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二章 史前遗迹(8)

第二章 史前遗迹(8)

2025-03-31 02:11:25

现在的塔城铁桥遗址附近有一个古渡口,从这里乘船到对岸就可以看到岩石上曾经绕固铁桥铁链的石孔痕迹,在冬季水清时还能看到落在水里的铁环。

十三、苍山文化遗址秀丽的苍山风光苍山又名点苍山,还叫玷苍山、熊苍山、大理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属横断山云岭山脉。

苍山山脉由19个山峰组成,最高峰为马龙峰,海拔4122米,低点的海拔也在1300米以上。

苍山的地理高度差较大,是滇中高原植物区系和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因此这里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苍山的动物种类也比较多,主要有黑熊、野猪、麂子、小熊猫、弥猴、飞鼠、穿山甲、岩羊等8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以及大杜鹃、大斑鸠、大山雀、白腹锦鸡、灰头鹦鹉、棕胸竹鸡等120余种鸟类。

苍山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博物院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等三人就奉李济先生之命,对大理进行过人类古迹的调查活动。

结果,他们在苍山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小岑遗址、马耳遗址、佛顶甲址、佛顶乙址、马龙遗址、龙泉遗址、三阳遗址、鹤云遗址、中和遗址、苍琅甲址、苍琅乙址、苍琅丙址、苍琅丁址、苍琅戊址、莲花四甲址、五台甲址、五台乙址、虎山遗址、捉鱼村遗址、白云遗址、下关遗址等。

其中出土了石斧、石凿、半月形双孔石刀、断线压纹陶、带把器和圆底器等,这些文物均说明这里是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博物馆在苍山发掘了五指山遗址、中和遗址、余家田遗址、小岑遗址、双鸳村遗址、鹤阳遗址、上关遗址等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对揭示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研究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十四、永胜天坑地震遗址永胜县地处丽江市的东南部,为低纬高海拔地区,主要以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为主,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南部热旱,北部暖湿。

由于光、热、水土及生物资源良好,此处物产丰富,素有滇西北粮仓的美称。

在永胜程海镇境内,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程海湖,湖畔的凤羽山下是韶山毛氏与永胜毛氏的始祖——毛太华生活并留下后裔的地方。

永胜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风光优美的永胜十景、东圃群芳、西光远眺、灵源胜景、龙潭莲锦、笔晴岚、夏雪奇峰、金江雁字、程海渔灯、秋霖瀑布、金沙晚渡。

此外,县城西北部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场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遗址——红石崖古地震遗址,也就是天坑遗址。

地震天坑是指由特别强烈地震作用而形成的、规模特别大的地震陷落地貌景观。

永胜红石崖天坑位于永胜盆地西山的两个山峰——打鹰山与芮官山之间,远看好像山被劈开一般,近看则是一个隐藏的、形似马蹄的地震天坑。

天坑的坑口长约2千米,宽约1千米,是一个由上部开口、深200余米的坑和一个稍微狭窄但深约300米的谷复合而成的,总深度约500米。

这个遗址主要分布在红石崖、龙洞山、哨丫口、芮官山、打鹰山、鸡冠山、关丫口、麻冲等地。

地貌表现形式有:天坑、地震裂缝、地震崩塌、断错水系、地震槽谷、地震滑坡、地震断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