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宜妃的请求

2025-03-21 13:20:36

宜娘娘,您先起来。

胤禛人虽然小,但臂力超群,总算是把宜妃给扶住了。

四阿哥,这一次,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呀!宜妃哭得一点都不梨花带雨,一双凤眸已经肿成了核桃,平日里像黄鹂鸟一般动听的嗓音也沙哑得厉害。

可以说,她是全然不顾及在康熙面前的形象了。

她的贴身宫女杏儿和桃儿,一个拿软面巾给她擦脸,一个不住地低声安抚她,却不见什么效果。

眼见她这副六神无主的样子,是说不清楚了,胤禛干脆去问康熙,汗阿玛,到底是怎么回事?宜娘娘这是怎么了?他仔细回顾了一番最近发生的事,回忆里一片风平浪静,不管是皇宫里还是京城里,好像都没有什么和宜妃有关的事情发生。

难不成……胤禛的目光落在了宜妃的肚子上,怀疑宜妃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梦,还是关于肚子里的孩子的。

或许是他的眼神太过诡异,宜妃下意识地护住了自己的肚子,四阿哥,你看什么?可是我肚子里的孩子也出了问题?也?看来,让宜妃着急的和孩子没关系。

胤禛松了口气,急忙道:宜娘娘误会了,小四是头一次见到即将临盆的妇人,一时好奇,没有别的意思。

那就好,那就好。

若是这孩子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也就不活了。

说着说着,杏儿好不容易劝下去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宜妃坐回椅子上,双手举着帕子,捂着脸呜呜低泣。

康熙满脸的无奈和疼惜,废话不多说,直接对胤禛道:你现在就回去收拾东西,到盛京跑一趟。

而后,他不等胤禛答话,便柔声安抚宜妃,小四点本事,别人不知,你还不知道吗?有小四在,你弟弟不会有事的。

别哭了,啊?当心孩子。

康熙虽然标榜最爱表妹,但对于自己宠爱的几位嫔妃,也都很能包容的,并不只是看重她们都美色。

就比如现在,宜妃因着怀孕的缘故,不但身体发福,脸颊还有些微浮肿。

而且她这会儿哭得实在是没有形象,比起那些撒泼的妇人,也就是哭闹的声音小了点而已。

但康熙却没有露出任何厌恶不耐之色,反而对她颇为怜惜。

不管是他心里真的有宜妃的几分位置也好,还是因为五阿哥、九阿哥两个儿子的缘故给宜妃体面也好。

在这个时代,康熙的做法,真是一个好丈夫了。

只可惜,人无完人,好丈夫康熙特别爱坑儿子。

偏偏这个时代的女子心里,除了丈夫,就是儿子了。

因为他把儿子坑得太惨,导致好几个曾经受他宠爱的嫔妃,都不得善终。

比如大阿哥的额娘惠妃,还有就是眼前这个长宠不衰的宜妃。

有了康熙亲自劝慰,再加上宜妃在江南的时候就被胤禛救过,对他很有信心。

因而,有了康熙发话,允许胤禛到盛京去,宜妃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她自己捏着帕子,小心翼翼地沾走了脸颊上的眼泪,又极小心地把不慎流出来的鼻涕擦走,这才对着康熙行了大礼,臣妾多谢万岁爷。

行了,不必多礼了。

她那个大肚子,康熙也怵的慌,赶紧吩咐桃儿杏儿两个,快把你们主子扶起来,身子要紧。

多谢万岁爷体恤,臣妾就斗胆托个大了。

放下一半心的宜妃,终于恢复了往常的爽利。

见他终于肯露出几分笑模样了,康熙也放下了心,调侃道:可算是笑了。

再哭下去,也不怕生个小哭包。

宜妃完全不甘示弱,轻轻横路康熙一眼,毫不在意地说:臣妾只盼这肚子里的是个小格格,女孩家家的,娇气几分又何妨?难不成,万岁爷这个做阿玛的,还会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了不成?她已经生育林两位皇子,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心愿,她都希望肚子里这个是个女儿。

若是她一个人孕育了三位皇子,怕是后宫的冰岛霜剑,都要朝他们母子四人招呼过来了。

纵然她再有手段,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谁能保证没有个万一呢?所以,还是格格好。

