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明坐在共焦激光扫描腿微镜前,正操纵着鼠标输入测定条件,试剂台上放着培养烧瓶。
他刚刚做完用碱性蕊香红-123给Eve1染色的工作。
这几天,利明克隆了圣美的肝细胞Eve,并把其中最具增殖力的克隆体命名为Eve。
他打算对其进行培养,增殖出大量细胞,以备实验之用。
今年春天,药学系二楼的公用实验室添置了一台最新型的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ACASULTIMA。
这是一台有办公桌大小的设备。
左边是倒立式显微镜,右边有输入指令或显示解析数据的监控器。
激光照射管安装在后部。
桌下有一台计算机。
利明想知道Eve1细胞里线粒体的构造,碱性蕊香红-123是—种能够显示出细胞内线粒体特异结构的荧光色素。
显微镜下的细胞已经被这种试剂染色,只要将其置于激光的照射之下,荧光试剂就会产生反应,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
通过只能透过这一波长的光的过滤器观察细胞,就可以看到线粒体的构造。
这台ACASULTIMA的独到之处是,它可以对细胞的各个部位进行精确对焦。
因为细胞自身有一定的厚度,一般的显做镜又无法聚焦到整个细胞,所以得不到清晰的解析图像。
而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设备的监控器上可以显示出几十张细胞由上至下各个层面切片的影像。
通过计算机的图形分析处理后,这些影像可以被合成为一张完整的细胞立体图像。
在神经细胞的有关这一类有赖于细胞三维构造分析的研究中,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
利明点击了画面下力的开始键,一张张影像便依次出现在监控器。
黑色背景上显现出一个个绿色的细条状物体。
那就是细胞内部的线粒体。
读入数据的工作完成之后,利明又发出了一系列指令以合成线粒体的三维结构。
监控器上出现了鲜明的影像。
这一瞬间,利明不禁叫出声来。
这是一种利明从未见到过的形状。
它的三维构造蜿蜒交叉,错综复杂,既像是细胞内的一座迷宫,又像是修建在细胞里的输送能量的超级高速公路。
利明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又从烧瓶里提取其他细胞进行观察。
结果都是一样的。
Eve1的线粒体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形态变化!利明把分析结果打印出来后,立即关掉了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电源,回到五楼的研究室。
被碱性蕊香红—123染色过的Evel尚有一点残余。
他想用流式细胞仪来对其进行分析。
利明将已经染过色的Eve1从烧瓶中取出,用离心机清洗干净。
等到缓冲液出现悬浊之后,利明又拿着它重新回到公用实验室,打开了流式细胞仪的电源。
不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开始画面。
利明输入了测定参数。
流式细胞仪是一种测定细胞荧光强度的机器。
把装有细胞悬浊液的吸管安放到机器下突起的管口处,细胞就会被吸入机器,并送往激光照射部。
因为这一部分由极细的管子制成,所以细胞只能一个一个地从管中通过,依次接受激光的照射。
被激光照射到的细胞会发出荧光。
荧光的强度取决于荧光试剂的染色程度。
也就是说,测定的指标可以反映出细胞中线粒体的多少。
这种设备与显微镜不同,它的特点是能够定量地测定每一个细胞的染色程度,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利明安装好吸管,点击了一下画画上的GO键。
转眼之间,无数个反映细胞大小的小点便目不暇接地呈现在监控器上。
利明注视着打侧的柱状图。
显示荧光强度的柱状图快速地闪动着。
这……荧光强度达到了最大值!这就意味着,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之多,按常理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点与先前通过显微镜得到的分析结果联系起来,说明Eve1单个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不仅在增加,而且在形态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显然,抑制线粒体机能的机制已经出现了异常,在某种错误的诱导下,线粒体的数量急剧增多。
