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突厥始毕可汗越过北长城,入侵雁门关,和当时雁门关总管薛举联手,以雁门关为据点,向南推进,圣上派了代州总管李衍出战,力拒突厥人,两军在雁门南三十里的玉璧城附近鏖战,隋军部队被全线击溃,李衍力战而死,最后先皇紧急征调了太原留守唐王李渊率部出击,才止住突厥人南进的脚步,当时的征调公文,是由孔慈化名徐仁星夜兼程送到太原的,自那以后,孔慈就再也没有消息,不久唐王呈送战报,说他在前线战死,尸骨无存。
我没有死,只是小心收藏了踪迹。
萧氏眼中波光转动,这一年来你都去了哪里?孔慈笑道:我在扬州。
这当然不是实情,孔慈过扬州,是四月的事,在此之前,他其实是在太原留守府,依附着李世民。
萧氏脸色微变,试探着问道:先皇执意拖着病体下扬州,不是为了找你吧?孔慈含笑说道:是的,就是为了找我,他有十分紧要的事,吩咐我去做。
是什么事?孔慈说道:两件事,第一,帮助元德太子昭登基,巩固帝位,削弱太原李家的实力,直至消灭李家;第二,假如事情不成,劝服你们逊位,保全杨氏一族。
萧氏面上稍有欢愉,孔慈,我很早就听先皇提过,说你背后有庞大的资源容量,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有你帮手,一定可以铲除李家,重整我们杨家的天下。
孔慈不置可否的笑,没有作声。
旁边的韦氏看出苗头,想了想,试探着问道:孔大人,想请问你,昭现在扬州情况如何?最近三个月怎么不见他送信过长安报平安,玉玺找到没有?照韦氏的话推测,元德太子七月从扬州回长安后,应当是主动联络过萧氏以及韦氏了,而其人从长安逃回扬州,打的幌子则是搜索玉玺。
孔慈斟酌了阵,坦然说道:皇太后,我很抱歉,我杀死了元德太子,玉玺已经找到,不过我献给了李世民。
七月初的那天夜间,孔慈遵从和田碧瑶的交易条件,从侧水台带回先皇的水晶棺,交给她,期间田碧瑶曾经闻到他身上的血腥气味,看到他袍角沾染的血迹,因此怀疑他和元德太子发生过冲突,她的感觉无比正确,孔慈当时想取水晶棺,元德太子不肯给,两厢争执不下,孔慈杀死了元德太子。
萧氏和韦氏听得又惊又怒,足足五秒钟没说出话,跟着萧氏厉声骂道:孔慈,枉费先皇对你一番信任,你出尔反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么?孔慈冷淡的笑,太皇太后,有两件事,你需要弄清楚,第一,我刚刚只说先皇要求我替他做两件事,但我没有说自己答应了他,所以不存在出尔反尔的问题;第二,我之所以愿意做先皇的狙击手,是因为我和他之间有契约在,我不得不听命与他,但该份契约在去年十二月到期失效,他不再有权力约束我,我自然也不需要再为他服务,至于你所说的他信任我,那是他的事,我没有义务因为他信任我,就勉强自己替他做事的。
一番话说得理直气壮,萧氏语塞,发狠说道:好,墙倒众人推,孔慈,杨家现在不成了,你另觅高枝,攀上李家,我也无话可说,但你要我主动逊位,那是决无可能的事,李贼想称帝,除非踩着我们孤儿寡母的尸身。
孔慈忍不住笑出来,看着萧氏的眼光满是怜悯,太皇太后,我记得大业七年的时候,宫中出过一个貌美无双的黄门监,叫做柳青,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萧氏冷笑,你提那贱人做什么?这个叫做柳青的黄门监,柔媚温存,很得先皇的喜欢,你因此妒恨他,差宫女将他用尖刀毁容,圣上怜惜他遭受这样横祸,就特赦他出宫,但是柳青并没有回家乡,他留在长安,开了一间象姑馆子,专门豢养年幼的小童,供达官贵人取乐。
萧氏听得身形轻颤,你想怎样?孔慈笑如春风,不要这么紧张,我只不过是知会你一件事,今天进宫之前,我特别去拜访过柳青,说我稍后要带圣上出宫,问他是否有空房,安置圣上一阵子,他欣然答应了,并且信誓旦旦的向我保证,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圣上调教得人见人爱,以报答多年前太皇太后赐予他的毁容之恩。
