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四哥,快跑!

2025-03-21 13:23:44

康熙目光深沉的看着八贝勒,目光中既有赞叹,也有恼怒。

这么多年来,他是头一回这样认真地看自己的八儿子。

也是直到今日,他才猛然惊觉,自己这个八儿子,比他想象中的更加优秀。

无论他的治政才能如何,其临机应变之机,怕是连如今的皇上胤礽都比不上。

正当他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小太监带着两个御医来了。

康熙无奈,只得让胤禩起身,快起来吧,你做的很对,的确不该拿琐事打扰皇帝处理政务。

多谢汗阿玛体谅。

胤禩谢恩起身,低头的瞬间,眼中有得意之色一闪而过。

对付康熙这种要脸不要命的人,他可不要太有心得!只可惜,这一招对雍正皇帝没用。

雍正是个标准的实干家,只要对天下有好处,对江山稳固有好处,他可以不要脸皮,甚至放下尊严。

当然了,能让他放下脸皮和尊严的人,也得小心他秋后算账。

此处,可以参见前期嚣张跋扈,后期下场凄惨的年羹尧。

张太医,赵太医,你们快来给汗阿玛看看。

方才汗阿玛晕目眩,脸色发白,胤禩实在是放心不下,唯恐辜负了皇上的重托。

他时时刻刻不忘替皇上刷孝心值,真可谓忠心耿耿,不但让两位太医感慨,也让康熙侧目。

——从前也没见老八和保成有什么交集,按理说保成登基,老八纵然面上不显,心里也该不舒服才是。

毕竟,康熙从前对胤禛也十分宠爱,而八贝勒和胤禛的关系好,那是人尽皆知。

两位太医轮流给康熙望闻问切,最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太上皇,您万不可再忧思过多,更不可再动怒。

若不然,便是神仙临凡,也无能为力了。

神仙临凡?康熙眼睛一亮,像是突然破开了迷雾一般,对胤禩道,老八,你现在就回京去,让老四明天来一趟。

他怎么就忘了,虽然他请不到神仙,但自己的四儿子,和神仙又能差多少?太医的医术虽然是世间顶尖的,但也毕竟是凡人手段,如何能与神仙相提并论?如果老四可以用仙术治疗他,这些令凡人束手的疾病,岂非手到擒来易如反掌?胤禩想骂人。

——这又关我四哥什么事?你自己有病,干嘛非要把我四哥拖下水?他与胤禛自幼相交,对胤禛的想法不说了解十分,也明白个七八分。

因而他很清楚,这些年来,胤禛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其实归根结底,一直在做着同一件事。

那就是:避免神仙妖魔再干预凡间之事。

因而,不管胤禛有没有办法用法术替康熙治病,他都不会治的。

但这件事坑就坑在,这是处于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年代。

如果康熙当着胤禛的面,明确地提出了要求,胤禛就不得不动用法术。

若不然,就等着被天下人戳脊梁骨吧。

只要他动用了法术替康熙治病,不管治好还是治不好,对于他日后想做的事,都已经失去了大义先机。

胤禩怎么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他心念数转,瞬间便苦了脸:汗阿玛,您怎么不早说?儿子来的时候,正碰上四哥急匆匆地出京去了。

胤禛出京,肯定是某处又出现了厉害的妖物或者是鬼物,便是康熙再怎么自以为高贵,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让人把胤禛给召回来。

罢了,罢了,那就等他回来再说吧。

康熙叹了一声,只能暂时放弃了心里的想法。

胤禩恭维道:汗阿玛一心为民,儿臣佩服!然后又温和有礼的对两位御医说:还请两位太医给汗阿玛拟个方子,帮汗阿玛调理一二,胤禩感激不尽,一定会在皇上面前,为两位太医请功。

两位太医心中一凛,下意识看了胤禩一眼,却见他脸上笑意盈盈,眼中却殊无笑意,反而满是警告之意。

能混到他们这种位置的,都不是傻子。

两人心思略转,很快就明白,胤禩警告他们的,是关于雍亲王的事。

——若你们敢在太上皇面前透露分毫,后果你们不会想要知道的。

他还拿出了皇上压人,两位御医又岂敢不从?毕竟,县官还不如现管呢,更何况是已经失势的太上皇,和如日中天的皇上,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赵御医急忙道:当不得八贝勒重谢,臣等身受皇恩,敢不尽力?——八爷,咱们都是为皇上效力的,自己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胤禩笑了。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应付完了太上皇之后,胤禩才一出了承德山庄的大门,就召来身边的一个侍卫,你务必在我之前赶回京去,找到雍亲王,让他速速离京,半年之内不要回来。