利明还从未看到过有报告称发现了被诱导得这么厉害的线粒体。
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从细胞自身具有如此的增殖能力这点来看,极有可能是DNA结合蛋白产生了突变,而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细胞内的线粒体。
利明顿时感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兴奋。
圣美的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利明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分析结果,一路小跑地回到了研究室。
浅仓正在自己的实验桌前做着提取DNA的工作。
浅仓,你来一下。
利明不由分说地把浅仓拉进培养室,给她看了保存在恒温箱中的装着Eve1的烧瓶。
浅仓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帮我把这种细胞的信使RNA提取出来。
利明把烧瓶放到显微镜下,要浅仓观察细胞,我想使用吸印转移法来检查β氧化酶的诱导情况。
……这个,是什么细胞?浅仓把眼睛从镜片上移开,这样问道。
她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感到不解。
然而,利明对细胞的来历却是含糊其词,只说是另一所大学送来的。
浅仓的样子好像还有些疑问,不过她也没有再往下问,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天夜里,利明好长时间以来第一次梦到了圣美以外的事情。
梦中的利明是小学时候的样子,穿着短裤和T恤衫,坐在榻榻米上玩着塑料模型。
电风扇摇晃着脑袋,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降温热的风送到利明的背上。
隐约中传来了风铃轻微的声响。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水。
想起来了!对了,那年夏天很热。
利明小时候是个比较安静的孩子。
与到外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相比,他更喜欢在家里读书,做手工。
杂志里的怪兽图解和恐龙的图片是利明最爱看的。
另外,参观动物园和博物馆也是他的一大爱好。
暑假就要结束的一天,爸爸带利明去参观科学博物馆。
在展厅里,利明见到了一种奇妙的塑料模型。
那是个螃蟹的模型。
研究螃蟹在水里的行走动作的生物学家制造出了一个酷似螃蟹的简单机器人,利用遥控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活动。
这种塑料模型已经作为商品在进行销售了。
利明对它非常着迷,就让爸爸买了下来。
一回到家,他就马上开始动手制作起来。
由于零部件不多,螃蟹一会儿就做好了——大大的钳子和蟹腿全都安装完毕,只需摁下遥控器的按钮,蟹壳里的电动机就开始工作,并带动螃蟹的关节做出挥舞蟹足的动作,确实像招潮的样子。
利明高兴极了,又摁了另外的按钮。
只见螃蟹交替地移动着腿脚,横着运动起来,走路的模样和水族馆水箱里的真螃蟹简直是一模一样。
利明迷上了这只螃蟹,让它在自己家里散起步来。
这时,利明忽然觉得有些惊讶:这么几个简单的零件,稍稍拼凑一下就可以活动;小小的—个电动机驱动的模型竟能模仿出真正的螃蟹的动作。
生物真的是非常简单吗?不,不可能。
利明想起了自己几年前饲养蝌蚪的情景。
那时,利明几乎每天都可以兴奋地观察到一些奇妙的事情。
比如,蝌蚪长出后腿啦,长出前腿啦,尾巴不见啦。
这些变化机器人是根本无法模仿的。
生物这东西真是神奇。
自己身上也没装什么电动机,怎么就能活动呢?利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去年暑假做的走马灯还躺在房间的一角。
那是利明暑期手工劳动的作业。
制作材料是一些从文具店里买来的木工用层板和玻璃纸之类的东西。
夜里,利明把走马灯拿到阳台上,放进蜡烛点亮之后,安装在上部的纸制叶轮就慢悠悠地转动起来,并带动起玻璃纸筒一同旋转。
在微微有些泛紫的夜幕下,花花绿绿的哥拉斯的影子在灯面上缓缓移动……不久,进入初中、高中以后,利明渐渐知道生物都受一种叫DNA的物质控制。
DNA的构造实在是完美无缺,这一点让利明惊叹又己。