很显然,在这一点上,康熙和宜妃可谓是心有灵犀,也跟着笑道:若是生个像你一样的小格格,朕一定把她宠上天,将来给她找个好夫婿。

那臣妾就先替小格格多谢皇上了。

宜妃立刻顺杆怕,欢天喜地地把康熙这话留下来了。

而康熙显然是习惯了宜妃的性子,对此只是摇头失笑,并无怪罪之意。

帝妃二人打情骂俏旁若无人,站在一边尽量缩减自己存在感的胤禛却只觉得尴尬,无比的尴尬。

拜托,他还是个孩子呀!你们就不能避开点他吗?好在康熙还不算太坑,没有忽略儿子太久。

只是,他回过头来看见胤禛,就诧异地来了一句,小四,你怎么还没走呢?胤禛:…………——好吧,果然我不应该在车里,我应该在车底。

敢情这一对不是不顾念头这个小孩子,而是觉得他应该自觉回避呀。

胤禛面无表情,用一种名为公事公办的语气对康熙说:汗阿玛,您只说让儿子去盛京,却还没有告诉儿子,去盛京做什么。

——有什么特殊指示,趁现在,赶紧说。

要不然等他走了,你想说我也没工夫听。

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康熙有些尴尬。

不过康熙是谁?那可是八岁就开始做皇帝,十三岁就想着亲政的主儿。

以退的脸皮厚度,就算他尴尬,别人也看不出来。

只见他若无其事地让宜妃先退下,煞有介事地对胤禛说:本来想着等明天你来辞行的时候再交代你的,既然你已经问了,那朕就一并交代了,明日一早就直接出发吧。

是。

汗阿玛请吩咐。

康熙正色道:眼看就要年底了,朕本来是不想让你出京的。

只是盛京那边,三官保送来了六百里加急,说是接连有男子意外身亡,且死相如出一辙。

这件事用常人的手段查不出什么,盛京官员怀疑是妖物作祟,因而人人自危。

朕之所以让你去,一是详细你的手段,二就是可以安抚盛京百姓的心。

他紧紧地盯着胤禛,一字一句地问:朕的意思,你明白吗?胤禛迟疑地摇了摇头,儿臣不太明白。

康熙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只能说得更白一点。

盛京乃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太-祖和太-宗的陵寝都在盛京。

若是盛京真的出现了妖物,只怕会惹得天下人心惶惶。

若是再被有心人利用,肆意散步谣言,动摇我大清根基,后宫更是不堪设想。

特别是朕前脚刚改革了科举,后脚盛京就出事……这个时机,太敏感了!胤禛神色一凛,正色道:儿臣明白了,请汗阿玛放心,盛京之事,必是人为,与鬼神无干!就算是有,也得把它变成没有!嗯。

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非常慈爱地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需求吗?若是换一个人,十有八-九会感激涕零地说没有,让康熙再一次成功地用画饼套白狼。

但胤禛他不是一般人,他认为自己很是实诚。

所以,他非常实心眼地说:有。

康熙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僵硬,却又很快恢复了正常,你说来听听。

潜台词就是:希望你不要不识好歹,提出一些让朕为难的要求。

胤禛直言问道:此次出差的一应花费,汗阿玛能提前给儿臣报销吗?——给公家干活,哪能花自己的钱呢?这个诉求非常合理,但对康熙来说,却非常新鲜。

像这种出外差的事情,一般都是臣子自费。

等差事办成之后,皇上自有赏赐。

当然了,若是差事没有办成,赏赐就别想了,再想赏板子。

看在这是自己亲儿子的份上,康熙无比温柔地说了一句话。

滚。

胤禛落荒而逃。

他就知道,封建奴隶主自来是以压迫劳动人民为乐的。

=====回去之后,他先到慈宁宫去了一趟,拜别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又分别去了承乾宫和永和宫辞行,感受了两番沉重的母爱。

这个沉重,是物理层面的沉重。

或许是手底下伺候的人多的缘故,就在他们母子之间说话那短短的半个时辰之间,无论是皇贵妃还是德妃,都让人收拾出了一大堆出远门可能用得着的东西。

小到痰盂夜壶,大到炭火被褥。

还有天想不到,没有两位娘娘收拾不到。

胤禛满心感动之余,也觉得哭笑不得,额娘,儿子是出去办差的,不是出门游玩的,这么多东西,太夸张了吧?对于这一点,皇贵妃和德妃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你这孩子,你懂什么?穷家富路。

在家时想要什么都方便,随时随地能叫人给你弄来。

出门在外的,有时候几千里不见人烟,你想吃什么想用什么了,到哪里去寻摸?到最后,还是胤禛搬出自己的神行符,才让两位娘娘妥协,把给他准备的东西减了一半。

饶是如此,剩下的也够呛。

胤禛只好让人把东西都搬回东四所,想着回去之后,多准备几张神行符,好往行礼车上贴。

等他回到东四所,就收到了宜妃让人送来的东西,也是出行大礼包。

胤禛满心无奈,但为了让宜妃安心,还是收下了,并派来张起麟去翊坤宫拜谢宜妃。

该拜别的头一天都拜别完了,第二天一早,他就直接走人了。

不过,此次他出行的队伍,有点出乎意料。

隆科多舅舅?你怎么在这儿?还这副打扮。

这副打扮,还有脚边堆着的行礼,明显是要出远门呀。

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下一刻,隆科多就笑眯眯地证实了他的猜想。

奴才奉万岁爷之命,护送四爷去盛京。

而后,他非常主动地朝揆叙见礼,揆二爷,日后你我一路同行,还请多多关照。

揆叙回来个标准的礼节,说了一句标准的套话,彼此都是为万岁爷效力,隆三爷客气了。

胤禛暗暗叹了口气,有心不甘心地问:汗阿玛是何时下的旨意,怎么我这里没有接到通知?隆科多显然是有备而来,闻言立刻转身,从小厮手里接过一卷圣旨,四爷,您看看,就是昨天晚上,梁公公亲自到一等公府宣读旨。

