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国军内部特别是山东境内,流行着一句多少有些令人不悦的民谣叫三李不如一王。
说的是虽然同样出身山东籍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三人虽然都是黄埔一期的名将,早年的军阶也都比小同乡、黄埔三期的王耀武高。
但是到了抗战结束时,王耀武已经是一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与国军元老顾祝同、何应钦并驾齐驱,手里的部队不是王牌也是嫡系,而三李之中官阶最高的李延年也不过是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而已。
这句颇具嘲讽意味的民谣是否令曾经从济南结伴同行,秘密南下广州的三李心存芥蒂。
但是在济南的接防过程之中,叶永茂所听到的更多的却是这两位共同走过抗日烽火的老兵对过去的追忆和对前途的迷茫。
1928年4月,蒋介石开始第二次北伐,他将国民革命军分别组成4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蒋自兼,第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率领。
当时的李延年担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的团长,跟随着所向披靡的国民革命军在不到一个月便由南京紫金山麓打到济南千佛山下,李延年和他所率领第五团以胜利者的姿态进驻济南。
没有人问过李延年当时是什么心情,但可以肯定,和他4年之前在济南上学时绝不会相同。
但是一直以来扶植和控制着北洋军阀的东京方面并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如此之快的出现,所以当国民革命军打到济南时,便立即遭到了日本的武力干预,3万多名日本陆军以护侨的名义进驻济南商埠,并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特派员蔡公时以下十余名外交人员,随后又杀害了数千名中国军民。
但由于不愿跟日本人发生冲突,以致影响统一中国的大业的完成,当时的北伐军司令蒋介石命令除留两团人驻守济南外,所有北伐军撤出济南,并于5月6日绕道齐河继续北伐。
而留守济南的两个团,正是李延年所指挥的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以邓殷藩所指挥的第四十二军第九十一师第二团。
而负责领导这两个团4000名热血男儿对抗近8倍于己的日军的则是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兼济南卫戍副司令苏宗辙。
当然历史不会记载当时有一个北伐军连长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团死守济南。
他的名字就叫王耀武。
如果说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视为中日战争的开端,那么1928年的济南事变就可以说是这场宿命对决的预演。
在北伐军绕道北上之后,日本军队便命令城内的中国两个团的守军缴械,在遭到严词拒绝之后,日军便悍然开始攻城。
由于双方兵力的悬殊,中国守军主动将外城放弃,退守内垣。
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苏宗辙命令李延年团防守西城和南城,邓殷藩团防守东城和北城。
拥有火力优势的借助千佛山麓的炮兵阵地和停靠北关车站的装甲列车,居高临下向城内猛烈轰击,许多炮弹落入大明湖内。
随后8日,日本陆军航空兵由飞临内城上空事实轰炸,济南城内电报局首先被炸毁,卫戍司令部附近房舍、督军公署、省长公署及各城门门楼,均成轰炸目标。
与此同时,汉奸、日谍也趁机扰乱。
9日夜,日军将西城外电灯厂电机关闭,全城一片黑暗,日本以探照灯照明,对准目标,向内城猛烈攻击,李延年所部死亡枕藉。
10日午,城西北隅城墙被日军攻占,第五团反攻数次均未能夺回,适邓殷藩的第二团敢死队赶到,协力才将阵地夺回。
苦战三天后,10日夜11时,守军接北伐军总部电令,嘱乘夜色突围。
苏宗辙乃率李、邓两团残部由新东门冲出,11日午后6时到达济南南部仲宫。
经点验,第五团死伤600余人,第二团死伤300余人。
回首那场中日两国之间的近代首战。
李延年和王耀武无不感慨万千。