为什么生命能设计出如此巧妙的遗传密码?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生命变化竞能用如此简单的结构来表达?太不可思议了!突然,梦境换了一个场面,利明发觉自己来到了研究室里。
然而这里却是灰蒙蒙的一片,有些破旧的感觉。
仔细—瞧,既没有多肽合成仪,也没有基因扩增仪。
利明终于想起来了,这是过去的第二研究室。
当时利明还是大四的学生,刚进到讲座里来。
我希望你把线粒体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那时年纪轻轻、意气风发的石原教授把利明找来,对他说了这番话。
石原教授是在利明进入生理机能药学讲座的前一年才来到这里的。
当时,教授正在探索新的课题。
目前的研究全都局限在细胞核基因这一领域里,然而不久的将来,仅凭这些是无法妄谈生命的本质的。
细胞内部也有个小社会。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即便是一处很小的地方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
我觉得有必要更全面地考察这一问题。
怎么样,永岛?你做不做这个课题?我希望你能够不断创新!利明马上投入到了线粒体的研究之中。
线粒体的DNA构成与细胞核完全不同,利明感到一切都很新鲜。
这是个未知的世界,远远超出了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化学和基因的有关知识。
利明的胸中激荡起强烈的冲动:这一崭新的领域将由我来开拓!就像转个不停的走马灯一样,线粒体总是在静悄悄地回旋着。
线粒体之间彼此缠绕,形成巨大的集合块,不断旋转。
它们就像是马格里特画里飘浮在空中的石头,慢慢地、缓缓地、不停地旋转着,同时把黑色的影子投向地面。
利明在梦中仰望着这一团黑影。
它们如同夜幕一般遮盖了太阳的光辉。
利明觉得双脚已经离开了地面,自己就快要被这一片黑暗所吞噬。
他一边忍受着这一切,一边一动不动地仰望着如墨的苍穹。
对Eve1的分析进展很顺利。
不知不觉,日历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八月了。
炎热的天气一直在持续。
校舍周围树木的叶子像一面面反光镜,将强烈的阳光反射过来。
光线透过研究室的玻璃窗照进屋里,把房间烘得闷热难耐。
由于药学系的空凋不起作用,所有讲座的研究一下子都陷入了停滞状态。
再加上大四的学生又忙着复习考研,他们不来,各项研究就更是停顿不前了。
利明所属的讲座也突然闲散下来,往常的紧迫感在一天天地消失。
研究室里就只剩下利明和浅仓。
不过,这一切跟利明毫无关系。
热气腾腾的研究室里,利明仍专心致志地指导着浅仓分析Eve1。
使用吸印转移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Eve1的β氧化酶受到了显著的诱导。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
实际操作实验的浅仓把数据交给利明的时候,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就算加入了安妥明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严重的诱导。
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么大一团,这种细胞究竟是怎么了?浅仓拿来的照片上显示出一大块黑斑。
这说明β氧化酶的信使RNA正在增加。
安妥明……利明看着浅仓的脸,口中念念有词。
查一查这种细胞的类维生素A受体的发现量,然后往培养基里添加安妥明。
观察一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线粒体的形状,再做一个转运实验。
到底安妥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β氧化酶系向线粒体内转运,你要拿出具体的数据来。
对了,浅仓,你什么时候请假,能告诉我吗? 这个嘛……浅仓微微笑了一下,歪着头想了想,今年就要毕业了,所以……我想不休假,一直把实验做完。
那好,我们再把实验往前推进一步。
参加九月份学会的准备工作等到这个月底再做也来得及,因为那时数据都已经收集好了。
知道了。
浅仓点了点头。
利明往培养Eve1的烧瓶里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过氧物酶体增殖剂。
