,问,听说还有两个女人被枪杀了?噢,那真是一件倒楣到家的惨剧!毫无疑问是外行人干的事。

受了惊吓就拿起枪来乱开一通,然后拔腿就跑。

听起来倒让人很纳闷。

万斯若有所思地顺势坐进门边的大扶手椅里。

有什么古董餐具不见了吗?什么东西也没少。

显然这个窃贼还没来得及收网就被发现了。

你不觉得,这个小偷也笨得太离谱了点?--一个业余的小贼冒险闯入名门大宅,想要趁着夜深人静一股脑儿抄光餐厅里的镀银餐具,但因为受到了惊吓,所以他走上楼去,在两个不同的卧房里枪杀这两个女人,然后再飞快逃走,连支汤匙都来不及拿……非常戏剧化,更非常令人难以置信。

谁搞出来这种慈眉善目的理论?马克汉的脸色立刻阴暗下来,但等他再开口时,看得出来已经克制住了愤怒。

昨天晚上总局转来报案电话时,值班的是助理检察官费瑟吉尔,他和警方一起到现场看过之后,也同意他们的结论。

(作者注:亚摩·费瑟吉尔是地检处助理检察官,他后来以坦慕尼协会候选人出来参选议员,而且当选了。

)如果费瑟吉尔是对的,那我就更想知道,为什么契斯特·格林会急着找你谈话。

马克汉抿着嘴,不出一声。

那天早上他的情绪不怎么对劲,而万斯那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更让他火大。

但不管他到底情绪如何,一会儿之后,他还是勉强答复了万斯:既然你这么关心这桩抢劫未遂的案子,你可以--如果你坚持的话--你可以留下来等,看看格林到底想说什么。

我留下来,万斯微笑着脱掉他的外套,我就是这么软弱,就是没办法拒绝热情的恳求……契斯特是格林家族里的哪位?他和两桩死亡事件的主角又是什么关系?谋杀案只有一件,马克汉以充满克制的口气订正他的说法,四十出头、还没结婚的大女儿当场死亡。

另一个年轻的女儿也挨了枪子儿,但我相信她有复原的机会。

那契斯特呢?契斯特是家里的大儿子,四十岁左右。

他也是枪响之后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

还有哪些家族的成员住在这座大宅里?我知道老托拜亚斯·格林已经去见上帝了。

没错,老托拜亚斯大约在十二年前就过世了。

他的妻子还活着,只是瘫痪无助、不能行走。

另外还有--或说应该有--五个孩子:老大朱丽亚,接下来是契斯特;然后是另一个女儿希蓓拉,我猜想她年近三十;然后是雷克斯,一个苍白多并爱读书的男孩,比希蓓拉小一岁左右;艾达则是最小的、领养来的女儿,大概二十二三岁。

被杀的是朱丽亚,是吗?另一个中弹的女孩是谁?最小的那个--艾达。

她的房间,听起来似乎是在楼上客厅的另一边,与朱丽亚的房间遥遥相对,显然这个小贼逃跑时误把她的房间当成了通道。

我的看法是,他在对朱丽亚开枪之后,立刻冲出朱丽亚的房门,笔直闯入艾达的房间,才发觉自己弄错了,只好再度开枪,然后才终于找到下楼的路,从大门落荒而逃。

万斯沉默地抽了一阵子烟。

你这位假设的闯入者一定是非常非常慌张,才会错把艾达的房间当成楼梯间,对不对?那么这就很奇怪了:这位来历不明、生性喜好收集餐盘的绅士跑到楼上去做什么?说不定是想找找看有没有珠宝。

马克汉终于失去了耐性,我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

语调的转折,开始有点儿嘲讽的意味。

好了,好了,马克汉!万斯赶紧见风转舵,别这么没风度。

你手上这个格林惨案,提供了几个很好的、纯理论的推断观点。

请原谅我纵容自己毫无根据的奇想。

就在此刻,马克汉那位年轻机灵的秘书史怀克,刚好出现在检察官办公室半开的门边。

契斯特先生已经到了。

他通报道。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