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许医师癌症身心灵疗法:绝处逢生 > 第四章 把女人从传统制约里解放出来(1)

第四章 把女人从传统制约里解放出来(1)

2025-03-31 02:29:51

女人不应该是男人的附庸,无论在灵魂层面或是自我价值上,男女都是平等且互补的。

只有当女性有这样的自觉,她才能与男性产生真正的互动,有彼此成长的伴侣关系,而非以不断扭曲的自我、扭曲的性,来讨好取悦男人,或是换取那份爱与关系。

传统女性常认为,生命中得要出现一个男人,她的生命才能圆满。

她们会向外去求爱,也许她们觉得:一旦得到爱,且能够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时,生命才有意义。

当这样的希望破灭,往往对生命的绝望也就产生了,而以癌症的形式显现出来。

以下将以三个对女性的主要制约为主题,与大家讨论这些信念的合理性。

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迷思一:女人的价值必须依附于男人,光凭女人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我从部分乳癌和子宫颈癌的个案当中,发现病患多来自重男轻女的家庭。

她们对自我价值并不肯定,常常需藉由做很多的事来证明自己是很有价值,是值得被爱、被肯定的。

她们要求自己必须是非常完美的妈妈或太太,无形中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她们很难闲下来,总是忙东忙西,要拚命去照顾家庭每一位成员的需求,才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

当我问她们:你的自我在哪里?她们都哑口无言。

也许在从小的教育里,她就被教导:自我是不重要的、是不需珍视的,她应该要为别人付出;所以,在这种内在自我缺乏肯定的情况下,常常会不断驱策她们要付出,因而挤压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连自我的痛苦也合理化了——因为她们总是有个完美的太太、妈妈形象要达成。

所以我觉得,害死她们的其实不是癌症,而是那完美形象的枷锁。

在其中,她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快乐,只有无尽的责任和事情等待着她们去做。

我发现,一些子宫颈癌患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常常会问:为什么哥哥、弟弟不必做家事就可以享有很好的待遇,而自己放学回来就要做家事。

她们小时候常会这么想:如果我是男生,也许情况就改观了?因此,她们早期的自我认同就已出了问题。

很有意思的是,在医学的统计上也有数据显示,她们通常较早开始有性经验。

当我跟子宫颈癌的病友谈到内心世界时,她们给我的回答是:那时候,我很想离开那个家,找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男人来好好爱我。

她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脱离原生家庭,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她们觉得自己不是完整的个体,在家里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爱。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儿是要嫁出去的人,通常她们在整体自我价值的肯定上较弱,而且会很努力的想要得到爱;既然无法从父亲、母亲那边得到足够的爱,那么如果将来有个男人、婚姻、家庭,那总会得到完整的爱了吧!这样的女性很早就希望能够把自己嫁出去,急着离开原生家庭。

而在后来的婚姻里,她们也是在讨爱,想从先生那边得到一份爱,但是她们的婚姻之路走得很辛苦。

辛苦之处在于她们骨子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本没有去除,很希望从先生那边得到爱,如果先生没有给她们完整的爱或是有外遇的话,则会陷在自我迷失,甚至很大的痛苦里。

我所讲的,是在台湾的一般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案都是如此。

我的一位个案就曾这样向我说过,当先生有外遇时,她除了家庭和菜市场就什么都没了,也没有朋友,不知道要去哪里。

我总是宁愿把这样的打击看作一个好的现象,让她开始学会爱自己,而非因为某个男人不爱她就赶快换个男人,这不是爱情应有的观念。

我认为:爱情并不是双方因残缺而结合,而是两个人各是一个圆,都是完整的个体,彼此的互动是建立在一种分享及互补的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