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知心符

2025-03-21 13:23:45

再说胤禛与明若连夜离开京城,只为了躲避康熙,竟然有种别样的刺激感。

直到走过十里亭,明若才松了口气笑道:前世今生两辈子,我还是头一回明目张胆地为抗汗阿玛。

胤禛却道:这种事情,本就是一回生两回熟,违着违着就习惯了。

逼宫造反他都敢,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明若突然想起了什么,面色大变,糟了,咱们只顾跑得快,忘了让人已经报皇上了。

无论如何,现在胤礽才是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

而胤禛身为亲王,未有皇命便私自离京,皇上若是动怒,把他圈了都不为过。

这个你不用着急,既然八弟通知了咱们,让咱快跑,后续的事他会安排好的。

对于八贝勒的处事能力,胤禛还是很有信心的。

明若不禁点了点头,也是,老八那人心眼儿最多,办事从来滴水不漏。

话虽然说的不太好听,但赞赏之意却半点没少。

胤禛笑着摇了摇头,没再管他的那点小情绪。

这两人上辈子毕竟是死对头,若是重来一世便能冰释前嫌,那也未免太过轻易。

明若一边信马由缰,一边观赏日暮之景,随口问道:那咱们现在要去哪儿?对于这一点,胤禛也没准备,他们出来的实在是太过仓促。

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先去神仙岛一趟,拜访一下钟大师,再游历全国,趁机把道录司铺设的各个据点巡查一遍。

虽然他当初选的人人品都不错,但人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从前他们在神仙岛上清苦修行,如今骤然到了人间繁华之地,难保不会被十丈软红腐蚀了心性。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一路游山玩水,尝遍各地特色美食,过得十分畅快。

道录司的各处据点,倒是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一是因为现在建立的时间还短,二也是因为镇守各出的毕竟是修行有成之人,被腐蚀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也正因为他们大多不耐俗事,底下也招募了许多小吏。

胤禛将这些人召集起来,轮番敲打,又再三叮嘱各处的镇守,务必看好这些小吏,莫要让他们借着道录司的名头,胡作非为欺压良善。

两人走到敦煌时,还有了意外收获。

镇守敦煌的皇甫道长和胤禛一样,是以符篆入门,对符篆一道研究颇深。

他听了胤禛的提醒之后,决定潜心研制一种符篆,打入人体内之后,可以辨别善恶。

一旦中此符者,心存贪念、恶念与私念,便会揪心扯肺,痛不欲生。

道长好想法!胤禛首先肯定了他的思路,紧接着才提议道,不过,人皆有私念,这点连修行之人都不能免俗,又何况是凡人?我以为,只要私念不过度,也不必太过苛责。

皇甫道长想了想,点了点头,四爷说的是,频道炼制符篆的时候,会注意这一点的。

然后她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着胤禛,说来四爷也是符篆大家,不知贫道是否有幸,请四爷指点一二?遇见与自己同修一道的大手,胤禛也有些技痒,当下便笑道:指点不敢当,咱们相互切磋交流一番便是。

就从这个知心符开始?知心符?胤禛了然道,是道长给新符篆起的名字吗?倒是十分贴切。

原本他想叫测谎符的,但和皇甫道长取得知心符一比,果然少了几分文采与浪漫。

就依道长,咱们共同研究一下道长想到的知心符。

见两人都信心满满,仿佛只要研究了就能成,明若忍不住给两人泼了一盆凉水,自古以来,人心最是难测,连诸葛都难看透人心,又何况是身为符篆的死物?——这东西本来就难,就算你们研究不出来,也不要因此气馁。

胤禛和皇甫道长对视一眼,笑道:无论成与不成,总得试试才知道。

若不试试,谁知道能不能成呢?皇甫道长附和道:不错,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只是,想要研究出能够感应人心绪的符咒,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后世虽然也有测谎仪,但那不过是根据人的心跳,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而已。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对自己的控制力够强,就算他真的说了谎,测谎仪也对他无能为力。

他要和皇甫道长一起研究新的符,篆自然不能把明若困在身边,于是便对明若说:敦煌多古迹,你若是闲的无聊,便到处转转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什么机缘呢。