至于半年之后怎么办,以康熙这不肯服输的劲头,还有如今的身体状况,能不能熬过这半年,还是两说呢。

不错,他是在太上皇面前说谎了。

但只要他回京之后胤禛已经走了,谁又能在这方面抓到他的把柄?那侍卫领命而去,在道录司找到了胤禛,向他转达了胤禩的嘱托。

胤禛问道:此前去了哪里?那侍卫道:太上皇身体不适,八爷去了热河行宫主持大局。

交了答案,胤禛立刻了然,打发走了那侍卫,便让明若收拾东西,他们夫妻一起出京。

去哪儿?明若问。

去哪儿都好,只要不在京城。

胤禛道,八弟送消息来之前,身在热河行宫,见到了汗阿玛。

明若也不傻,有了这点线索,立刻就将前因后果猜了个七七八八。

汗阿玛还真是……人老心不老。

其实,她想说的是贼心不死。

但康熙毕竟是太上皇,又是他们的长辈,遣词造句自然要注意一些。

两人收拾了几件衣物,一个下人都没带,只让人给揆叙传了话,连夜就走了。

揆叙留在京城,一边主持道录司的大局,一边着人关注热和行宫那边的动静。

再说胤禩刻意拖延了半个时辰,卡着宫门落锁的点进了宫门。

玉录玳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热了遍之后见他还没有回来,便赏给了下面的人,又拿了银子,让人到御膳房去,提了米粥和佐餐的小菜。

提回来之后米粥就放在炉子上温着,小菜都是凉拌,隔着冷水存放,两个时辰之内不会走味儿。

福晋,爷回来了。

守门的小太监高兴地进来通报。

玉录玳一喜,急忙起身迎了出去。

胤禩大步上前,夫妻二人默契地伸出了手,十指交握,相携而入。

你怎么才回来?玉录玳满脸担忧,察觉到掌心的冰凉,又嗔怪道,手这么冷,也不知道加件衣裳。

她转头吩咐自己的婢女,快把我新做的那件大氅拿来。

胤禩笑道:福晋不用担心,只是回来的时候吹了风,不打紧的。

玉录玳不赞同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不打紧?年轻时的时候不注意,等老了有你好受的。

她一路絮絮叨叨,一边数落他,一边说些琐碎事,胤禩都笑眯眯地听着,只觉得这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事了。

前世福晋死后尸骨无存,这样的琐碎杂言,他便是想听,也没人说与他听了。

御膳房的菜你也知道,热得次数多了就没味儿了。

我干脆让人送来了清粥小菜,你将就吃点儿垫垫胃。

玉录玳赶紧让人把饭菜都摆上来,亲手给胤禩盛了一碗小米粥,快喝吧,这个最是养人。

对了,福晋可曾用膳了?不等玉录玳答话,她的贴身宫女别口齿伶俐地说:福晋一直说要等爷一起,哪里用肯用?这是在给她主子表功呢,真是个伶俐丫头。

胤禩赶紧玉录玳盛了一碗,福晋也吃。

见八爷对福晋这样好,阿哥所里的人自然知道该朝顺哪个风向。

两人私底下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向是边吃边聊。

玉录玳道:对了,今日舅母进宫拜见皇后,顺便转道和我说了会儿话。

话虽如此,但究竟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顺便的,两人都心知肚明。

哦,她说了什么?还能说什么,无非是找我打探你在朝堂上的事。

玉录玳冷笑道,不过,我一个妇道人家,只在后宅厮混,哪能知道前朝的事?佟佳氏不过是欺她年幼,才把主意打在她身上,从她这里找到突破口罢了。

玉录玳又不傻,怎么可能上当?到最后,不但佟佳氏幸幸而归,还让玉录玳不着痕迹地套了话。

你小心一点,安亲王府联合那几位王府,想要通过对付你,来打击皇上的威信。

胤禩嗤笑了一声,不屑道:真是不自量力!就算他十分不爽胤礽,也不得不承认,受过正统储君教育的胤礽,无论是心性还是手段,都比常人强出一大截。

那些自以为是的王府,若是安安静静的倒还罢了,一旦敢冲皇上呲牙咧嘴,下场不一定是被掰断牙打折腿。

不用管他们,且看他们自取灭亡。

玉录玳笑道:那咱们就不管这些了。

说起来,咱们的府邸也快修建好了,等明年开春,就搬出去如何?你说好就好。

只要和你在一起,苦海也是彼岸,异乡也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