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本事

2025-03-21 13:20:35

小四,我有些好奇了。

明若决定,转移话题。

好奇什么?好奇几百年后,是不是女孩子就不用受这些礼教的约束了?若非是早就对一种世道习以为常,又怎么会对另一种世道排斥至此?提起这个,胤禛可就不困了,脸上的神情得意又骄傲,却意外的不像是开屏的孔雀,反而像是翱翔九天的凤凰。

不错。

毛爷爷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那个时候,男女平等,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

这……这不就乱套了吗?明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就像胤禛习惯了后世的风俗,接受不了这个时代的种种;明若是习惯了这个世道,乍然听闻全然不一样的,那种颠覆感,比胤禛还要重。

因为胤禛至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世道,他却是全然新闻。

胤禛白了她一眼,我觉得你们这里才是乱套了呢。

太平盛世的,富者妻妾成群,贫者光棍成群。

人口资源失衡成这样,天长日久的,真的不会滋生犯罪吗?明若再次无言。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明若到底是做过皇帝的人,又岂会不明白?只是,很多时候,便是皇帝也对许多事情无能为力,就只能先解决更紧急的,更容易被人看见的问题。

对于人口资源分配不均这种普通人根本就看不见的问题,当然是属于能按下去的范畴。

就比如现在,对于明若来说,就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急需问清楚。

那么你呢?等你长成之后,皇上必然是要给你栓婚的。

咱们满人的规矩,娶正妻之前,就得先有侧室进门,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我当然知道。

胤禛不以为意,但我并不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明若紧紧蹙着眉,目光复杂至极,你还敢反抗皇上的旨意?我为什么不敢?别的事情也就罢了,婚姻大事上,我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明若急道:那你想怎么样?拿你方才那套理论去说服皇上吗?你觉得他会听?当然不是,我又不傻。

胤禛好笑得看了她一眼。

那你准备怎么办?胤禛奇怪道:你问这个做什么?我自然有我的法子,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见他似乎是铁了心,明若急了,不是,你……你不能这么任性。

——你若是不肯纳妾,我又怎么敢嫁给你,让你绝嗣呢?什么叫任性?我这是遵从本心。

——我一个女孩子,娶一个女孩子已经够为难了,哪能再祸祸别人?两人的想法南辕北辙,自然不可能达成共识,最后也只能不欢而散。

你……你好好想想吧,我先回去了。

明若说完,几乎是落荒而逃。

胤禛莫名其妙地目送她离去,喃喃道:好好想想?这还有什么好想的?不知道重婚犯法吗?切!他可是个好孩子,做不来违法犯纪的事。

张保小心翼翼地问:主子,咱们接下来去哪儿?还能去哪里?回去。

真是的,什么心情都没有了,走!嗻。

张保急忙跟了上去。

胤禛几乎是把地板当成明若踩,一步一顿地走了许久,才猛然想起来,他是不是答应了胡九娘,替她给胡瞎子送信?只能说,幸好张保反应得快,在胤禛脚步顿住的一瞬间就挺住了。

若不然,以退的身高和体重,非得把胤禛撞到不可。

怎么了,主子?走,去一趟驿站。

古代也有古代的邮递方式,一种是私人性质的,就是托管到镖局;另一种是官方性质的,就是驿站。

至于这两种方式哪个一个更好,那是见仁见智。

而胤禛之所以选择官方的驿站,一是为了接着身份的便利,驿站不敢怠慢,不用担心中途丢件;二就是借机向康熙表明,他没有脱离掌控的意思。

等他从驿站里出来,天色也已经晚了。

这下可真没什么好选择的了,只能回宫了。

虽然康熙什么都没说,但胤禛回宫之后,还是先去了乾清宫。

果然,一见他来了,守门的小太监二话不说就先行通报了,明显是上头有交代,看见他直接放行。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起来吧。

这一回,康熙叫起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看来他今天心情不错。

胤禛眼珠子一转,笑道:汗阿玛莫非是未卜先知,知道了儿臣这里有件大好事要说,所以才如此畅意?上首的康熙一愣,说来听听。

又招呼梁九功,给你四爷上茶。

于是,胤禛就用早就组织好的语言,把自己得到魔种引子的事情禀报了,算是把胡九娘的事情过了个明路。

此事当真?康熙又惊又喜。

说真的,大理寺里管着的那群,对康熙来说,简直就是阴沟里的老鼠,放出来恶心,不放出来膈应。

而且那群人并不是犯人,关着他们还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偏偏为了以防万一,还得禁绝他们的家人去送饭。

大理寺卿已经不止一次在他面前抗议了,康熙也只能含含糊糊地糊弄过去,给不了一个具体的期限。

如果能把他们体内的魔种祛除掉,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大理寺卿也不用见天来烦他了。