照字面解释,过氧物酶体增殖剂就是能够让细胞中的一种叫过氧物酶体的细胞器增殖的物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妥明这种治疗高血脂的药物。
可是,这些物质在促进细胞器增殖的同时,也会让线粒体内的β氧化酶受到诱导,从而使线粒体自身在形态上出现变化。
这些知识,利明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通过实验掌握了。
给线粒体已经受到诱导的Eve1加入这些物质,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进一步促进这种诱导的目的。
果然不出所料。
Eve1的线粒体在安妥明的刺激下疯狂地伸展。
氧化酶的发现量简直大得惊人!当然,氧化酶进入线粒体的跨膜转运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在基因水平上仔细研究这一诱导机制。
利明坚信,通过对Eve1的研究,一定可以弄清线粒体的增殖机制。
来了,来了!从绿色的邮袋里把它拿出来的这一瞬间,利明心中涌起了无以言表的兴奋。
nature(著名国际科学刊物《自然》)的宇样从袋子里露了出来。
下面的一行铅字是IntenationalWeeklyJoumalofScience(国际科学周刊)。
浅仓站在利明身后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它,利明打开袋子取出杂志。
封面是一张颇具民族风情的绚丽的壁画。
上面用大号字打出本期特辑的标题:ScienceinMexico(墨西哥科学),而这行字下画则用稍小的字号写着Approaches‘tomitochondrialbiogenesis(线粒体生源论研究)。
利明连忙把书翻到目录那页,用手指逐条指着LetterstoNature的部分。
有两篇论文是关于线粒体的,利明要找的那篇在后面。
确定了页码之后,利明翻开了它。
哥特体文字映入眼帘。
太棒了!浅仓高兴地欢呼起来。
利明觉得自己的心脏扑通地跳了一下。
自己的论文!自己写的论文被《自然》杂志登载了!利明和浅仓,还有教授的名字都赫然在上。
其实复印件早已经寄过来了,但是像这样把杂志拿在手上的感觉毕竟和那时大不相同。
去年投去的一篇关于线粒体的论文如今已变成了《自然》杂志的一部分。
浅仓一面欢喜地叫喊着,一面把身体靠过来,想看得再仔细些。
太棒了!利明也在心里喊了一句。
自己的论文已经刊登在了《自然》杂志上,而且是作为特辑的小部分!不过,自己现在的研究却不止这些。
目前,对Eve1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喜人。
这些成果一定会震惊全世界的!所有实验的进展都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自己的研究完全走上了轨道。
这样一来,自己便可以步入世界最前沿的科研行列了。
咚伴随着一声巨响,紫色的烟花在药学系上空绽放。
火药灰稀稀拉拉地在利明他们四周落下。
一条小河从药学系所在的小丘旁流过,河岸边正在举行焰火晚会。
药学系这里是观赏从河边释放的烟花的绝佳场所。
这天晚上,利明和浅仓,还有其他留在讲座里的学生、职员一起来到了校舍的房顶上。
夜空晴朗无云。
一朵巨大的菊形烟花在空中炸裂,几平要遮住整个天空,看上去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它似的。
光球一下子充满了人的视野。
闪闪发亮的火药灰在快要接触到脸的地方熄灭了,朝旁边一看,浅仓佐知子正睁大了眼睛凝视着夜空。
焰火变幻出五彩的光芒的时候,以及天空中出现一大片菊花或瀑布图案的时候,浅仓的面颊都会随之呈现出各种色彩。
利明和浅仓一起打开罐装啤酒,看着满天的烟花喝了起来。
浅仓在利明身边向他说着感激的话,眼里亮晶晶的。
利明也笑着朝她点头。
四周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可利明毫不在意。
这焰火似乎是在庆祝自己的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又似乎是在提前庆祝圣美的细胞帮助自己在研究上取得了突破。
利明想把这快乐与圣美共同分享,但这显然不可能实现——这也许也是唯一的遗憾吧。
如果能把《自然》杂志拿给圣美看该有多好啊。
如果能和圣美一起仰望这夜空该有多好啊。
利明这样想着。
咚。
自己的心跳和焰火的爆破重合在一起,利明感到了一阵阵皮肤的颤动。
《寄生前夜》作者:[日] 濑名秀明(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