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武三国全集 > 第二六九章 虚惊一场

第二六九章 虚惊一场

2025-03-31 02:30:21

合肥城外某处,荆州的三万大军正在急速赶路,他们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合肥城下,用最短的时间攻下合肥,领军的将领正是襄阳杨仪,字公威,极有才华,深得诸葛亮的重用,此番更将突袭重任交付于他杨仪一早就奉诸葛亮之命,领兵在外,在我军大举进犯之时,他悄悄地带着人马溜到我军背后去了。

密探刚刚传来消息,合肥城中不过五千老弱残兵,而且江东的主力部队都还没有察觉出情况,此时杨仪的心情格外的好,想到自己马上可以立下奇功,到时自己在荆州的地位必定大大提升。

眼看天色渐暗,离城还有二十余里,到现在合肥城中尚没有反应,应该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存在,虽然杨仪非常希望可以尽快赶到城下,不过大军一日行军已经疲惫,如果再赶二十几里路,那到时就算抵达城下也不能迅速攻城的,此番自己务必要求快速,趁敌人没有反应过来就拿下合肥。

于是杨仪令人隐避休息,不打篝火,免得被人察觉,休息一下,等到半夜再急速进军,争取在第二天清晨之时发起对合肥的攻势。

杀!杀!杨仪在睡梦中被一阵喊杀声惊醒,大惊而起,远处隐隐约约有许多骑马杀入自己军中。

此时正当半夜,天下不见一丝月光,由于事先有命不得点火,所以整个营地是一片‘漆黑’。

来袭者同样没有点火打,摸黑杀入营地。

杨仪只觉得左右二面喊杀声四处,可无法看清敌人的情况,马上令身旁亲兵点火,他心里知道敌人不会太多,可是漆黑一团对自己非常不利的。

丁将军,敌将在此!杨仪身边的火把刚点燃,就听不远处一人大喊道。

杨仪没想到自己率先暴露了目标,隐约察觉到左右二边猛得朝自已这边杀来,脸色大变。

不过火光一起,杨仪身边的人马立刻向他靠拢。

冲在最前面的丁奉觉得前面的敌人越聚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只好转身从侧边杀出,一旦被敌人看清自己的情况,到时将非常不利的。

随着丁奉的一声令下,在荆州的兵马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之时,迅速撤离营地,而不知敌人虚实的荆州大军当然不敢追赶。

人马终于稳定下来了,从遭袭到现在还不到半个时辰,杨仪连敌人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

初步统计,就那么一会儿时间就损失了近千人,而且伤者达二千多人,多数是被误伤的,可营地里没有发觉一具敌人的尸体。

杨仪脸色发青,望着眼前一切,现在的心情截然不同了,暗想,看来敌人早有准备了,那自己前去会不会正好中他们的埋伏呢,江东用兵向来诡变莫测,也许早就察觉到我军的意图了。

可转念一想,如果对方有充分准备的话,那此次突袭就不会像现在的情况,他们这样做更加说明城中的兵马不多。

想到这里杨仪的脸色稍稍有些好转,马上朝手下副将道:传命下去,马上搭锅做饭,一个时辰之后,全军向合肥进发。

--------------------------------------涪陵,马超奇兵夺取的益州重地,非但扼制了益州的进犯,而且还意外得到益州屯积在此的富足的粮草,但眼下培陵的形势十分危急。

马超取下涪陵后不久,就将涪陵防务交给随后赶到的黄忠、文聘等人,合兵共五万余人。

益州刘焉在得到荆州简宪和的回报后,立刻令巴郡守将严颜出兵夺回涪陵,同时令大将张任、吴懿等率益州兵十五万助战。

在益州军的反复进攻之下,涪陵已破损不堪,可依然被黄忠苦苦坚持着,眼下五万人马已不到一半了,而且都已非常疲备,至于益州方面也为此付出了二倍的代价,不过对于兵马近二十万的益州来说,已稳居上风了,这块难啃的骨头终于快要拿下来了。

老将黄忠的胡子更见花白了,这些日子以来,他还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几乎都是在城墙上渡过的,虽然疲惫,不过眼光依然十分有神,站在城墙上对身边的文聘苦笑道:仲业,你还有什么主意吗?此时的文聘脸上除了一丝疲色外,更添了一份刚毅,这些日子以来,他算是撤底明白为什么当初与我军交战时会屡战屡败的。

看敌人的样子,马上又会发起攻势了,别的我倒是不担心,只怕这城墙到时会顶不住啊。

文聘望着正在不断修缮城墙的工匠道父亲,不如让孩儿再出城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吧。

