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驸马传全集 > 第二十一章 中国功夫

第二十一章 中国功夫

2025-03-30 16:55:05

(拜托大家推荐几票哦)一直以为武术不过是公园里那些老太太慢悠悠的太极拳,方才看了佛印雷霆一击,德全轻易化解,李二才明白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远非现代人可以想象。

佛印收了架势,坦然笑道:你这老家伙厉害,我打你不过。

大师的金刚伏魔拳刚猛之至,老奴承让了。

哈哈,输了便是输了,哪来这般的废话。

佛印输的也是潇洒,坐在地上继续啃猪蹄,浑不把胜负放在心上:我师兄比我厉害,你再和他打过。

老衲本不该有争强之心,然老施主功夫施主奇异,也是见猎心喜。

因老衲腿脚不便,还请老施主先攻,老衲防守就是。

李二看不出这一直坐着的老和尚有什么高明之处,不过能给老太监多树一个强敌总是好的:德全,我看你是打不过佛木大师的……驸马爷爷莫激老奴,佛木大师功力深厚,老奴本想找机会讨教的,既然爷爷要看,索性请大师指教一番。

大师小心!说话间老太监已欺身而上,尖利的指甲如森森鬼爪一般的伸出。

也不见那清瘦的老和尚有甚么动作,竟然开口诵佛: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老和尚每开口诵一字,老太监攻击的身形便退开一次,又如鬼魅般的飘近。

由于老太监身形太过迅捷,如电闪雷轰,旁人只见一圈诡异的黑影蹿高伏低,如同白日鬼魂一般的可怖可畏。

断诸解使又知彼佛劫数多少,威力弘大,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老和尚佛家梵唱不断,果然有几分庄严气势,也不知是如何化解怪物老太监幽灵一般的攻击。

德全的身影拖成一道黑雾,不住的尖着嗓子吼叫。

青天白日里房间中竟然充满了阴森森的妖氛鬼气。

苏王二人相顾骇然,不住的后退。

李二却是凝身不动,老太监迅捷的出手,鬼魅的身形使他想起一段记载: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至于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是精深之极,三百余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按照时间推算,明朝中叶前推三百年刚好就是现在的这个时期,莫非……李二决定试探一下,于是朗声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那道鬼魅一般的黑影猛地停顿下来,德全诧异万分的飘到李二身边:驸马爷爷……看德全的神色,李二已经知道答案,摆手示意以后再说。

佛木老和尚诵声佛号:老施主好功夫,只是这功夫戾气太甚,施主好自修行。

德全还礼:谢大师指教。

王苏二人并不清楚胜负,也不好明问。

佛印看二人激斗,心中大快,劈手把手上猪蹄递给苏轼:美酒猪蹄,高手相争,果然是好场面,好痛快!王安石笑道:晋时东林寺慧远大师以荤酒招陶渊明,遂成千古佳话。

今朝佛印以猪肉待苏子瞻,果然是古今相映,真是有趣的紧。

苏轼哈哈大笑,狂放之态毕露,顺口吟诗: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果然有趣。

王安石看苏轼顺应情景出口成章,赞道:苏郎真墨客也,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李二看出空档,急忙插话:交趾小国进贡之物非是麒麟……王安石诧异道:不是麒麟那是何物?总要见了才知道,我对天下禽兽颇多涉猎,想来一见之下,定能识得。

如此可免去朝廷对交趾的回礼,亦可保存我天朝体面……王安石道:那两头怪物体态粗笨,怕有几千斤的重量,我看它体表无毛,定是炎热之地所产。

你真的能够认得?既然是大型动物,李二自认不会不识:一见之下,定可识得。

王安石看李二神态自信,也是信心大长:如此甚好,明日早间我带你去建章宫!方一出王府,德全便对李二行礼:驸马爷爷受我德全真心一礼!李二笑道:以往你对我行礼便是虚心假意?以往老奴确实看驸马爷爷不起,今日方知爷爷才是真正的武学大家。

老奴生性好武,穷一生之力,阅尽天下武学典籍方练成神功。

本以为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我这功夫确是要自宫方可习得,却被爷爷一眼看破……德全心悦诚服。

你说的过了,我哪里是什么武学大家,还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被你捉了?德全收起那幅故意装出的猥琐模样,正色道:爷爷差亦,真正的武学大家未必就会武艺,前年我也曾遇见一武学高人,便如爷爷一般不习武术的。

这话引起李二的兴致:我怎不晓得有什么武学大家?是何人物?便是龙图阁中大夫黄裳,此人亦不习武,对于道家延年养生之术最是精通。

黄裳为圣上搜罗天下道经,并详刊校阅,役工镂版,终于也写出部武学奇书……《九阴真经》?德全郑重道:驸马爷爷也见过那《九阴真经》?我曾有幸看过一回,受益良多。

黄裳一代奇才,虽不习武,武学造诣胜我甚多亦。

李二道:那《九阴真经》偏重致胜克敌,偏离道家养气保命之根本,虽是变化奇幻,终究算不得上乘。

老太监德全闻言,对李二愈加的钦佩:爷爷果然一语便中,黄裳也是如是所说。

虽是下乘,亦比我那以残缺之身修炼的阴毒武术要高明的多。

德全念及此,大生感慨:武学一道终究是要讲究天赋的,爷爷比老奴要强的太多。

天赋固然重要,却是无法改变,若是勤加修炼也不难有一番成就。

李二做出武学大家的学究模样,诵了几句武侠小说中的《九阴真经》总纲,来卖弄自己的渊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哪里晓得德全对那总纲知道的更多,接着就诵了下去: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