若是这引子当真有用,朕就允许了胡九娘在京城长居。

当然了,她住在京城可以,开私厨也可以,却不能在京城作乱。

若不然,后果自负。

胤禛忙道:汗阿玛放心,儿臣会看好她的。

嗯。

没事你就回去吧。

康熙笑眯眯地冲他摆了摆手,然后又想起了什么,多说了一句,你宜娘娘和钟粹宫的蓝贵人都有孕了,你暂时不要出远门,等你弟弟妹妹出生之后,你见见再说。

胤禛:……是。

这借口敷衍的,也就是仗着他是皇帝,没人敢当面拆穿他了。

可胤禛能怎么办呢?他也只能乖乖应是。

不过,好在他短时间之内,也没有出远门的想法。

别的不说,至少得把道录司的架子先搭起来再说。

这样等他以后出门再遇见了高人,也就有理由有资本把人拐回来了。

汗阿玛若没有别的事,儿臣就相告退了。

嗯,去吧。

等他回到东四所,黎嬷嬷率先迎了上来,一边指挥小宫女打热水给他擦脸洗手,一边低声道:今日后宫传来消息,说是宜妃娘娘和蓝贵人皆已有孕在身。

因着主子不在,奴婢便擅作主张,备了两份而薄礼送过去。

其实后妃有孕,胤禛作为晚辈,送不送礼都在两可之间。

但他和五阿哥交好,好宜妃娘娘又是五阿哥的亲额娘,若是不送一份薄礼过去,难免让有些人说嘴。

说白了,这份礼就是用来避免一些可能会有的麻烦的。

而蓝贵人是和宜妃前后脚传出有孕的,既然送了宜妃,蓝贵人也不能落下。

若不然,蓝贵人心里可定会有疙瘩,说不定就会给他身在后宫的两位额娘惹来麻烦。

现代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导致胤禛来到古代之后,最头疼的就是这个节、那个礼。

就像今天这事,如果不是黎嬷嬷特意提起,他根本就想不到,兄弟的妈妈怀孕了,他还得送礼。

在现代哪有这样的事?最多也就是等孩子生下来了,随一份礼去喝个满月酒。

多谢嬷嬷替我操心了,这件事你处理的很好。

其实他也知道,黎嬷嬷之所以表现得这样积极,就是因为看出来胤禛没有在学问上下功夫的意思。

她害怕自己没了用武之地,就会被边缘化,所以才在别的方面着意表现。

既然有人乐意接收这种琐事,胤禛干脆便道:日后凡是关于内宫各处走礼的事,都交给嬷嬷掌管吧。

黎嬷嬷大喜过望,急忙俯身谢恩,是,奴婢定然不负主子爷所托。

好了,你先下去吧。

胤禛挥退了黎嬷嬷,并嘱咐了张保,谁来都不准打扰自己,然后就独自钻进了书房。

为了能尽快脱离京城这座华丽的牢笼,让自己可以经常出京公干,胤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唔,首先是选址。

各衙门的官衙都是在紫禁城之内的,道录司自然也不能例外。

这样一来,勘测风水的步骤就可以省去了。

紫禁城汇聚天下龙气,哪处的风水不好呢?但道录司毕竟不是六部五寺,将来既免不了和他们打交道,却又不能和他们有什么深交。

所以,道录司明面上的衙门要离他们足够远,位置也要足够特殊,特殊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部门不一般不好惹。

至于实际上的核心人员聚会场所,胤禛心中早有决断,就是他在香山脚下买的那个园子。

那个园子不但风水极佳,也是整个京城及其周边,除了紫禁城之外灵气最为浓郁的地方。

道录司的核心人员中,十个个里得有八个都不是普通人,肯定更喜欢待在灵气浓郁的地方。

紫禁城是好,灵气最为浓郁。

但这地方龙气也最盛,哪怕是大罗神仙进来了,也会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估计那些鬼狐修士的也不会喜欢长久的待在这里。

所以,这地方也就是用来安置那些处理文书的普通人的。

不过,只看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京城对于那些异类的压制力好像在逐渐减弱。

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是不是若干年后,整个京城会变得妖孽横行?只要想到这种可能,胤禛的心就沉了下去。

如果京城都沦陷了,其他地方岂不是更惨?算了,还是不想这些了。

人总要活在当下,能积跬步才能达千里。

他把所有的家仙都唤了出来,拿了张白纸,一边询问家仙们,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幸好上辈子的兴趣班没有白报,他素描的技术还在,不到半个时辰,就画出了一张紫禁城的平面图。

然后他又对着图纸研究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地址。

他决定了,道录司的衙门就建在太庙边上。

太庙位于东安门后,也就是后世大家属熟悉的□□东部。

这里离端门口近,进出都很是方便;又离六部衙门足够远,双方想要打个招呼,都得绕一大圈。

最重要的是,太庙是整个皇宫最为神圣的地方,其重要程度远高于交泰殿。

不管是哪个不长眼的,都不敢在太庙附近闹事。

有了决断之后,第二天胤禛便去求见康熙,把自己的想法报了上去。

康熙的具体想法胤禛不知道,但他答应得很痛快,胤禛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正好,朕要只给你用的人也选出来了,你干脆就一道见见吧。