正好明若修得是水系仙法,根本不怕大漠干旱枯燥的气候。

明若也知道,自己在符篆上没什么天赋,也没什么研究,留下来也帮不上忙,便点了点头,独自离去了。

却不想她这一转,还遇见了一件新鲜事。

却说敦煌地处边境,地广人稀,文风十分寥落,数百年也没出几个秀才。

因而,城东的秦秀才在这一带的威望极高,是有名的乡绅大户。

且他为人和善,处事公正,附近的居民但凡家里有事,不敢劳烦官府,边爱找他来主持公道。

秦秀才有个好友,是做皮货生意的,姓陈。

陈生早年也是清秀才的同窗,但与读书上实在没有天赋,考了两次没考上就改行回家做生意了。

因着陈生家里穷困,做生意的钱财还是秦秀才资助的。

不想陈生读书虽然不成,但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不过两三年,不但回了本,还大赚了一笔。

这陈生也是个知恩图报的,每每赚了钱,便分出三成干股来,送给秦秀才花用。

由是,两家更加亲密,逢年过节都会相互走动。

陈生十八岁的时候,娶妻张氏,夫妻感情和睦。

可惜张氏命苦,不过五年便香消玉殒,只留下一个儿子虎头。

因为怕儿子受委屈,陈生一直没有续娶。

直到最近,秦秀才做主给他说了一个带女儿的寡妇。

这寡妇姓王,心地善良,性情略显懦弱,没什么主见。

而秦秀才看中的,就是她没主见的性子。

他之所以给好友说媒,是为了让好友有个伴,并不想给自己的侄子虎头添堵。

如今虎头也有八-九岁了,已经知道人事。

秦秀才说媒之前,也和虎头商量过,虎头并不反对自己的老爹再找一个。

边境之地,本没有那么多讲究,亡夫再嫁的寡妇比比皆是。

王寡妇本就是个软弱人,丈夫骤然离世,她一个人实在没有带女儿生活的能力,在秦秀才的劝说下,她也愿意嫁到陈家去。

而陈生在好友和儿子的双重劝说下,也同意了咱们亲事。

既然双方都有意,睡醒就好办了。

陈家很快就请人算出了良辰吉日,吹吹打打地把王寡妇并他的女儿接到了陈家。

因着陈家也是当地大族,当家的成婚,自然要回馈乡里,便于结婚当日,摆了一日的流水席。

男装的明若正好游历到此,便跟着蹭了一顿席,顺便看了一场稀罕事。

却说,这一对半路出家的夫妻正准备拜堂的时候,女方却突然拽下了盖头,脸皮抽搐,脸上神情诡异,揪住陈生的辫子便大骂他负心。

陈生当时都懵了,也幸好秦秀才比较冷静,三言两语便套出了话。

却原来,新娘子王氏,被陈生的前妻张氏附了身。

那陈氏实在不甘心丈夫另娶,便趁机大闹礼堂。

秦秀才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先说陈生为她守了多年,十分寂寞;又说虎头没有母亲照顾,难免孤苦。

就在张氏有些松动的时候,陈生突然全身抽搐,双眼下面现出两片阴影,张嘴便骂王氏水性杨花。

得,这是还得秦秀才出马。

在秦秀才的询问下,围观的众人才得知,原来陈生也被附了体,而附体的鬼魂正是王寡妇的前夫张生。

张生之所以来闹,理由和张氏差不多,就是不忿妻子改嫁。

秦秀才劝道:妻子是什么样的,你也知道。

如果她不改嫁,如何能养活自己,照顾好你的女儿呢?在江南繁华之地,一个女人独自生活还不容易呢。

更别说边境蛮荒之地,民风彪悍,不法事故官府都管不过来。

如果王氏是一个泼辣的女子还好,至少没人敢欺负她。

偏偏王氏性子软弱,家里没个男人顶门立户,怕是要不了几年,就被人给欺负死了。

张生哑口无言,只是心里到底不得劲儿。

因着当地风俗开放,他也不是反对妻子改嫁,只是他这边刚死了一年,妻子就迫不及待地要嫁人,未免显得他太不值钱了。

这时,张氏抱怨道:原本我们夫妻好好的,等他死了我们再做夫妻。

如今他又娶了新人,将来教我们如何相处呢?秦秀才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把两个鬼劝的差不多了,张氏却又提出一个条件。

既然你那么会做媒,不如也给我做个媒。

既然他都娶新人了,我也没必要替他守着。

秦秀才:…………——合着把我当冰人了。

顿时哭笑不得,却还是征求了张氏前夫陈生的意见。

张生也特别配合,暂时把身体的控制权还给了陈生。

刚才陈生虽然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但意识还是清醒的。

他不禁叹了口气,对张氏道:我之所以娶王氏,就是看中她脾气好,不会虐待虎头。

你放心,我不会亏待咱们的儿子。

张氏扭过头,不想搭理他。

陈生又道:说来,咱们夫妻死别也有七八载了。

你在那一世若是遇见好的,要找个伴儿,我也没有不愿意的。

这就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