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大半个月,白老将军终于凯旋而归,今年粮饷充足,士兵们个个斗志昂扬,外族人被打得死伤惨重、落荒而逃,今年估计是再也不敢来犯了。
沈小文和白冰小别胜新婚,夫妻俩腻歪了好久,白冰告诉沈小文过两天就要启程回京城过年了,让沈小文赶紧安排好这边的事宜。
于是沈小文第二天就召集了作坊里所有的管事,沈小文前段时间从县里就请了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当了账房,又任命了一个领头能力不错的老兵丁大爷当了总管事,现在沈小文基本上也不怎么管事了,很快就安排好了作坊的事情。
过了两天白老将军就收拾好行装,意气风发的准备回京城了,白老将军想着以后这么多人都不需要他再接济了就开心,这次回京城终于可以抬头挺胸,不用看儿媳妇的脸色了。
而沈小文就不太妙了,现在她看见马车就已经有了心理阴影,于是就在马车前磨磨蹭蹭的,正在犹豫的时候,白冰骑着马慢慢走了过来。
夫人,怎么还不上马车?爷爷都已经出发了。
将军,我实在是不习惯坐马车,要不我还是走路去吧!沈小文一脸苦恼的说道。
白冰下了马走到沈小文面前,突然一把抱起了沈小文,把沈小文吓了一跳。
夫人既然不愿意做马车,不如就和为夫同乘一匹马如何!白冰说着就把沈小文抱上了他的马,然后自己也翻身上了马,一只手抓住缰绳一只手抱住沈小文然后双腿夹紧马肚,喊了声驾就出发了。
沈小文没骑过马,刚开始很是紧张,可是靠在白冰温暖的胸膛里立刻安心了不少,慢慢的就放松了下来,马快速的奔跑着,风从身边掠过,沈小文突然觉得骑马挺好玩的,有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就这样一路上都是白冰带着沈小文骑马赶路,俊男靓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羡慕不已。
一行人快马加鞭只用了半个月就已经到了李家村,这次去京城过年,回来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于是就决定在李家村住两天把年礼送了,再启程去往京城。
一行人到沈家的时候只有李思思在家,看见沈小文回来,立马咋咋呼呼的叫下人去叫沈老爷子他们回来了。
杨氏听说沈小文回来了,立马小跑着回来抱着沈小文又哭又笑的,然后晚饭张罗了一桌子好菜,大部分都是沈小文爱吃的。
沈小文也深有感触,看到这么多亲人还是和以前一样疼爱她,感叹道这就是家人吧!第二天沈小文就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唠嗑了一整天,说了她在允州发生的事情,也询问了家里的情况,一家人有说有笑的过了一天。
沈小文终于想起马上就要去京城了,她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呢!这白砂糖得在李家村就做出来,不然到了京城人多眼杂的可就不方便了。
沈小文说干就干,立马叫沈忠把家里的白砂糖都拿出来,沈忠以为沈小文想喝糖水了,立马就去库房里把糖都拿了过来,现在沈家条件好了,家里都会准备个几斤糖,沈小文看了一下估计有个三斤的样子,应该够用了。
爹,麻烦你再去挖点黄泥回来。
沈小文说道,虽然家里有很多下人,但她还是习惯研发新东西的时候让沈忠打下手。
好嘞!爹这就去。
沈忠一向都是沈小文说啥就去干啥,好久没被沈小文安排了很是想念这种感觉,立马兴高采烈的挖黄泥去了。
沈小文又吩咐小春去小山坡问小夏要几个漏斗,再顺便找点稻草回来,然后就拿着糖进了厨房,就见厨房里杨氏正在吩咐厨娘中午烧什么菜式。
娘,我有事要用一下厨房,现在离午饭还早呢!你让她们都先出去吧!沈小文笑着说道。
杨氏一听沈小文要用厨房,想着一定是小文又要做什么新吃食了,于是立马吩咐所有人出去了,自个好奇的留了下来,说给沈小文打下手。
很快小春和沈忠就拿着各自的东西回来了。
爹,这黄泥里倒点水进去,我等会要用黄泥水。
沈小文说道,沈忠答应一声立马依言倒水进去搅拌起来。
沈小文又让杨氏赶紧烧火,趁这会功夫把小春拿来的漏斗下面都用纱布和稻草堵住了。
沈小文看杨氏已经生了火,就把所有的糖加了点水都倒了锅里开始熬煮,沈小文拿了双筷子一直搅拌着糖水,直到把糖水都熬成了糊状,就让杨氏灭了火,把糖糊装到了漏斗里。
沈小文把装了糖糊的漏斗架到了罐子上面说道:爹,快把黄泥水拿来。
沈忠依言赶紧拿了过来,沈小文接过黄泥水就缓缓的把黄泥水倒入了漏斗里面。
小文,你这是干嘛!这糖可金贵,怎么能这么糟蹋好东西呢!杨氏惊呼道。
娘,你不要急,等会你就知道了。
沈小文神秘兮兮的说道。
很快沈小文就把黄泥水都倒好了,沈忠杨氏看着一个个漏斗里都是黄泥水就忍不住心疼。
沈小文这次用的是《天工开物》里记载的法子,她也没试过不知道能不能行。
没多久瓦罐里就响起了滴滴答答的声音,黄泥水越来越少,沈小文紧张的看着漏斗,杨氏也好奇的看了过去,惊讶的说道:咦!这白砂糖居然还在。
又过了一会,黄泥水全都流了下去,只见白砂糖居然变成了一颗颗雪白的细粒。
沈小文高兴的说道:爹娘,白砂糖成了!。