是。

胤禛应了一声之后,就站在一旁乖乖等候。

很显然,康熙让他见人是临时起意的。

按照规矩,臣子接到天子宣召之后,先要沐浴更衣,不能让身上有丝毫异味冲撞圣躬。

所以,胤禛这一等,就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等来了两个大约三十出头的青年书生。

奴才辉发那拉.富源,给万岁爷请安,给四阿哥请安。

臣赵岭,参见皇上,拜见四阿哥。

从他们的自称就可以听出来,一个满人一个汉人。

也不知道是恰巧选出了这两个呢,还是刻意选了一满一汉搞平衡。

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人是康熙选出来的,胤禛就会表示满意。

至于日后的事,还得日后再说。

都起来吧。

康熙道,朕让你们来是做什么的,想必你们心里都已经有数了吧?两人迅速对视了一眼,由富源代为回禀,回万岁爷的话,奴才们都知道了。

康熙把脸一板,直接来了一句,那以后就好好伺候你们主子?那俩人明显没反应过来,非常恭敬地应了一声,嗻。

胤禛却是吓了一跳,急忙道:汗阿玛,这可使不得。

您才是这天下唯一的主,无论是儿臣还是他们,都是在替您分忧。

所以,主子不主子这种话,咱就别说了吧?开什么玩笑?这两人摆明了是你派过来给我掺沙子的。

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事,含糊而过,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行吗?非得再来这么一套,把俩人弄得里外不是人。

如果说一开始,胤禛对他们两个还有心有芥蒂的话,被康熙这么一弄,他就只剩同情了。

根据胤禛对康熙的了解,一旦日后他的势力尾大不掉了,康熙辖制不住的时候,这两个人随时随地就可能被康熙当成是安抚胤禛的弃子。

眼见这两位还傻乎乎的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胤禛急忙拉拔了他们一下,两位大人,你们说是吧?好在这两个只是职场小白,并不是傻子,急忙顺着胤禛的话头说:四爷说的是,万岁爷才是这天下的主子。

康熙的神情没有任何波动,仿佛刚才的话真就只是他随口一说。

从今天开始,这两个人就指派给你了,你有什么差事,尽可吩咐他们去做。

那胤禛可就不客气了。

他仿佛是早有预谋,康熙话音一落,便笑道:儿臣这草台班子还没搭起来呢,说不得的委屈两位大人先替我搭搭台子。

还汗阿玛先安排他们进工部做事,把道录司的门面盖起来再说。

准了。

你们两个就先到工部营缮司,挂个主事的职。

今天的康熙,仿佛吃了什么神奇的药物,特别好说话。

末了,他还贴心地问了一句,需要朕特意交代工部尚书,给他们开的方便之门吗?胤禛笑眯眯地把皮球踢给了那两人,那得看两位大人的意思了。

——太子哥哥说了,对于不是自己的门人,尽量不要替他们做主。

因为你一旦做了他们的主,就意味着要承担他们所有作出来的后果。

胤禛并不想替这两位承担什么后果,也顺便试试这两人的本事。

如果他们能靠自己再公布站稳脚跟,哪怕他们是康熙派来的人,胤禛也会重用他们。

如果他们本事不够,那日后在道录司,就只能把他们当泥塑的神像供着了。

供神像嘛,也就是早晚三炷香的事。

谁还指望神像真能帮什么忙呢?也就是求个心安而已。

不知道这两位有没有明白胤禛的意思,但能进工部任职,而且一下子就是六品主事,他们还是很兴奋的。

要知道,这次科举他们虽然也是榜上有名,却只中了副榜的同进士。

名次比他们高的二甲进士,还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候补呢。

接下来的日子就比较无聊了,胤禛每天除了到上书房读书,就是抽空去太庙附近转一转。

也不知道是那两个人真的有本事,还是康熙暗地里给他们开了后门。

不到半年时间,太庙东侧便破土动工,开始挖地基了。

除了不能再随时出宫,胤禛的日子还过得还是挺惬意的。

不过,人果然不能太得意,就在他备好了礼物,等着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出生的时候,康熙一道口谕,就把他从无逸斋提溜到了乾清宫。

进了乾清宫,迎接他的就是一重惊吓。

四阿哥,这回可要拜托你了!大着肚子的宜妃挣扎着就要给他行大礼。

胤禛吓了一跳,急忙把人扶住,宜娘娘,这可使不得!有什么事您说,您尽管吩咐!您这肚子已经要临盆了,跟扛着个西瓜似的,站着我都替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