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茶产于四川名山蒙山。
蒙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云盘雾绕,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历史上曾是中国名茶的原产地之一。
蒙顶茶起源于西汉年间,在历史上有仙茶的美誉,唐代被列为贡品,并一直沿袭到清末。
蒙顶甘露茶为绿茶,外形紧秀匀卷,色泽翠绿,银毫细嫩,嫩香馥郁,茶水黄绿明亮。
名品川茶除了蒙顶甘露外,还有峨蕊、观音仙茶、九顶雪眉。
峨蕊出产于峨眉山仙境之一的峨蕊崮,外形紧凑且均匀,色泽嫩绿明亮,茶叶纤细,滋味醇爽,清香郁郁。
观音仙茶产于四川塔子山。
此山平均海拔为1300米,被群山环抱,终年日照少,多云雾,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观音仙茶外形卷曲,紧细秀丽,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九顶雪眉产在四川、陕西、湖北交界处的大巴山腹地,外形宛如少女的眉毛,色泽如绿玉,茶香持久,滋味鲜爽。
四川的茶叶不但有名,品川茶也很有特色,正宗川茶都要使用铜茶壶、锡茶杯托和景德镇的盖碗泡茶、品茶。
品茶时,伙计先招呼一声,然后问你需要喝什么茶,再用盖碗冲泡,这就是盖碗茶。
过一会儿,有人唱一下喏儿,堂倌(服务员)就快步走过来,右手拿着锃亮的大铜茶壶,左手卡着一大摞茶杯托和白瓷碗。
他左手一扬,茶杯托就会脱手而出,在小方桌上旋转着落下。
然后,他动作神速而准确地在每个茶托上摆好茶碗,并站在1米开外,手臂伸直,用紫铜壶远远地向茶碗中注水,直到茶碗里的水加满也不会向外溅一滴。
接着,堂倌上前一步,用小拇指轻轻一挑,一个个盖子就会恰到好处地盖在茶碗上,让人在品好茶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川茶中独特的泡茶技艺。
二、遍及城市的茶馆茶馆一角四川有一句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在四川,茶馆确实遍布城乡,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都有茶馆的踪迹。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朝末年,成都的街巷有500多条,而茶馆就有近500家,平均每条街巷都有一家茶馆。
1935年,成都共有茶馆600多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次,而当时的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由此可知泡茶馆在四川是多么的普遍。
四川的茶馆不仅是休闲场所,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
以前,三教九流聚集于此,各个行业和社团都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甚至买卖枪支和鸦片也常在茶馆里进行。
当时的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就将茶馆视为联系之所。
而且,许多茶馆还兼营饭馆的生意。
在旧社会,茶馆还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
亲朋、邻里间若是出现纠纷,双方便会约定到某茶馆评理,上茶馆调解纠纷的人都是双方当事人出面请来的。
双方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由调解人进行仲裁。
如果双方都存在过失,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果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全部茶钱。
此外,茶馆在当时还是人们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
晚上,茶馆都有票友唱川剧。
有些茶馆不但设有川剧,还有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
四川的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还具有独特的风格。
茶馆都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碗杯、老虎灶、紫铜壶。
所谓三件头是指瓷盖、瓷碗、金属托盏。
托盏中间有一个圆形凹坑,瓷碗底正好嵌入其中,以免翻倒,当地人称其为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