韦氏惊得面无人色,死死捂住怀中的小皇帝,你不能这么做。
年幼的小皇帝不明所以,看着惊惶的母亲脸上冰冷的泪水,疑惑问道:妈妈,怎么了?韦氏蹲下身,将面容埋在小皇帝胸前,失声痛哭。
萧氏面如死灰,咬牙说道:与其让侑儿活着给人羞辱,不如我现在就亲手杀了他。
说完她伸手去取矮几上的长剑,想要刺死小皇帝。
但是孔慈比她先一步出手,快如闪电一般夺走了长剑,握在手中,挽了一个漂亮的剑花,剑尖直指萧氏,太皇太后,老实说,三人当中,你是最没有利用价值的,所以要死也应该是你先死才对,不过,他收起剑刃,我不会杀你,对于你,我有更好的安排。
萧氏问道:什么安排?孔慈说道:大业四年,你陪着先皇北巡,走到雁门关的时候,被突厥人包围,当时先皇带着你登上雁门关城楼眺望突厥人的阵营,恰好突厥领兵的始毕可汗,也正在向城楼方向张望,结果他看到了你,惊为天人,从此对你念念不忘,去年十二月,我跟着李世民在玉璧城附近力拒始毕可汗,两军交战的时候,清楚听到始毕可汗说,要攻克长安城,俘虏你去突厥首都其牙城做他的妻子,孔慈笑容清冷,现在你知道我对你的安排是什么了?如果你还不清楚,我不介意说得更详细些,我打算稍后就将你打包送到其牙,交给对你朝思暮想了整整十年的始毕可汗,让你成为昭君第二,当然,他话锋一转,如果你写一份逊位诏书,又另当别论。
萧氏没作声,双眼看着孔慈,几欲喷出火,紧咬住的双唇轻轻颤抖,渗出一缕一缕血丝,你够毒。
孔慈惆怅的笑,似是有感而发,太皇太后,我只是要让你知道,很多时候,相比于生,死反而是解脱,因为是解脱,所以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人都说自古艰难唯一死,其实不是的,这世上比死更艰难的事,比比皆是。
萧氏沉默着没作声,握着朱砂御笔的手指骨突起,跟着就听见啪的一声响,御笔断成两截。
韦氏沉吟了阵,站起身,擦干脸上泪水,深吸口气,平静说道:孔慈,我们可以写逊位诏书,但有一个条件。
孔慈笑道:你说说看。
唐王登基之后,不得诛杀杨家的人。
孔慈笑道:这个可以保证,但可能会幽禁。
韦氏说道:行,又转对萧氏说道,母后,写逊位诏书吧。
萧氏暴烈说道:我不。
韦氏一字字说道:要写,不写的话你会被送去突厥,侑儿更会变成男宠,那会让杨家百世蒙羞,子孙后裔永远不能挺胸做人。
萧氏默不作声,瘦削苍白面颊上两行热泪潸然落下,杨氏的基业,要终结在我的手里了,我不愿意做那个罪人。
韦氏却笑,卷起衣袖开始磨墨,轻描淡写说道:那好吧,这个罪人由我来做,她拈了一根狼毫笔,斟酌片刻,开始写诏书。
萧氏一把抢过毛笔,折成两截扔在地上,含怒看着韦氏,胸口起伏不定,显然心中激愤之极。
韦氏若无其事的又抽出一根狼毫笔,蘸足了墨汁,意味深长说道:母后,你听我说,写一份逊位诏书,不见得就会终结杨氏的基业,这就像是博弈一样,暂时的进退,不代表最后的结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扫了孔慈一眼,只要活着,什么都有可能。
此后的四百多年,韦氏一族秉承这一观点,顽强继续着和李家的博弈,一直到李家衰亡。
萧氏怔了怔,没再阻拦韦氏。
半个时辰之后,孔慈拿着萧氏写的诏书,行至盛德宫门口,递给久候的李渊,李渊展开来看,不禁大喜过望,是逊位诏书!说完迫不及待念道,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笑迷了眼。
李世民却问孔慈,里边三个人要怎么处置?孔慈沉吟了阵,去年底和突厥的那场恶战,始毕可汗之所以答应退兵,是因为我们同意建唐之后,将萧氏打包送给他做妻子,这是双方缔结好的契约,不能轻易违背,因为现在还不到料理突厥的时候。
但是萧氏已经写了退位诏书,我们再将她送去突厥,会不会有亏道义?孔慈却笑,淡淡说道:不会,逊位诏书是韦氏写的,不是萧氏写的,我事先跟萧氏说的很清楚,她如果不写诏书,我就要送她去突厥。
[手机,电脑同步阅读.还可以下载电子书TXT,CHM,UMD,JAR电子书]手机访问: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