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走后的第二天,李术又抓到曹操和许贡秘密来往的秘使。
此人叫赵馗,曾经是许贡的心腹门客,一年前离开许府,邻人们都不知其去向。
在赵馗身上搜出一封曹操的亲笔信,请许贡刺探军情,联络旧部,做曹军的内应。
在孙策面前,赵馗供认不讳。
孙策大怒,当即就把许贡抓来,与赵馗和李术对质。
许贡年已五旬,瘦小而又硬朗,脸上的皱纹很深,是个很倔强的人,他一见李术和赵馗,就大叫:好二恶贼,何必苦苦害我。
孙将军,我冤枉啊!许公不必心急,请坐下慢慢说。
孙策表情很和蔼。
许贡自以为孙策不会相信一面之词,就大胆坐了:孙将军,这个赵馗本是我的门客,我待他不薄,可他生性淫荡,不知羞耻,竟然和我的一个爱妾私通。
当时,我一是抱着慈悲宽厚之心,二是不想家丑外扬,就从轻发落,把他赶出府。
想不到这个小人不识好歹,竟然恩将仇报,伙同他人害我。
他接着又说了他和李术的关系:我和刘勋的父亲是好友,刘勋掌管庐江后,经常请我到他府上,畅谈大事。
我见到李术,觉得他目光机诈,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可重用。
可惜刘勋不听我的话,最终被此人坏了大事。
李术反驳:大丈夫在世,当遇明主,必要以死相随。
古今豪杰,莫不如此。
你和刘勋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难道我陪你们死战到底,就能战胜孙将军吗?孙策摆了摆手:许公,我叫你来,不是想听你评论谁,只是问你有没有和曹操通信。
那只是私信而已。
就连你的岳父乔太尉,也接到过这种信。
李术说:许贡,你给曹操献计,陷害孙将军,这可是千真万确的。
那只是想让孙将军入朝为官,怎么能说是陷害呢?我有一封许贡写给曹操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确有害将军之意。
赵馗将一信呈给孙策,许贡的字很有风格,很容易辩认。
孙策接着信一看,只见信上写道: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若被诏,不得放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这封信是真是假。
孙策问。
不错,这封信确是我写给曹操的。
但是,这不是陷害,只是为了天下百姓,也是替将军着想。
将军进京,担任要职,中兴汉室,名垂千古,有何不好?那你为何不写给别人,偏偏要写给曹操呢。
曹操乃是汉室丞相,好比周公,辅佐弱主,扫除各地叛乱,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李术冷冷地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何况孙将军哪一点不如曹操?孙将军起兵时年仅21岁,独自率兵渡江南下,短短三四年间,就夺得丹阳、会稽、吴郡、豫章、庐陵、庐江等郡,占据江东大片土地,雄霸一方。
这等英雄气慨,天下无一人能及。
当年曹操领兖州牧,奠定基业时,年已38岁,袁绍夺得四州时,也已经37岁。
如果天下非要选一个周公,也轮不到曹操。
这一番话正说中了孙策的舒服处,他至始至终将话听完,面露悦色。
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我的英雄气慨,天下何人能及。
曹操和袁绍快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割据一方,我到他们的年纪,就统一天下了。
孙策还是很和蔼:许公的好意我知道,中兴汉室,也是我的诉求。
那我就放心了,将军神武,不输于项羽,若能匡扶汉室,乃天下百姓之福。
许贡一走,孙策脸上的笑容隐去,杀气呈现。
李术见状,趁机进言:将军,许贡和曹操很有交情,曹操若是占据江东,许贡至少能重登吴郡太守的宝座。
许贡在吴郡任职数年,人望不错,党羽不少。
曹操无时无刻不想攻打江东,只是北有袁绍等人,他无力南侵,只好借朝廷之名来安抚我们,这分明是缓兵之计。
他顿了顿,接着说:汉室名存实亡,各地英雄无不想取而代之,这也是天意。
将军神武英明,与世无匹,就不想吗?许贡不识时务,逆天而行,这种人迟早是将军的绊脚石。
自起兵以来,我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战绩确实非曹操和袁绍可比。
有人说我的神勇和英明,天下无人能比,这话虽然有阿谀奉承之嫌,但细想起来,倒也不虚。
我打到哪里,百姓都拥戴我,名人贤士都归附我,将士都愿意出死力,由此可见,我的所作所为才是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既然我是对的,那反对我的人就是错的。
