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许医师癌症身心灵疗法:绝处逢生 > 第三章 如果只有三个月可活……(2)

第三章 如果只有三个月可活……(2)

2025-03-31 02:29:51

譬如,你跟朋友说:我觉得活得很糟糕,很痛苦,很想自杀。

他们大概都会以异样的眼光看你,而且都会劝说:你不能有这样的念头,怎么可以有求死的念头?这样的念头是不应该的!甚至我们的内心有这样的意念浮现时,通常也不会被自己所接纳,而把我们内心求死的欲望完全压抑下去。

佛教认为,人如果自杀,那么可能会到枉死城;或是如天主教、基督教所提及的,自杀,将会下地狱,不能上天堂。

但是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意、压力极大的时候,如果觉得没有力量再面对冲突,且看不到未来,人们是会想要求死的。

我并非鼓励大家去认同人应该求死;而从新时代的理论来看,其实求死的欲望,就是求生的欲望。

为何求死的欲望即求生的欲望,这可分为两个层面来讲:一、就灵魂的层面而言,根本没有死亡这回事。

肉体死亡并非生命的毁灭或结束,自杀只是自我采取激烈的方式,结束它在物质世界的生活。

对灵魂来讲,其实是毫发无伤的,甚至自杀后,人格也不会消失。

癌症真正的起源是来自求死的欲望。

我辅导过一位肺癌病友,他用了一个我很赞成的说法,他说:那是一个不自觉的想法;当我的生命处在一个很大的痛苦里,当我陷入绝境的时候,我有一个不自觉的求死念头,连自己都没有发现。

我想要寻求解脱,不想在这个痛苦的人间继续受折磨。

因为这个很强的求死欲望,启动了癌症的基因,而让癌症在很短的时间内长大、转移。

在灵魂的层面,求死的欲望即求生的欲望,因为灵魂知道自己不但不会被毁灭,而且死亡之后,跟随而来的是新的希望。

二、从人格的层面来谈,求死的欲望是人格的一个两难之局。

一个人格为什么会不自觉产生不想活的念头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活得不快乐。

也许是生命正处于一成不变的痛苦当中,也许每天为了负荷家计而饱受折磨,也许觉得生命中看不到任何希望,有的只是不断的压抑和挫折,并觉得没有力量去逃脱这样的困境。

这时候,人们内在不自觉的求死欲望就会开始运作,目的是要把自己陷在绝望的心境之中,用癌症具体展现出来。

当被诊断出罹患癌症之后,此人的心里也许在想:完了!我得到了绝症。

这个时候,他被迫活生生面对自己内心求死欲望的具体化,再也无法逃避与生命面对面的相碰,再也不能对他的痛苦、绝望视若无睹了。

他被迫面对绝症,无法逃避——不管他是否愿意。

如果能面对求死的欲望,则会带来生命的重生,带来生命的希望。

当人不自觉的求死欲望,具体化成为癌症之后,如果他的人格、他的自我接收到这个讯息,而发出很强烈的意念:我希望活下去,我不希望死于癌症,那么他马上就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求死的欲望是怎么来的?而他又如何从求死的欲望转换到求生的欲望?非常可惜,很多人把这个求生的欲望集中在繁复的医药过程及追求无谓的偏方上,这是不对的。

求生的欲望是要你以一个全新的态度去问自己:如果只剩下三个月可活,要为谁而活?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要继续压抑自己、扭曲生命,继续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吗?还是为生命而奋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