作为军人,战争本是天职,但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连续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内争外战之后,再尚武的精神也会为厌倦和疲惫所替代。
来济南之前有友人劝他,既然是功成名就,不如激流勇退,不图流芳百世,却也可同家人团聚,倘若在涉入反共内战,势必前功尽弃,恐将沦为罪人。
虽然在人前享受着无尽的荣光,但是在夜阑灯火之下的王耀武同样心力交瘁。
你之前不是在武汉病倒了吗?身体可有恢复?听着同僚的肺腑之言,李延年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虽然同样官居极品,声名显赫。
但是面对着抗战胜利之后一些地方大员化接收为劫收的不齿行径。
李延年早已深切的感觉到国府丧尽民心,已不可久持。
在李延年未抵济南之前,山东省主席何思源、蒋介石前夫人陈洁如的弟弟陈舜耕、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仑等接收大员已先期到达,并对日本移交的各类物资予以接收,二陈都发了横财。
所以当时济南人编了几句顺口溜:今天盼,明天盼,盼来了一群大混蛋!这一个‘三洋开泰’(洋房、洋车、洋女人),那一个‘五子登科’(房子、金子、车子、女子、厂子),一个个黄金装满腰儿圆!唉!还说什么‘耀武扬威’(耀武指王耀武),道什么‘益寿延年’!(延年即李延年)我那是什么病,无非是怕老头子抓我的差而已。
唉!最后还是‘人怕见面鬼怕缠’啊!王耀武苦苦一笑,道出了自己称病请假的内幕。
在躲进武昌的一家医院之后,蒋介石闻讯之后连发函电,并派专机接他飞往重庆。
一见面老头子就问我:‘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你有什么病?’我只能回答:‘胃病咯血,这是多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
’老头子就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本人虽然被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内战还是要打的。
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
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
’老头子是看重山东的,只是陈毅早已在八百里沂蒙扎下根来了。
只怕不容易撼动。
对于已经日益逼近的内战,李延年和王耀武都已知不可避免。
而对于自己所在的山东战区局势的艰难,更是忧心忡忡。
第2绥靖区是抗战胜利后,继淮阴的第1绥靖区司令部之后新建的第二个绥靖区司令部。
编制规模之大,辖区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者。
其主要任务是想遏制山东全境解放军的活动。
并切断山东解放区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
但是面对着中共名将陈毅、粟裕的百战之余,国军所投入的兵力却实在有限。
佐民老弟,说句不中听的话。
这次到山东你前途艰难啊!虽然王耀武初到济南,只带来了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一个空壳和一个直属的特务团。
但是后续即将调达山东的部队大致的情况,李延年却已从国防部得到了一个大概。
除了即将乔装打扮、空运济南的第七十三军之外。
主要是同样出身黄埔一期的夏楚中所指挥的第二十集团军以阙汉骞的第五十四军。
虽然都是抗战之中锤炼出来的百战精锐。
但是却没有一支是原第四方面军的直系部队。
在军中多年。
李延年对于国军之中错综复杂的派系存在对指挥上的不利深有体会。
唉!我曾对老头子说要求带我的基本队伍第七十四军和第一○○军到山东来,否则没有得力的部队,难以对付解放军。
但是老头子说‘还都与山东同样重要,调第七十四军回南京拱卫首都比山东还重要,调第一○○军警备上海与京沪线也比济南重要。
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不行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吗?’我见势岂敢强作要求,于是说那带我所指挥的第十八军与新六军也可以。
’老头子回答说‘第十八军要守备武汉,新六军要支援东北,都不能带,你如要带,只能带第七十三军,韩浚不是也很能打仗吗?你要顾全大局。
此外,我还可以给你另调有力部队,你先去吧。
’王耀武摇了摇头,叹息道。
