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公主每到朕的耳边催促找寻驸马的事宜,也不能再拖延了,朕决定从诸位卿家的子嗣中择一人选,来匹配公主。
神宗皇帝象保媒拉纤儿的媒婆一样,歪着脑袋冲着王安石笑:王侍讲,朕听闻你家公子王雱才思敏捷,有意……一听皇帝打起了自家儿子的主意,王安石从头凉到脚,王家就这一个独子,若是娶了公主那就是把儿子送进了火坑。
而且王安石对长平公主的品行早就有所耳闻,这长平公主骄横跋扈不说,而且私生活极其糜烂。
唐朝时候的郭子仪声名显赫,家道昌盛,还不是因为儿子成了驸马才玩儿完的么。
真的把这样一个公主娶进了家门,王家将永无宁日,所以王安石冒欺君的风险说道:圣上不知,犬子早已有了妻室,真是难承圣上的美意。
哦?你有儿媳妇了?朕怎不知?是……小犬是有了妻室的,王安石额头上的白毛汗都出来,寻思着赶紧给儿子成亲,省的那个长平公主老是惦记着。
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在这里可以引申为不怕公主偷,就怕公主惦记。
王侍讲的公子已有妻室,那……司马仆射,朕已经察实你家公子司马康是没有成亲的……神宗皇帝一脸的坏笑,望定了司马光。
司马光没有想到圣上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一时大急。
司马光的政敌兼好友王安石见皇帝的矛头不再指向自己,大是宽慰,同时开始为司马光和他的儿子默哀。
司马光为人宽厚,说话总是从容不迫,颇有学者风范,这个紧要关头也顾不得礼仪风度:圣上,小犬司马康顽劣不堪,缺少管教……司马仆射过谦了,朕早就打听清楚,你家司马康才情卓绝,为人俭朴,是驸马的不二人选。
若真的如你所说是‘顽劣不堪’,就叫长平公主帮你管教管教,朕的御妹管教起人来是很有一手的。
司马光对儿子司马康是很用心的,司马康也不负所望,颇有乃父的风范,是司马光全部的希望所在,若是成了驸马,一定毁在公主的手上。
司马光已是汗流浃背,打定了主意不能叫公主进门,可又不能公然违背皇帝的意思,开始把祸水转移:臣本以为小犬是有几分才能的,不过前日里臣和王侍讲在山东偶遇一才子,才情风骨胜小犬百倍。
司马光很有意味的又加上一句:那才子也是不曾婚配的。
于是司马光把当日李二在松鹤楼的表现添油加醋的重复一遍,直把个李二说的天下地上绝无仅有一般。
其中李二所添加的那两句诗词更是大肆的夸张,尤其是那李二的容貌更是被司马光大肆褒奖,天格饱满,地角方圆都不足以形容,简直就是潘安重生,宋玉再世,好似天下才子尽皆不如这名叫做李二的。
真的还有能为小苏学士修改文章之人?神宗皇帝也知道苏轼的才名,苏家父子三人名动天下。
尤以苏轼的文采为最,若能叫苏轼心服的人当真便是才子了。
当时还有王侍讲在场……真有此事?皇帝问王安石。
此事确实。
此子既是才思过人,为何没有功名在身?回奏圣上,司马光躬身道:据那李二李大才子所说,他是无心仕途的,愿意笑傲山林,做一山中隐士耳。
有这等的本事,自是为我大宋出力,拟圣旨,召这李二进京,我要亲自看看他的才情。
皇帝欣喜的说道:长平公主若是喜欢,就赏赐个功名。
司马光也暗自松口气:李二呐李二,不是我司马光害你,实在是那公主太也难以侍奉。
你的才情定然会为公主所喜,做了驸马有了功名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李二忍不住的打个喷嚏:近日越发的冷了,害的我老是喷嚏。
我的儿,喷嚏不是天冷,是有人在提念你哩。
母子二人正念叨间,一人推门而入,却是本县父母。
县大老爷急匆匆慌忙忙的高喊:李二李大才子可在家中?老爷,我的儿在哩,有甚事情唤他?快整衣冠,备香案,叫李二接圣旨。
在那个年月,圣旨绝对是很神圣的东西,急忙叫出李二整理衣冠,燃了香,上了案,当门的摆开,县大老爷才跑到门外带了那传旨的天使进来。
来者是个五十来岁的太监,面白无须(汗一个,太监有了胡须就不是太监了),身后是四个黑袍的带刀护卫。
街坊们也听说了有圣旨来临,呼啦啦的跑过来。
莫说这些街坊,就是县大老爷也没有见过圣旨,听得那天使太监尖了嗓子的高叫一声:圣旨下,阳谷李二接旨。
众人齐整的跪倒,李二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专门给自己下一道圣旨,只能学着戏文里的模样跪倒在地:草民李二接旨。
那天使太监好似很满意这样的排场,腆着肚子展开黄绫缎子的圣旨,以平缓不带任何情感的调子开始高唱:大宋国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切朕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而履薄,朝夕是心也。
每有才人,无一刻或怠,闻得阳谷李二才情卓著,声名斐然,深得朕寻求良才之心。
特降旨进京面圣,以堪大用。
另:阳谷县教化地方有功,备案另用。
钦此,大宋熙宁七年冬丁酉日。
那太监念的完了,李二才起身接旨,再看旁人还在不住劲儿的胡乱磕头。
李大才子,且快去收拾收拾,随咱家进京去吧。
这就去么?太监:这便去,圣上求贤若渴,特意关照咱家要李才子随行进京的。
难道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在皇帝面前举荐?一定是这样了,看来这回是有机会当官的,到了东京汴梁一定好好的谢谢他们。
旁边的县大老爷也跟着沾光不小,欢喜的对那太监道:天使远来小县,风尘疲惫,如今宣旨已毕,且容李大才子准备准备。
小县略略备了薄酒为天使洗尘。
众人径直去了,街坊纷纷道贺:早就看出李二有本事的,如今果然显赫,能进京面圣也是几辈子修来的造化。
我等与才子为邻,实在是有幸了。
……母亲再也顾不得客套,慌忙忙的给儿子准备衣裳盘缠,把箱子底上的那大锭银子也取将出来:我的儿这便要光耀门庭了,到了京里不比在家,说话做事务要小心谨慎,无论圣上赏赐多寡,不可争执,需知伴君如伴虎的。
为娘的只要你平安回来也就心足了。
李二抬头,见母亲的眼眶里泪水直欲落下,心中一暖,顿感母子深情,纳头便拜:孩儿记下了,母亲保重,孩儿……这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