黄叙忍不住上前道。

呵呵,现在敌人已学乖了,怕黄将军出战也讨不到什么便宜的,况且对方张任、严颜等皆非等闲之辈,要不是益州兵马够‘精锐’,不然涪陵怕早就陷入敌手了。

文聘摇头道。

在这期间,二方的将领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了解。

江东的形势已经大变,只要我们再多坚持一阵,我们的援军应该快到了。

老黄忠叹气道。

黄忠说得轻松多坚持一下,可大家心里都十分明白,接下去的坚守不是那么好守的。

在城外的益州军寨中,蜀军的几员将领也正在帐中议事,他们现在也十分郁闷,近二十万大军,是对方的四倍,可进攻了这么久依然没有攻下,江东军的实力远远超过他们的想信。

对方五万人马就可以抵住自己近二十万人马,那想要攻占江东是不是有些意想天开呢。

新的攻城器械已经造好了,诸位以为何时再发起进攻为好啊。

张任朝着众人问道。

原来的攻城器械早在前几天被黄忠趁敌不备,杀出城尽数毁掉了。

巴郡太守严颜马上道:当然是越快越好,眼下涪陵已破烂不堪,只要我们再努力一下,必可以攻破城墙的,那里就算他们再厉害也不是我军的敌手。

要是加以时日,要是让他们将城墙修缮好的话,到时又会……严老将军说得不错,依我之见,我们明日一早就发起进攻,一举拿下涪陵。

吴懿在旁道。

叹,探子从荆州传来的情况,荆州已然大败,南蛮孟获也早已撤回蛮地,以我们一方之力想取江东怕是没有可能了,只希望可以夺回失地。

既然大家没有异意,那我们明天再次攻城,此次不取涪陵绝不罢兵。

张任猛下决心道。

报,将军,主公派使者有要事求见。

帐下守卫突然进帐道。

使者!张任眉头紧锁,忙道:请他进来吧。

主公有令,请张将军速速撤军。

使者一进帐就道。

什么,撤军!张任大惊道。

将军,此时万万不可撤军啊,眼前正是攻取涪陵的大好机会,万一错过,不知何时才有这个机会啊。

严颜马上道。

大胆严颜,难道你敢违抗主公的命令吗,张将军,请你速速撤军。

使者脸色一变,对严颜怒斥道。

张任见使者神色肯定有大事发生,可现在撤军实在心有不甘,倒底出了什么事,主公如何着急。

张任问道。

第二七零章 坐享其成眼看城外益州大营正不停的修整攻城器械,涪陵的黄忠、文聘等将明白,敌人新一轮的攻势即将发起,只好一边加快修缮城墙的进度,另一边令将士们趁机轮班休息,诸将的脸上都隐隐有担忧之色,他们不是担心将士们会支持不住,而是这涪陵的城墙是不是可以抵挡住他们抛石器新一轮的狂轰,一旦城墙瘫塌,那以敌军的兵力实难抵挡的。

报告将军,敌人撤军了。

城上守卫跑进大厅报道。

黄忠文聘二将猛得站了起来,对望了一眼,眼中充满意外惊喜之色。

撤军,你们可否查探清楚。

文聘上前问道。

也难怪黄忠、文聘等将会感到意外,以现在的形势,张任、严颜怎么会放过这种机会呢?绝对错不了的,城外只剩下一个空营了,还有许多辎重物质没来得及搬走。

守卫马上回答道。

看来定是益州内部发生什么急事了,不然他们不可能放弃眼前这么好的机会的。

黄叙肯定道:父亲,我军是不是趁其撤退之机,率军追击他们呢?黄忠深深地吸了口气,总算可以暂时放下心里的重任,听黄叙的提议后道:不必了,张任等人深通兵法,撤退之时不会没有准备的,不过我军也不能放松,以防敌军有诈。

——————————————————————如今成都城已经戒严,西益王府已乱成一团,益州的大小官员全聚集在此,而西益王刘焉还没有清醒过来,府中的大夫个个都束手无策。

刘焉的三个儿子:刘范、刘诞、刘璋守在一旁,府中的大小官员都个个愁眉苦脸的。

原来,云南建宁太守雍闿联合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永昌太守王伉合四郡之力起兵反叛。

云南其它云南、朱提、兴古三郡皆在他们的包围之中,兴古刚刚遭南蛮孟获洗劫,雍闿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它拿下。