他们错了,我给他们机会改悔,已经很宽厚了,他们不改,就该杀。
望眼天下英雄,除了我,谁还会是真命天子。
我将来一统天下,创立万世基业,凡是反对我的人就是逆天而行,都该杀。
不把该杀的人都杀了,天下就不会太平。
天下大乱,就是该杀的人还都活着,他们活着,就会杀不该杀的人。
许贡即使没有害我之意,但他一心效忠汉室,迟早都是我统一天下的障碍。
乱世就得用重典。
公谨自幼受儒家影响太深,是妇人之仁。
法家的严厉,甚至是残暴,名声不好,但在乱世之中却很有效。
秦国正是依靠法家的主张,才得以统一天下。
李将军,就按你说的去办吧。
这天夜里,李术率领一队孙策的亲兵,忽然包围了许贡的家,将其一百余口人统统绑了,押到城外,秘密斩杀了,再挖一个大坑埋了。
孙策身经百战,杀人无数,早已视人命如草介,根本不把许家之事放在心上。
没过几天,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一心想着如何偷袭许昌。
这一日,孙策接连召开了三个会议:一个是和程普、黄盖等人商量伐曹事宜。
一个是和张昭、孙权等人谈论如何守卫江东:一个是召见六郡的郡守,质询他们的治理情况。
他忙得头晕脑涨,思路停滞,决定第二天去郊外打猎,以消散一天的疲倦。
旷野就像战场,林中的野兽就像敌兵,他飞马射箭,当野兽被射倒的刹那间,他就会产生豪迈高大的兴奋感,所有不愉快和疲倦都会抛开,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最渴望战场上的一切,那舞动长枪冲在最前面,望着敌人四散奔逃的情景;那手起枪落,将对手挑到半空中的感觉;那势均力敌,疯狂厮杀的血腥场面;那指挥千军万马,奋勇冲杀的壮观;那高高在上,万众垂手的入城仪式,都令他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太平的日子,只能令他心烦气躁,浑身无力,甚至连觉都睡不着。
大乔不愿意让孙策去:伯符,不要去野林打猎了,我给你熬了龟汤。
我要到郊外透一透气,这几天,都把我憋死了。
我和太史慈约好了,若是失约,他不但会以为我的骑术和箭法不如他,,还会笑话我沉溺女色。
伯符,孙道士说,你这几天不宜出门……孙策哈哈大笑:装神弄鬼的道士,只能骗一些小女人。
好了,我的爱妻,回去等我。
等我打几件野味回来,我亲自下厨,给你烧菜。
大乔甜甜地一笑:那你就快去快回。
孙策和太史慈只带十几个贴身侍卫,向郊外的野地林去了。
他骑着李术送给他的赤红骏马,一马当先地冲进了野地林,仿佛嗅到了战场上的气息,不住地打马狂奔,两边的树木箭一般地在他的眼前掠过。
将军,等一等,我们跟不上了。
侍卫们不住地喊。
太史慈也大喊:伯符,你的马快,赢了我也不光彩。
孙策自恃有万夫不敌之勇,从不把山贼流匪放在心上,哪里会听。
在马上飞驰的感觉太好了,令他顾不得太史慈了。
侍卫们很快就看不到他了。
孙策飞驰的马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中了数支飞鸟和野兔。
忽然,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从巨石后面射出,迎风发出尖锐之声,直奔孙策的胸口。
由于距离太近,他闪避不及,中箭落马。
从巨石后面跳出三个蒙面人,抡刀扑过来,想不到孙策竟然还能站起,拔出佩刀,只一招,就把冲在最前面的刺客砍翻在地。
另两个刺客却不惧孙策之勇,不退反进,奋不顾身地砍杀,大有和孙策同归于尽之意。
孙策一手捂胸,一手舞刀,尽管如此,那两个刺客在厮杀中,仍然占不到上风。
不一会儿,太史慈等人赶到,将这两个刺客射杀。
孙策被护送回城时,已经昏迷不醒了。
刺客们的箭头有毒,孙策流出的血都是黑的,还散发恶臭味。
三个刺客的尸体被运进郡城,很快被认出是许贡的爱子许安和两个门客。
在李术抄斩许家的当晚,不知为何,许安在两个门客的保护下,竟然逃走了。
几个名医会诊,抢救半日,孙策才脱离危险,但要静养半月,不能躁怒和操劳。
这么久不能上战场,甚至要暂别战马和长枪,这令孙策十分痛苦。
何况偷袭许昌,劫持献帝,何等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怎么能静养得了呢。
他遇刺后,江东人心不稳,使他也无法静养,经常要出席一些公众场合,谈笑风生,装出已经康复的假相。
还有,孙策无法控制自己心态,总是禁不住思考军国大事,悠闲轻松的日子,他一刻也过不了。
以往很多时候,孙策太疲倦了,自嘲地说自己苦命,很向往吃饱了没事,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的悠闲生活。
可是真的过上了,他才知道,这种日子太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