如今隆科多还是跟着佟国纲住,康熙派的人,自然也是到佟国纲家里去找他。

也就佟家人有这份殊荣了,别人家里只有追着圣旨跑的份。

胤禛的神色微微一僵,很快就用自己强大的内心,控制住了自己脸上趋于狰狞的表情。

不用了。

舅舅行事自来有分寸,又怎么会假传圣旨?哎哟,这话可不敢乱说。

隆科多贼头贼脑地四下看了看,见没别人注意到这边,才松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告饶,我的小祖宗,这还在宫门口呢,要让人听去了还了得?胤禛也就是心里不顺,故意吓吓他,没想把他怎么着。

既然舅舅要跟着我去盛京,就得守我的规矩。

咱们得先约法三章,不知舅舅意下如何?此时的隆科多还是个没有成婚的毛头小子,这是他头一回被万岁爷派来外差,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期待,还有几分对未知的忐忑。

因而,虽然胤禛年纪不大,但隆科多还是下意识地对他生了几分依赖。

谁让胤禛已经办过一趟差,还让万岁爷很满意呢?胤禛话音一落,他是半点磕绊都没打,拍着胸脯说:四爷尽管吩咐,伯父说了,这一路上,要我全听您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有些不情不愿地补了一句,还有要听揆二爷的吩咐。

他可不是法保那个棒槌,心里清楚佟国纲交代的都是金玉之言。

可是他到底年轻气盛,心里难免有些不服气。

但佟国纲调-教了这么多年,到底是让他有了几分敬畏之心,不敢玩阳奉阴违那一套。

揆叙忙道不敢,只说相互扶持。

隆科多立刻就被顺了毛,觉得揆叙果然有过人之处,为人还特别谦虚,怪不得伯父让他遇事多听揆叙的意见呢。

见他便无抗拒之意,胤禛心里满意了几分,对于带着他这件事也觉得无所谓了。

首先请舅舅把伺候的人都遣回去,这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要靠你自己打理。

这倒不是胤禛故意为难人,主要是这个时代的规矩比较变态。

他身边都只带了一个张保,其余人的规格不能超过他,只能一个不带了。

没问题,正好让他把圣旨带回去供起来。

隆科多答应得特别痛快,显然是对此事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胤禛又道:第二,这一路上切不可冲动行事,更不可仗着身份欺压良善。

这条奴才也记下了,四爷放心。

隆科多机灵得很,脑子一转就明白了胤禛的意思。

——不可欺压良善,意思是说在恶人面前就可以仗势欺人了呗。

胤禛接着说: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出门在外不比京城,咱们行事要谨慎再谨慎。

舅舅切莫再自称奴才,一路上只当是咱们甥舅同便遍罢了。

这一条简直是说进了隆科多的心坎儿里,他这人本就以出生佟佳氏为傲,自来不把这位皇子放在眼里。

若不是佟国刚这几年刻意调-教,他怕仍旧不知天高地厚。

但他知道了眉高眼低,却不代表他不乐意在皇子面前充充大头。

如今胤禛主动要和他以甥舅相称不论君臣,他自然是巴不得呢。

只是,想到伯父的教导,他仍旧面露迟疑之色,假惺惺地说:这……不太好吧?您毕竟是主子,奴才怎么敢拿大?胤禛笑道:这是我的主意,就就不必顾虑。

隆科多立刻就觉得,四爷这样诚恳,自己实在不该拿乔。

奴才都听四爷的。

啊不,是我都听四爷的。

喊什么四爷?喊小四就成。

小四。

隆科多接受的非常良好,让揆叙忍不住看了他好几眼。

隆科多权当没看见,转头打发了小厮回去,就自己动手,把行李抗到了马车上。

跟胤禛那充满了沉重母爱的行李一比,不管是揆叙还是隆科多,都算得上轻装减行了。

尽管两人的行李也各装了两辆马车。

正好他们出发的够早,等十几辆马车晃晃悠悠走到城门口的时候,天才蒙蒙亮。

隆科多刚抱怨了一句,照这个速度,得走到什么时候?城外十里亭处突然有人大喊,四爷,四爷,奴才来给您送别了!胤禛一愣,急忙让人停车。

法保,你怎么来了?因为最近索额图不大老实,康熙特意暗示了,让他把法保留在京城。

法保虽然不大乐意,但他最听胤禛的话。

更何况,胤禛还特意语重心长地让他好好整顿家务,他自觉得了重任,也就没什么不高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