而云南、朱提二郡在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就被其它四郡联手攻下了。

使雍闿一下子拥有云南七郡之力,几乎可以跟益州刘焉分庭抗衡了。

刘焉得知情况后,大为震惊,立即派大将李严率大军前去镇压。

而大军出发不久,汉中突然来报,孙策派遣张鲁为先锋领军六万进犯汉中,孙策的后援大军也即赶到,汉中守将杨怀请求援军增援。

刘焉一听报告就瘫倒在席上。

由于云南的叛乱,刘焉将大军派去镇压叛乱了,现在汉中告急,根本派不出多余的人马了,实在没有办法之下,只好令张任撤军增援汉中去了。

至少江东暂时还没有威胁到自己。

也许这就是他们刘氏的命运吧,当初荆州刘表被赵云吓得一病不起,不久就病死了。

如令同样的命运降临到刘焉身上。

益州的大小官员已经有些在刘焉的三个儿子身上押注,长子刘范,勤于内政,处事谦和,当初弘农之会,也算是立下一功;二子刘诞,略懂军事,为人较为嚣张,但与军中诸位将领关系不错;三子刘璋整天沉迷于享乐,对益州之事不闻不问。

哦!刘焉慢慢醒了过来,脸色苍白,二眼无神,在待从的服侍下勉强坐了起来,朝众人有气无力地问道:张任回来了没有?谋士黄权忙上前道:请主公放宽心,张将军已奉命增援汉中去了,对江东的防务则由巴郡太守严颜负责。

眼下江东尚无实力进攻我们的。

刘焉一听脸色突然转红,目光也有神多了,坐直身子道:在此诸位皆是我们益州的栋梁之材,以后益州的事就有劳诸位了。

回光返照,堂下众人马上明白过来了,纷纷点头道:请主公放心吧。

刘焉转头朝三个儿子望了下,眼中充满为难之色,缓缓道:你们皆是我的好儿子,可我的位置只有一个,你们……父王,你身体不好,还是好好休息吧,益州的事就交给大哥、二哥以及诸位大人去办吧。

刘璋见刘焉说话吃力的样子,马上道。

三公子,请让主公将话说完吧。

陈宫上前道。

我…我…死后…后,我的…的…王位…位就…就…就传给……刘焉眼睛盯着刘范,可手指慢慢指向刘诞,话还没有说话就撒手归天了。

父王,主公!堂上众人大惊道。

虽然陈宫、法正等人明白刘焉最后想选定继承人的,可没想到被刘璋这一打搅,竟然让刘焉少说了几个字,而这几个字益州来说是万分重要的。

诸位,主公升天,可益州不可一日无主,自古以来都是由长子继位的,大公子处事稳重、待人谦和,由大公子继承王位当之无愧。

张松一脸悲伤道。

张大人此言差矣,如今益州正是战事之秋,大公子不通军事如此拒敌呢,二公子善于用兵,应该让二公子继位对我们益州更好。

谯周跟着道。

主公升天之时都望着大公子,可见主公想将位传给大公子,此事大家是有目共睹,难道大家想违背主公的意愿吗。

法正道。

非也非也,主公手指二公子,可见二公子才是主公的意中人选。

梓潼尹默道。

一时间,益州上下为立谁为嗣而争论不休,都是支持刘范与刘诞的。

诸位,请听我一言。

陈宫突然大声道。

公台有何高见啊?刘巴叹气道,陈宫朝刘璋望了一眼道:诸位,主公临终之前唯有三公子心系主公安危,可见其对主公的一片孝心,三公子虽然不善于处事,可我们在坐诸位可以在旁相助,我相信三公子不会让先主在九泉也不瞑目。

众人怎么也没想到陈宫竟然会推举刘璋,不过部分人马上明白陈宫的用意了,如此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此刘范、刘诞分裂,倒不如想个折中的办法。

二公子刘诞想了下道:陈先生所言极是,论说孝道我们确实不及三弟,相信让三弟继位父王也会含笑九泉的。

他心想,既然我不能做上王位,也绝不让你坐上那个位置。

刘范愣了下,朝刘诞望了下道:二弟说得不错,由三弟继位再适合不过了。

刘璋早在从人争论不休之时,就一个人独坐在旁边,心道,你们去争吧,反正不管我的事。

没想到枪头一转竟然说到自己头来拉,而且还要让自己来继位。

结结巴巴地说道:不行…不行…,我什么也不会,实在无法胜任,还是让大哥、二哥来当吧。

刘范上前拍拍刘璋的肩膀道:诸大臣都说我谦让,比起三弟来,大哥真是差远了,三弟放心吧,有什么事大哥可以在旁相助与你的。

是啊,三弟,我与大哥会在旁相助与你的,你就放心吧。

刘诞走到刘璋另一边道。

刘璋被二位兄长弄得惊慌失措,哑口无言,就这样成为自己大哥、二弟的‘替代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