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六章 重返申城弄画笔(7)

第六章 重返申城弄画笔(7)

2025-03-30 17:50:29

宗教感一旦跟美感融在一起,就会构成一种难得境界。

宗教的信念,宗教的仪式,都以美感为目标。

如果你不曾信仰宗教,陈逸飞认为,可以通过美育来寻找这种美感的境界。

他说:蔡元培先生讲,美育可以代替宗教,我很相信。

(晓戎:《大画家的平常心》,《世界时装之苑》1997年第3期)陈逸飞的西藏系列是宗教感与美感相融合的艺术佳构。

陈逸飞的画有一种典雅和高贵。

这典雅,以纯静为基调,有一种幽深的纯,有一种淘洗的静。

这高贵,有历经岁月的内敛,有饱尝苦涩的自视。

这典雅,这高贵,都沉淀为一个又一个内涵丰厚的人物形象。

这种艺术典雅气息,在西藏系列画作中得到比较完整的表现。

他的画,典雅之中还有高贵。

这典雅中沉淀有神明的圣洁,这高贵中沉淀有上天的神秘。

他把西藏的山视为圣山,他把西藏的水视为神水。

这山,这水,沉淀为画面形式,就是艺术的典雅,美学的高贵。

这种高贵,来自他出生长大的高贵的知识分子家庭,来自养他育他的高贵的大上海,来自他旅美时期欧风美雨的洗礼,也来自青藏高原高贵的山,高贵的水,高贵的人,高贵的文化。

陈逸飞在创作中力图把画作绘就成一支歌,一首诗,追求一种情调和美感。

生活是一支歌,生活是一首诗,艺术是生活酝酿的旋律,艺术是生活的美学升华,陈逸飞追求的就是艺术的旋律,美学的升华,将生活的画面沉淀为艺术的画面,将大地的声音升华为动人歌唱。

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可以歌唱的诗章。

他给我们提供的那些动人的画面,让我们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浪漫情调,见到了旧时上海的风月美感,听到了一首高原藏区的颂歌,读到了一首古典韵味的仕女情诗。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名作,成为经典,成为不朽之作。

陈逸飞也想过这个艺术家的永恒难题。

他说:国内和我一样水平的画家很多,比我水平高的也有。

我仔细想过,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没有时代性的作品,当代人不承认你,你就没有传播力度,也就很难传世;但是有的作品时代性很强,红极一时,后世默默无声,为什么?缺乏不朽性。

就是人性罢。

人的隐秘的、深藏的、千古不变的某些激励种群进化的属性、特性……(胡展奋:《生命声色盎然》,《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我们现在不必使用不朽这些有些刺耳的词句,不过,我想,陈逸飞画作中确实具有人性的意味。

他的一些画作是可以在美术史上流传的,因为那里面有一种永不褪色的人性魅力。

不是有了人性内涵就能传世,但传世的画作大多表现和揭示了隐秘的人性人情。

陈逸飞的画作,是历史中的人性,是文化中的人性,是人道中的人性,是时代中的人性。

因此,这人性是动态的丰富的。

不朽是什么?不朽就是动态中的艺术人性。

对陈逸飞画作的艺术地位,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评价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唯一证明,但评价却是艺术作品在某一个阶段获得认可的重要依据。

德国著名理论家卡尔·鲁伯格写于1996年6月的《绘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专文评述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的这种态度在作品里得到了体现。

其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法归于他对西画锲而不舍的钻研,画家的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亚洲之间。

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

纵观近代美术史,先锋派与返祖现代派几十年来各领风骚,而对为数众多的观众来说,陈独立特行的风格在世纪末的出现正所谓此其时也。

鲁伯格把陈逸飞放在世界画坛的大背景上加以评述,视之为国际间的重量级画家。

陈逸飞的绘画艺术具有这样的国际艺术承受力。

他站在中国看世界,看世界艺术,看世界文化,他又站在世界看中国,看中国艺术,看中国文化。

他用中国的眼光画世界,又用世界的眼光画中国。

他的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他是中国画家,也是世界画家。

著名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对陈逸飞的画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谢春彦说:他以他的油画、电影制作艺术而走向世界,把祖国的东方文明、历史情致,十分形象、真实、艺术地表述出来,被誉为‘浪漫的写实主义’,从而赢得了海内外的注目。

从他的《红旗》、《黄河颂》、《开路先锋》、《鲁迅》、《攻占总统府》、《踱步》,到‘江南水乡系列’、‘音乐家系列’、‘风·雅·颂系列’、‘海上旧梦系列’、《山地风》,以至近期的新作‘西藏系列’、‘静物’……我们可以读到他的才华、激情、变化、精进,以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机智融会。

此番,他开在家乡上海的回顾展,恰好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当代艺术家一段与时代共进共荣的可贵历程。

身逢盛世,陈逸飞是幸运的。

他同时深知祖国和民族的强大兴盛正是他艺术不可或缺的后盾。

(谢春彦:《陈逸飞一析》,《海上文坛》1999年第3期)谢春彦认为,中华大地孕育了大画家陈逸飞,他的人生紧紧贴着中华大地,他的艺术紧紧贴着中华大地,他创作的一幅又一幅画是对中华大地的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贴近,一次又一次的艺术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