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如此的猪腰子脸面,又是这般的关心大宋江山的还能有谁?自然是当今万岁大宋神宗皇帝。
现如今咱们看过不少的电视剧,那戏文里的皇帝一个个都是英明神武仪表出众,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非如此,从很多的资料来看,神宗皇帝就是个猪腰子脸,不过皇帝不是演员,脸面是不是好看也不重要。
李二一见之下就知道是神宗皇帝,想不到这位大宋的皇帝也有微服私访的嗜好。
既然他都说秦少游有进入仕途的可能,那秦少游铁定是要当官的。
神宗皇帝面色一沉:为何说凶险?写个李字有甚的名堂?而神宗皇帝测字却不是测的寻常字眼,而是个李字,李二明白这位万岁心里想的还是关于自己的事情,反正现在他也认不出面前的这个老头就是大宋驸马李二,且忽悠他一遭再说。
您个问的可是大宋江山?正是。
李者,上木下子也,宋字去头为木,应了上李,李下为子,子者人也。
去头的宋字加人是为何字?那大宋的宋字砍了脑袋可不就是个木么!木旁加人,是个休……神宗皇帝倒吸口冷气,想不到问大宋江山竟然问出了个休字,难道大宋江山将休?前番李二将汴梁闹的天翻地覆,再轰炸丽景延和二宫,使得皇家颜面扫地,这些事情虽叫神宗皇帝甚为恼火,却也危及不到大宋江山,只要对李二清楚的表示出极大的善意,也不难化解。
最叫神宗皇帝揪心的确实李二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北地大辽忽然称李二为金骑驸马,定要将李二接到辽国。
宋廷自然不能答应。
还不等交涉,辽主耶律洪基已经率几十万辽国健足御驾亲征。
开始时候双方还能保持克制,只不过是些小规模的冲突,如今辽国忽然开始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接连下两座城池,河北路与河北东路屏障顿失,几乎是完全袒露在辽人兵戈之下。
自对西夏动武以来。
宋廷一直是拉拢契丹人,将主要兵力部署在西夏防线,远征西夏之师损兵折将,若不是李二大展神威,力克西夏军马攻下其国都。
宋廷依旧是个灰头土脸地结局。
虽说大宋得了定难五州咽喉之地,如今的西夏进到宋辽动武,也是蠢蠢欲动,弄的宋廷不敢将西夏军马北调,一时还真的是对契丹人的进贡无可奈何。
强敌犯境。
朝廷无力抵御外辱,如何能叫神宗皇帝心顺?今日带了贴身的侍卫出来散心,见到那秦少游颇有几分才情。
大生重用之心,准备来日给秦少游个官职,使其为朝廷效力。
…Wap.16K.Cn不想这个老头子竟然算出秦少游不日就要脱白丁之身,真的算是有些个本事地。
心动之下,叫这老头子测字,问的便是大宋江山,由于所思所念都是如何叫李二为朝廷所用,以平定西夏击退辽国。
所有自然而然的写下那个李字。
想不到的是面前的这个老头子竟然说出如此不吉地话来,虽说神宗皇帝不大可能轻信这些江湖之言,心里却是极其的不快,不过这老头子方才所算却是极准的,无论是秦少游的仕途还是苏小妹的姻缘。
甚至是大宋地江山都是算的极其准确。
神宗皇帝道:想大宋万里江山如何会有凶险,哈哈。
你且再于我测字一回。
写来。
神宗皇帝提笔在手,唰唰两横:且测这个二字,还问大宋江山!纸上写的便是那个李二地二字。
李二笑道:若还问大宋江山,这个二字却是方才李字的补救之法,当是大赞的。
如何说辞?既然问的是江山之事,又是写个二字,自然是极赞的。
只要将二字中间竖起,逢泽为江。
二字心中横起,若以人意转动,便是个川字,川者山也……二字加一竖便是工作的工字,加水自然是个江字了。
在二字之间加上一横立起便是山川的川字了。
古代称皇家恩典为雨露恩泽,神宗皇帝自然想到了赏赐李二以成江山之意:若是那纵横之笔不为人意所控……李二嘿嘿一笑:若是这个二字任意纵横……嘿嘿,且看来……说着李二在那二字中间加上一横又是一竖:二字可是要转化为王的,问地又是江山,王字距江山之主不过只差一点罢了。
王字再添一点可不就是个主字的么?神宗皇帝闻得李二所言,心中大是震骇,不由的狐疑起来:那李二确是有颠倒乾坤之力,此点不必多说,若是和李二闹的不可收拾,难道真的便是要江山易主?李二看神宗皇帝猪腰子脸上颜色不住变化,颇为江湖地说道:测字一说本就是虚妄,却也做不得准,这位老爷若是相信便是灵验,若是不信,大可一笑置之……事关社稷江山祖宗基业,锐意进入的神宗皇帝又如何能够做到一笑置之?李二大闹汴梁,从那万马千军地围困之中从容而去,接连毁坏丽景延和两宫,闹了个惊天动地,早已是大宋瞩目的焦点。
