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土掌房在云南的彝族和藏族地区,常见一种平顶的土掌房。
土掌房为土木结构,以块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以土筑墙,墙体刷白。
楼层一般为三层,也有四五层的。
每层间都架有大梁,然后搭楼楞,架一些细圆木或木条,铺上茅草或稻草,在草上覆盖一层稀泥,再放上细土夯土掌,再钉地板,顶层用粘土夯实抹平为土掌就成了,因此被称为土掌房。
风格独特的土掌房土掌房的最底层,一般被用作畜厩;第二层楼房作伙房和寝室,是一家人食宿的主要场所,这层的房子以中柱为中心,上面设有佛龛,佛龛下为宽约5尺、长10尺的火塘。
火塘的四周用方木相围,木框内镶有长知石,火塘内架有一只铁三脚。
火塘右边为男主人或男宾席位,左边为女主人或女宾席位,女席一侧放有做工很精致的橱柜和水橱。
饮茶用餐时,一家人就围在火塘边,在晚上就围着火塘铺开垫子席地而睡。
第三层楼一般被分为很多间,其中较大的一间是经堂,其余的作为客房。
经堂是民居内装饰最好的地方,室内有很多油漆彩画,并且放置有雕刻华丽的神龛。
三楼平顶一角设有香灶,插有经幡,三楼的平台可晒粮食。
有的地方的土掌房,三楼中的一半是平台,另一半三面筑墙,正面为板壁和门窗,这样可以增大室内的采光面,室内分为若干小间。
土掌房不但结构简单,而且经济实惠,它比建盖土木结构的瓦房要节省原料和金钱,比草顶房要牢固结实。
土掌房还具有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的优点,只要注意保养屋面,一般可住几十年,就是进行翻修和更新,也很方便。
因此,在彝族和藏族居住的地区,人们都喜欢建盖土掌房。
七、土库房土库房的建筑结构为全土结构,它的三面都是土墙,南北两侧土墙与围墙相连,围墙内是一个大天井。
过去的土库房普遍为三间,很少有四间的,现在建盖的四间土库房增多了,而且天井也变得更大了。
土库房的正前方,留有一空间作为走廊通道,它的前檐为双层斗拱式,并且绘有双层吉祥图案,在房屋的大插头上,还雕刻有龙头。
在一个二楹柱旁设有楼梯,楼底砌有一个石阶,石阶上架有六尺宽的多级木梯。
在楼梯口的右侧就是二门,二门的左侧有一个到楼顶去的木梯,从二门右侧的侧门能进到佛堂,它的正面就是进屋的重门。
从重门走进正房,其右侧是一个雕有龙凤图案的水橱。
正屋显得十分宽敞,进行丧葬婚嫁摆宴席时,一般都放在这里。
正房柱头由黑白篾皮相间的竹编套了一截,上面插有纸花、麦穗、箭旗、松枝等东西。
火塘就设在水橱的对面,与其他建筑中的火塘有所不同,它没有和灶台、神龛相连,并在火塘内支起三脚架,上面用铁丝捆绑着桶式的土锅和吊锅。
火塘上方是贵客席,一般供家里的长辈或者客人就坐;它的左面是主妇的座席,这里还是家庭中固定的打酥油茶的地方。
主妇的座席后面一般都设有一个橱柜和佛堂,佛堂的正面和右面的墙壁上打有一些顺墙板,上面画着一些八瑞相和其他象征吉祥的图案。
土库房大多都是两层,楼下一层是畜厩,二楼是仓库、佛堂、客厅和卧室,楼顶都是以小圆木铺垫,筑有土掌。
这种土库房大多是藏族人和彝族人居住,其中藏族人的土库房主要分布于中甸县高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