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许医师癌症身心灵疗法:绝处逢生 > 第三章 如果只有三个月可活……(4)

第三章 如果只有三个月可活……(4)

2025-03-31 02:29:51

期盼大家能够开始有个观念:求死的欲望其实是来自于求生的欲望,死亡教会你什么是生活。

你要去探索求死的欲望,并把它转变成求生的欲望,把它激发为对生命更大的希望、更大的渴望。

我常与病患共同努力,彼此信任,勇敢探入死亡的幽谷,直接面对死亡、面对绝望,虽然有恐惧,可是总能激发起他们对生命的信心。

当然,过程的确满辛苦的,可是生命的意义往往就在这样的探索中迸发出来。

永不褪色的青春大家都知道,人类的青春期,通常男性会比女性稍晚一些,而现代人的青春期则越来越提前了,大部分男性的青春期是十二至十四岁,女性则为十至十二岁。

青少年的青春期代表生理上的剧烈改变,伴随着身体的快速生长、第二性征的出现,整个人从孩童的身体转变为成年人的身体,是那么地令人喜悦,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过了青春期以后,逐渐地,一个人的体型大致固定了,随着青年期、壮年期的来临,逐步进入老年期。

就如大家所了解的,大部分医学的知识会告诉你,人过了三十岁后,体能便慢慢下降,此后一路往下滑,到了五、六十岁,一些老化的征兆就会产生,七、八十岁后一些器官的退化性疾病将会出现,此后越来越衰老,直到死亡。

现代医学描绘出来的身体画面,其实是不正确的。

因为就身体的角度来讲,它本身是超越时间的,而陷在时间牢笼里的心智,才是造成身体老化的真正关键。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的老化过程,并非身体的自然机制,相反的,更像是一个学习到的社会行为。

与其说是一个物质的身体逐渐老化,毋宁说是心智逐渐缺乏弹性、僵化,反映在身体上,因而让身体显现出老化的现象。

如大家所知,老年人是最容易得到忧郁症的一群人。

一个人经历了一生的奋斗,对家庭、社会、国家有了贡献,当退休以后,却开始觉得未来是没有建设性的,开始要面对的是不断老化的身体,以及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得到爱滋海默症的心智。

老年人的问题会伴随着失业、经济的不稳定、健康的恶化、子女的离弃等,他们通常是社会上最绝望的一群。

可想而知,老年人罹患癌症的比例当然也最高。

有些人会认为,那是身体老化、或是暴露在致癌物质这么多年下来的结果;但我个人不持这样的看法,理由很简单,只因老年人更容易绝望。

当老年人在面对未来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做些什么,或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失去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人时,这样的绝望容易启动致癌因子。

新时代的思想里,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常为大家所忽略,即所谓的第二青春期,这个现象大约在七十岁左右启动。

意思是:当人体在逐渐接近老年时,身体会再有另一波重生的过程。

身体内在的机制会再发动,有些人掉了的牙齿会再长出来,有些人的皮肤会变得光滑,甚至有些妇女会再恢复生殖能力。

但是这第二青春期不只是身体的效应,也是心理上重生的过程。

在我们这个时代,青春通常是被赞扬的,而年老则被摒弃;青春是洋溢着光芒的,而年老则黯淡无光。

所以当老年人经历到第二青春期时,对他的心智来讲,是此路不通的,因为心智本身的自觉无用感,会让这样的能量阻塞,而以癌症的形式出现。

相同的,这个人格被迫面对一个选择:死还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