无论是庙堂之中的君君臣臣,还是市井坊间的男男女女,所谈论者无不是李二两个字。
如今这位猪腰子脸的人物分两此测李二,王微微皱眉的说道:那李二我也知晓一些,本是个文彩武功俱全的少年俊杰,本以为是品既超群才复绝世的栋梁之才,却原来是个混世魔王的枭雄人物,真真的可惜了那一身的才华……苏小妹听得暗暗摇头,这王虽很有些才能,终究脱不了世家子弟之气。
人云亦云。
那李二于我曾有些个交情,断不是王公子所言地那般是个野心之徒,观其言行心思,不过是个本分慈悲之人罢了,闹到如今的局面定然是有许多说不出的苦衷,秦兄以为如何?苏小妹称王为王公子,成秦少游为秦兄。
关系之亲疏已经分出。
秦少游正色道:那李二确不是枭雄之属,应该不会成为大宋的凶险之人,许是和朝廷里有些个误会,说的开了何尝不是我大宋的栋梁之臣?家父对那李二评语也是不恶,王道:不过那李二行事未免太过狠辣。
延和宫万千禁军悉数葬身火海……李二这才知道当时轰炸延和宫时候,下面还埋伏了这么许多禁军,虽是恻隐之心大动,却不后悔:延和宫有万千禁军?这么许多的禁军为何齐聚延和宫?自然是准备捉拿李二地,那李二曾放言要毁坏延和宫。
自然是要埋伏下人马以备擒拿。
呵呵,李二冷冷一笑:若是那李二为禁军万刀而斩,也不知世人会不会怜惜?既然禁军和李二都是敌对。
无论是谁伤亡都是应当。
敌对状态下的双方,都具有毁灭对方的力量,一旦接站必然是个你死我活的局面,战争从来就是如此,只论胜负不分善恶。
若是李二被禁军斩杀,世人皆认为应当,若是李二胜了禁军,难免有犯上作乱之嫌。
自然要当那杀人盈万混世魔王的恶名。
君权神授不可违背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地观念自然不会深入李二的心思。
何况李二从不认为自己的生命应该属于大宋或者大宋皇帝,在生命面前,君权便是轻如鸿毛。
苏小妹等人还从未听过李二这般的言语,这话俨然已经把朝廷和李二当成了平等的敌对双方。
完全不符众人所受地那些个君为臣纲的思想。
既然已经是敌人,便是要拼个你死我活。
莫说是斩杀敌方将士,便是再阴险十倍百倍的手段也不为过。
神宗皇帝远比这些才子们考虑地要周全许多,既然李二和大宋已经是战争状态,而朝廷又明显的占不到任何的优势,甚至阻止不了李二投靠敌国,也不是一定要拼个玉碎瓦全的。
在面临不利的占据时候,大宋往往是有条件的和谈,只要还能够谈的来便和谈!大宋自立国以来,便是在不断的和谈,尤其是在武力占不到便宜地时候。
和契丹和谈两次,于西夏和谈四次,早就有了经验的,或输以钱币,或割以土地,总之是要先保住朝廷才是。
李二轰炸两宫之后,神宗皇帝便深感朝廷对于李二的无奈,既舍不得放手为别国所得,又不敢逼迫的紧了将李二弄成困兽之斗,何况朝廷早就控制不住李二。
于是这才借着撤换司马光的由头释放好意。
自从撤换当事人司马光之后,那李二还真地安稳了许多,至少再不见那代表了恐怖的白色灯笼升起。
而辽国南犯,西夏欲动,朝廷早已是焦头烂额,这其中地当务之急也是所有事件的根本还是李二,只要李二为大宋所用或者安抚住他,局面自然是可以迎刃而解。
今日这么一说,愈发的坚定了神宗和李二和谈的决心。
王道:那李二拥有如此威力绝伦的神器,恐怕是有了不臣之心,朝廷斩杀于他也不为过。
何况此人无论投靠哪一外族,也是可以助夏夏兴帮辽辽盛的关键人物,叫我大宋如何信得过?这何尝不是神宗皇帝的想法?李二信不准朝廷,朝廷何尝敢于相信李二?如今的神宗皇帝不敢将李二逼上绝路,若是真的把李二迫的紧了,也等于是把大宋逼迫到了死路上。
只不过双方都缺乏足够的信赖罢了。
朝廷是怕李二有了不臣之心,李二是被朝廷诓的多了,再不敢相信冠冕堂皇的大宋朝廷。
苏小妹不屑的说道:那李二既然能从万马千军之中从容而出,若是有了二心,以他的手段早就兴兵作乱,便是面南背北也不是难事,何必还要一再的给朝廷警示,早就造反去了。
若是平日里神宗皇帝闻得这话,问苏小妹个诛心之言的罪过那是轻的。
今日里听得却是心头登时为之一亮:是呐,以李二的手段,不是没有可能颠覆大宋的社稷江山,既然是一再是以严厉手段给朝廷以警告,那便是说明此人之心还在大宋。
如此说来,在这场李二争夺战之中,大宋始终是占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只是刚刚发觉罢了。
既然李二曾无数此的表明心意:只要不伤害其家人,一切都可以谈。
那局面就简单的多了!神宗皇帝解开心中之结,大为欢欣:诸位才子果然是有大才的,朕……真是好才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