第七十三军虽然是第四方面军的老部队,但是除了第十五师是中央军嫡系的老部队,其他部队大多为地方杂牌,暂编第五师更是1939年6月由湖南保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团并编而成。
战斗力只能在第四方面军甘陪末座。
王耀武出任山东一方的军政大员,只能依靠这支基干部队不能说前途堪虞。
明升暗降啊!王佐民还是不懂‘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道理啊!叶永茂清楚的记得李延年告别了王耀武和济南之后对自己说过的那些令他毛骨悚然的话语。
委员长被抗日的胜利冲浑了头脑,还抱着三十年代的老思想,认为有美国人的支持,连日本这样的强敌都打败了。
根本没有想到剿灭共军会如此的艰难,在他的脑子里认为共军根本不是国军对手,派遣哪个将军出征对战局的影响不会太大。
此刻他自己的脑子里最多想的是统一后的整体局势,以及未来国家的权力分配。
经历了山东受降的政治洗礼,曾经刚正不阿的李延年显得比抗日战争时期世故多了。
对于各方大员的劫收行径,李延年曾十分恼火,他当即贴出布告,说日伪移交的一切物资必须经受降官批准方可接收,否则按贪污论处。
当时李延年是山东的受降官,又兵权在手,任何接收大员也不愿或不敢跟他闹翻,于是纷纷将自己所得的财物给李延年送去一部分。
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延年一度决定沿用战场上的军纪杀一儆百,但是在向国防部报请之后,李延年却发现这种腐化不过是上行下效光而已,自己的清廉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最终只能同流合污。
仅是日本移交的颜料一项,据传李延年便得了5000两黄金。
李延年向叶永茂分析了蒋介石对王耀武处处设绊的心态。
由于受到美国的制约,他自己也早已看到,自己不可能把民国总统做到死。
政局稳定十几年后,在华盛顿的推动下中国进行总统大选是必然的结果。
在大多数民主国家之中,在战争年代里最受人尊敬的自然是常胜将军。
美国历史上的华盛顿和格兰特便也因为战争的声望而获得总统权力。
而在中国在这样缺乏民主基础的国家之中,未来的民国总统没有军队的支持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目前有资格参与未来民国总统的几个政治人物相比较,蒋介石的优势几乎无从置疑。
即便是在抗战之中同样战功卓著、对外深受美国政府青睐、对内坐拥桂系军队支持的李宗仁,也仅比蒋介石小4岁而已。
因此只要运用手段蒋介石可以轻易的把李宗仁拖老。
但是蒋家王朝的接班人—蒋经国却必须要面对民国新生代政治人物的挑战。
而这些人最令蒋介石担忧自然是那些在抗战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军中新锐。
其中风头正劲的王耀武比蒋经国大7岁。
无论是在军中的资历、战功和声望,当时蒋经国没有可与王耀武相抗衡的。
如果王耀武再在内战中率领自己的嫡系,获得显赫的战功的话,那么王耀武在军中自然会有更可怕的声望和派系。
因此蒋介石不能不盘算,把自己儿子潜在的对手进行各个层面的削弱。
如果王耀武能象军中的其他宿将如薛岳那样勇于自污、或象蒋鼎文那样急流勇退、或如胡宗南那样俯首帖耳的话,也许还能幸免。
偏偏王耀武长期与共产党作战,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妄想为蒋氏再效犬马之劳,欣然受命来到山东。
还摆出一幅励精图治的模样—嫌原第十一战区司令部置于—大明湖畔,城防司令部设在院前街,地处城内,形同龟缩,他自选定经二路邮政大楼为司令部,原德国领事馆为司令官邸。
两楼相对,并都装饰得雄壮整齐。
摆出欲展雄风的表现,那么等待着他的无疑只能是一个悲剧。
蒋介石特意安排了三李不如一王中的另两位:李仙洲、李玉堂为他的副司令官,挟制之意事实早已显露无余。
但是王耀武认为他接的是李延年的摊子,若再派其堂兄(李玉堂与李延年是堂叔兄弟)为副司令官。
恐怕难以为情,不好相处,何况李玉堂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而且早年他还在李玉堂任过下属营长,而今官阶倒置,诸多不便。
个中苦衷,他当然不敢向蒋介石直接陈说。
事经商之陆军总司令兼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并提出请调丁治磐为第二绥靖区副司令。
丁治磐不是黄埔军校出身,但其人军事学识、带兵经验为顾祝同所赏识,顾祝同当然乐于从中转圜。
这样的安排恐怕只能招来更多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