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阻的创造之火以广义的第二青春期而言,就不仅是包含老年人了。
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族群或年龄层中,当一个人没有力量去改变他自己的处境,不承认自己是生命的主人,面对困境时便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表面上他似乎认命了,可是内心却有着极大的愤怒与不满,如果愤怒又无处发泄时,就转变成绝望。
所以在我的思想里,癌症几乎可以用另一个术语来代替:受阻的创造之火。
弹性的心智能够重新启动这样的创造力,让能量得以用在生命的创造过程中,不会让它被扭曲,而以癌症的形式出现。
驱使癌细胞过度生长的这股动力,可以变成促使身体全面更新的一个力量,也能够转成更新心智的力量。
心智会再度变得好奇、活泼,让生命有另一次的高峰。
很可惜地,在我们的社会,老年人的第二青春期是不被接受的,甚至会让经历到这个额外能量的个体觉得相当难堪。
他会认为:我怎么年纪这么大了,还会突然有性欲,真是老不羞;甚至有些这样的能量被阻塞后,会以一些古怪的精神症状呈现出来。
过去,大多数人们都活不过四、五十岁,第二青春期相对上就没那么重要——因为根本没有机会去经验。
可是现在随着整个社会进步,营养及医学技术的发达,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了,将来更可能会再进一步延长,所以,第二青春期这项人类的资产将会浮上台面。
如果社会普遍的认知不够,个体对这样的现象也无法接纳的话,那么第二青春期非但不能被有效的、建设性的运用,这样的生长力量还会被扭曲,而以癌症的形式出现。
现代社会为什么罹患癌症的人会越来越多?以美国为例,这个儿童的天堂、年轻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是一个深信老人无用论的国家,所以老年痴呆症的情况日益普遍。
这样一种顽强的信念,会堵住内在的活力,要不就形成有一群老年痴呆者的国家,要不就是老年人的生长力量多半转变成快速长大的肿瘤,因而夺去他们的生命,届时已付出了相当多的社会成本。
想想看,如果这样一股内在的活力,能够被铺展在个人的生活上,则不论他的体力、智力都会有正面的成长,而且社会能够得到这一群银发族的智慧,那所得到的利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但就如我先前所言,因为大家对老年无用论如此深信,所以很多人在退休之后,通常是规划一个等死的生涯。
表面上他们好像很积极地当义工、从事休闲和运动,可是却掉入一个不自觉的绝望当中,认为一生的黄金岁月都已成为过去,将来只有疾病和死亡在等待着,越老将会越丑、越没有人要、全身又都是病等等。
所以我常听到很多人说,他只要活到五十岁就够了,那是因为对第二青春期完全不了解、对老年非常没有信心的结果。
如同一开始提到的,大多数的癌症都是来自于不自觉的求死欲望。
对老年人而言,如果第二青春期的发动被阻塞住,对生命品质的追求又无法达到目标的话,那将会加速求死的欲望。
与其说老年人的癌症是来自于一个老化的过程,不如说那是对生命的绝望吧!我们耗费那么多的医疗资源去治疗老年人的癌症,其实是舍本逐末,治好了他们的身体,却教他们如何去面对未来呢?难道生命只是要活得够久而已吗?生命是要活得有意义、有尊严、有品质,而不是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